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過得不幸福
是因為老盯著別人看
卻不願意多看看自己
文 / 李勁波 ID:Talkwithlee
專毀三觀的不正經心理學家
獨立思考者的朋友
— 1 —
周三發的那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的反響,有些朋友表示支持,也有些朋友給予了不同且理性的觀點。我記得上一次評論區這麼熱鬧,應該還是我吐槽《穹頂之下》的時候吧?
當然,評論者裡也有一些不怎麼理性的,在他們的觀念裡,「理性」其實是個貶義詞,同義詞還有「麻木」、「冷血」、「被圈養」、「機械化」之類。
也有些朋友說我不夠理性,因為我的文章有偏向性,不夠中立。在他們看起來,一個理性的人必須是中立的,兩者是一個意思。如果你說傳道授業解惑不需要也不能夠中立,他們就會說你咬文嚼字。
我一直以為哲學和邏輯的基礎是數學,現在看來,語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課,而且我們在這方面的缺失可能更嚴重些。
但我最想吐槽的,是另一個詞:既得利益者。
在絕大多數的環境中,這也是個貶義詞。
那麼問題來了:「既得利益者」們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壞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 2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另一個問題:既得利益者是指誰?
花上三秒在網上搜一下,就能得到「標準答案」:
所謂既得利益者,就是指原有的上層建築中擁有廣泛利益的群體,他們通過統治者的政策和政權本身的性質獲取較大的利益,甚至大大獲取對被壓迫者極不公平的權利。
哇,這麼看來,既得利益者真是惡人的代名詞,為了世界的和平和安寧,必先除之而後快,推翻他們讓自己當家做主人。
這個定義還沒完,後面還跟了另外一句:既得利益者一般傾向於維護現行政治和經濟制度,不希望當前制度被顯著改變。
結果,這句話一下子讓既得利益者的範圍變得廣大了。在鍵盤俠們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僅是上層建築,連中產階級和一些特定利益的獲得者也屬於既得利益者的範疇——後者比前者更接近他們的生活。
比如,我出生在上海,有上海戶口。這個上海戶口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包括教育、工作、福利甚至兩性關係——僅僅是因為我的出生地在上海。
這公平嗎?當然不,但這個世界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是絕對公平的。
我相信和我一樣的人都會感謝這份幸運,也不希望有一天政策突然改變,把這一切好處從我們手上剝奪。
又比如,一個人從現在開始白手起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並選擇了自認為最好的資產配置。他/她當然不希望第二天醒來的時候被通知新政策要多繳30%的稅,讓之前的辛苦積累都因此毀於一旦。
再比如,我們可以花大價錢讓自己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那些有條件讓自己享受更好服務的人,必然不會去支持「所有醫療服務必須公平地維持在同一個標準」的建議。
如果你去網上看看論壇的評論,就會發現這些都屬於「既得利益者」。
實際上,如果去歸納一下噴子口中的「既得利益者」,就會發現有更好的定義:享受比自己更多的資源,卻不肯拿出來無私分享的人。
憑什麼呀?
— 3 —
當然,未得利益者會對既得利益者如此反感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個相對和平而又穩定的社會裡,階級和社會資源的更替遠遠不如動蕩的年代,而且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
而且很明顯,現有的資源分配形式無法讓他們滿意。面對顯而易見的差距,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想的不是盡人事、聽天命,先把手上有的牌給打好,而是幻想著輕鬆而又迅速地改變這一切,當上CEO,迎娶白富美,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你能怎麼做?革命?還是穿越?
不過如果這一切真的成了現實,接下去的故事就會有點尷尬了:他們自己變成了既得利益者,接下去該怎麼破?
所幸,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未得利益者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會有人焦慮。
何以解憂?
先得想清楚一個問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你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
不管是誰,都沒有一分錢是輕鬆得來的,更遑論幸福了。
— 4 —
為什麼我不想當弱者的朋友?
因為弱小,其實是一種罪惡。
可能會有人說,有些人弱小,但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沒有選擇。
或許事實是這樣沒錯,但其實我並不是針對他們。他們確實令人心生同情,但,弱小本身就是罪惡。
有人相信「人性本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歷史學、人類學、心理學、腦科學、基因科學等等眾多的學科都已經證明了,人性之中有善有惡,只是在不同的土壤裡開出了不同的花朵而已。
什麼樣的環境最容易滋生罪惡?並非充斥著流氓惡霸的環境(令人驚訝的是,在那樣的環境裡時不時會冒出一點人性的光輝),而是既貧窮又充滿弱者的環境。
實際上,「人性之中有善有惡」的說法有失偏頗,因為善和惡的標準都是人定出來的,每隔一兩個世紀,善惡觀就會有極大的變化。
人性從來都沒變過,變的是它們的展現形式。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自大地分清善惡,而是利用人性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舉個例子。
現在全世界邁入了有史以來最為和平的時代。那這份和平的基礎是什麼?愛心嗎?宗教嗎?還是文明呢?
別開玩笑了,這些都是讓世界陷入戰爭的罪魁禍首。
正確答案是,核武器和全球性的經濟制裁。
如果現在爆發世界大戰,誰都沒有好果子吃。所以除了某些地區還處於戰爭狀態,大多數人都安居樂業,也不希望有戰爭——順帶一提,有時這些人也會被稱為「既得利益者」。
所以,善良其實是一種選擇,只在有實力的時候才可以展現。
弱者沒什麼資格討論善良,就像從來沒有錢的人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或是從來沒有嘗過權力滋味的人說自己有了權力一定會造福民眾一樣。
— 5 —
為什麼我要在這裡和你討論人性的問題?
因為我不希望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用善惡這種簡單粗暴的標準來考慮問題。
再說一遍,人性沒有善惡之分,利用得當,這個世界可以成為天堂,反之亦然。
絕大多數的既得利益者並沒有什麼不好,他們誰也不欠。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一代的既得利益者之一。
如果不幸沒有如願,至少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以前,得做一個對得起自己手上這些牌的人。
— END —
推薦配套閱讀:
1.不公平的世界更美好
2.這個世界需要極端
3.論規則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是一個專毀三觀的公眾號
如果您覺得哪些不合理的三觀需要被破除
或是對本號有其他見解
都可以通過留言回復內容
我們會儘快處理
或許您的看法就會出現在下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