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覺就是有媽媽的味道

2020-12-22 我不是天使

今天又是周末,姐姐要回來休息半天。每個周六下午休息。其實也蠻辛苦,急急忙忙回來,作業很多,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上課。但,她可能想念的是家裡的味道吧!

初三,姐姐好像有點點叛逆的味道,總想掙脫我們的束縛,一心憧憬著住校,還覺得自己一定是一個月回來一次的那種。人在年紀小的時候,總會厭煩媽媽的嘮叨,爸爸的批評,忘了家裡溫暖的床和可口的飯菜。一旦離開,就開始想念家裡的好!

結果每次回來,無論是一碗普通的麵條,還是一頓精心燒制的大餐,她都格外喜歡,總是說:為什麼學校就沒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呢?因為孩子們不知道,習慣是這世上最難改變的東西。

都說孩子的叛逆期最難熬。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化解。因為學校離家距離有點遠 ,她們學習任務很重,我們不想把太多精力花在來回的路上,所以一致達成共識,住校。但我們告訴她:你永遠是我們最重要的牽掛,如果你覺得不習慣,或者不喜歡,或者受委屈,或者壓力大,請你第一個找我們,我們隨時都在。懂事很重要,但心理健康對我們來說更重要。就這樣,我們把她送進了學校。

從第一個星期,她同寢室的室友一個個哭著離開到剩下她一個到現在一起四個,她已經完全融入。她不開心就給我打電話,我總是細心開導。我心疼她獨自面對一切,所以我們要做她堅強的後盾,讓她知道無論遇到如何境況,我們都站在她身後。我想,高中的她,我們能給與的只有安全感,她才會有勇氣去拼未來。

前天晚上,她給我打電話說很鬱悶,原本七校聯考準備衝一衝的,但結果很不理想,自己都迷茫了,不知道為什麼努力了仍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我說:如果你不努力,可能離自己的目標更遠呢?為什麼不好好分析分析,是學習方法不對還是基礎不紮實?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摸索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她聽了後說好多了,但仍然不能釋懷,但不會放棄,下次一定會更好。我說:媽媽最欣賞你越挫越勇的勇氣,不能釋懷很正常啊!一次努力看不到成果,咱們就再接再厲,一定會有收穫的!

今天她說要剪掉長頭髮,每次洗吹花太多時間了,還吹不幹,影響睡眠。我說:那你自己去跟髮型師溝通,剪多短,什麼樣子的。她愉快地答應了。出來一看,大變樣啊,那麼長的頭髮齊耳根了。還不錯!發了張照片給爸爸。爸爸語音說:可以,好漂亮!孩子開心極了,她說:媽媽,我就要重生了,請期待一個新的努力的劉欣宇吧!我說:保持狀態!

我期待的她的樣子,不過就是如此,陽光,滿滿正能量,努力奮鬥的樣子,結局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保持陽光向上的姿態,活成一道光。年輕的模樣,真好!如果你為了你的未來努力過,將來才沒有遺憾。

晚上,我在園子裡摘了好多新鮮蔬菜,給她熬了點骨頭蘿蔔湯,做了個牛肉鍋底的火鍋。我們倆來了頓豐盛的晚餐,她說:太爽了吧!我也這麼覺得。因為疫情,我不敢買冷凍食材,所以自己炸丸子,用新鮮菜做配菜。還有美味的湯。完美的晚餐!

我想家的感覺就應該是有媽媽的味道!我想這樣的女兒應該也是幸福的吧!

相關焦點

  • 年味,其實就是媽媽的味道,就是親情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年味,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年味,父母們有父母們的年味,年味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們這一輩,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大集體時代。物質生活相當匱乏,每到年關,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靠集體分發一些實物過年。像每口人幾尺布票,幾斤豬肉,幾斤棉花,幾斤豆腐,還有大蔥、蘿蔔、白菜等等。
  • 媽媽菜是家的味道,地方餐飲是家鄉的味道
    在內蒙古聽蒙古歌曲,感覺很是平常。當你離開內蒙古,耳旁想起一首《烏蘭巴託的夜》,你會靜下來,靜靜地聽,開始慢慢的想家。最近,寫了一些關於餐飲的文字,也探討過一些地方餐飲的發展,多是從客觀角度去談,少帶個人情感。
  • 媽媽的味道,想家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早已經習慣了戀家,其中也包含那從小到大媽媽做的飯菜,感覺很神奇,疫情期間,自己都不想吃媽媽做的飯菜了,可是來外省上學後,好像更加想念媽媽做的飯菜。這是不是就是常說的遊子思家!今天講講媽媽的味道之疙瘩湯。
  • 研食尋味·別人家媽媽的味道,眷村的味道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怒其不爭每個媽媽也有另一面,從那個「番茄炒蛋」的廣告,可見一斑,自己的孩子才是寶老媽的味道才是伴隨著你成長的那些用心,是默默的,在背後的豬腳被拆解成剛好入口的小塊連著皮帶著骨,間或還有點滷水凍入口就是一陣香氣,甜度、鹹度剛剛好糯度、脆度、韌度和諧統一就是完美的佐餐零食放你面前,就是停不下來的節奏
  • 「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
    他們目前的願望是,儘快把媽媽的病治好,有個能遮風擋雨的住所,一家人能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擔當  姐姐出門兼職賺錢,16歲弟弟照顧媽媽  「媽,該打針了。」  弟弟張行之(化名)幫媽媽把外套脫下來,把袖子捋上去,拿著棉籤輕輕擦拭皮膚,動作輕柔仔細。
  • 餃子:媽媽的味道
    長大之後,雖然,每年都回家過年,但總感覺餃子吃的次數漸漸的少了。每次吃的餃子都是媽媽從開始和面、調餡、包,到最後下鍋出鍋,每一個步驟都包含著媽媽的「味道」。回家過年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離家的日子也漸漸的多了,雖然,每年都回家過年,但總感覺餃子變得越來越奢侈了,雖然,現在超市都沒買到餃子,但吃在嘴裡已然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超市的餃子僅僅成為了一種食物,一種裹腹的食物,媽媽的「
  • 媽媽牌的三鮮水餃,味道鮮美,做法簡單,這就是家的味道!
    媽媽牌的三鮮水餃,味道鮮美,做法簡單,這就是家的味道!北方的朋友們,大家是不是都會在逢年過節時吃餃子呢,尤其是在大年初一時,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來吃,而餃子的餡料也是不盡相同的,那大家是否知道餃子的來歷呢?
  • 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③ | 有一道美食叫前良麥鑊
    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③ | 有一道美食叫前良麥鑊 2020-04-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校設「媽媽味道專窗」,是有情有味的味道
    郭元鵬 近日,江西一高校邀請五位學生家長到校做晚餐,食堂提供原材料,媽媽們親自烹飪。晚飯時,高校食堂設「媽媽的味道專窗」,讓在校學生品嘗到家鄉的味道。網友表示:媽媽做的飯雖有些平淡,但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這就是「媽媽的味道」,這就是「家鄉的味道」,這就是「親情的味道」。
  • 周末回婆婆家,婆婆做5道家常菜,網友留言: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導語:周末回婆婆家,婆婆做5道家常菜,網友留言: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婆婆家住農村,冬天的時候會搬來城裡住,夏天則愛回老家,覺得老家的院子大,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除了這些,還有就是隨時能吃到新鮮的蔬菜。院子裡種些蔬菜,想吃啥種啥,非常方便。我們周末只要有空,就會回老家,老家離城裡不遠,車程半小時。
  • 媽媽的味道:嘗過的酸甜苦辣是媽媽的用心良苦
    ▲王子勳的媽媽  媽媽的味道是酸的  「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包的酸菜餡餃子,現在身處外地,我都會時不時地去吃一次酸菜餡餃子,儘管味道和媽媽做的有差異,但至少也能讓我在他鄉感受一絲媽媽的味道  媽媽包酸菜水餃時,告訴酸菜水浸後一定要攥得很乾,切碎,和肉泥充分攪拌,看餡料豬肉和酸菜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效果,另外,媽媽包餃子一向是純手工剁餡,肉和菜的準備都是,媽媽總說這樣餃子餡的味道才更香。  「喜歡吃餃子的我,在長沙尋覓各種酸菜水餃,都感覺差強人意,還是覺得媽媽包的才最好吃!」他說,因為記憶裡根深蒂固的就是媽媽的味道。
  • 過年最愛吃媽媽包的餃子,有爸媽就有家,有餃子就是過年!
    初五除了要接財神以外,還有個習俗,就是吃餃子,我想很多地方都有這習俗吧!我們老家的餃子和我平時包的不太一樣,我們叫「水餃」,不是平時看到的薄皮大餡,而是皮稍微厚一點,餡並不太多,餃子個頭也不大,一口一個剛剛好。過年的時候家裡基本都會做豬肉大蔥、豬肉白菜、豬肉粉條等餡料。
  • 家在哪裡?在有媽媽有愛人的地方
    根據讀者的建議,我們手繪了打毛衣奶奶的形象,代表「媽媽的溫暖」,也是夢裡家的溫馨。另一頭手繪了戴安全帽的小哥,代表的是留守杭州的一員,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圍著充滿媽媽味道的圍巾,小哥透過蔚藍的天空,仿佛又回到了媽媽的身邊。  大家對第一款設計方案,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出幾款風格多樣的明信片設計,歡迎大家繼續分享點子和創意!
  • 買粽子在好吃的時候,也不能包一個的味道,那就是「家」的味道
    「粽子」在這個節日裡總是不可或缺的,而「它」是五日的主角,自從我結婚以後,每年我在家做粽子的時候,媽媽總是特地叫我回來一起做,媽媽說,雖然外面到處都能買到粽子,但畢竟不如家裡好,外面的粽子很好吃,一點味道都做不出來,那就是「家」味道好極了!我家是正宗的北方人,北方人一般吃甜粽子,除了主料糯米外,餡料主要是豆沙、紅豆、紅棗,煮好粽子帶有濃烈的粽葉香味,一口糯甜,味道鮮美!
  • 家·味道 | 秋日,從一碗媽媽做的手工拉麵開始
    家·味道 | 秋日,從一碗媽媽做的手工拉麵開始 2020-09-1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媽媽的味道!
    」近日江西一高校邀請多位學生媽媽到校做飯羨煞眾多網友據了解學校食堂提供原材料媽媽們親自烹飪她們手法嫻熟>燜、蒸、煮、炒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道程序有學生家長表示:「把家鄉味道帶給孩子們嘗一下他們好久沒吃到老媽做的菜了」晚飯時高校食堂設置了「媽媽的味道
  • 家的味道,茶的味道,母親的味道
    有家有茶有味道家,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特殊的存在,家人所在的地方,便有了家的味道。南方愛吃米飯,一煲老火湯,便有家的味道;北方愛吃麵食,一碗水餃子,包含各種溫馨。都是和家人分享的時候,尤其是看到母親溺愛的笑容,這便是家的味道。
  • 有種想念與味道有關,還記得那些與愛相關的味道嗎
    有人說,在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中,氣味是最不容易被人忘記的感覺。香水的味道,讓我們聞香可識女人。汗漬的味道,讓我們知道勞動的艱辛。唇齒留香的味道讓我們懷念美食,讓我們在調味料中陶醉。有些味道,即使異地他鄉、即使兜兜轉轉、百轉千回,仍讓人念念不忘。
  •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2018-01-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
  • 媽媽的味道—山苜楂蝦仁餃子
    山苜楂蝦仁餃子By 君夢深藍「家的味道是媽媽編織的毛衣,針針線線連著兒女的暖,一雙巧手縫縫補補,織出我一條人生路;家的味道是媽媽親手做的菜餚,香氣飄散我那兒時的路,粗茶淡飯伴我長大每次聽到這首《家的味道》,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種無以言說的想念與淡淡的憂傷。想念媽媽親手製作的美味菜餚,憂傷媽媽越來越多的白髮和永遠都在為兒女忙碌的那雙手。年少時曾經不懂事的我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了愛挑食的毛病。那時不懂媽媽做菜的辛苦,還挑剔著鹽放太多、菜沒味道。每次媽媽嘴上都會反駁,但每次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下次再做菜的時候,媽媽就會少放一些鹽,多放一些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