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刷單、紅包返利、遊戲詐騙 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兼職刷單、紅包返利、遊戲詐騙 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中,不少商家推出了紅包返利活動,看著大人們大筆購物,初中生小徐心馳神往,此時她收到了一條「發紅包返利,發100返200」的信息,心癢難耐的她決定試試,沒想到落入了騙子的陷阱。

由於缺少社會經驗,接觸網絡又極為方便,小徐這樣的未成年人成為了不少騙子最容易誘騙的對象,兼職刷單、套路返利、遊戲代充等詐騙套路成為了容易讓未成年人上當的「陷阱」。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的比例達到74.0%。此外,過去半年內未遭遇過各類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為66.0%。也就是說,34%的未成年人半年內遭遇了網絡安全事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各類網絡安全事件中,返利騙局、刷單騙局以及遊戲相關騙局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類騙局,這類「簡單粗暴」容易識別的騙局卻往往容易讓未成年人上鉤,不少黑產從業者通過租號、買號、偽造付款截圖、發送木馬等方式設局詐騙。

紅包返利陷阱:

發100元返你200元?曾有學生充值20萬元才發現被騙

「不久前,我在刷抖音的時候,有人給我發私信,要加我QQ聊天,後來進了他的QQ空間,看到有發紅包返利的活動,發100元返200元,我覺得試試也可以,就用存的零花錢給他發了100元,結果他不僅沒有返我200元,還要我再轉800元到1000元,可以直接返我3000元,我覺得這人應該是個騙子。」家住天津的初中生小徐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自己疑似遭遇了網絡詐騙。

小徐說,偶爾也有不知名的QQ號通過各種方式添加她,而該QQ號的空間裡也都是號稱可以返利的宣傳圖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登錄小徐的QQ發現,有名為「鬼少」的QQ用戶通過某QQ群向其發送了臨時會話,會話內容為:「玩返利嘛小姐姐?」

在記者回復「怎麼玩」後,「鬼少」很快發來了一張圖片,圖片顯示有「返利活動,全部秒返」,活動項目從付款100元返999元到付款800元返18888元不等。

對於記者質疑為何要進行「返利」活動,「鬼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發來了一張35萬餘元的零錢圖,表示「不缺錢,直接發」。

記者嘗試詢問「鬼少」如何付款,其表示,可以加微信進行轉帳,並將記者拉入了一個剛剛建立的微信「返利群」,當記者表示為何不能直接返899元,或者支付10元可否返20元,對方表示「活動還有10分鐘就結束,不玩就算」,並在10分鐘後解散了返利群。

巧合的是,10分鐘後,另一名用戶「誠信返利」向記者發送了好友申請,且直接表示,「我是福利員,來參加返利活動吧?10元返20元,」並且發送了一張返利成功的截圖,並稱「不會騙學生黨」。記者嘗試向其發送了10元紅包,但其並未如截圖中所說進行返現,而是繼續要求發送更大數額的紅包,在記者未回復後,「誠信返利」將小徐的QQ號拉黑了。

對此,天津網安相關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此類騙局的「技術含量」較低,大多針對防騙意識較低的人群,「先會以偽造的微信轉帳記錄、零錢金額等誘惑受害者,再以『活動馬上結束』等話術營造緊迫感,當受害者開始轉錢,則會以各種各樣的話術誘騙其轉更多的錢。」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有團隊專門針對未成年人進行此類充值返利詐騙。6月2日,石家莊市公安局就在「『亮劍2020』打擊整治專項行動階段戰果新聞發布會」上舉例了類似案例:今年4月21日,石家莊中學生張某通過手機QQ添加了一個自稱某明星官方的QQ號,在其QQ空間看見了充值返利的活動。在對方的誘導下,張某使用母親的手機陸續充值20餘萬,後發現被騙。

石家莊公安局稱,該案是石市今年首次發生的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詐騙案件,專案組詳細梳理了聊天記錄和資金流水,發現被害人通過掃碼的形式向嫌疑人轉帳,而此類收款碼大多是分布在廣東、湖南等地的便利店或線上對公收款碼。專案組立即去當地開展偵查工作,成功掌握了三個線下跑分洗款團夥和一個線上洗款團夥,最終成功抓獲了包括詐騙、洗錢、QQ養號販號在內的多名犯罪嫌疑人。

兼職刷單陷阱:

用你爸爸的手機刷單,再登錄可能已透支萬元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兼職刷單是未成年人、學生黨容易上當的另一大類騙局形式。

由於自身沒有生活費來源,只能靠父母給的零花錢買想要的東西,當父母不支持一些遊戲花費時,不少學生黨想過做兼職來賺錢。

網友「一起奇奇怪怪」表示,「這個兼職的客服一開始要我把支付寶的花唄、芝麻信用和流水信息發給他,後來就要我申請支付寶備用金,並通過掃碼的方式讓我把錢打到了對方的帳戶上,此時我才知道我被騙了。」

對此,貝殼財經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則與該網友類似的「兼職招募」信息,並以初中生身份與對方聯繫。當對方得知記者「還在上學,沒有支付寶」的時候,立刻教記者如何登錄父母的支付寶帳號,「用你爸爸的手機和我聊。」

隨後,對方反覆要求記者在「爸爸的手機上」登錄QQ,理由是「你只能用爸爸的支付寶刷單」,刷一單可以獲得30元佣金。記者表示已經登錄好後,對方發來一個名為「刷單助手」的APK連結要求下載安裝。但在下載後即將安裝時,記者的手機彈出了病毒風險提示。

「該APK連結很有可能包含木馬,安裝後支付寶容易發生資金洩露風險。」對此,天津網安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對於此類陌生的APK連結,最好不要輕易點擊或下載,即便沒有木馬,也很有可能存在誘導性的『釣魚』界面讓用戶上當受騙。」

金華日報曾報導過類似的騙局。5月25日下午,義烏14歲女生靜靜(化名)使用母親手機在淘寶遭遇詐騙分子發來的支付碼詐騙,靜靜在掃碼並填寫支付寶帳號、密碼、手機號等信息後,支付寶帳戶當即被「擠」下線,再次登錄還是不成功。過了一會兒,總算登錄了支付寶,卻發現花唄、借唄都有了透支、借款記錄,共計1.1萬元,對方把她的QQ也拉黑了。對此,義烏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提醒廣大家長和未成年人,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牢記不點擊陌生連結、不亂掃二維碼、不填寫重要個人信息、不透露驗證碼等防騙技巧,防止掉入通訊網絡詐騙陷阱。

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此類兼職刷單陷阱觸及普通用戶的方式往往是在各大貼吧、論壇發送兼職類「招聘貼」,也有通過租買微信號、QQ號等在各大聊天群「組團轟炸」的。

此前,貝殼財經記者曾接觸過微信租售黑產人士,普通用戶可以以一天60元的價格出租自己的微信。記者為調查,出租自己的微信後發現,微信會在一天內添加幾十個「兼職群」,並在兼職群中使用機器腳本反覆發送「兼職活動」的信息,以此吸引用戶上鉤。

遊戲詐騙陷阱:

解除防沉迷、免費送皮膚、點券充值?小心錢沒了,帳號也沒了

除上述通過QQ、微信群組以及短視頻私信等方式觸達未成年人外,遊戲裡的騙局是未成年人容易遇到的另一陷阱。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相比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在未成年群體中受眾更廣。調查顯示,各學歷段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達到51.1%;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61.2%和59.2%;中職學生網民達到71.7%。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點券充值、購買「皮膚」等遊戲道具、解除防沉迷等是不少學生黨玩家的「剛需」,因此不少騙子針對此進行詐騙。

「學生黨」王者榮耀玩家「嘉爾」就曾遇到過此類騙局,「之前搜到過號稱可以幫忙解除防沉迷的,我就轉了30元過去,此後我收到了一個騰訊發來的恭喜解除防沉迷的郵件,以為成功了,後來發現這個郵箱是高仿的,防沉迷也沒有解除。」

「嘉爾」告訴記者,這類騙局還算金額不大的,圍繞遊戲進行的騙局多種多樣,「比如號稱免費贈送皮膚,實際上登錄帳號轉移微信零錢的,還有說100元代充300元點券的,這些都容易讓沒有經驗的人上當。」

重慶市開州區公安局官方微信公號就曾發布案例稱,4月17日,有10歲兒童使用家長手機在一個遊戲交流APP上被人以「認師傅、免費送皮膚」的名義被他人登錄了微信帳號和密碼,並在登錄之後轉走了綁定銀行卡裡的8100元。

報告顯示,在未成年人遭遇的網絡安全事件中,帳號密碼被盜佔19.8%、電腦或手機中病毒佔15. 4%、網上詐騙佔11.4%,個人信息洩露佔6.4%,有66.0%的未成年網民表示在過去半年內未遭遇過網絡安全事件,高於整體網民的55.6%。《報告》認為,這可能因為未成年網民相比成年網民使用網際網路的機會少,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低;以及未成年網民的網絡安全防範意識弱,雖然遭遇不法侵害但未能有所感知所致。

對於返利騙局等未成年人遭遇的網絡「陷阱」,西湖公安分局反詐中心表示,家長要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通過交流互動,告訴他們不要盲目掃二維碼,以防惡意軟體和木馬病毒被強行安裝,更不要盲目點擊不知來源的連結,防止進入釣魚網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相關焦點

  • 兼職刷單、紅包返利、遊戲詐騙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中,不少商家推出了紅包返利活動,看著大人們大筆購物,初中生小徐心馳神往,此時她收到了一條「發紅包返利,發100返200」的信息,心癢難耐的她決定試試,沒想到落入了騙子的陷阱。
  • 兼職刷單、紅包返利、遊戲詐騙 三大未成年人容易「跌入」的網絡...
    大量未成年人通過手機「觸網」,然而,因為社會經驗不足,他們也成了網絡詐騙分子的目標。有媒體調查發現,返利騙局、刷單騙局、遊戲騙局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類騙局,這類騙局有哪些特點?大量的手機APP都為未成年人設置了保護機制,他們怎麼會頻繁落入騙局?家長又該如何防範?
  • 【公安提醒】網絡刷單兼職就是詐騙陷阱!高額返利亦是假象!
    網絡刷單兼職就是詐騙陷阱!高額返利亦是假象! 刷單、刷信譽就是詐騙!刷單、刷信譽就是詐騙!刷單、刷信譽就是詐騙!網絡刷單兼職是詐騙陷阱!高額返利亦是假象!經典案例王女士今年28歲,因懷孕後在家休息,一天無意中加入了一個微信群,群裡有人打著招聘兼職刷單人員,只要網上操作刷單就可賺取外快,日賺三百五百,王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先刷了一筆100元的商品,不到十分鐘,對方就給她支付寶上就返回105家住元來,王女士想這麼容易就掙了五塊錢,按照對方的提示又刷了一個300元的商品,但對方遲遲沒有給她返現
  • 「簡單粗暴」騙局盯上未成年人
    ▲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中,不少商家推出了紅包返利活動,看著大人們大筆購物,初中生小徐心馳神往,此時她收到了一條「發紅包返利,發100返200」的信息,心癢難耐的她決定試試,沒想到落入了騙子的陷阱。由於缺少社會經驗,接觸網絡又極為方便,小徐這樣的未成年人成為了不少騙子最容易誘騙的對象,兼職刷單、套路返利、遊戲代充等詐騙套路成為了容易讓未成年人上當的「陷阱」。
  • 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網上領取中獎紅包 未成年人陷入詐騙「陷阱」
    資料圖片未成年人網上領取中獎紅包陷入「陷阱」!8月15日,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省反詐中心提示:網絡詐騙花樣繁多,未成年人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被騙子的花言巧語迷惑,時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 嚴打刷單兼職等詐騙帳號 快手9月協助警方抓獲3詐騙主播
    今年疫情以來,人們的賺錢渠道相對受限,不少人想到利用網絡找兼職賺錢。他們主要有5種詐騙手段:· 手工活外發:宣傳手工活兼職騙取押金,實質為傳銷式詐騙;· 打字聊天類兼職:宣稱可帶人兼職,誘導加入公會,收取會費,無實際工作派發,也為傳銷式詐騙;· 好評刷單類兼職:宣稱招人為電商平臺刷單刷評價,後以多種名義誘導用戶墊資,實施詐騙;· 寶媽兼職:以寶媽孕媽的身份宣傳兼職工作,後以"會費、押金"等名義收取費用
  • 嚴打刷單兼職等詐騙帳號 快手9月協助警方抓獲三個詐騙主播
    他們主要有5種詐騙手段:手工活外發:宣傳手工活兼職騙取押金,實質為傳銷式詐騙;打字聊天類兼職:宣稱可帶人兼職,誘導加入公會,收取會費,無實際工作派發,也為傳銷式詐騙;好評刷單類兼職:宣稱招人為電商平臺刷單刷評價,後以多種名義誘導用戶墊資,實施詐騙;寶媽兼職:以寶媽孕媽的身份宣傳兼職工作,後以」會費、押金「等名義收取費用,無實際工作派發;
  • 【反詐課堂】兼職刷單要小心 陌生連結不要點
    「12月8日8:00至12月9日8:00 【今日電詐警情通報】今日,全市共接電信網絡詐騙警情2起,利通區1起(冒充政府部門類1起)、同心縣1起(兼職刷單),通過寧夏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平臺」【今日電詐預警電話信息通報】今日,公安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共向我市推送27條預警電話信息,其中網上貸款類23條、刷單類4條,經市局刑偵支隊反詐民警電話預警回訪27人均未被騙。通過電話回訪,27人均稱已通過簡訊、電話、民警上門等途徑接受過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知識的宣傳。
  • 兼職刷單陷騙局輕信「充值返利」被騙萬元
    原標題:兼職刷單陷騙局輕信「充值返利」被騙萬元   就讀於西華師範大學的小梁同學, 不久前因為在網上刷單被騙了一萬多元。
  • @河北人,網絡詐騙正在這樣瞄準你錢包:網絡貸款、兼職刷單、冒充客服退款……
    公安機關發現,網絡貸款、兼職刷單、冒充客服退款、殺豬盤、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等5類案件發案數,佔河北發生的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86.4%,給群眾造成的財產損失則佔比達90%;特別是損失較大的詐騙案件,80%為上述5種詐騙類型。
  • 警惕新型「五步法」刷單詐騙 接網絡兼職時須提高警惕
    新華社訊 (記者姚友明 陳晨)以提供「刷單」兼職工作為誘餌,通過明確分工,將受害者一步步引入精心偽裝的詐騙陷阱……西安警方近日打掉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隨著7名嫌疑人落網,一種以「五步法」為特徵的新型「刷單」詐騙犯罪伎倆也浮出水面。
  • 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
    「日賺鬥金」的套路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上突增了很多賺外快的需求,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足不出戶、日入鬥金」的「刷單兼職」招聘。但是,這些都是詐騙者的套路,簡單說,就是讓受害者墊付刷單資金,但不返款實施詐騙。
  • 小心「紅包返利」陷阱
    小心「紅包返利」陷阱 □記者 王倩 7月19日,林州市公安局通報一起案件,一名男子謊稱給網絡主播增加人氣就可以得到紅包返利,對多人實施詐騙。 7月8日,林州市黃華鎮的唐某在家中通過某交友軟體添加了一名好友,之後通過該好友添加了一個名叫「崔斯特」的微信好友。
  • 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 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
    「日賺鬥金」的套路   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上突增了很多賺外快的需求,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足不出戶、日入鬥金」的「刷單第三步,繼續邀請小A刷更大的單,並且告知刷單限時,過期不候,小A一方面為了加快拿回之前的本金,另一方面也同時想要賺取更高的佣金,繼續步入陷阱。
  • 網絡交友、兼職刷單……河北發布6起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
    據了解,今年1至7月,我省網絡貸款、兼職刷單、冒充客服退款、殺豬盤、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等5類案件發案數佔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86.4%,給群眾造成的財產損失佔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90%,特別是損失較大的詐騙案件,80%為上述5種詐騙類型,給受害群眾家庭、個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生活負擔。據介紹,這些高發案件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犯罪窩點大多隱藏在境外。
  • 網絡貸款、兼職刷單……河北發布6起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
    高發案件類型及特點根據統計,今年1至7月,我省網絡貸款、兼職刷單、冒充客服退款、殺豬盤、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等5類案件發案數佔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86.4%,給群眾造成的財產損失佔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秦皇島市「3.08」網絡刷單詐騙案。今年3月8日,秦皇島市樊某到公安機關報案稱:其在微信朋友圈裡被人以刷單返利的方式詐騙8萬元。秦皇島市公安局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辦工作。
  • 千萬小心抽獎返利詐騙!
    「 8月16日8:00至8月17日8:00今日全市未發生電信網絡詐騙警情通過寧夏反新型電信詐騙平臺(世紀網通)未止付涉案銀行帳號」【今日電詐預警電話信息通報】今日,公安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共向我市推送25條預警電話信息,其中網上貸款類18條、兼職刷單類7條,經市局刑偵反詐民警電話預警回訪
  • 警惕近期利用微博紅包返利實施詐騙的預警
    刷微博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高仿帳號?收沒收到過兼職詐騙的私信?有沒有被未關注人以「發紅包」的名義騙取錢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微博上就開始騙子橫行了。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發布刷單信息、以在微博群發紅包返利為由實施的案件呈高發態勢,廣大群眾要引起重視,以防上當受騙。詐騙防不勝防【典型案例】1、今年7月26日,家住海門的被害人湯某在QQ上瀏覽求職信息時添加了嫌疑人微信,按照對方要求在微博中加入某社群並在社群內通過發紅包方式損失金額1430元。
  • 「刷單賺錢」so easy?南安已有人被騙上萬元!
    開始的幾單確實掙到幾十元,等到小芳大量支付訂單後,對方以未完成任務量需要小芳完成更多的刷單任務才能返還本金的理由,誘騙小芳繼續刷單。客服的回答滴水不漏,小芳只好照做,再次付款,一步步陷入了詐騙團夥設下的陷阱。
  • 嚴防對未成年人詐騙 !
    而這段時間,一些不法分子也變得異常活躍,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和輕信他人的弱點實施直播打賞、充值返利、兼職刷單、代寫作業等網絡詐騙。人民網「求真」欄目盤點一些近幾年相關針對學生詐騙案例,提醒廣大未成年人及家長暑期到來更要提高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一:「價值999元的Q幣只花0.1元就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