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構建終身學習型組織

2021-02-25 哈佛商業評論

數字商業時代的到來正從多種層面影響著企業的增長腳步。以往,人們往往關注數字科技如何影響業務模式、如何影響管理效率,但更深遠的影響發生在組織基層。

來自領英的數據顯示,如今最搶手的技能中,有一半在三年前都不曾出現在榜單上。這意味著人們對專業技能的需求正在快速轉變,而想要讓組織內的員工成為與時代同步進化的人才,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已成為企業管理中的當務之急。

在全球各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將「學習」作為人才管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國內,亦有諸多企業展開了學習型組織的建設。2021年,阿斯利康連續11年蟬聯「中國傑出僱主」認證,這是對其在過去一年間人力資源管理成果的第三方認證。而在諸多HR實踐中,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堪稱阿斯利康的一大亮點。

加速人才能力提升,應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這是阿斯利康能夠持續創新,引領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在中國,阿斯利康正在3E(Experience、Exposure、Education)模型的框架下不斷深耕,打造終身學習的企業文化,賦能員工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快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

「許多企業都在講創新。」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廖佩珊表示,「那麼如何打造一個創新的環境呢,我覺得如果要做到創新,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人力資源部負責人 廖佩珊

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是員工成長的重要途徑,而為了給員工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阿斯利康推出了「Plan100項目」,讓員工有機會在不同市場、不同崗位中鍛鍊自我。

 

最初,Plan100項目的推出源於員工赴海外學習鍛鍊的強烈需求。實際上,很多跨國企業中都存在類似的項目,但項目推進過程中,無論派遣方還是接收方的企業都難免將其視為一種負擔,需要耗費額外的預算與精力去配合HR部門完成,積極性也並不高。而阿斯利康則選擇了將業務痛點與派遣項目相結合的方式來打破僵局。

 

首先,阿斯利康在人才接收方收集業務痛點,如果在派遣方市場中已經有過解決該痛點的經驗,則會派遣相關團隊成員赴任,協助當地企業解決業務中的難題。這一做法很快得到積極響應。

 

2019年,隨著員工培訓需求的變化,Plan100項目在1.0(國際版)的基礎上推出了2.0版本(國內版),幫助員工在中國市場尋找更多創新項目的參與機會。彼時,恰逢阿斯利康中國在國內展開業務轉型,一系列創新項目上馬,員工也因此獲得更多跨界嘗試的機會。製作APP、加入金融業務板塊、推出AI應用 ……很難想像這些工作經驗會來自一家製藥企業。

 

2021年,阿斯利康還將推出Plan100項目的3.0版本(生態版)。他們鼓勵員工走出去,到合作企業中去,與更多的合作夥伴、企業孵化出的創業企業一同成長。這些企業不僅局限在製藥相關產業中,甚至計劃涉足技術研發、大數據、消費者關係管理等廣泛領域。

 

隨著Plan100項目的不斷推進,阿斯利康正為員工提供多樣化的崗位機會,賦能員工積累多樣化的工作經驗,以實現不斷學習與成長的目標。


 

教練(Coaching)文化是許多企業著力培養的學習文化。通過激發員工的潛能,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減少前進中的阻礙以促進績效的提升。在阿斯利康,教練文化廣泛推行由來已久,但從去年開始,一項新的變革正在推動教練文化的效用更進一步。

 

在常規的教練文化中,教練會定期與自己輔導的對象進行復盤,通過對員工行為表現的反饋來督促員工成長。但阿斯利康認為,比起「反饋」,企業更應該注重「前饋」。即在目標設定階段、行動落地之處便做好前瞻性指導,對成長目標達成共識,而不過多糾結於行動之後的評估、打分。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阿斯利康已經徹底轉變了績效評估的打分制模式。「很多時候員工在評估裡關心的是我為什麼是三分,我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四分。並沒有專注在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工作,再從中取得更多的收穫。」廖佩珊說到,這的確是在許多企業中都會出現的問題。

 

但當績效評估機制改變後,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打分,組織會以什麼標準去衡量員工的表現?如何確定薪資、職位的提升?「的確我們很多內部的政策是和績效評估掛鈎的,但我們不能為了評估而去評估。」廖佩珊稱,「我們把打分的標籤拿掉後,績效考核的重點變為更加關注員工做出的貢獻和如何實現未來的發展。」 

因此從目標設定階段開始,組織更關注員工目標設定的質量,是否在其中體現出企業希望員工展現出的能力與特質,最後其貢獻又是否超出了目標的設定。這樣一來,員工自然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目標的設定當中,企業內部教練施展拳腳的空間,也從事後反饋轉移至事前指導,即「前饋」。從而為員工營造了鼓勵成長,發揮優勢,著眼未來發展的理想文化。績效評估機制的快速轉變也很好地體現了績效文化轉型的三個原則:人盡其才激潛能,聚焦貢獻助成長,差異獎酬促卓越。

 

如果說之前,企業內部教練在與員工溝通中佔據最大比例的話題是過去這一年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那麼在如今的阿斯利康,教練們更會關注在未來的一年裡,你需要著重做好哪些事情。這種思路類似於當下流行的OKR制度,督促組織、個人樹立清晰的目標,以前置思維投入工作,讓績效評估這件事兒變得更加積極。


員工年輕化是許多企業面臨的普遍現象,這也要求企業在推動學習與培訓機制的時候採用更加年輕化的手段。廖佩珊介紹稱,在阿斯利康,50%的員工是90後,另外43%是80後,只有不到7%的員工是80前。面對這一趨勢,企業需要將學習、培訓設計得有趣、簡單,切合不同個體學習成長中的痛點,並且能夠讓員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進入學習的環境。

 

為此,阿斯利康啟動移動化的企業學習平臺Degreed。這個平臺整合了大量內外部學習資源,可以根據員工的興趣、技能水平推薦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同時Degreed還有手機端應用,員工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學習並且分享學習內容,創建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真正做到了將學習的力量交到員工自己手中。

近年來,阿斯利康已經在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上進行多項創新嘗試。「我坦白說,有些員工也會覺得我們是不是太過於理想化了。」廖佩珊稱,尤其是改變績效考核的做法,讓不少員工一時難以適從,「但打造企業的文化不是一步登天的,不是一年內或者半年內能看到成效的。但是如果現在不做,三年後肯定看不到任何成果。而我們現在做這件事,至少會讓我們得到更多學習和探索機會。」

新商業時代,全球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向未來,修煉管理內功、提高組織的適應能力成為企業必修課。同時,我們看到,2020年一批傑出企業在全新的環境下爆發出管理創新的活力。《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實戰商學院」長期關注中國本土管理實踐,以向全球輸出中國式創新管理。為此,我們聯合傑出僱主調研機構推出「實戰商學院·發現未來組織」專欄,對話「中國傑出僱主2021」認證企業。希望通過對這些領先企業的觀察,總結梳理管理創新的經驗,助力更多企業走上進化之路,面向全球展現傑出企業全新面貌。我們歡迎更多企業分享在組織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思考,可以通過郵件luojiajin@hbrchina.org與我們溝通聯繫。傑出僱主調研機構是認證卓越人力資源實踐的全球權威專業機構,自1991年成立至今,已在全球120個國家/地區認證了近1700家企業,致力於幫助企業改善人力資源實踐,打造更好的職場環境。

劉玥 |文

劉玥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中心策劃總監

 

投稿及內容合作 | zhenminma@hbrchina.org

廣告及商務合作 | luojiajin@hbrchina.org

相關焦點

  • 論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員工
    學習型組織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實行目標管理,個人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和自我控制,個人與組織目標、任務和溝通緊密相連。學習型組織以共識的方式建立起組織共同願景,以「學習文化」倡導學習,推動創造企業的組織知識系統。
  • 學習型組織構建的三個案例分享
    在學習型企業中,學習本身發生了重要的變革,由靜態的、講師為主的、傳統的課堂培訓轉變為動態的、學習者為主的、隨時隨地互動的學習體驗。學習型企業的學習具有導向性、嵌入性、穿透性、持續性、協作性和延伸性的特徵。 學習型企業的建立,取決於企業領導者對待學習的態度。
  • 悅讀《第五項修煉》構建學習型組織
    《第五項修煉》描述了公司如何通過採用學習型組織的戰略和行動對策,來排除威脅組織效率和事業成功的「學習障礙」。在學習型組織中,新型的、擴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體的熱望得到釋放,大家不斷在學習如何開創自己真心嚮往的成就。
  • 構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一時的,而是一輩子的事情
    學習型家庭是一種學習型組織,被譽為21世紀最健康的家庭模式。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學習型家庭,孩子的發展依賴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家庭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社會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但首先是一位學習者,做學習型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構建學習型家庭呢?
  • 加拿大將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加拿大未來技能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加拿大——一個學習型國家》,強調政府會重視發展勞動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取得成功,強調政府對於培養發展終身學習技能的支持,並提出終身學習是建設勞動力和促進加拿大長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
  • 提升 元邦集團:構建學習型企業 打造核心競爭力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即企業中的每一個成員要終身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最終達到從個體學習
  • 學習型組織建設
    國際組織學習協會創始人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觀念。要使企業茁壯成長,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即將企業變成一種學習型的組織,並使得組織內的人員全心投入學習,提升能力在本職崗位上獲得成功。面對VUCA的外部環境,組織應力求精簡、扁平化、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以維持競爭力。重要的是,學習型組織能更好地吸引和保留優秀的員工。
  • cMOOC | 「雙軌並行」與「雙向聯通」,構建終身學習生態 IPE
    終生學習是個體為滿足社會需求或實現個人追求,在多樣化、網絡化的場景中,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主動獲取系統化知識與技能,主動探索發現,與陌生或非陌生的個體相互幫助、信息共享進而自組織知識網絡的知識生成相關行為。二、終身學習所面臨的挑戰?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無論是對社會、對個人而言,終身學習都顯得尤為重要。
  • 構建學習型課堂,打造完整的學習環境,達成互惠分享的學習效果
    學習型課堂要求教師樹立「一個不能少」的教學意識,有意識地克服「點對點」課堂學習的現象。教師應善於關注那些沉默寡言的學生,善於理解他們的意願,並及時給予和肯定他們的參與。融入互惠和共享的學習團隊。構建學習教室的主體。提高教學質量是構建高效學習教室的主要載體。學習型課堂必須在老師的深入,準確的學習基礎上,將課堂作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關鍵環節,然後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將其轉化為學習型課堂的組織過程。可以看出,學習課堂是「入門」,是老師的教學。
  • 終身教育百年: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20世紀50-70年代,成人教育不僅成為終身教育的「火車頭」,而且豐富和發展了終身教育概念。赫欽斯、朗格朗、戴維、克羅普利等人基於對現代教育弊端的激烈批判,復興了「終身教育」這一古老觀念。20世紀80年代,吉爾皮、納普爾、克羅普利、奧努什金等人試圖構建一個從學前教育、高等教育到繼續教育的現代終身教育體系。20世紀90年代,「終身學習」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
  • 科學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
    樞紐型社會組織的最大優勢在於,作為服務型導向的聯合性平臺,它補齊了「社會協調、公眾參與不足」的社會管理短板,並且為政府服務外包、合同外包等現代社會管理方式的運用和拓展提供組織基礎,從而能夠提高社會管理的組織效率。那麼,如何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呢? 釐清樞紐型社會組織與政府的職責邊界。樞紐型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一樣,本質是社會組織而不是政府部門,也不是政府的附屬。
  • 三個關鍵,打造「學習型組織」文化
    個人學習的手段和方法想必大家都已非常熟悉,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組織學習的重要載體和方式——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來源於美國學者彼得.聖吉所著的《第五項修煉》一書,聖吉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提出:當今的現代化組織應力求精簡、扁平化、強調彈性的自我再造和終身學習,以維持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 山東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觀摩研討會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小涵 實習生 喬春娜 通訊員 張平10月29日下午,山東省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周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觀摩研討會在臨沂職業學院舉行。劉磊介紹了學院開展校地共建,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工作情況。近年來,學院不斷創新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著力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打造了「職繼協同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校社聯通 共建幸福美好家園」的社區教育新模式。一是聚焦骨幹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積極開展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幹部學歷教育,強化基層黨建,為脫貧攻堅培養骨幹力量。
  • 學習型組織:自主學習,而非組織學習
    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育形成群體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員工的系統思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現在的企業領導團隊有一種固守的狹隘的心智模式,那是在已有的視角範圍內形成的,相當於一種世界觀、企業觀和處世觀,不容易改變。
  • 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20周年慶典在復旦大學舉辦
    他首先自己認真學,有關學習型組織的國內外的主要著作,幾乎都認真學了,並依託自己的崗位責權,根據中央與公司領導的要求,從公司最高決策層至省、地、市、縣各級管理層全面開展學習型組織的高端課程「團隊學習實驗室」培訓,取得明顯實效,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經過創建學習型企業,突破多年業績瓶頸,現在已成為同行中的世界第二,亞洲第一。
  •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必須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
    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達到77歲,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就是要使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結束學校教育後的40、50、6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保持持續的學習動機,且能夠得到必要的學習支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各級各類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基礎教育是人不可或缺的,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還是完善的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
  • 【學習型組織專題4】如何搞好團隊式學習
    團隊式學習是學習型組織構建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可以說,缺失了這個環節,學習型組織的其他任何努力,都將流於形式,難以產生效果。
  • 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推行和各國學者的積極提倡下,終身教育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得到發展,並逐步形成一種重要的教育發展和改革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其代表作是《終身教育引論》。另外,終身教育思想方面還很有影響的作品有《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等。
  • 基業長青的組織都是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構建法,十個步驟,步步互通!(附:著名管理學大師《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介紹和解讀)
    人的生命周期中,學習伴隨著終身!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當你真正想去做些事情時,就會醒悟並開始你的「學習生涯」!學習型組織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實行目標管理,個人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和自我控制,個人與組織目標、任務和溝通緊密相連。學習型組織以共識的方式建立起組織共同願景,以「學習文化」倡導學習,推動創造企業的組織知識系統。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願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過組織共識,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個人也樂於奉獻,為組織目標奮鬥。
  • 學習型組織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踐
    哈佛大學佛睿思特於1965年在《組織的新設計》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對其概念進行明確界定,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特徵。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德·聖吉在此基礎上潛心研究,進行持續完善和歸納總結,對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進行了更加系統全面的闡述,提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手段在於改善心智模式,進行團隊學習,建立共同願景和系統性思考。從此引發了國內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對學習型組織的關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