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燻醬製品推薦及小貼士)
對於當地人來說,平時常吃的「地方特產」,或許就是個盲區。
如果不是有個遠道而來的姑娘,真的打算只拎個「大列巴」就回家。我還真沒意識到,哈爾濱本地人司空見慣的食物,對於外地朋友來說多麼「特別」。
哈爾濱的秋林大麵包,本地人又叫它「大列巴」,是隨著中東鐵路傳入哈爾濱的 「俄系」食品之一。
使用酒花發酵的大列巴麵包,外皮焦脆、內瓤鬆軟,剛剛出爐就能聞到一股誘人、而又獨特的麥香,頗具異域風味。
而且這種圓形的大麵包,非常「瓷實」,一個通常就有五斤左右。用朋友的原話說,就是:能當鈍器防身用,還不用怕過不去安檢。
她選擇大列巴當特產帶回去,理由無非有三:一,特色足夠明顯,別的地方沒有。二,長途旅行中能放住,不怕變質。三,好買,哈爾濱隨處可見的秋林食品都有賣的。
可問題是:久存之後的大列巴麵包,就會硬得像塊石頭,不上蒸鍋根本咬不動啊。
而且就算是新烤的大列巴,聞起來芳香四溢,可是直接吃的話口感依然比較粗糙,還是需要配上合適的配料吃才比較好吃。很多本地人到現在都覺得頭疼的問題,她這個徹底的「外行」要怎麼解決?
說起來,她倒也不是不想帶別的,但是鼎鼎大名的「哈爾濱紅腸」,實在不太合她的口味。
|哈爾濱紅腸的「愛恨情仇」
哈爾濱紅腸,又有「燻幹腸」的叫法。原產於蘇聯立陶宛加盟共和國,屬於「俄系」食品。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傳入中國東北。
在哈爾濱,最早的規模化生產的紅腸,來自於俄羅斯商人、「秋林」創始人建立的秋林灌腸莊。而現在吃的大多數紅腸的工藝,則來自於哈肉聯的德籍俄國人:愛金賓斯。
這種立陶宛風味香腸,當時被音譯為「裡道斯」。這個名字現在被作為品牌名保存了下來。
有人認為「裡道斯」是俄語紅腸的意思,在經過一些俄國朋友糾正之後,現在又有了「裡道斯」是「大蒜」或者「大蒜風味」意思的說法。(據俄國朋友說,這個詞並不好用中文拆開來解釋意思,還是直觀的認為它就是這種紅腸的名稱比較好。)
其實這種說法也非空穴來風。因為判斷哈爾濱紅腸是否「傳統」及「正宗」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蒜香味。
(哈爾濱本地自己家吃紅腸的時候,通常切得很隨便,作為冷盤隨意的擺上一碟。)
傳統的裡道斯紅腸,需要經過冷藏醃製、絞肉灌腸、烘烤、水煮、果木煙燻等步驟。
餡料通常選用部位和肥瘦均不同的豬肉和牛肉,加上玉米或土豆澱粉,以及胡椒、大蒜等調料按比例調配。
燻制好的紅腸,外表通常呈深棗紅色。外面燻得微幹的腸衣脆彈,內裡紅色的肉鮮嫩柔軟。吃起來香而不膩,軟彈可口。既可以掰開直接吃,也可以作為菜餚原料、加熱食用。
很多哈爾濱人的「兒時回憶」,最好吃的紅腸,莫過於紅腸鋪在做好的白米飯上,熱飯時紅腸的油微微浸入米飯,那股飯肉混合的香氣了。
本來略鹹的紅腸,配上甜香的東北白米飯,這時的微微蒜香就變成了「提味劑」,為肉平添了另一番鮮美。對於這一點,習慣吃肉配蒜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
但是無論是偏鹹的口味,還是濃濃的大蒜味道,對於口味較輕的人,實在都算不上友好。
不僅僅是外來的客人,就算是本地「土著」,很多年輕人也不太喜歡過於「重口」的蒜味和鹹味。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哈爾濱有些廠家也逐漸降低了這兩種調味的劑量。
可是來這旅遊的人,大多難以嘗遍多家加以比較。如果只吃最負盛名的秋林和肉聯,自然就會留下「味道過重,不合口味」的印象了。
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眾口總是難調。
其實不愛吃紅腸不要緊啊,哈爾濱的燻醬類食品,有歷史、風味獨特的可不僅僅紅腸一個。
|哈爾濱幹腸,女性和小朋友更愛吃
哈爾濱的幹腸,或者叫風乾腸,是由京式香腸改良而成。
配方用紫蔻和砂仁代替原來的公丁香和十落子,並且改變了腸體長度和晾曬時間,使其更加便於保存和攜帶。
哈爾濱幹腸外表看起來與廣式香腸十分相似,但是顏色更深、溼度也更低,口感微硬有嚼勁。
味道鹹香微甜,帶有一種淡淡的藥香。相對紅腸的衝擊性「異域風格」,幹腸更加「中式」的味道更易被人接受,而且微微發甜的味道也更受小朋友喜愛。
這也是為什麼,我幾乎推薦每個來哈爾濱的女性朋友都要嘗嘗幹腸,也不拘是哪家的,本地做的都還不錯。
與紅腸一樣,哈爾濱的幹腸製作步驟也不簡單,灌制風乾後,需要發酵、煮熟、然後再次風乾,這樣才有最終的濃鬱口感和豐富的味道。
與哈爾濱的紅腸一樣,哈爾濱的幹腸距今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如果說哈爾濱紅腸屬於「秋林裡道斯」和「哈肉聯」,那麼哈爾濱的幹腸就屬於「哈爾濱正陽樓」。
醬肉名廚王孝庭,當年模仿了北京「正陽樓」大飯店,在哈爾濱開了家專賣燻醬製品的風味食品店。當年的「招牌」食品裡,其中就有「肉乾香腸」這一樣。
當時正陽樓十分講究刀功,出售的商品必須切好。燒雞,要全雞切好後原形不變;幹腸要薄切,每片不足一釐;松仁小肚要厚切,每片兩釐米左右。
正陽樓的切法口感最好,直到現在很多哈爾濱人家裡,仍然保持著這種「幹腸薄切、松仁小肚厚切」的習慣。
|松仁小肚,不易踩「雷」的選擇
作為哈爾濱正陽樓的另一大「特產」,松仁小肚的「大眾」程度甚至超過了幹腸。無論是口味還是口感,屬於老少皆宜,目前為止介紹給外地朋友還沒有踩過「雷」。
松仁小肚的做法源自「風乾小肚」,經過邊試驗邊銷售的改良,最終形成了現在以豬肉、豬小肚為主料,加入黑龍江本地特產松籽仁、芝麻香油和純綠豆澱粉等輔料,再用加了糖的燻料燻烤而成的肉製品。
哈爾濱松仁小肚,外皮是一種燻製品特有的褐色,外形又圓又「憨」。切片後,肉不鬆散,切斷面有光澤。
吃起來外皮爽脆,肉質柔軟,味道鮮美、純香適口。因為加了松籽仁,柔軟的肉間忽然出現堅果的觸感,所以口感十分特別。
|方火腿以及其他燻醬製品
哈爾濱肉聯食品廠,在哈爾濱的燻醬肉製品上可謂是功不可沒。不管紅腸、幹腸還是松仁小肚,買「哈肉聯」的,都不會錯。
「哈肉聯」又叫「大眾肉聯」,它的「大眾牌」肉製品,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可謂是鼎鼎有名。
哈肉聯的前身,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個德機俄人愛金賓斯,所在的「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最早由英國商人馬前氏投資創辦,屬於哈阜地區最早形成的三大知名企業之一。
除了以上的肉製品,哈肉聯還有種叫做「啤酒火腿」的方火腿。曾經叫做飛龍火腿、大眾牌方火腿。
其實方火腿本身並不稀奇,除了哈爾濱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都有生產。
之所以當做「特產」來推薦,是因為哈肉聯的啤酒火腿,風味獨特、「肉」感十足。切開能直接在肉片上看見瘦肉,吃起來十分過癮。
而且作為工業生產的塑封包裝食品,在很多大超市的貨架上就能看見。無論是購買還是攜帶都十分方便。
哈爾濱人是真的很愛燻醬食品,尤其是肉類的燻醬食品。哈爾濱隨處可見的副食店,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無論是雞翅中、豬爪還是各種灌制燻腸,在哈爾濱都十分暢銷。
雖然算不上多麼的特別,但對哈爾濱人來說,這些燻醬製品就是最「日常」的家鄉味道,也是身在外地時,偶爾會懷念的味道。
旅遊的樂趣,不就是看不同的風景、體味不同的味道嘛……
|我的推薦
給外地來的朋友塞了一大袋子塑封好的燻醬製品,真心的希望裡面有她喜歡的。
好在現在物流方便,哈爾濱本地賣的這些東西,直接通過某寶就都能買到。就不用再擔心她在離開後,喜歡上了什麼卻因為離得遠吃不到了。
下面說說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廠家,和一些注意事項:
① 幹腸
推薦:秋林、老鼎豐、正陽樓
吃法:可以直接冷食,再次加工、煮湯、燉菜都很不錯。比較推薦在二次加熱已經做好的白米飯時,在上面蓋上一層的吃法。或者用來煮粥,味道也非常不錯。
② 松仁小肚
推薦:正陽樓、哈肉聯
吃法:建議冷食。因為原料裡有很大一部分澱粉,如果非要加熱,不建議蒸。煎的話,味道尚可。
③ 啤酒火腿
推薦:哈肉聯
吃法:直接冷食,或者再次加工都合適。
④ 雞翅等雞貨
推薦:一手店、裕昌食品
吃法:建議冷食,尤其不能蒸。
⑤ 紅腸
推薦:裕昌食品、農大、商委、秋林.裡道斯、秋林食品、哈肉聯、老鼎豐
味道差別:農大、哈肉聯、秋林裡.道斯、秋林食品和裕昌食品的蒜味都比較重,商委的沒什麼蒜味。
吃法:冷食或者作為原料加工均可。也推薦二次加熱已經做好的白米飯時,在上面蓋上一層的吃法。
⑥ 郵購或者需要乘坐長途交通工具時,請務必塑封。不要小看北方的暖氣,這類食品不塑封很容易在途中變質。現在很多店家都有這個服務,收費高低不一,有的免費。
如果下次來哈爾濱旅遊,請務必答應我:別只用能當鈍器的「大列巴」荼毒自己親友了,給他們帶點肉回去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