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用戶就是一切,而在用戶中,又以最具購買力、網上最活躍的19-35歲"新青年"群體最有價值。
那麼在如今的中國電商界,誰掌握了新青年的脈動?答案很可能是拼多多。
近日,北師大發布了一份《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方數據等,總結出新青年網購的主要特徵:消費不將就,精打細算重品質;購物即社交,樂於跟好友分享攻略。
在報告裡,北師大引用了第三方平臺QuestMobie的調研數據,一年時間裡,拼多多新青年群體的平均每月使用次數達到89次,位於購物App之首。而過去的"霸主"手機淘寶,這一數據從95.3次降到81次。
這項結果很有意思,平均每月使用89次,幾乎是一天3次,這麼高的活躍度,大家都在拼多多上幹啥呢?
有一名受訪者道出玄機:"現在買東西都會先在拼多多上搜一下,看看有沒有補貼折扣。"
網友總說拼多多是砍價狂魔,補貼起來更是不要命,而且越大牌、越貴的東西,拼多多補貼越多。比如說聲名遠揚的戴森吹風機,今年新款HD03,618的時候拼多多賣2099元,天貓和京東都是2790元,如果打開了拼多多比比價,立馬就省下了將近700元。
另外新青年樂於跟好友分享攻略,他們的決策更容易受到周圍好友的影響,比如誰花了五千多買了部新款手機,但誰只花了四千出頭買到同款,這樣的攻略分享也是他們愛用拼多多的原因。
有一位網友就說,以前自己不用拼多多,但身邊人用得越來越多,有同事發現好的東西後會主動發來拼團連結,自己一看也心動了,用了幾次就再也出不來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有一種互動效應,廣告做得再好你未必心動,但周圍人親身用了告訴你好,你就更容易接受,因為周圍人的親身經歷是真實的。
就像一開始拼多多補貼iPhone手機,比官方價低上千元,很多人也不信,後來有人嘗試著買了,去官網檢驗序列號發現沒問題,於是周圍的朋友都加入了"真香黨"。
說白了大家買東西,一看品質二看價格,拼多多持續的百億補貼之下,未來在新青年人群中的影響力還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