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出生前後,其營養物質吸收和廢物排洩都是不同的。哺乳仔豬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後各個階段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哺乳仔豬特殊的生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消化器官容積小、胃內排空快
仔豬出生時,消化器官重量和容積都較小。比如仔豬出生時胃重僅有4~8g,僅能容納乳汁25~50g。但仔豬消化器官發育很快,在整個哺乳期,胃容積擴大了2~3倍,小腸容積擴大了50~60倍。胃內排空速度快,仔豬15日齡時,食物進入胃內約1.5h即可排空。
02消化機能不完善
仔豬胃內唾液酶和胃蛋白酶很少,同時胃底腺不發達,不能分泌鹽酸,胃蛋白酶沒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質,所以初生仔豬只能吃奶,不能利用植物性飼料。到35~40日齡時,胃蛋白酶才表現出消化能力,仔豬才可以利用植物性飼料。
03易發生消化道疾病
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能刺激機體的免疫機能,並能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產房仔豬由於在其哺乳期沒有形成正常的微生物區系,所以更易發生消化道疾病。
04健康水平依賴初乳
初生仔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只有獲得足夠的初乳,仔豬才能獲得被動免疫力。仔豬在主動免疫前主要依賴從初乳中獲取的母源抗體來抵抗疾病。
05體溫調節差
初生仔豬體溫調節及適應環境的應激能力很差,如果環境溫度過低易發生腹瀉等疾病,嚴重者會被凍死。主要因為仔豬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加上大腦皮層調節體溫的機制發育不全,因此不能很好的調節體溫。
06生長發育快
仔豬初生重一般為1.2-1.5kg左右,10日齡體重可達出生時的2~3倍,30日齡達5~6倍。所以仔豬物質代謝是很旺盛的,對營養物質的數量和質量需求是相當高的,母豬奶水是否充足決定了仔豬是否能正常生長發育。
哺乳仔豬的上述生理特點,決定了其飼養管理的特殊性。我們在實際生產中應關注以下幾方面:
1、做好仔豬保溫工作,根據日齡增長控制好保溫箱內溫度,及時觀察仔豬表現判斷溫度是否適宜,可通過調節保溫燈高度或功率大小來控制。同時應避免過度保溫,引起產房環境溫度過高,導致母豬採食量不佳,進而引起一系列健康和發育問題。
2、及時吃上充足的初乳,是仔豬健康的保證。這裡須考慮三個重要因素:
①母豬免疫保證母豬抗體水平理想,其影響因素有母豬自身健康水平(如免疫抑制病)、母豬所用疫苗品牌及質量、免疫操作是否正確(打飛針、漏免現象)。
②控制母豬圍產期MMA,MMA發病原因主要有2個:以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為主的細菌感染和分娩應激誘發。所以可通過使用拜耳111方案+母豬分娩1-2頭仔豬時肌注或靜注科特壯10ml,抗生素防控細菌感染,強力拜固舒和科特壯控制分娩應激,從而達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③仔豬出生後要保障其採食足量的初乳。弱仔不能吮吸足夠的初乳,對豬群健康是一個極大的隱患,為此我們可以在弱仔出生第1天和第3天各肌注科特壯1ml/次,1次/天,從而有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刺激吮乳,提高弱仔活力,從而幫助仔豬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
3、仔豬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多。母豬自由採食、哺乳期料量高、奶水足是仔豬生長發育的基礎,我們可以在母豬日糧中添加拜力旺1kg/t,從而改善母豬泌乳量和泌乳質量。
4、應及時給予補料訓練使其及早開食,且堅持少餵多餐。儘早補料可訓練仔豬的消化系統,刺激胃酸的分泌,促進消化器官的發育,為斷奶後順利採食飼料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