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氣溫蹭蹭上升。和夏天一起到來的,是屬於所有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
「希望廣大少年兒童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大朋友」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為孩子們指明成長道路,引導少年兒童樹立遠大理想,深情的囑託如陽光雨露滋潤孩子們的心靈。
這是刻苦學習的時光。學習的時光,是孩童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大山深山之中,孩子上學是個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未來的競爭是青少年的競爭,今天「祖國的花朵」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骨幹和棟梁。從孩童時期開始,珍惜美好的學習時光,在學習上下更大氣力、花更多功夫,不斷充實、提高、豐富自己,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強化本領,才能真正成為兼收並蓄的通達之才。
這是立德立志的年華。「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品德和志向,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斷修身立德,才能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孩子們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納入考核指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修身立德,敢試敢為,青春遠航才有強勁動力,青春搏擊才有持久能量。
這是磨練意志的開始。在這次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廣大少年兒童也經歷了一段特殊時期。「我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衝刺,不能掉隊」,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區的楊一帆,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的,爭分奪秒複習。17歲的武漢高三學生黃玉婷確認感染新冠肺炎後,在隔離治療期間仍然堅持上網課,「與病魔作鬥爭,也是蛻變成長的機會。困難是暫時的,我相信我能贏!面對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她自信地說。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進而不斷增強本領能力,進一步成長成材。
戰爭年代,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背水作戰直至彈盡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選擇手挽手走入烏斯渾河,她們當中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只有13歲。如今的中國,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挽手走入烏斯渾河」的艱難困境也許不會再出現,但那股精神卻永遠不會褪色。新時代的少年兒童,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不負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