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19日訊 昨天的芝堰古村,中外民俗碰撞出靈感的火花,一場水米糕logo設計大賽,讓海外參與者與古村村民的心貼得更近。從這天起,芝堰水米糕有了由海外參與者設計的專屬國際範logo,這也是參與者們留給古村的珍貴禮物。即便當他們踏上歸途,遠隔重洋,這個見證了中外友誼交融、中外民俗碰撞的logo,將像海外參與者與金華人民的情誼一般,長長久久,把芝堰的傳統美食,把金華古村落,把「金華故事」帶往全世界。
芝堰水米糕融入國際元素
水米糕是芝堰的一絕,顏色雪白,鬆軟香甜,從來到古村的第一天起,不少海外參與者就愛上了這道甜蜜的美食,稱讚其能感受到媽媽的味道。品嘗水米糕,學做水米糕,最讓參與者驚喜的是,他們將有機會打造芝堰水米糕的專屬logo,把這樣他們最愛的傳統美食推介給海內外的遊客。
因此當得知活動期間將舉辦水米糕logo設計大賽的消息,德國姑娘卡羅利妮便積極響應。她曾作為教練,帶隊參加過國際性的創新大賽,並取得過不俗成績。這回能在金華的古村落,與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同臺比拼,必將碰撞出更多火花。她的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當即獲得同住家的印度參與者誼善一和曼格斯的支持,三個夥伴組成一個設計小組,每當一天的活動結束,便窩在房間裡探討、設計,有時甚至忙碌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比賽當天,當他們設計的logo現場亮相時,驚豔全場。三個夥伴設計的是一個圓形標誌,看上去相當洋氣,圓形,代表的也是水米糕的形狀。當然,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圓,參與者頗具創意地用水米糕的中英文交叉放置的方式,組成外圍形狀。誼善一說,他們設計這個logo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將水米糕名揚海內外,因此特別搭配了中英文,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能一眼知道這樣美食的名字,並留下深刻印象。標誌的中間,放置了「芝堰」兩個大字,同樣是中英文相配合。「我們把這個最重要的位置留給芝堰,不僅僅因為這是芝堰的水米糕,這些天的體驗,我們已經深切感受到她的美麗和溫暖,希望能通過這個標誌,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令人沉醉的金華古村落」。
中外交融的創意設計,也令這個logo不負眾望摘得頭名。當他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住家阿姨時,誼善一特別說了一句話,「我們的這個冠軍是為你而得」。雖然彼此間相處的時間還不到兩周,他們已經都想為對方做得多些,再多些……
中外民俗在古村舞臺碰撞
當然,其他參與水米糕logo設計大賽的海外參與者,所帶來的作品同樣各有特色。瑞士小夥麥可設計的logo透著濃濃暖意,標誌中,是一個和藹慈祥的婦女,手捧水米糕的形象。小夥平日裡喜歡拿著相機到處記錄「金華故事」,在村中偶然拍到一張一位老奶奶手捧茶葉的照片,讓其迸發靈感。他認為,logo不僅要體現水米糕的特色,也不能忘卻那些辛辛苦苦製作水米糕的古村村民,尤其是那些見到他們始終一臉微笑的阿姨、奶奶們,就是水米糕的最佳代言人。不管是誰看到這樣的標誌,相信都會產生親近感。
其實麥可在設計這個標誌前,還曾設計出太極圖等多個版本,趁著做任務的間隙就在沙龍區寫寫畫畫,十分認真。雖然最終獲得的是優勝獎,但小夥依舊很開心,他想借這個logo表達對住家阿姨的感謝,對芝堰的愛,對金華的愛,正是他們所給予的溫暖,才令其能迸發出如此溫暖的創意。
「海外名校」項目外籍顧問馬小龍,作為評委參與到活動中。在他看來,這些logo中,很多都融入了中國,尤其是芝堰當地元素,可見海外參與者通過活動有了很多收穫,而他們所帶來的國際元素,也為logo增添了創意。希望通過這些參與者所設計的logo,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芝堰的水米糕。
評委中,還有來自水米糕經營戶的村民代表。已經做了五六年水米糕生意的鄧維仙說,這麼多海外參與者來到芝堰古村,已經給了他們很大驚喜,沒想到還幫他們設計了這麼多有創意的標誌。今後,他們就能用上如此有國際範的專屬標誌,這是參與者們留給古村的珍貴禮物,見證彼此間的友誼長長久久。
民間外交有了實質性成果
當天,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吳飛也專程來到芝堰古村,為海外參與者鼓勁。吳飛表示,海外參與者設計的logo簡潔化、生活化,尤其是運用了筷子等中國元素,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水米糕logo設計大賽的開展,也有助於參與者們提升參與感與榮譽感,真正去了解一樣產品,一種文化。
市外僑辦主任章宏告訴記者:「我們有一個說法,海外學子來了就不曾離開,今天的『賽事』也正體現了這一點。」用學子的眼光描繪傳統的鄉村水米糕,使水米糕融入國際元素,使推進芝堰村走向世界有了載體和業態,也為村民創業致富盡了一份微薄之力。「但願我們芝堰的水米糕也會伴隨學子們的足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