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天,哭到眼腫,感動、震撼到想要吶喊,這些許久都不曾噴發的情緒,只因為我把遙控器調到了湖南衛視,從頭到尾看完了歌舞劇《大地頌歌》。」
朋友圈裡,有人這樣記錄著自己的新年心情。
沒錯,被譽為史詩級歌舞劇的《大地頌歌》自9月27日在長沙首演以來,口碑與熱度始終保持在高位。同名話題#大地頌歌#微博話題閱讀量19億、各大社交網絡遍布「哪兒能買到票」的網友求助,甚至有人為了看一場《大地頌歌》不惜來回坐8個小時的高鐵……
劇場版一票難求,2021第一天,湖南衛視播出的4K版《大地頌歌》卻彌補了他們的缺憾。紛至沓來的好評不僅為《大地頌歌》自身的品質進行了佐證,更讓首次大膽將歌舞劇「搬」到電視媒介的湖南衛視成為焦點。
「電視版太體現細節了!」
「每個角色都很動人。」
「舞臺劇放在電視上播出,居然還很不錯。」
「從電視上看光影的運用、特效特寫的應用,都很相得益彰。」
「演員、舞臺效果、音樂、舞蹈、節奏等等都很好很好!」
「將普通人的事跡搬上舞臺進行演繹,讓我們看到平凡卻不平凡的他們,感動!」
「看完大地歌頌對扶貧有了更深的觸動,向每一位扶貧工作者致敬!」
社交網絡是Z世代的主場,為什麼一部精準扶貧題材的歌舞劇竟然能獲得如此多年輕人的喜愛?是什麼促使年輕人甘願化作「自來水」,125分鐘的觀賞過後馬不停歇地跑去各大社交平臺上表達觀感、給予好評?
按照常規思維,這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但在年輕人為主流受眾的湖南衛視,《大地頌歌》奇蹟般地完成了「破圈」。可偏偏在看過整臺劇過後,我多少能猜測到其中的緣由——拋開大製作、高品質濾鏡,僅著眼年輕人為之狂熱的潮流元素,《大地頌歌》竟然都有!原來主旋律史詩也可以很時尚、很潮流,讓人慾罷不能。
我們不妨以10個關鍵詞,為《大地頌歌》的年輕態進行直觀註解!
Tips1:勵志的故事
布衣執甲,為蒼生
年輕人愛追夢、愛勵志、愛眾志成城攜手幹大事的氣魄,這些在《大地頌歌》中都能找到映射。布衣執甲,為蒼生,《大地頌歌》中刻畫的扶貧群像真實、勵志,他們在湘西十八洞村最貧瘠的土地、最惡劣的環境下創造不可能,實現逆襲,這樣的故事原本就很熱血,恰恰契合年輕人的審美。
除了臺上的勵志故事,《大地頌歌》幕後的創作故事同樣充滿勵志元素——394次策劃創排會議,127次劇本修改,3000多件道具,746位演職人員對成千上萬個細節執著、堅守,臺前幕後的勵志故事終匯聚成一句——它值得。
Tips2:「男團、女團」
高品質「唱跳」輸出頂級藝術感官
既然是歌舞劇,自然少不了唱跳元素,而且恰恰是近兩年來年輕圈層中流行的藝術形式。《大地頌歌》中有眾多在音樂、舞蹈領域擁有高精尖專業質素的「男團」、「女團」。
當然,我們所說的「男團」、「女團」並非偶像產業裡的常規概念。《大地頌歌》舞臺上集齊的,是九大行業頂級院團,他們強強聯手在舞臺上所呈現的高品質團舞視覺效果驚豔眼球、叫醒耳朵。
開山破峰修路致富,攀巖於峭壁之上的男團舞蹈荷爾蒙十足;
優美婀娜的「女團」舞蹈在水墨布景下散發東方之美;
「男團女團」混舞,充滿勞動者的熱情奔放、朝氣蓬勃。論舞種,現代舞、當代舞、民間舞輝映成畫,《大地頌歌》陣容的強專業性、強表現力令人折服。
《大地頌歌》中的大合唱總能「聽得人起一身雞皮疙瘩」,那種悅耳而又情感衝擊力十足的震撼往往能藉由人類生理上最直觀的反應而表現出來。而《大地頌歌》這種對專業性的極致追求與呈現,恰恰是年輕人熱愛的。
Tips3:演技派
高手過招演技名場面迭起
年輕人對演技派極為推崇,而《大地頌歌》的全演技派演員陣容恰恰創造了無數演技名場面。
這部劇擁有極高的表演門檻,許多演員在剛一登臺時,就要以極為飽滿的情感去演繹故土難離、親情難捨、悲從中來的告別場面。演技高手之間的情緒是互相感染,互相傳遞的,他們毫無戲劇鋪墊就能調動起的情感表達,讓整個舞臺都籠罩在一種「高手過招」的氛圍中。
飾演龍書記的谷智鑫,戲份極為密集,無論臺詞、唱詞還是肢體語言表達,都是巨大的挑戰。
從序曲到尾聲,原本是唱著「我要努力改變這裡,我要改變貧窮往昔」的鬥志昂揚年輕小夥,可常年殫精竭慮、忘我抗戰在扶貧一線,最終變成了白髮染鬢的大叔,這種對生活不屈、對蒼生無私奉獻的大愛,任何年齡、圈層的觀眾都難以不為所動。
作為國家一級話劇演員、「梅花獎」得主,凱麗的舞臺表現力自不必說,但她的唱功卻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凱麗在第六幕《大地赤子》中飾演為脫貧攻堅獻出生命的湖南炎陵縣委原書記黃詩燕的妻子彭建蘭,藉由渾厚的美聲唱腔,與浸入感十足的演技,她讓觀眾能深刻地體驗到何謂「感人肺腑」。
萬茜的演技無可挑剔,而這次她的LIVE版唱功也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她飾演扶貧英雄王新法的女兒王婷。
整場演出中,萬茜在情緒張力調動到極致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穩定的唱功,著實令人驚訝。她那句撕心裂肺的「爸爸,你為什麼對自己這麼狠心」,不知讓多少人跟著流淚。
飾演扶貧隊員小劉的劉迦,以一段獨舞用身體語言表述情緒,輕柔而不失剛勁的舞姿,控制力極佳的肢體幅度,鮮活復原在泥石流中艱難救人的場景,一下一下刨地,抗擊惡劣環境,克服內心恐懼,持續實施救援,完全做到了對人物精神的藝術升華。
還有廖佳琳飾演的帶貨能手廖天寶,用高亢的唱腔和自然的演技流,成為厚重主題下一抹跳脫亮色,給人以與時代接軌的新希望。
可以說,《大地頌歌》裡人人皆是演技派,就連飾演小雅的小演員演技和唱功都非常了得,作為留守兒童的她,想要好好讀書卻又捨不得奶奶辛苦,懂事得令人心疼。尤其當她空靈、清澈的童聲伴著音樂響起,不知感動了多少觀眾。
Tips4:方言藝術
讓舞臺具備鮮活煙火氣
近兩年來,方言文化在年輕圈層中極為流行,音樂、國漫、曲藝、短視頻等文藝形式中皆可見。《大地頌歌》在對白領域讓普通話、湖南方言同臺,不僅是一種接地氣的潮流順應,更渲染了真實的故事背景發生地湘西,讓出自鍋盆碗灶、田間地頭的方言更真實、鮮活,具有煙火氣。
Tips5:rap
潮流文化為現實書寫肌理
近兩年,rap文化在國內不斷流行,是年輕人喜愛的一種流行元素。我們意外地看到,《大地頌歌》中同樣有rap元素的融合。第五幕《幸福山歌》裡,十八洞村舉辦相親大會,單身漢的田二毛一段高能rap,贏得了隔壁村翠翠姑娘的芳心。
完美四押讓田二毛瞬間成為十八洞村潮流rapper,要我說,這段劇情不僅不尬,還非常接地氣,因為這才是現實的肌理,是時代多元文化的真實體現。
《大地頌歌》不僅對胃年輕受眾審美,更實現了大膽的「rap+」突破,讓其與民歌、交響樂、現代原創音樂等元素同臺對撞,探索更多藝術可能。
Tips6:破壁的舞美
高科技與大自然、人文美無邊界融合
年輕人中流行的一句話——顏值既正義。看人如此,看作品亦如此。《大地頌歌》之所以能俘獲年輕人,一大原因自然少不了高品質的舞臺顏值。
近千平方米的巨型LED屏、高科技的投影設備、舞臺二道幕……在電腦編程的運用下,《大地頌歌》的舞美讓科技感與大自然無邊界融合。蒼翠大山、壯麗瀑布、古樸苗寨等場景隨時切換,如此視覺衝擊力就連從小看慣科幻大片的年輕人也挑剔不來。
除了宏大場景的氣勢,精美的服化道細節設計同樣能滿足年輕人的眼球,極具民族美感的苗族銀飾品、蝴蝶刺繡、桃花彩紋等,實現了傳統文化美感的現代表達。
Tips7:長在淚腺上的情感觸動
真實的共鳴來自於生活
當代年輕人,熱血、燃情又容易感動,《大地頌歌》中的許多場景都「長在觀眾淚腺上」。
比如第一幕,小雅撲向爸爸的懷抱,小雅爸爸眼睛裡噙滿淚水,一面是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的貧窮,一面是生病的母親與年幼的女兒,走出十八洞村打工與留下與鄉親們一起脫貧的兩難選擇,爸爸含淚道別:「明天在哪裡,我只能別離」,讓每個看劇的「打工人」感同身受。
還有第三幕將留守兒童合唱團請到舞臺上,當孩子們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這種來源於現實的極致情感共鳴最能觸動年輕觀眾。
還有,當黃詩燕、蒙漢、王新法等為扶貧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原聲響起,那種深入靈魂的震撼與觸動來得那麼排山倒海。
正如萬茜所說的——真人真事真情,無論視覺還是情感,《大地頌歌》都不會讓人失望。
Tips8:時代語言
呈現流動的人間故事
語言是活的文化,是流動的人間故事。《大地頌歌》雖然題材嚴肅,但臺詞卻絲毫不刻板,具有鮮明的時代符號,比如那句「鄉親們,留下來,跟這貧窮幹一仗,搞起!」就能讓人在聽過後會心一笑,這種表達無縫對接年輕人的世界,讓他們產生參與感。
Tips9:脫口秀
電視版以細節致勝的有力佐證
《大地頌歌》打破了「第四面牆」,讓觀眾浸入感十足,臺上臺下形成互動空間。劇中某些場景藉助充滿感染力的輕笑點,比如相親場面,實現了「類脫口秀」的觀眾互動效果。尤其是電視版對於細節的呈現和情緒的記錄,更有利於觀眾對人物的理解。
Tips10:文化包容
實現破圈層審美
Z世代生在多元文化的時代,他們對於不同思想、觀點的渴求與生俱來,《大地頌歌》恰恰是一臺極具包容性的文化作品。
湘西地域風情跨界現代時尚,傳統與潮流對撞,其中既有對多民族文化生活態的展示,又有不同藝術形式的衝突融合,更有犧牲小我抗擊貧困、助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價值觀體現。文化的極致包容,讓《大地頌歌》擁有了更具空間想像力的藝術打開方式。
可以說,《大地頌歌》無論題材涉獵、品質突破、由劇場到電視媒介的破圈等等,都具有時代先鋒性。《大地頌歌》在徵服年輕人乃至不同圈層審美的同時,更為湖南衛視樹立了嶄新的行業標杆。
這是一部值得反覆品鑑、回味的史實級歌舞劇,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如果有機會能搶到票,依舊希望能去現場感受另一種維度的藝術魅力。因為,《大地頌歌》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