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既得利益者 後果很嚴重:1911年晚晴洋務代表盛宣懷被判死刑始末

2021-01-09 騰訊網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國「資政院」通過了一份特殊的決議,要求朝廷對郵傳部部長盛宣懷「明正典刑」。堂堂國家立法機構,天天高喊憲政與法制,卻越過了立法與司法之間的基本界限,在證據闕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憲政」的名義,以100多人投票表決的方式,判處一位國家高級領導人死刑。這當然是世界議會史上的一個奇觀。

消息一出,震撼世界。當天,英國公使朱邇典、美國公使嘉樂恆、德國公使哈豪孫、法國代理公使斐格威緊急覲見大清國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 ,對盛宣懷的人身安全表示極度的關注。

慶親王保證,朝廷絕不會處決盛宣懷,其生命安全完全有保障。但各國公使根本就不相信,認為軟弱的大清政府完全可能犧牲盛宣懷作為替罪羊。當天深夜,四國使館各派遣2名軍人,在美國公使館漢文翻譯丁家立及英國公使館翻譯率領下,組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國際特混衛隊,護送盛宣懷前往天津租界。

呼風喚雨的盛宣懷黯然發現,自己終於走入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境。曾經在官商兩界的左右逢源,成了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

得罪既得利益者

你砸別人的飯碗,別人就有可能砸你的鍋,區別並不在於道理,而在於實力。

作為一位精通顯規則及潛規則的政治高手,盛宣懷顯然不可能不知道有很多高壓線是不能碰的,比如鐵路國有,雖然大可作為,但是,絕對不能得罪既得利益集團。大清國本質上並不是一個講理的國家,如果不能「花花轎子人抬人」,那就只能講究叢林原則,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你砸別人的飯碗,別人就有可能砸你的鍋,區別並不在於道理,而在於實力。

盛宣懷通常是只講實力的,而這回,碰巧實力和道理都在他的一邊,他自然更是得理不饒人。當年,載澤、端方等考察歐美憲政歸來,認為立憲政治「利國利君利民,唯一不利官」,這和如今的鐵路國有政策幾乎完全一致,唯一不利的,就是之前寄生在鐵路上的既得利益集團。盛宣懷乃至整個大清朝廷,唯一的錯誤就是:仁政所能惠及的廣大民眾,都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改革所要傷害的少數既得利益者,卻是掌握了資源、話語權、以及鬥爭技巧的富有戰鬥力的團體。

川路公司的國有化進程,既得利益群體為了獲得政府對300萬兩違規炒股損失的認可,不惜高高舉起民族主義的大旗,無中生有、激化矛盾。而各級政府官員,抱著自己的小九九,試圖渾水摸魚,利用民眾運動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顛覆勢力加緊滲透,離間官民。這三種力量,最後導致保路運動失控,而盛宣懷成為矛盾的原點和焦點。

顛覆勢力的介入,令一池渾水變得更為渾濁。隨著四川各地暴動紛起,連遙遠的南京也在9月份出現寫給盛宣懷的公開信。這封署名為「革命右軍雷行」的匿名恐嚇信,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的酷烈寒光,信中說:「汝坐擁高官,只知剝削民膏以肥其身。今川民之變,汝激之也。川民恨不食汝肉而寢汝皮矣。本軍指日北上,定取汝首級,以謝川民。」

顯然,這樣的「革命右軍」肯定不是「被代表」了的「人民」之一。那些被租股所困多年的貧困川民,即使認為他們的血汗錢被人剝奪,需要拼命,也會更為直接地找遍及各鄉的租股局算帳,而不是遙遠的京城中一個他們毫無所知的大官。只有那些「重大利益」受損的人,或者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才會把靶子確定在一個高級幹部身上。

盛宣懷對此,保持了充分的自知之明。9月30日他在發給岑春煊、解釋川路國有補償方案的電報中,就說自己「於此事,已為眾矢之的,即犧牲身命,何裨絲毫?」

但是,武昌城頭一聲槍響,天下烽煙四起,把責任推給辦實事的盛宣懷,成為最為簡捷有效的卸責方式,如同甲午戰爭之後,責任都必須由唯一幹事的李鴻章來承擔。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晉彈劾盛宣懷,一方面承認鐵路商辦出現大量問題,另一方面卻認為盛宣懷的方案是為了滿足其「獨攬利權、調濟私人」的目的,並且「未經閣議,遂將先朝諭旨,一改取銷」。盛宣懷的因省制宜的補償政策,則被指控為導致「人心憤激、大起風潮」的原因。這位顯然沒有理清基本事實脈絡的言官,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鐵路依然商辦,已開工者照常動工,未開工者迅速趕造,股款不足,則由國家補足。這一方案,與晉惠帝聽說百姓無糧,卻質問「何不食肉糜」相差無幾,然而,晉惠帝是為了躲避權臣而裝瘋賣傻,這位御史莫非是為了扳倒權臣也在裝瘋賣傻?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範之傑上奏,認為川鄂動亂主因並非「趙爾豐之操切羅織、瑞澂之棄守潛逃」,而是「橫絕中外」的「神奸巨蠹」盛宣懷。他指控,盛宣懷之所以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補償方式,是為了進行股市的內幕交易:在鐵路國有宣布之前,盛宣懷已經派人到廣州低價收購了大量的粵路公司股票,所以粵路商股十足償還,盛宣懷大撈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懷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斷打壓。這位御史提出,盛宣懷目前只是一個部長,如果他處在副總理的位置上,「盜玉竊鈞,何事尚不可為?」

窮途末路

盛宣懷破了不少人的財,他們準備要取盛的人頭作為補償……

御史們的指控,盛宣懷自然可以當做幾隻蒼蠅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但來自資政院的攻擊,則是直接而致命的。

10月25日,資政院第二次會議,盛宣懷將成為會議討論的主題。在操控之下,議會指控盛宣懷四條罪狀:違憲之罪、變亂成法之罪、激成兵變之罪、侵奪君上大權之罪,這幾條罪,「按律當絞」。

全體一致通過對盛宣懷的彈劾案。

當日(10月25日),前去列席議會的下屬,從資政院帶回了會議記錄,盛宣懷「展讀之下,不勝疑詫」:「幹路國有不交閣議,謂為侵權;借債籤字不交院議,謂為違法;借日本1000萬元,謂為賣國;擅調兵隊,謂為跋扈;革黨陷城,由於路款,謂為禍首」,幾乎每項罪名,他都無法接受。於是,盛宣懷在當日及次日,用兩天時間寫就了答辯狀:

——張之洞生前所訂合同,年初時由四國銀行向外務部催促批准,而批准之前,必須先完成鐵路國有,取消商辦,否則中央政府既非鐵路所有者、借款又無法獲得抵押物。郵傳部與外務部、度支部多次商議後拿出了鐵路國有方案,總理、副總理均籤字同意,然後報請攝政王以聖旨名義下達。因此,「侵權」的指控不能成立;

——對外借款協議,張之洞生前即已籤字,只是還需經過朝廷正式批准認可,而郵傳部的任務就是修改其中的一些條款,這本是前任部長唐紹儀的未竟工作,等盛宣懷接手時,資政院已經閉會。當資政院召開臨時會時,攝政王以上諭這一最高文件的方式,解答了資政院對這筆借款的任何疑慮,明確表示不必在資政院臨時會上討論,各部門只需將相應文件準備妥當,在10月份(農曆九月)的資政院常會上提交表決即可。因此,郵傳部毫無「違法」之處;

——至於日本借款1000萬元,因日本未被包括在四國銀行團內,「稍予體面,以顧邦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此事細節已經交付閣議,並轉諮資政院,請歸入「四年分」(宣統四年,即1912年)特別預算,資政院本有全套文件,一查可知,「賣國」之控毫無理由;

——至於擅自調兵,盛宣懷辯解,郵傳部無非是為軍方準備交通工具、轉遞電文通訊而已,無權也無可能介入軍隊調動,「跋扈」之說,也不成立;

——至於川路補償款項細節,因四川方面一直未能查明細帳並申報中央,一致未能最後落實,絕非「一概不予承認」;而至於川路公司在上海違規炒股的巨額虧損,經宜昌分公司總經理李稽勳做工作,中央也已同意承擔,這在公開文件中有詳細記載。至於川省動亂,已經查獲的叛亂文件及接濟軍火等文書,顯示動亂另有原因,並非鐵路引發,「禍首」的罪名,也不能接受。

盛宣懷在否決了全部指控後,自請解職,以避嫌疑。但是,政治遊戲和權力博弈,從來不需要真相與真理。盛宣懷的認真辯解,顯得有些幼稚和可笑,對手根本不屑一顧。令人寒心的是,資政院彈劾案已上,巨大的壓力居然迫使攝政王載灃和內閣當天(10月26日)就宣布:「盛宣懷受國厚恩,竟敢違法行私,貽誤大局,實屬辜恩溺職」,「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同時,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副總理(「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於盛宣懷矇混具奏時,率行署名,亦有不合。著該衙門議處。」

「辜恩溺職」的罪名並不重,但「雙開」的處罰是極其嚴厲。問題在於,議會對此結果並不滿意,他們還想要盛宣懷的命。英國公使朱邇典在發給倫敦的電文中記載道:「近來盛宣懷因爭鐵路政策以救危亡,於北京腐敗政府各大員中,實為傑出之人……資政院未知詳情,而譁然爭辯之彈劾,盛決不料其結果,遽至革職。因資政院已傳布印就之決議,請速殺此年老之大員。」於是,在美國公使倡議下,四國公使進行幹預,將盛宣懷轉移出北京。對於資政院的決議,英國公使朱邇典嗤之以鼻,他認為資政院要求鐵路國有及借款應交其決定,雖然沒錯,「但其結果,不過亂事繼續不絕而已」。

其實,在25日資政院發出彈劾奏章之後,盛宣懷就已經搬入了橫濱正金銀行支店長的宅邸,躲避風頭。隨即,美國銀行團代表司戴德出面,動員美國使館,才策動四國公使出面保護。四國及日本,為了爭奪盛宣懷,還發生了一場平靜的角逐,從盛宣懷離京赴津的火車選擇、奔赴青島的輪船安排等,都互相較勁。

而盛宣懷最初選擇日本的庇護,就是相信只有日本才能幫助中國恢復秩序,並幫助他本人脫離困厄。日本也認為盛宣懷關係到日本的在華利益,其首相山縣有朋親自要求外務大臣:「盛宣懷與日本有特殊關係,此時帝國政府即應採取切實措施予以保護。」日本政府特派三井物產公司北京支店長高木陸郎,伴隨盛宣懷,「不論其前往何處,均將隨行到底。」10月30日,盛宣懷乘德國商輪「提督」號,由天津經大連轉往青島,但日本人經過積極的工作,以盛宣懷必須去日本治病為理由,將盛宣懷從德國庇護下轉移到日本內地。

與權力走得過於接近的盛宣懷,成也權力,敗也權力。1911年11月5日,蘇州和平光復,江蘇都督府成立,新政權就趕緊將盛家的財產查抄,革命的錢包一下子就豐滿了起來。後來,盛宣懷也學乖了,趕緊熱心贊助革命。盛宣懷主動為革命捐款,新政權就又發還了他的家產。

「走狗」與「狡兔」,最終是懷著不同的夢想,躺到了同一張秀才娘子的寧式大床上……

相關焦點

  • 晚清首富盛宣懷
    (新韻)李 霖盛宣懷——清末官員、洋務運動代表人物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 晚清洋務大臣盛宣懷外孫回憶:我在巢縣勞改隊造汽車
    晚清洋務大臣盛宣懷外孫回憶:我在巢縣勞改隊造汽車 2019-06-29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幼師投毒,被判死刑!
    一審被判死刑9月28日,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萌萌幼兒園投毒」一案進行公開宣判被告人為報復馮某某,2017年2月19日晚,王雲將通過網上購買的亞硝酸鈉投放到馮某某使用的水杯內,致使馮某某飲水後中毒並構成輕傷。
  • 張波,被判死刑
    多人被判刑,其中一人被判死刑!實施隨意毆打他人、強拿硬要他人財物等尋釁滋事違法犯罪行為,為非作惡,造成一人自殺的嚴重後果,系惡勢力。該團夥非法所得,由馬敬明統一支配,部分用於供養團夥所有成員的日常生活等費用,其餘由馬敬明存入個人帳戶,現已查封凍結馬敬明非法收入37萬餘元。
  • 惠銘生:誰是「既得利益者」
    「敵」不是階級鬥爭社會中的專有名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往往是為了一方的利益而損害他方的利益,也稱「敵」,即俗稱的「既得利益群體」。最近一段時間,「房妹事件」在網上熱炒多日,但一度不曾見官方權威解釋。對此,地方有官方人士坦陳——當地並不想再查此事,因為牽扯的人太多,一查就得罪人。
  • 盛宣懷家族首起遺產糾紛:祖母狀告長孫(圖)
    1916年4月27日,近代著名實業家盛宣懷在上海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老宅裡壽終正寢。他身後留下的龐大家產,成為世人矚目的敏感話題。  子孫滿堂的他為避免家族成員爭產,生前早早立下了遺囑,決定將遺產的一半拿出來建立愚齋義莊,救濟盛氏貧苦人家和從事社會慈善事業,另一半平均分給子孫。
  • 盛宣懷一人創辦了兩所重點大學,名字大家都很熟悉
    從1870年開始,盛宣懷就參與協助李鴻章辦理洋務。20多年下來,盛宣懷逐漸意識到,經過科舉考試培養出來的官員,大多數熟讀經史,擅長撰寫八股文章,但對於技術、管理一竅不通,而且不懂外語,無法與洋人技術人員直接交流。
  • 也論洋務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關係
    此後不久,幾乎所有的洋務派官員或洋務理論家都談論過這一原則。例如李鴻章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於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第25卷第9頁。>。早在1865年,洋務派對中國人民使用近代機器一事就已感到十分憂慮:「洋機器於耕織、印刷、陶埴諸器皆能製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料數十年後,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照洋機器製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無從為之區處。」
  • 《盛宣懷家族:上海第一豪門盛宣懷家族的歷史紀實》(十六)
    盛宣懷記下了李鴻章當時對其父的提醒:「鄂事若不嚴懲府州縣之洩沓,即桑孔復生,亦無實濟。」於是主張「將不能戰者殺之,不足惜!汰之惟恐不速!官不能籌餉者劾之,不足惜!罷之惟恐不速!」盛宣懷繼續寫道:於是「府君之理財用人褒益至當,寬猛交濟,皆承文忠教也。」可見他們之間的默契。盛康後來由李鴻章以「才具優長」推薦朝廷,得以步步高升。
  • 4個「最」盤點在華被判死刑的外國人
    韓國外交部5日表示,當天接到中方通報,韓國籍毒販金某已在中國被執行死刑。事實上,2000年中國發布首份《中國的禁毒》白皮書以來,已經有來自韓國、日本、菲律賓、緬甸、寮國、英國等國10多名外國毒販在華被判死刑。而除了涉毒犯罪,還有一些外國人因其他嚴重犯罪在華被判死刑。
  • 幼師投毒致25名學生中毒,被判死刑!
    據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9月28日消息,「萌萌幼兒園投毒」案被告人王雲一審被判死刑。為報復馮某某,2017年2月19日晚,王雲將通過網上購買的亞硝酸鈉投放到馮某某使用的水杯內,致使馮某某飲水後中毒並構成輕傷。被告人王雲在「萌萌學前教育」幼兒園工作期間,因學生管理問題與中班老師孫某某產生矛盾,決定對孫某某實施報復。
  • 盛宣懷家的兩個女傭,一個是張學良的嶽母,另一個是宋美齡的母親
    於是洋務運動開始了,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始,中國最早的一批企業也因此誕生。說到洋務運動,就不得不提李鴻章,不過今天筆者要介紹一個在李鴻章手底下辦事的人,此人的一生同樣是十分的傳奇。說到這裡,很多熟悉歷史的朋友已經是猜到了,此人是盛宣懷。盛宣懷是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是清朝的舉人,父親是擔任廬州府的知府,可以說盛宣懷的背景還是很不錯的。
  • 如果沒有千萬賠償,瑪莎拉蒂案肇事者也不會被判死刑
    在我看來,儘管譚明明的家屬害怕被判死刑,受害人家屬曾堅持要求判死刑,輿論在宣判前把目光放在譚明明是否會被判處死刑,宣判後媒體也以「免死」作為新聞賣點,但其實死刑壓根兒就沒有多大可能。交通肇事罪一般判處3年以下,逃逸或造成多人死亡的最高判7年,只有因逃逸致人死亡才會判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2009年成都孫偉銘交通肇事案發生後,輿論譁然,認為以交通肇事罪懲處孫偉銘之類的人有違罪刑相適應原則,也無法有效懲治和預防醉酒駕車犯罪。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司法解釋《關於醉酒駕車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將最重可判處死刑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引入交通肇事案的懲處中。
  • 晚清盛宣懷究竟有多厲害?一人創辦了兩所重點大學
    咱今天來聊一聊晚清的盛宣懷,他的一生也很坎坷,奮鬥了一輩子連個舉人都沒中,後來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從此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他的一生沒有讀過什麼書,可是他卻創辦了兩個重點大學,引來各界人士的誇讚。從1870年開始,他一直幫著李鴻章辦理洋務,20多年來他發現了一個問題,經過科舉考試培養出來的官員,大多數熟讀經史,擅長撰寫八股文章,但對於技術、管理一竅不通,而且不懂外語,無法與洋人技術人員直接交流。
  • 「既得利益者」何罪之有?
    我一直以為哲學和邏輯的基礎是數學,現在看來,語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課,而且我們在這方面的缺失可能更嚴重些。但我最想吐槽的,是另一個詞:既得利益者。在絕大多數的環境中,這也是個貶義詞。那麼問題來了:「既得利益者」們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壞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 因犯搶劫罪被判死刑,原來他做了如此喪心病狂的事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陝西一命案被告人被判死刑,指控罪名是搶劫罪。我的第一反應是搶劫罪也會有這麼嚴重的罪刑嗎?殺了人不是應該按故意殺人罪判定嗎?我們先來看案情經過。原來被告人在2020年6月18日晚去了遠親李老太太家,當時李老太太正在數錢,被告人看到後想到最近拖欠的債務,便向李老太太借錢。但老太太沒有答應他,於是他便搶奪財物,還對老太太施暴,最後致其死亡。拿走錢財後,到了第二天,他又來到老太太家,製造了一起人為火災,意圖毀屍滅跡。只是法網恢恢,警方很快就找到了嫌疑人,抓捕了被告人。被告人到案後如實供述了犯罪過程,自願認罪認罰。
  • 醉駕入刑近10年,譚明明將成為首個死刑之人?
    我國醉駕入刑快10年了,之前還沒有被判死刑之人。去年發生在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撞寶馬一案,近日傳出最新消息,譚明明很可能被判處死刑,成為醉駕入刑十年以來首個被判死刑的人。對此,你怎麼看?1、醉駕入刑10年隨著酒駕、醉駕行為的增加,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從而引發極大的民憤。
  • 報復投毒致25名學生中毒,一幼師被判死刑
    據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昨天(9月28日)消息,「萌萌幼兒園投毒」案被告人王雲一審被判死刑。為報復馮某某,2017年2月19日晚,王雲將通過網上購買的亞硝酸鈉投放到馮某某使用的水杯內,致使馮某某飲水後中毒並構成輕傷。被告人王雲在「萌萌學前教育」幼兒園工作期間,因學生管理問題與中班老師孫某某產生矛盾,決定對孫某某實施報復。
  • 醉駕入刑近10年,譚明明將成為首個死刑之人
    我國醉駕入刑快10年了,之前還沒有被判死刑之人。去年發生在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撞寶馬一案,近日傳出最新消息,譚明明很可能被判處死刑,成為醉駕入刑十年以來首個被判死刑的人。對此,你怎麼看?1、醉駕入刑10年隨著酒駕、醉駕行為的增加,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從而引發極大的民憤。數據顯示,醉酒駕駛的危險駕駛行為,是僅次於盜竊罪的高發犯罪,造成的社會風險極大。
  • 中國版「素媛」姦淫4歲女童嫌犯被判死刑,如何防止熟人作案?
    2020年12月2日上午,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不公開開庭審理了哈爾濱男子劉某國姦淫4歲幼女案,被告人劉某國被判處死刑,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哈爾濱男子強姦四歲幼女被判死刑電影《素媛》截圖嫌犯曾兩次獲刑,當庭被判死刑,罪有應得劉某國曾因犯故意殺人罪、強姦罪兩次被判處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