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攻滅楚國之後,在楚地設立了九江郡。九江郡下轄的廬陵縣,地處吉泰盆地,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廬陵縣在歷史上短暫改名為桓亭縣,後來又升級為廬陵郡。
唐朝的時候,廬陵郡改名為吉州。元朝的時候,用吉陽(今天的吉水縣)和安成(今天的安福縣)的第一個字取名吉安。從那以後,吉安府的名字,一直用到現在,只不過現在叫做吉安市而已。
廬陵郡、吉州、吉安府,自古以來就以「文章節義之邦」著稱於世。歐陽修、文天祥、楊萬裡、解縉等才子,讓廬陵文化馳名在外。
廬陵不僅是才子之鄉,還有一個響亮的名號「狀元之鄉」。廬陵歷史上出了17位狀元,比某些省份出的狀元還多。最近兩年高考,廬陵學子勇攀高峰,連續兩年出現高考狀元。
圖為天章閣,拍攝于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
2019年高考,就讀于吉安一中的高雲浩,理科考了703分,勇奪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據公開資料顯示,高雲浩是吉水縣螺田鎮人士。
昨天江西高考放榜,就讀於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的楊詩雨,以671分的成績,勇奪江西高考文科狀元。楊詩雨是吉安市泰和縣人,其母肖某是泰和新華書店職工,其父楊某某是醫生。
昨天放榜之後,泰和縣因為楊詩雨而上了熱搜。歷史上讓廬陵上熱搜的17位狀元,又是哪裡人士呢?
王克貞,字守節,南唐保大十年,也就是公元952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王克貞的祖父曾任吉州別駕,王家因此定居廬陵。
圖為狀元文化園,拍攝於永豐縣恩江古城。
王家先後居住在吉安縣和新幹縣,王克貞的籍貫,便有了吉安縣與新幹縣之爭。在我看來,不管王克貞是吉安縣人,還是新幹縣人,反正都是廬陵文化的代表人物,所以就不用爭了。
何昌言,北宋紹聖四年,也就是公元1097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何昌言是古新淦縣清水州人士,就是今天的吉安市新幹縣金川鎮人士。
文天祥,南宋寶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256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文天祥的家鄉,古稱廬陵縣淳化鄉富田魁巷村,現在是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文家村。
胡廣,明朝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1400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胡廣高中狀元的時候,是吉水縣人士。他的家鄉,現在歸青原區管轄,名叫天玉鎮胡家邊。順便說一下,胡廣那一屆科舉,吉安府學子包攬狀元、榜眼、探花。
圖為曾棨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
曾棨,明成祖永樂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曾棨的老家,在永豐縣佐龍鄉龍潭曾家村。這屆科舉,江西省113名進士金榜題名,前七名都是吉安府學子,是江西省和廬陵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科舉。
蕭時中,永樂九年,也就是公元1411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蕭時中是明朝廬陵縣宣化鄉人,就是今天的吉安縣永陽鎮曲山村人。順便說一下,蕭狀元的子孫,後來去福建任職,成了閩南一大望族。
陳循,永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15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陳循是吉安府泰和縣人,也就是今天的泰和縣澄江鎮人士。
曾鶴齡,永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曾鶴齡是吉安府泰和縣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泰和縣澄江鎮人士。
圖為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的狀元樓,現在是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劉儼,正統七年,也就是公元1442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劉儼是吉水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吉水縣水南鎮夏朗村。
彭時,正統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48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他是吉安府安福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安福縣楓田鎮松田村。
彭教,天順八年,也就是公元1464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彭教是吉安府吉水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水南鎮瀧頭村。
羅倫,成化二年,也就是公元1466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羅倫是永豐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永豐縣瑤田鎮水心村。
圖為羅倫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
曾彥,成化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78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曾彥是吉安府泰和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泰和縣沙村鎮坪洲村。
羅洪先,嘉靖八年,也就是公元1529年,金榜題名高中進士。羅洪先是吉安府吉水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吉水縣盤谷鎮。
劉同升,崇禎十年,也就是公元1637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劉同升是吉安府吉水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吉水縣楓田鎮老屋村。
劉繹,道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35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劉繹是吉安府永豐縣人士,他的老家在今天的永豐縣恩江鎮八一居委會。
圖為劉繹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
劉福姚,光緒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92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劉福姚出生於廬陵縣,後來隨父親劉清遷居廣西桂林。
廬陵除了以上十七位狀元之外,還出現過一位「恩榜狀元」董德元。南宋紹興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148年。宋高宗欽點王佐為狀元,又賜永豐縣董德元「恩與狀元同」。
董德元雖然有狀元的名號,但是屬於擴招的狀元,因此被《江西進士》一書,劃在榜眼一檔。董德元的家鄉永豐縣雲蓋鄉,後來被劃給撫州市樂安縣。董德元的老家,現在是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本文史料來源:《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江西進士》,《廬陵狀元》。
放一張作者本人的照片鎮樓。
本文由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王福星原創,歡迎喜歡江西歷史和廬陵文化的父老鄉親,跟我一起品讀江西歷史,宣揚廬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