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learning到M-learning,你能讀懂企業培訓的趨勢嗎?

2021-02-13 問鼎雲學習

來源 | 移動學習前沿 ID:HR-mlearning

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企業對員工培訓持續投資。

培訓是企業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誰擁有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誰就有了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和競爭力,誰就不會被時代淘汰。

我們都知道企業培訓非常重要,但你知道目前中國企業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嗎?

據統計,中國企業培訓的投資回報率僅為美國企業10%-20%,而美國ASTD評估中國待開發的企業培訓市場是千億級規模,甚至直指2020年中國企業培訓市場容量可突破1萬億。

可以說,企業培訓行業面臨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那你能讀懂企業培訓的趨勢嗎?

從E-learning說起……

E-learning,即網絡學習,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教育及相關服務提供過程。

E-Learning的「E」代表電子化學習、有效率學習、探索學習、經驗學習、拓展學習、延伸學習、易使用學習、增強學習。

E-Learning曾經一度火熱,眾多大咖企業花重金打造自己的E-Learning平臺,希望藉助E-Learning平臺建立企業全面系統的培訓體系: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M-learning應運而生。

所謂M-learning,也就是移動學習,是一種依託無線通訊和流媒體技術,融合精細化人才管理理論,通過手機有效呈現針對性學習內容,提供角色之溝通交流的非正式學習模式。

M-learning可以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與生活、工作的密切結合,致使企業培訓正在方向新一輪變革。

移動網際網路大潮迅猛來襲,從E-learning到M-learning是必然趨勢。

對任何組織而言,移動學習都變得愈來愈重要,而且它的本質已經從組織內部設計的技術或者課程,轉變為一項更廣泛而深遠的、需要組織去充分關注和利用的社會現象。有人認為,手機已經成為人類器官的延伸,越發不可或缺。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M-learning比E-learning更能夠被大眾所接受。

從PC到Mobile,從E-learning到M-learning,一切都在碎片化。

雖然碎片化不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產物,卻在這一時代重塑了我們的認知和生活方式。

企業培訓未來趨勢當屬移動學習,移動學習將開啟企業培訓新時代,讓員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M-learning,搭建優質的移動學習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手段來促進組織內部員工學習,進而培養人才。

在E-learning時代,看一門課程動不動就要幾十分鐘,而且要求員工在下班時間進行學習,簡直是變相「加班」,到最後點擊者寥寥,投資回報率能高就怪了。

於是,E-learning成為了「衝動型面子工程」。

相對來說,M-Learning的碎片化學習是一種優勢,不需要犧牲大量本可以休閒娛樂的時間就可以學習。

當然,人為幹預釋放M-learning的價值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徹底避免重蹈E-Learning的覆轍。

那麼,如何釋放M-learning的價值呢?

釋放M-learning的價值關鍵在於運營,想要真正把移動學習平臺運營起來,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面向場景做設計

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應首先對員工的學習場景進行分析,將面向學習場景設計和績效支持作為產品定位,並嵌入工作流程。

根據員工經常切換的多個場景植入移動學習,如傳統培訓、翻轉課堂、難題解答、社交互動等場景,多個場景的植入,真正實現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無縫整合。

2.實現精準課程推送

聚焦於滿足工作需要,於員工自身興趣出發,以微型化、獨立性和趣味性結合的原則設計推送內容。

同時,還可以為員工擬定個人成長計劃與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的能力提升輔導。

3.利用遊戲化激發熱情

誰說培訓非得很枯燥?90後可不吃這一套。

90後員工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和交流方式與傳統培訓思維截然不同,他們追求個性化,注重參與感,渴望得到認同。

在培訓過程中,採用「遊戲+培訓」的模式,設計有趣的「玩法」,把嚴肅的培訓內容輕鬆化、娛樂化,有助於激發90後員工的熱情,提升學習效果。

4.有精品內容也有互動

內容為王,內容有乾貨才能栓住員工躁動的心,但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要讓全員參與、體驗、互動起來,而且互動需要更加多元化,為社群化學習創造空間。

M-learning,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要讓員工參與、體驗、互動起來,這類似於企業的社群,具備交流討論的功能,如學員對某門課程某個話題感興趣,都可以藉助平臺進行表達,有利於企業內部協同以及員工更親密溝通。

寫在最後,在一片移動學習熱潮下,你會使用移動學習平臺來提升績效嗎?


掃碼即可免費試用

▼▼▼

問鼎雲學習,企業一站式移動學習服務供應商,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完整人才培養方案,讓企業培訓管理更簡單!

 選擇我們準沒錯 

中國培訓行業標杆品牌TOP1023+年企業培訓行業經驗,更懂企業的需要;

2009年進入企業移動學習領域,28項企業管理IT系統開發著作權和專利;

服務350+家標杆企業,10+個垂直行業,每年培訓30萬+學員。

 歷經大型企業檢驗 


(*以上僅為部分客戶)

END -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試用移動學習平臺

相關焦點

  • e-Learning國際國內的發展趨勢
    田老師也算是e-learning的受益者,是吧?  田老師:對,我們用它好幾年了。  主持人:還有一位是,北京大學企業與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吳峰博士,歡迎吳老師的到來!對剛才倪老師講的內容,大家有什明白的,在這裡可以跟我們的專家探討一下。倪老師能不能先跟我們介紹一下,有關e-learning在國際發展的趨勢,讓我們看一下它的發展方向。
  • M-Learning不同於E-Learning
    落腳點都是「學習」,但意義不同很顯然,m-Learnin不是塞進行動裝置裡的e-Learning。因為時長的緣故,一個45分鐘的課程直接進入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後的學習效果是不會理想的。然而,e-learning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在規範化訓練(compliance training)中,這時候m-Learning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來使用,而不是單獨挑大梁。換言之,可以把m-Learning當做是一個參考手冊。當我要買新車的時候,我會查看手冊,以了解新系統的使用方法及維修概述。
  • 全球E-Learning 市場數據和未來兩年趨勢
    歐洲知名e-learning公司Docebo於近期發布了最新的全球e-learning市場趨勢展望與預測——《2014-2016年E-Learning市場趨勢》(E-learning Market Trends& Forecast 2014-2016 Report)。
  • 2014的3個主流e-learning趨勢
    2014的3個主流e-learning趨勢 作者:崔娟 發布時間: 2014-02-08 00:00
  • 鑫日科:E-Learning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國外E-Learning行業現狀歐洲知名e-learning公司Docebo於近期發布了最新的全球E-Learning市場趨勢展望與預測——《2014-2016年E-Learning市場趨勢》,全球E-Learning市場規模於2011年達到了356億美元,接下來五年內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6%,2016年全球E-Learning銷售額將達到515億美元。
  • 【盛會】4.11-12中國E-learning行業大會 暨2016中國E-learning行業服務會展正式啟動
    由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指導,中教新媒、中培新媒主辦,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人力資源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企業大學聯合會、中國E-learning
  • 2017(第五屆)中國E-learning行業大會暨2017中國E-learning行業服務會展報名正式啟動
    指導單位: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人力資源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單位:中國企業大學聯合會中國E-learning促進中心中國企業MOOC聯盟中教全媒體大會亮點:1.中國E-learning行業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行業盛會,特邀中國數百位企業培訓高管及決策者蒞臨到會,會議規模盛大;2.2017年度中國E-learning行業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年度評選,現場舉辦中國E-learning行業「卓越實施獎」和「應用創新獎」頒獎典禮;3.融合行業最前沿理念、趨勢、技術、觀點交匯,企業MOOC、雲學習、網際網路思維、移動學習、微課等推動中國
  • E-Learning 2.0知識文章 - 世界經理人
    共搜索到27233篇文章 E-Learning 2.0大大提高了管理培訓的互動性,打破「你教我學」的被動模式。 從技術平臺到教學模式,再到培訓軟體,E-Learning 2.0全面提升管理培訓。
  • E-LEARNING Special Offer
    E-learning Chinese Courses- Made easy for navigation- Free trial to see how classes are conducted online- One-on-one instruction
  • Implicit Learning and Explicit Learning
    更多實時內容可關注「新東方教師培訓與管理中心」官方微博。(內隱性學習)和explicitlearning(外顯性學習)。然而外顯性模式主要側重於語言的結構和模式等方面的學習,卻並沒有上升到語言自然習得和應用的交流層面。二語習得者需要在explicit learning 的基礎和積累之上結合implicitlearning。
  • 每日英語聽力|Learning to Play the Guitar
    點擊上面在線試聽今天的音頻,音頻播放器已經支持暫停、快進、後退功能了)聽力參考原文 ↓↓↓Learning to Play the Guitar學習彈吉他1: I have started learning
  •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design(2)
    在職業培訓案例中,只有一個特定的附加概念化模板(與當地法規一致)被確定為一項要求。然而,與第一個原型中集成的學習設計工具相比,在這三種情況下,人們對更多學習設計工具的可用性產生了興趣。這三個機構表示有必要探索其他創作經驗和支持的教學方法。其他觀察到的要求包括需要學習設計許可,知道其他社區成員活動特點。所有這些改進的需求和特性導致了迭代的ILDE原型,發布用於C階段(圖1),如下所述。
  • 最前沿:百家爭鳴的Meta Learning/Learning to learn
    對於人工智慧的理論研究,呈現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Machine Learning --> Deep Learning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 Deep Meta Learning這樣的趨勢。之所以會這樣發展完全取決於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
  • BBC LEARNING ENGLISH 6 Minute Vocabulary Compound nouns
    Today we're looking at compound nouns.Alice   What are you eating, Finn??Finn    Popcorn. I've also got some ice cream - do you want some Alice?
  • 小學組辯題資料:On-line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classroom learning
    文章轉載自SDcamps英語演講與辯論小學組辯題:On-line learni
  • 5分鐘讀懂強化學習之Q-learning
    強化學習的難點,在於其引入了時間這個維度,不管是有監督還是無監督學習,都是能獲得即使反饋,但到了強化學習中,反饋來的沒那麼及時。
  • 資源丨外國人學漢語常用的10個網絡產品(The Top 10 Resources for E-learning Chinese)
    FluentU Chinese Learning Blog 上最近發布了 The Top 10 Resources for E-learning Chinese 一文,對外漢語人俱樂部實習生常雨柔同學對此文進行了翻譯和整理,內容如下:Are you ready to dive in with e-learning for Chinese?
  • 22 Tip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m no expert on language learning, but in my experience staring and memorizing a word in a book or with flashcards 100 times does not stick the same way that being forced to use a word in conversation
  •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earning It?
    你會說日語嗎?B: Yes, I can, but not very well. 會,但說得不是特別好。A: Where did you learn it? 你在哪裡學的?B: At school. And I'm still learning it now. 在學校。現在依然還在學呢。
  • 聊聊zero-shot learning 和 one-shot learning
    首先來看一篇比較經典的zero-shot learning相關的paper (http://101.96.10.65/www.cs.cmu.edu/afs/cs/project/theo-73/www/papers/zero-shot-learning.pdf)。這篇paper是NIPS 2009中的一篇論文,作者來自CMU,Intel及多倫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