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林老師
自疫情爆發至今,我們過上了「宅家抗疫,減少外出」的日子。「如何買東西」在一夜間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小到一隻口罩、一把蔬菜,大到一臺洗衣機、一個吸塵器……我們把大大小小的購物需求全都集中在了電商平臺上,「一鍵下單,輕鬆購買」的生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效便捷。
然而,即便電商行業經過二十餘年的整頓發展已漸入佳境,但作為一個在線高頻消費交易的行業,各家電商之間的競爭又極其激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灰色地帶」。據「創業最前線」觀察,目前為止,在某些電商平臺上依然存在著「銷售亂象」或「銷售陷阱」,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那麼,電商行業這些不為外界所知的內幕或套路是什麼?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識這些套路,避免被「收割智商稅」?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值得信任的電商平臺?
眾所周知,一些電商平臺為了爭奪用戶流量並提高消費頻次,打「價格戰」是最常用的手段,這也是電商平臺多年來競爭的主旋律。降價打折的宣傳語花樣百出,商家背後套路更是層出不窮。
那麼,在這些看似大幅度讓利消費者的銷售手段之下,隱藏了哪些套路?我們曾被收割過哪些「智商稅」?
1、翻新貨當正品賣
近幾年來,一些電商平臺上出現不少「翻新貨」,多指商家把二手貨回收翻新再售出的產品,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翻新機」——通過更換手機外殼、配上新充電器等,包裝成一手新貨後出售給消費者,這種翻新貨來源不可靠,質量更沒保障。
「創業最前線」在百度上以主要兩大平臺加上「翻新機」為關鍵詞,得出相關結果分別是477000條和137000條,在知乎、微博、百度貼吧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在吐槽購買翻新機的經歷:故障發生率高、沒法保修、性能很不穩定等。此外,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上,我們搜索到六百多條關於某些電商平臺出售「翻新機」的投訴案例。
一位數碼電子產品的經銷商向「創業最前線」透露,前幾年監管沒那麼嚴的時候,數碼電子產品是「翻新貨」的重災區,「翻新貨」不但欺詐了消費者,還擾亂了行業秩序。由此可見,電商平臺對所售商品進行「正品保障」有多麼重要。
2、大牌貨源非官方渠道
除了「翻新貨」的亂象外,還有一些電商平臺宣傳自家售賣的產品是「大牌正品」,但實際上並沒有品牌背書,貨源來路不明,質量無法保證,這樣的產品不僅損害了電商平臺的信譽,還會讓用戶對平臺和品牌的信任值大打折扣。
去年10月中旬,中國質量新聞網報導了某頭部電商平臺銷售「翻新」蘋果手機,在蘋果官網上已停產停售的手機,卻依然能在該平臺上銷售,其客服承認:「採銷採購無法確定。」
後記者從蘋果公司求證得知:雖然電商平臺上有蘋果的產品銷售,但不能確保電商的進貨渠道是否正規。消息一出,網友們評論道:這就是現實版的「官方打臉」啊!
3、玩法套路繞暈消費者
「超值拼團」、「減滿紅包」、「拉人得現金」……這些名詞及使用規則曾讓不少消費者一頭霧水:「直到購物節結束了,我都沒有搞懂電商平臺的優惠券使用規則」、「直接降價很難嗎?非要搞這麼多事?」
此外,還有一些降價了也「買不到」的小陷阱,以及各種套路讓消費者「算不清」,不少消費者反映:「其實根本沒辦法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想要的東西」、「又被收割智商稅了」。
更有甚者,利用消費者拉人領現金的利益點,促使消費者一次又一次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參與拉人,但是最終卻沒幾個人可以領到宣傳的現金。
從上面幾個「業內套路」可以看出,一些電商為了實現銷售目標,以次充好、號稱「大牌正品」卻貨源不明、玩法套路多,一次次地收割消費者的「智商稅」,削弱了消費者的信任值。
近期幾家頭部電商開啟的「百億補貼大戰」中,各家都在補貼力度、品牌合作、營銷玩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和較量,但不難發現,一些平臺上的優惠套路依舊複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通過什麼方式快速辨別電商平臺的產品是否為正品?或者說,我們該如何選擇值得信任的電商平臺?
在消費升級時代,單純的價格戰已無法贏得多數消費者的青睞。對於消費者而言,一個值得信任的電商平臺用一句話便可概括——讓人能夠「閉著眼睛買,每一單都放心」。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這種「用戶的信任」才是電商平臺最大的流量,同時也是平臺需要獲取的最大籌碼。而能贏得用戶信任的,只有平臺上擁有絕對高品質的正品,以及良好的用戶服務,這也是打造平臺口碑的根本路徑。
經「創業最前線」觀察,在這次頭部電商的「百億補貼」大戰中,各家都有不同的優勢,但有一個平臺的綜合優勢異常突出——聚划算,我們也仔細復盤了聚划算在38節中的「百億補貼」策略,以及它能獲得眾多品牌及用戶信任的背後內幕。
首先,電商平臺上有官方正品,品牌旗艦店的保證,才能讓消費者100%放心。
據「創業最前線」了解,本次38節聚划算上超過1200個官方旗艦超級品牌參與了「百億補貼」的活動,這些官方旗艦店的參與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聚划算的信任值。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的預熱期,雅詩蘭黛,cpb,嬌蘭,維秘,星巴克等深受大眾喜愛的超級大牌也通過官方微博為「聚划算百億補貼」站臺。
這不僅說明了聚划算的「百億補貼」品牌聚合能力強,同時也突出了這場「百億補貼」是一種長效健康的補貼模式,何出此言?
區別於幾年前出行領域或O2O拼團上的「燒錢買短效」、「平臺單打獨鬥」的模式,聚划算的「百億補貼」有1200多個超級品牌加入為其站臺,不但吸引更多優質品牌的加入,也將持續吸引品牌的追隨者們進店消費。
此外,超級品牌的集體站臺和官宣,也說明了品牌與聚划算之間的合作將持續進行,任何一方都不會是「單打獨鬥」,這些明星品牌對聚划算「百億補貼」策略的認可與信任,本身就是對聚划算實力的一種證明,也進一步強化了聚划算在品牌吸引力上的絕對優勢。
而這一切都說明了聚划算的「百億補貼」擁有足夠強的投資能力和策略,眾多品牌的加入也將使平臺上的貨源充足,消費者不僅能買到超級低價的正品好貨,也能得到品牌官方優質的售後服務。
其次,電商平臺提供最高性價比的商品,以最大的價格優勢持續吸引消費者。
基於聚划算能與大量品牌合作推行「百億補貼」計劃,意味著能在價格上為廣大消費者拿到官方正品的最優價格,最終讓消費者真正享有「正品低價好貨」。
據「創業最前線」了解,聚划算在這次38節的「百億補貼」計劃中,給出了自春節以來最大力度優惠——1000個品牌的官方正品在「百億補貼」上打五折,這些五折正品的貨源都來自寶潔,星巴克等諸多大牌的官方旗艦店,保證了官方正品和完善售後。
值得一提的是,38節聚划算百億補貼上一些超級品牌產品甚至低至2折起,這場「百億補貼」裡聚划算為消費者補貼出了「史上超低價」——例如,skii神仙水僅售700多元,維密內衣價格不過百,更有蘭蔻小黑瓶「買1送7」等等。
截至3月6日,聚划算百億補貼累計上線商品已經超過三萬款,均為聚划算精選的高性價比商品,並根據消費者個人偏好進行了個性化推薦,能夠讓平臺上的消費者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買到全網最低價的品牌正品。
因此,聚划算的「百億補貼」是真正做到了「正品低價套路少」,不僅讓消費者有更多可選擇的正品品牌,還能在甄別正品和優惠手段上少交「智商稅」,進一步加強了消費者對平臺的好感度與信任值。
毫無疑問,電商巨頭們在開展新一輪「百億補貼」大戰後,在用戶體驗、用戶留存率及用戶的信任度上都有所提高。如今,各大電商巨頭都面臨著「如何從獲取流量到佔領用戶心智」這一重要問題,誰能率先完成這一轉變,才是這場「補貼大戰」的最大贏家。
據「創業最前線」觀察,聚划算通過「38女王節」的百億補貼後,不僅在提高用戶粘性與消費頻次上有了更高的提升,在佔領用戶心智方面的表現也更加突出。
「聚划算這一回的表現徹底坐實了'真划算』,我在38節聚划算的活動預熱時對比過它家iPhone11和別家的價格,發現聚划算上的便宜200塊,而且上面的大牌美妝產品降價不少,買起來很過癮。」一位90後媒體人向「創業最前線」透露,這是她作為一個電商平臺資深用戶的直接感受。
從她對聚划算38節的「百億補貼」的感受中可看出,聚划算先通過超級品牌和新銳品牌、超級低價和好貨不貴的策略「雙管齊下」,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受眾並提供相應服務(用戶畫像);同時,通過「真正划算」的價格優勢和品牌優勢進一步夯實「正品低價」的平臺特質(做好差異化);最後,通過以上優勢,使聚划算成為「可被記憶的並佔有消費者心智的平臺」(找準定位)。
綜上所述,在巨頭打響「百億補貼」大戰後,真正「補貼」到用戶心坎裡並佔領用戶心智才是硬道理。
聚划算「百億補貼」策略無疑最有效且具有真正投資能力,不僅依靠「官方正品+價格優勢」的絕對優勢帶給了用戶最優體驗,而且「補貼」到用戶的真正需求上,這將持續給聚划算帶來用戶流量及提升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值,能夠讓人「閉著眼睛買,每一單都放心」。
說到底,在電商行業中,信任才是最大的「成本」和「籌碼」。在當前全球的消費環境下,電商平臺只有面對消費者老老實實地做好官方正品好貨、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尊重,用戶流量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回顧電商發展的二十餘年,一些行業套路或許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失,不過我們也提供了聚划算百億補貼的的優質樣本,既希望消費者們能擦亮雙眼識別套路,選擇值得信任的平臺進行理性消費,更希望像聚划算這樣的電商平臺能持之以恆,一心只為消費者提供「真划算」的正品好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