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場不可回放的絕版電影,那些早已遠去的人和事,只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或者是更加清晰。懷念那個英雄輩出的小球年代,瓦爾德內爾的遊擊戰術、蓋亭和賽弗的不講理打法、施拉格的強勢反手、梅茲的放高球、劉國梁的發球搶攻、孔令輝的攻守平衡,馬琳的臺內控制。那些處於巔峰時期的球星無一不散發著強烈的個人魅力,其手中的乒器也一度受人追捧。
曾幾何時,我也曾搬著板凳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的看著的21分制的回合,幻想著能夠擁有球星們手裡的器材和小夥伴們大殺四方,然而學生時代的我根本沒有能力購買那些昂貴的球拍,只希望自己長大後能夠靠著自己的努力去買自己想買的一切。可是桌球的規則一改再改,球的直徑越來越大,技術性動作變得越來越強,一些小球時代的經典球拍漸漸無法滿足無機時代40+大球的需求,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1.蝴蝶孔芳碳
蝴蝶一向以球星的名字製做底板,而球星通過代言也能獲得不菲的收入,這是雙方共贏的局面。而以孔令輝命名的芳碳底板,其實有兩款,一款純木,一款芳碳,最經典的當然是芳碳那款,因為適宜大眾的特點,上手能力強,兩面均衡,無明顯漏洞。
孔芳碳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這款芳碳底板在咬球的一瞬間,就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那種微微凹陷的形變,檜木面材很好的吞吐感配合芳碳的堅韌,使得弧線較好但力量感不是很強,對於節奏的把控較為出色。在40毫米大球時代,其檜木面材由於球體的變大,持球感增強,桐木大芯過度卸力,讓芳碳纖維在回彈的時候速度變慢,蓄能時間過長,略顯遲鈍,威脅能力和壓迫感不足,最終停產。
2. 斯帝卡OC
被稱為「弧圈機器」的OC,絕對稱得上是一代神板,是五層純木結構的頂峰,直到今天,提起五夾底板,仍脫不出Koto(寇頭)或Limba(林巴)面材+雲杉力材+Ayous(阿尤斯)大芯這種經典結構。它有著極強的吞吐感和整體形變,大力拉球時甚至可以體會到抓住球再拋出的感覺,出球弧線較高,二跳下扎迅猛,底勁強大,因此曾被王勵勤使用。
OC可以說是一塊弧圈機器,擁有暴力的弧圈性能,優點突出,缺點也同樣明顯。在迎來40毫米大球變革之後,林巴的面材雖然能夠保持較好的持球感,讓弧圈和控制得到最大的優化,但是對於擊打的速度沒有絲毫提升,近臺快攻不佔優勢,感覺較「肉」,尤其是反手的彈擊,拖泥帶水,一點也不乾脆。不過好消息是,斯帝卡已經在陸續推出經典底板的升級版了!
3. 亞薩卡YE
Yasaka Extra,是亞薩卡生產的一款五層純木桌球底板,最早由法國選手蓋亭使用,超強的操控性和起下旋能力成就了他的橫板兩面弧圈不講理打法,怎麼發力怎麼有。後來馬琳曾使用YE,主要看中它的臺內操控能力,隨後王皓也跟著使用,因為這款直板兩面弧圈甩起來是真的爽。
YE較OC之類五夾軟很多,面材不是林巴,而是採用安哥利,也因此容錯性更高一些,拍柄較細,便於直板臺內卸力和搓球,重心靠前,甚至能夠支撐發力爆衝,旋轉強烈。然而推擋方面卻過於軟弱,借力尚可,擊打綿軟,速度不夠出眾,不能做到一擊必殺,加力推考驗手感和功夫,逐漸被馬琳和王皓拋棄。目前亞薩卡主推的是其競技者系列底板,大球時代經典5+2結構底板!
4. 多尼克瓦碳
瓦碳是一塊個性十足的碳板,在中國國家隊還在普遍使用純木底板的時候,這款5木+2層碳素的底板被老瓦帶起一股狂潮。由於大芯較薄,力材較厚,碳素在大芯兩側,外硬而內軟,手柄中空,薄薄的板身向手掌忠實的傳遞了球的每一點震動和旋轉的感覺。在擊球時有一種微微的酥麻感,因此操控性極強。
這種特性在老瓦的手裡搓、挑、撥、彈,可謂得心應手,尤其是借力方面,封堵弧圈球堪稱優秀。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力後的弧圈和退臺相持環節,減薄的大芯無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拉球速度快卻沒有多少質量,業餘選手使用比較雞肋,也就只有老瓦這種不怎麼退臺的操控流能夠不在乎底勁的問題吧。
5. 阿瓦拉P500
曾經有一款底板,堪稱夢幻般的手感,統治國家隊很多年,至今江湖上仍有它的傳說,那就是阿瓦拉P500。之所以說它夢幻,就是因為它的手感能夠真實的反饋回來,每一次擊球,都能夠不做任何添加的傳遞到手中,清晰而又自然,像是手臂的延伸,指哪打哪。
通常來講,手感出色的底板,都是屬於較軟的範疇,振動傳遞清晰,反饋敏銳,中小力量擊球質量不錯,它採用了寇頭面材,既保證了近臺快攻的威力,也照顧到了臺內的技術動作,不愧是許紹發與斯帝卡打造的經典球拍,曾被孔令輝所使用。
6.斯帝卡CL
純木經典七夾底板,CL當然首當其衝,這塊七層純木因劉國梁的直板快攻而聞名於世。當時的CL是快攻利器,持球不深,容錯性較差,但即便如此,打起顆粒套膠來,速度快,支撐感滿滿,堪稱小球時代的王者。
但是到了大球時代,CL的硬卻又變得軟了起來,不再變得那麼暴力,反而變得有些均衡,輸出也不再變的兇猛,而是持續而又穩定。七層的厚度,阿尤斯大芯,為板身帶來澎湃的動力,近可快攻打速度,退臺可以拼相持,換了大球,也依舊適應當前的變化,並且煥發新的生機。
其實,像這樣經典的球拍還有很多,但記憶深刻的卻只有這麼幾個。如今,一些底板因為廠家的緣故已經停產,雖然有些還在市面上出售,但打起來的感覺和當時打38mm小球時的感覺卻又變得不一樣。器材、環境、心情、技術、身體,一切都變了,再也不復當初,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不再,而且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所以那些對心愛球拍還在猶豫的朋友,該出手時就出手吧,不要讓自己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