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活,你不得不看的5本精神食糧(生命的意義)

2021-01-10 獵奇筆筆君

#人文#

你是不是坐在電腦桌前無所事事地看著網劇

是不是沒了電腦和手機的陪伴,你就不知道幹些什麼了?

空虛一直圍繞著你?

筆筆君想說:看書吧,你該補充精神食糧了!

史鐵生,21歲雙腿癱瘓,30歲患上腎病,然後就是尿毒症……

然而他在病痛中寫下的隨筆中,充滿了他自己的生命體驗。

這句話看似很簡單,實則源自於,史鐵生多年面對命運做的一系列抗爭。

他嘗試了去體會愛,親人、友人、陌生人的愛

愛情不是出於大腦的明智,而是處於靈魂的牽 掛,不是肉身的捕捉或替換,而是靈魂的漫展和相遇。」同樣的,「愛情不像婚姻是現實的契約,愛情是站在現實的邊緣向著神秘未知的呼喚與祈禱,他根本是一種理想與信仰」

這讓史鐵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熱愛世界。

史鐵生是優秀的,他對於人的命運和現實生活的 衝突,沒有停留在表面的思考,而是引導讀者自 己探索生命的意義

他也在閱讀中找到了靈魂的安慰,不再狂躁不安,不再怨天尤人。

這些嘗試,讓史鐵生平平無奇的生命裡,充滿了新的意義,並煥發了新的生機。

使自己強大起來,變成一名強者!

二戰期間,弗蘭克被納粹抓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

期間他先後目睹自己的父母、妻子、兄長、朋友、同學都死於毒氣室中。

僅僅因為他是猶太人

而他自己也無時無刻不活在死亡的陰影和威脅下。

這樣噩夢般的經歷讓他無數次懷疑人生: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於是,他把自己對生命的全新認識寫進了這本書裡,

甚至為我們指明了尋到生命的意義的方法:

1. 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 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坦然態度

弗蘭克爾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梭羅就是一個不起的人

他能夠放棄現代社會的舒適

去到那偏僻的地方,與那動物和花草為伍,終日過著那孤獨的日子

去做他喜歡的事。

這是梭羅的一個實驗,也是他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把生活做到最大程度的減法,一切都以自己的想法來

原來,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多。

我常常覺得孤獨,但是每當我覺得自己孤獨時,我就一定會想起梭羅,想起他的這本書,想起當年讀這本書時的狀態,只要一想到這本書,想到當時的一個狀態,那麼我就能夠很快地適應孤獨。然後心安理得地生活,可以坦然地面對任何的事情,我想這正是《瓦爾登湖》所帶給我的力量

這是一位學生對他恩師最後14堂課的課堂筆記。

而這門課的名字,就叫:生命的意義。

一位教授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死前的最後幾個月,他和他的學生,平靜地探討那些生命中所必須經歷的衰老,名利,婚姻,愛情……

到最後,當教授闔上雙眼時,學生在最後一頁筆記上鄭重寫道:

如果這14堂課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

去做!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年過花甲的老頭哈羅德

一如既往地在家裡發呆

一封莫名其妙的書信從天而降

使這個日子不再平凡

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羅德,他的前半生無比平庸。

40年的釀酒廠工作,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成就感。

這讓羅哈德開始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癌症晚期的老友寄來的一封信,讓他踏上了一場漫長的旅行。

這是一趟橫穿英格蘭的徒步之旅,也是一次回溯自己人生的心靈之路。

這個曾經窩囊的丈夫,糟糕的父親,

在面對自己一無是處的人生時漸漸明白,

如果我們的一生註定平庸,

那麼,真正能讓你真實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就是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而我們能為之做的就是努力去愛,告解遺憾。

離開故土和朝聖未必是宗教上的朝聖,有時候可 能是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從故土到達一個陌生的 地方,由熟悉到陌生也是一種朝聖。

我們的傷痛隱藏在看似波瀾不驚的平靜生活下面 也許那些曾經的傷痛和遺憾正在被我們自己以其 他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家人、朋友,對他們造成 內心的傷痛,而我們卻不自知,或者自知而難以 改變。

相關焦點

  • 邊立斌||日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日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 有時候,你需要一點精神食糧來幫你度過難關
    如今網際網路是大多數人的精神食糧,在我們的基本生活能得到滿足之後,我們就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讓自己不會那麼空虛寂寞。3其實每一種人都需要一點精神食糧,不只是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在平時,我們也需要。一個人總有精神上的追求,當我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之後,我們就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 現代人靠什麼補充精神食糧?
    那麼,現代人靠什麼補充精神食糧?老話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不是這句話過時了?不久前俞敏洪說:「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人讀書……」其實,這句話是針對教師界說的,映襯出了老師們的境況。誠然,很多教師也很不容易,收不不高也十分的辛苦,開班補課創收被制止,外界的高收入,光怪陸離的生活也在時時誘惑著。
  • 人類幸福生活以物質為基石、精神為食糧
    育鄰夢人類幸福生活以物質為基石、精神為食糧。《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確,世間萬物生靈一生一世、來去匆匆,天地並不會因為憐憫而優待誰,當然也不會因為傲慢而對誰有所怠慢。這一系列差異化出現的根本不在物質、而在精神,孩子出生之後從家庭之中特別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不同的生活、學習習性,在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生活中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給自己的生活添上了習慣的印記,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精神文化成長環境使得每個人擁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 愛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愛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只有愛,才是人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最大依靠。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說過「通常情況下,從來不能從別人的愛那裡得到滿足是普通人能夠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句話其實很棒,在人類的生活中,愛情的潛力可與原子能媲美。每天都有愛出現,每天的愛都能創造著奇蹟,對於女性來說,如果你真的愛你的丈夫,你就能夠為了他的成功或者是能夠能他幸福,就會竭盡所能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 《思維的囚徒》:如何生活在生命的意義的底層?
    作者及其老師簡介作者亞歷克斯petakes是著名心理學家、意義治療創始人維克託·弗蘭克爾的老師,他和維克託·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在同一行,這本書記錄在樊登本書中,他將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運用到現代工作和生活中,啟發讀者去發現工作和生活的意義,並用「意義」來對抗焦慮、抑鬱和空虛的虛擬生活困境。
  • 「黃袍」論壇2018第八期討論會:勞動和運動對生命的不同意義
    ·皎月:關於「勞動與運動對生命的不同意義」這一論題我發表自己的看法,勞動和運動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聽起來似乎有點高大上。閒人運動,忙人勞動,運動是一種無聊的享受,是為了延長壽命的欲望,而勞動是必須的付出,是為了生活的欲望。
  •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提供更好精神食糧
    【代表委員手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我們應該既注重內容生產,也注重經營推廣,在內容、渠道、平臺幾個方面做組織者和領跑者。這些年來,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
  • Food for thought是精神食糧的意思?這個誤會大了!
    「物質食糧」指的是類似於麵包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而「精神食糧」指的是書籍給予精神的食糧,這些食糧會使我們更加聰明,能讓我們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但值得一提的是,英文中精神食糧可不是Food for thought 哦!具體該如何表達,來看今天的分享吧!
  • 送戲下鄉,精神食糧也要三貼近
    (1月25日《人民日報》) 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精神追求也在逐年提高,按照以前的思維送戲下鄉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就拿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來說吧,收視率也是在逐年下降。如何提高送戲下鄉的質量,提高觀賞性、可看性,就成了各級地方政府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再像過去那樣,三五個宣傳隊員到一個地方往群眾中一坐就可以開一場晚會的時代已經結束。
  • 生活的精神食糧還是真槍實彈
    那它到底是咱們生活中的精神食糧還是面臨生活的真槍實彈呢?人們常說,一個擁有文化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擁有一定的修養與思想,在精神層次的塑造,以及個人對待萬物的觀點皆有深度。中國上下五千年,把文化傳承發揮得淋漓盡致,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等諸子百家,除了行為舉止,如果不是精神層次的傳承,可能早已消失,可見文化是凌駕於精神之上的產物。
  • 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武漢文藝界座談六中全會精神為武漢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本報訊(記者胡孫華)武漢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昨日舉辦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作家、戲劇家、表演家、音樂家、畫家們紛紛表示,應該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又一個春天裡大顯身手,為武漢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 這幾本備受歡迎的小說精品,是你書荒時的精神食糧
    這幾本精神食糧,是你書荒的必備品。《我是神話創世主》作者:薪意簡介:燕寧本以為是狗血的廢材流開局,結果拉滿了仇恨之後卻發現沒有外掛,沒有辦法,他只能走上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創造!這個世界本沒有神話,我來了便有了!
  • 思想2:生命的意義與人生之本
    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生命,生得神聖莊嚴,去得絕望黯然探究生命的意義,就成為人生最大的話題!人類不能太強調自己的偉大,你不過就是受制於一枚看不見的自然之手預設的人科動物基因,這基因有著強大的自我繁殖的力量,甚至還在出現過度人口膨脹時,偷偷釋放疾病遺傳因子、同性戀基因變異,來均衡地球生態鏈的和諧共生。 所以說,那麼多哲人明確表態「生命沒有意義」是有道理的,站在社會學的門檻,人類生命竟然渺小到,只藉助本能的驅動和進化繁衍了數百萬年而已,和其他動物沒有二致。
  • 精神食糧文化盛宴
    精神食糧文化盛宴陽信縣第三實驗小學楊國芹在浙大培訓期間,一共聽過八位專家的報告,每天我們提前十幾分鐘來到教室,但每天我們到教室時,將要上課的專家早已打開課件,等待著我們的到來。每節課1.5小時,中途從不休息,整個上課的過程中,教授們個個都是神採飛揚,飽含熱情和真誠,理論與鮮活的案例相結合,竭力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沒有一絲一毫的應付。
  • 每天早上一份《江南都市報》是全家人不可或缺精神食糧
    文/謝立志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就像每天早上吃早餐一樣,《江南都市報》就是我們清晨的精神食糧!」「作為90後,從小讀《江南都市報》太有趣了,我還有一本剪報本!」……本報啟動26名不同年代出生的「讀者形象大使」徵集活動以來,獲得眾多「忠實粉絲」的告白,一個人的故事,代表著一份濃濃的江南情。
  • 看了最近的新聞,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意義在於告知與體驗
    曾經看到過李玫瑾教授的一篇文章,討論的就是關於生命的問題,覺得感觸頗深,但是也並沒有別的想法,直到最近,看了有越來越多殺妻、自殺的新聞之後,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講述一下了。下面的內容是李玫瑾老師的一些話加上我自己的觀點,有任何的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愛情是女生最好的精神食糧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影視點點滴滴》,在這裡將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小編文筆不好,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希望各位小主看後多多指教。大家都說愛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只有愛,才是人們在這個世上生存的最大依靠,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愛情的潛力其實是可以和原子能媲美的,每天都有愛出現,而且每天都有奇蹟出現,如果你真的愛你的丈夫,就能為了他的成功或者是讓她幸福心甘情願的竭盡所能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因此,如果自己的丈夫是否能夠成功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可以取決自己去丈夫的愛,夫妻之間的愛情對兒女的幸福也是有很大影響的,美國的家庭關係協會會長,說過如果我們這裡完全不談孩子的事情
  • 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編者按]為抄襲道歉,就是向原創致敬。莊羽在微博公開表示,對於郭敬明提出的將《夢裡花落知多少》小說出版後獲得的線上線下所有的版稅以及全部收益賠償給她的提議,她也有一個建議,將《圈裡圈外》這本小說出版後獲得的線上線下所有版稅以及全部收益同《夢裡花落知多少》的收益合併在一起,成立一個「反剽竊基金」,用以幫助原創作者維權,並接受公眾的監督。對此,郭敬明立即作出回應,接受這一建議。
  • 六一兒童節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精神食糧
    而是父母的陪伴,和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對於孩子,用心的陪伴大過於一切禮物!精神食糧比物質的意義更深遠!更能讓孩子體會兒童節的意義!現在來說說兒童節即國際兒童節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其實每年的6月1日被定為兒童節,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設立的節日。這裡就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六一給孩子的禮物不僅僅是物質的,也有精神上以及現實中的。這個社會中,因為父母缺失的陪伴和缺少的教育,造成了多少悲劇和孩子不幸的人生!這一點小編深有體會!曾經也像那些家長一樣,為了賺錢,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