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消費者吐槽不妨礙資本熱捧 拼多多山寨路線能走多遠
光明網評論員:7月26日,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這個號稱「北京三環以內的投資人看不懂」「北京五環以內的人不用」的電商平臺,在美國上市那一刻,引發了中國國內消費者的諸般聲討。這樣的情形,似乎只在「活熊取膽」企業試圖上市之時發生過。
如果把登陸納斯達克算作一個企業成功標誌的話,那麼拼多多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正是拼多多的成功之途和成功之法,讓人們在認識這家公司的同時,也更進一步體認了這家公司以及我們自己所處的現實。實際上,拼多多就是此前在美上市的電商平臺公司的集大成者而已,它把那些已然成為資本市場巨艦的電商平臺公司的做法又複製了一遍。恰是這些做法,為普通人常識界定為是不可再複製的。而拼多多反常識之道而行之,和普通人的常識相拼並且拼掉了常識。這個反常識而成功之道,有無再來者,也頗值得留意。
與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後,因平臺售賣國際知名品牌的假貨而屢遭市場詰問引致股價屢屢波動不同,拼多多所涉售假產品,大都是不知名品牌,有的甚至連品牌都沒有,但所售之貨只一字便可概曰:賤。這些產品以生活日用品為主,價格一反人們日常購物經驗、甚至是線上購物經驗——便宜得讓人乍舌,以此調動起人們的趨利本能和好奇心理,再以極低的機會成本讓人們產生不懼上當的冒險衝動,由此閉合買賣的環鏈。這就是拼多多怎麼拼的方式。
但問題正在於拼多多又成了成功的先驅,其成功會激勵更多的後來者複製先驅者的成功故事,「知其不可為而為」。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底氣究竟在哪裡?為什麼有眾多消費者甘願冒險相信「萬一」,也不願穩妥跟隨常識?有論者從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拼多多之所以能夠拼掉常識而勝出的基本依據。有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只有2800萬人繳納個稅(起徵點為3500元),佔總人口的不到2%。3年之後,即使將這個數字翻2番,也不過9000萬人。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的月工資超過了3500元,那麼其收入水平就在90%中國人之上。
今天(7月31日)有消息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從居民收入增速來看,則明顯低於GDP增速。平均數之外,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屬於居民收入排行榜的「第一梯隊」。總體來看,共有9個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國家統計局的這個數據,可為「北京三環以內的投資人看不懂」「北京五環以內的人不用」的拼多多成功登陸美股市場作腳註。
當然,人均可支配低,並非是售假買假的理由。7月28日,創維集團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稱近期拼多多平臺出現了大量假冒創維品牌電視產品,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表示正與拼多多進行交涉,要求其停止相關產品的銷售活動。除此之外,眼尖的人們發現,拼多多平臺還有極易被誤認為vivo手機的「vivi」等等假冒或疑似假冒產品。有市場機構對拼多多平臺家電銷售額排名前100的產品進行分析,發現在過去的30個交易日中,這100種商品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其中有假冒品牌嫌疑的商品共39個,銷售額合計在100種商品中的佔比57.82%,銷售量佔比63.37%……
這樣的商業模式,拼多多能持續多久呢?但願上市之後,拼多多能步入正途。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不讓北京南站成「難站」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