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上,一封華夏人壽保險「關於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文件引發了保險業內的強烈關注。
裁員?優化?競爭?疫情影響下的壽險市場又在經歷怎樣的困境?市場猜測紛紛,畢竟在疫情後經濟如何發展的敏感時期。4月22日,華夏人壽保險針對此事給出了答覆:「直面市場競爭,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擔升效率。」
華夏保險: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停薪留職創業
封面新聞記者看到了由華夏保險總公司下發的「關於鼓勵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文件。
文件提到,「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為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周歲以上的),經批准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
通知指出,停薪留職後,根據職務年限,公司支持三到六個月標準工資,作為自行創業基金和期間生活保障。停薪留職期間,社保由公司代繳,不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項目。基礎標準為三個月標準工資,任B類及以上職務每滿兩年增加一個月工資,最多不超過六個月,原則上逐月發放,特殊情況經特批可一次性發放。
停薪留職期間,人事關係轉至華夏保險公司組織人事部,統歸人才儲備管理,日常事務由工會部門安排和服務。停薪留職人員所涉及人力成本由華夏保險人力成本儲備負擔,不額外追加預算。」通知的落款為「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落款時間為「4月20日」。
據了解,華夏保險內部B類及以上幹部是指處經理以上幹部。
公司回應:疏導壓力 事業不順可以倦鳥歸巢
一封公司內部的郵件,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4月22日一早,華夏保險相關人士向封面新聞記者證實了公司確實發了上述通知。對於此事,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出臺此政策處於三個考慮,
「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創業的決定。疫情期間,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認為當前是最恐慌其實也是最有機會的時刻,提出公司給予停薪留職政策出去創業,經研究,公司給予政策通道,並給予一定經濟支持。
二是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角。由於公司這些年經營發展的經驗價值,大量幹部面臨高薪高職挖角,有人「朝秦暮楚」客觀存在,最終損失的還在公司,不如站在員工角度上支持他們成長進步,如果事業不順可以倦鳥歸巢,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三是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擔升效率。近年來公司施行市場化改革,化小經營單元,成本自擔、自主經營。總部各部門、分公司內部各單位的薪酬總量都是固變分離計算提取。在此形勢下,各單位也希望有適合的政策來疏導部分成本壓力,提質增效,揚棄向前。」
官網顯示,華夏保險成立於2006年12月,總部設在北京,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公司註冊資本金153億元,總資產5445億元,在全國設有分支機構673家。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影響,壽險的傳統營銷方式、增員擴張等都受到了巨大挑戰,一季度的數據就很說明問題,今年保險行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封面新聞記者 董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