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今年的Easter(復活節)正好是4月1日,與April Fool's Day(愚人節)是同一天。作為西方重要的節日,復活節一直與可愛的兔子、彩蛋聯繫在一起。不過,對於不熟悉復活節習俗的中國人來說,圍繞著復活節,總有一些令人費解的謎團,今天讓我們一一解開。
復活節的起源
The history of Easter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根據《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這便是復活節的起源。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復活節意味重生和希望。復活節的象徵是彩蛋和兔子。
在西方教會傳統裡,春分之後第一次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英文的原句為:
Easter, anniversar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observed on the first Sunday after a full moon on or after 21 March.
復活節到底是哪一天?
How is the Easter date determined?
我們都聽說過復活節是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但是我們永遠搞不清楚復活節到底是哪一天。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日期也是不固定的。
復活節彩蛋的梗
What do eggs have to do with Easter?
復活節彩蛋我們叫做Easter Egg。十二世紀時,人們在復活節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塗以紅色,也有繪成彩色和笑臉。蛋的原始象徵意義代表春天—新生命的開始。基督徒則用來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復活節彩蛋是復活節裡最重要的食物象徵,意味著生命的開始與延續。
復活節和邦尼兔是什麼關係?
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Easter Bunny?
復活節兔我們通常叫做Easter Bunny(邦尼兔)。依據歐洲古老的傳說,野兔是一種終日不閉眼的動物,它們能在黑夜裡,觀看四周其它的動物,因此,野兔就代表著那黑夜中一輪皎潔的明月。再加上復活節日子的計算是以春天月圓為基準,於是就將春天繁殖力強的野兔視為復活節的一個象徵。
一說到兔子的英文,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rabbit,今天我們所說的復活節兔子卻叫bunny,詞彙量大的同學可能還知道hare,它們的區別就在於:
Rabbit: 一般指家兔Hare:一般指野兔Bunny:一般是兒童用語,或指兔寶寶,或者是可愛的兔女郎。
作為多產動物的兔子,象徵了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英文裡有一句俗語叫做mad as a March hare,意指像三月的兔子一樣瘋狂,說的是在早春的時候,雄兔為了與雌兔進行交配而彼此激烈爭鬥。
你是不是對復活節有了近一步的了解,其實圍繞這些西方的傳統節日背後都有很深層次的文化和宗教意義,我們今天只是淺嘗輒止。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西方節日與文化?那就快來關注EF英孚教育口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