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理論學術動態導讀 反腐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2021-01-09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改革、反腐、民營企業家、中國崛起、醫患關係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永忠:反腐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指出 ,我黨從建立到現在,經歷了不同的反腐載體。打天下時是以戰爭為載體的反腐,新中國成立後是以運動作為反腐的載體,第三個階段是權力反腐。習總書記關於「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的重要論斷,就預示著十八大後或將進入制度反腐階段。

  反腐最大的困難來自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反腐載體。反腐的最大阻力並不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撓等,那都是表面現象,它實際是體制性的、權力結構性的一種深藏於體制、外露於言行的阻力。深入開展反腐鬥爭必然要求改革權力結構。只有政治體制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其他的任何改革都治不了本。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才能鞏固和發展。

  (摘編自《京華時報》) 詳細》》

  【竹立家:改革的難度要看落實的阻力】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談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時稱,改革的推進要看落實的效果,改革的意義要看落實的質量,改革的難度則要看落實的阻力。中國改革總體改革方案公布之後,中國的改革就進入『落實周期』,而這個階段才是改革的關鍵。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日趨固化的利益藩籬,「觸動利益之難」不僅在改革方案的制定過程之中,還更多地體現在改革部署的落實過程之中。中國的改革需要制度推動,也需要制度聯動,在總體改革方案出臺之後,全國各地各部門將圍繞這一改革路徑出臺具體配套改革措施,此後,中國全面改革的格局才能展開。

  (摘編自中國新聞網) 詳細》》

  【韓康:改革的思路不是「國退民進」】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韓康在《學習時報》上撰文稱,當下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市場主體結構過度傾斜,非常有必要在規範和制約壟斷特別是政府行政性壟斷、基礎產業部門放低進入門坎、金融行業允許民營資本參與競爭等方面,有重要的改革突破。這裡一個繞不過去的事情,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我認為改革的思路不是「國退民進」,而是一個非常簡單又非常可行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國有企業主體功能回歸」。

  政府的改革,無論是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還是轉變政府管理方式,都主要不是理論認識和政策設計方面的問題,而是政府理性的問題。這些改革說到底,就是要求政府的主體職能從大量涉及資源配置的利益和權力的格局中脫離出來,轉向公共服務,這無論對哪級政府,都是非常痛苦的過程。沒有執政黨的理性、勇氣和決心,任何政府改革都只能以政府利益最小化損失而結束。

  (摘編自《學習時報》) 詳細》》

  【柳傳志:應該給民營企業家一個明確的政治身份】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在接受《瞭望》採訪時稱,最希望的就是政府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幹預,最明顯的就是減少審批,給企業創造一個非常透明、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希望這次改革政府對民營企業家作一些制度保障,應該給民營企業家一個明確的政治身份,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道路的一群人。此外還應做好私有財產保護、通過市場化機制減少審批用市場規則確定經濟的發展,國家應該鼓勵民營企業家把自己的企業做好。

  (摘編自《瞭望》)詳細》》

[責任編輯:蔣正翔]

2

1

相關焦點

  • 惠銘生:誰是「既得利益者」
    1月18日,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範松青向政協遞交提案,呼籲廣州在全國率先試行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制度。他還以身作則,公開了他的家庭財產情況。(《瀟湘晨報》1月20日)範松青雖然公開個人財產,但內心也在掙扎,因為擔心「樹敵」,他如實告訴記者:「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家庭財產較多且巨額財產來路不明的官員。」公開官員個人財產,這是反腐倡廉的世界性經驗總結,也是公眾翹首企盼的。
  • 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我是既得利益者 內心不安
    新京報:請辭有遇到來自學校的阻力嗎?  章開沅:學校有自己的考慮,現在對一所學校的評價都是看有多少院士、資深教授、長江學者,這些都是有權重的。  但後來學校也考慮到大環境,中央提出大學教育改革、院士退休制度的問題了,再遇到我這個事,總要邁開這一步嘛。  新京報:健康問題也是你請辭的原因?
  • 專家解讀三中全會: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第二次改革的象徵,而第二次改革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戰勝既得利益。因為目前的基本事實是,既得利益實際上已經成為阻撓改革的最大危險。  一、既得利益成為阻撓改革的最大危險  那麼究竟什麼是既得利益,在分析上述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對其的基本內涵給予鑑定。
  • 社科院原副院長:說既得利益者阻礙改革是胡說八道
    經濟觀察報:改革的阻力在哪裡?劉吉:改革的阻力,我認為過去主要是計劃經濟的阻力,計劃經濟阻力當然現在也還存在,不可忽視。如果沒有既得利益者,計劃經濟它還能存在嗎?計劃經濟的既得利益者當然擁護計劃經濟。並不是越富有生活質量就越好,感到最幸福的是成都人,不是北京、上海人,就是基層政府做得好。三級政府分工協作、協同,這種行政管理制度是跟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經濟觀察報:那等於現在政府的體製成了改革的最大阻力?劉吉:對,政府始終是阻力,30年改革實踐已經證明了這點。
  • 「既得利益者」何罪之有?
    但我最想吐槽的,是另一個詞:既得利益者。在絕大多數的環境中,這也是個貶義詞。那麼問題來了:「既得利益者」們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壞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結果,這句話一下子讓既得利益者的範圍變得廣大了。在鍵盤俠們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僅是上層建築,連中產階級和一些特定利益的獲得者也屬於既得利益者的範疇——後者比前者更接近他們的生活。比如,我出生在上海,有上海戶口。這個上海戶口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包括教育、工作、福利甚至兩性關係——僅僅是因為我的出生地在上海。這公平嗎?
  • 當平行進口車絕跡,誰將會是最後的「既得利益者」?
    上周四,關乎平行進口車「後半生」能否繼續存活與發展的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中相關部門說了很多,總結下來只有三點:①未來中東版車型無法符合國六排放標準;②廢除原有車商自行上傳環保信息的方法,要麼死,要麼拿到主機廠的授權(完全或部分授權均可);③11月1日後,每輛到港的平行進口車都要接受全面且嚴格的檢驗,不符合標準的車輛將被拒絕通關。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13日
    郭懌暄)本研究利用三層複合索引對來自53個樣本、涵蓋15種器官約80萬個單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基因表達進行檢測,建立了人類胎兒細胞圖譜。該研究結果闡明COVID-19的未來動態存在的複雜性。專刊徵稿 | Sensors: 中國先進傳感器2020–2021 @MDPI 開放獲取出版 Genome Biology特刊徵稿:長讀測序的應用與發展 @BMC科研永不止步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FOE虛擬專刊 @高教學術
  • 跑者如何運用阻力跑訓練來提高速度?
    網易體育12月24日報導:對運動員來說,訓練衝刺對抗阻力是提高加速度、最高速度和敏捷性的好方法之一。雖然這種訓練技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是裝備的進步使得練習短跑耐力訓練的方法更廣泛、更安全、更有意思。
  • 「正風反腐與經濟發展是正向關係」
    作為深圳土生土長的科技企業,中興的成長得益於這座城市的優良環境:服務型政府、良性的政商關係、堅定的反腐之路……所有的這些因素,也都有著內在的邏輯。在反腐過程中,往往能破除既得利益阻力,不斷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有助於現代市場體系的形成。
  • 生意社:12月11日甲苯海外市場動態
    生意社12月11日訊   原油市場:昨日原油(截止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3點)即期Brent收盤50.92美元/桶,環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2.48美元,漲幅5.12%。  昨日原油(截止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3點)WTI收盤46.96美元/桶,環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24美元,漲幅2.71%。
  • 生意社:12月11日純苯海外市場動態
    生意社12月11日訊   原油市場:昨日原油(截止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3點)即期Brent收盤50.92美元/桶,環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2.48美元,漲幅5.12%。  昨日原油(截止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3點)WTI收盤46.96美元/桶,環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24美元,漲幅2.71%。
  • 全球反腐:進展與趨勢
    《反腐敗公約》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部指導國際反腐的法律文件,也是當前國際上最全面的關於反腐的國際性公約,其對預防腐敗?界定腐敗犯罪?反腐敗國際合作?非法資產追繳等問題進行了法律上的規範。自從《反腐敗公約》於2003年10月在第58屆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並於2005年12月正式生效付諸實施以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全球140個締約國,182個籤署國加入該公約。
  • 得罪既得利益者 後果很嚴重:1911年晚晴洋務代表盛宣懷被判死刑始末
    曾經在官商兩界的左右逢源,成了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得罪既得利益者你砸別人的飯碗,別人就有可能砸你的鍋,區別並不在於道理,而在於實力。作為一位精通顯規則及潛規則的政治高手,盛宣懷顯然不可能不知道有很多高壓線是不能碰的,比如鐵路國有,雖然大可作為,但是,絕對不能得罪既得利益集團。
  • 專訪:美國是對華貿易的既得利益者——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
    新華社德國林道8月29日電 專訪:美國是對華貿易的既得利益者——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胡小兵  「對美國而言,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非不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羅傑·邁爾森近日在德國林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因對華貿易逆差而指責中國
  • 反腐無死角沒有空窗期 盤點上半年反腐不得不說的人和事
    從2015年到2016年,反腐如今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進入新常態,各項案情發布、點名通報更加趨向及時、有序。昨日,記者依據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對上半年我省反腐情況進行了盤點。這半年來,反腐有哪些過目難忘的新詞?又有哪些不得不提的人和事?
  • 12月11日鎮江奇美ABS價格動態
    原標題:12月11日鎮江奇美ABS價格動態   鎮江奇美ABS裝置開工情況正常,757K參考價19800元/噸,707K參考價19600元/噸,D180參考價19200
  • 代表委員探討網絡反腐:意義在於倒逼公權力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律師彭雪峰帶來的一份調查報告《透視十八大後反腐新態勢》,匯總了最近3個月來引起關注的12起反腐事件,其中信息來源為網絡的佔三分之二。「堅持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指向,在兩會上引起熱議。  一年來,網絡反腐迅速躥紅,一批問題官員應聲倒下,人們驚呼反腐大踏步進入信息化時代。
  • 博士申請制:教授推薦信或成最大阻力
    華東師大思勉高研院並非第一個「吃螃蟹」者,今年以來,國內幾所頂級名牌大學都開始試水「申請制」。有人擔心,新的招考模式固然「與國際接軌」,但讓考試的公平公正性存疑——沒了筆試,是否更有利於「關係博士」鑽空子?但圈內人的擔心恰恰相反:實施申請制的阻力,或在於國內大學教授寫推薦信太隨意。
  • 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想奪冠,美意巴三國將成最大阻力
    導讀: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想奪冠,美意巴三國將成最大阻力國慶節前夕中國女排奪得世界盃第一,並且是以不敗的戰績勝出。東京奧運會的分組是根據各個國際大賽的積分來進行分組,中國隊積分排名第一,美國和塞爾維亞緊隨其後。
  • 「中國最大的風險是不改革」 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中國該市場化的地方,國有企業沒有市場化,因為既得利益抵制了;不該市場化的,因為社會力量很小,它就市場化了。2014年6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中國出版了一本新書——《不確定的未來》,收錄了他近年來發表的一系列觀察和思考中國改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