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最喜歡的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帶著可能是他最後一部電影《騾子》再次出現在影迷面前。
他1930年生,如今88歲的高齡活躍在影壇上,上一部電影他曾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美國狙擊手》裡客串,如今在《騾子》裡飾演主角,精神狀態還非常好,但稍顯駝背,我甚至開始不在乎電影拍得怎樣,只要見到他就覺得欣慰,我們這一代還能見到這種真正的大師出新作,絕對是幸福的。
厄爾是一個離過婚的退伍老兵,經營著一個農場。受網際網路經濟衝擊,農場面臨破產,有人向厄爾介紹了一份開車送貨的工作。他接受了這份工作,送貨成功後,得到一筆巨款。
為贖回自己的農場,或者捐款讓老兵俱樂部維持運營,厄爾開始一次又一次的接受送貨任務,而此時,他知道了運送貨物就是毒品,他已經成為毒品騾子。
厄爾並沒有因此終止犯罪,相反,由於他心思機敏,多次完成運送任務,還受到了毒販頭目的器重。最後,厄爾在運送毒品時被警察抓獲,送入監獄。
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噱頭非常足,沉迷於老爺子的敘事魅力中,故事節奏和人物刻畫非常迷人,太熟練了反而驚喜欠奉,家庭的落點也相對循規蹈矩了一些。
但用犯罪才悟出人生的主題,還是發人深省,終歸還是金錢作祟。電影有大量政治不正確元素,比如黑人玩笑,直男匹夫等等,角色儼然一個活在過去的二戰老兵形象,東木老爺演得是真的棒。
在全片大部分時間中,厄爾對販毒毫無負罪感,還可以在毒梟老闆面前開「你到底殺了多少人才能住這樣豪宅」的玩笑。招妓、買車、買房更是家常便飯。美國人Work Hard,Play Harder的信條深入骨髓。即便是做毒販,厄爾也要做的比年輕人更好。把一份工作幹到最成功,便是伊斯特伍德和大多數美國人所看重的美國精神。
片中最有趣的一場,是厄爾與科林探員兩人在咖啡館的對手戲。厄爾對科林是DEA探員心知肚明,科林對厄爾的身份依然蒙在鼓裡。兩人處在極其相似的位置,都在家庭和工作間搖擺。
厄爾以人生經驗告訴科林,家庭要擺在第一位。此時,科林說出了一句點出本質的臺詞「我就是個白痴」,本意是說自己忽視了家庭「是個白痴」。但對於伊斯特伍德和觀眾來說,他真正白痴的地方,其實是忽視了面前顯而易見的真相。
最難得的是,在拍攝本片期間,伊斯特伍德終於選擇接納了自己的私生女勞麗·伊斯特伍德。勞麗在1954年時,被伊斯特伍德家送給別人撫養,60多年來一直未被伊斯特伍德認可。
直到2018年和父親一起出席了本片首映禮,才被媒體和粉絲發現。已經88歲的伊斯特伍德,無疑也在反思自己年輕時的錯誤,並試圖靠著電影和行動彌補。這樣看來,《騾子》也許正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誠實也最私人的作品。
導演伊斯特伍德已經將近90歲,這部片子中不可否認有垂老的氣息,那些因為更切近暮年而帶來的溫和嘆息與最終和解,但很多時候,還是在平靜之下,冒出一處突兀起來的芒刺,尖銳的、幽默的、嘲諷的,也不大張旗鼓,藏匿在生活的轉角處,等著觀看的人慢慢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