經濟觀察網 記者 賀文 自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養樂多在華發展不斷提速。目前,這家以乳酸菌飲料為主業的日本企業已經在華建有3個生產基地,其銷售網絡覆蓋到中國國內20多個大中型城市。「養樂多在華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40%。到2010年,養樂多在中國的產能合計為高峰時250萬瓶/天。」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養樂多中國」)市場本部長大江慎近日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介紹。
在日本食品製造企業中,養樂多的歷史不算長。1930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代田稔培養出對人體腸道有益健康的乳酸菌,並以其名字命名為「代田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1935 年,含有這種活性乳酸菌的乳飲料養樂多產品開始生產及銷售。此後70多年中,養樂多在發展戰略上傾向於專業化,一直以生產和銷售發酵型活性乳酸菌乳飲品為主業。
在日本食品企業中,養樂多的海外市場開拓得比較早,1964年在中國臺灣設立第1家分公司,比如在巴西、泰國、菲律賓、墨西哥等地,養樂多都較早地進入。而且,養樂多在海外市場也基本上都是以獨資的形式,自建生產工廠、銷售公司,生產-市場的產銷鏈條都由自己掌控。到2009年時,養樂多的產品銷售覆蓋到32個國家和地區。
養樂多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1年,當時是其第一家工廠在廣州投產。而事實上,養樂多早在1997年就確定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戰略目標。為何三年後在華的首家工廠才投產?養樂多(中國)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安斎春樹這樣解釋:「為了保證質量,我們不以合資或者其他方式經營,而是堅持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的形式,由於廠房特殊,所以對選址的要求格外高。」廣州工廠投產後,主要是滿足以廣東市場為核心的華南市場的需求。
2006年,養樂多位於上海嘉定工業區的工廠竣工並投入使用。至2009年底,上海工廠的日生產能力從當初的30萬瓶提高到130萬瓶。2009年11月,養樂多在華投資建設的第三家工廠在天津開發區奠基,預計2011年竣工投產,初期日產量為30萬瓶,2015年將達到125萬瓶,用以供應華北地及東北地區。
養樂多中國的大江慎介紹,養樂多目前在中國市場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2009年,中國市場佔到養樂多海外市場的10%,而2008年是7.5%。
作為日本乳酸菌飲料市場的主導者,養樂多的市場份額在2007年時已經達到60%,2009年是66%。而日本的乳酸菌飲料市場自2000年前後就進入瓶頸期,之後市場總量沒有明顯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養樂多加速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海外市場的擴張。
2000年時,養樂多在日本本土最高峰時的產量大約是800萬瓶/天,海外市場是1500萬瓶/天;2009年,日本本土的數據沒有太多變化,但是海外市場的數據則為2000萬瓶/天。
根據海內外市場成熟度的不同,近十年中,養樂多在日本本土與海外市場採取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因為日本本土的乳酸菌飲料市場規模遭遇瓶頸,養樂多將更多投資用於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或者針對更細分的市場開發新品。所以,在日本本土,養樂多產品線最豐富的,其乳酸菌飲料產品大概有十多個品種;而在海外市場上,養樂多基於擴大市場規模的發展戰略,傾向於採用單一產品。比如養樂多進入中國市場已有8年,但一直只有其最經典系列的單品。當然在一些市場成熟度高的、對益生菌飲料接受度高的海外市場,養樂多也嘗試推出多系列產品。
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養樂多的市場份額也因各地對乳酸菌飲料的接受度而有所不同。養樂多中國的大江慎介紹,在上海,2009年養樂多在當地乳酸菌飲料市場的份額為48.8%,位居第一。最高峰時的產銷量為20萬瓶/天;在廣州、深圳,養樂多的市場份額更大,因為養樂多較早進入香港市場,而廣深地區的消費受香港的影響很大;在北京,養樂多進入的時間相對較晚(2006年),北方市場對乳酸菌飲料的接受度相較於南方要低。目前,與綜合性的乳製品生產商伊利、蒙牛、光明等相比,養樂多還處於品牌知名度提升、消費者接受度培育的時期,還在市場開拓期。
養樂多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有資料顯示,養樂多計劃在2015年前,除廣州、上海、天津基地以外,還將在華中、華西覓址建設生產基地,並將核心銷售網絡擴建到25個城市。養樂多每個標準基地的日產能為140萬~150萬瓶。若五家基地全部完工,到2015年養樂多產能將是現在的2.5倍。
養樂多希望未來能夠更多地將銷售向中國二三線城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