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塔爾寺_來稿選登_中國甘肅網

2020-12-20 中國甘肅網

印象塔爾寺

  

  8月1日早晨6點,我們向塔爾寺進發……一路上朋友如數家珍般的向我們介紹著青海及西寧的風土人情。西寧市,地處青海省的東部,黃河支流湟水河的上遊,四面環山,三川河流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西寧市內的河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銀光閃爍。從古到今,不管世間何許閒散的浪子和高貴的人物,只要到了西寧,就沒有誰是不想去看看那個舉世聞名,令人浮想聯翩又不得不去沉思的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

  7點我們過蓮花湖,在八座平緩而形似蓮花花瓣的山峰環抱著的地方,遠遠地看到了寺群,寺院依山勢而建,一間間,一座座,高低錯落,交相輝映,布局嚴謹,雄壯巍峨,氣勢恢宏,從山溝一直延續到山坡上。清晨初升的陽光照射著寺院鎏金的瓦殿金頂,金碧輝煌。塔爾寺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裡,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據藏族女導遊那巴措介紹:塔爾寺是明朝嘉靖年間開始著手動工建造的,是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原名塔兒寺,因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又名塔爾寺。寺始建於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600餘畝,寺院初建時只有一座聖塔,後幾經擴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寺廟的建築涵蓋了漢宮殿與藏族平頂的風格,獨具匠心地把漢式三簷歇山式與藏族的簷下砌鞭麻牆,中鑲金剛時輪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的形式融為一體,和諧完美地組成一座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建築群。

八寶如意塔

  入寺過門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寶如意寶塔,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涅磐的八大業績而建的。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頭人桑傑龍珠出資從新興修,是覆缽式佛塔,每座寶塔都是尖頂,上圓下方的樣式,均屬於方形底座,圓身,為典型的藏式塔。其底座塔基周長9.4米,塔高6.4米。塔上裝飾有蓮花和佛祖從誕生至圓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同塔形,上部為粉白瓶形,豎有剎杆相輪13重,剎杆頂端設有仰盤、覆盤和日月寶珠曳彩,顯得雄偉壯觀。八座塔從東到西依次是:第一個是蓮聚塔,藏語稱八邦。紀念釋迦牟尼初生時,步行7步,步步生蓮花之意。第二個是四諦塔,藏語稱扎西果莽。紀念釋迦牟尼初轉世,宣講四諦要義。第三個是和平塔,藏語稱彥敦。紀念釋迦牟尼平息僧眾爭論。第四個是菩提塔,藏語稱香趣。紀念釋迦牟尼悟道成正覺。第五個是神變塔,藏語稱窮處。紀念釋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種種奇蹟。第六個是降凡塔,藏語稱拉播。紀念釋迦牟尼重返人間超度眾生。第七個是勝利塔,藏語稱南結。紀念釋迦牟尼戰勝魔軍。第八個是涅盤塔,藏語稱娘德。紀念釋迦牟尼圓寂。這種排列形式的寶塔,普遍見於藏傳佛教廟宇的門道,通常內部都是空的,或是裝著成千上萬個小型的泥佛像,但是塔爾寺的這八個塔裡卻貯藏著該寺院歷代高僧的衣冠,各個地方的信徒們經常喜歡到這裡來繞塔參拜。這八個如意寶塔,一字並排,布局勻稱挺撥,造型雄渾有力,塔座端莊高大,塔身潔白高雅,每一個塔身的南面都鑲有佛龕,每一個佛龕裡面的梵文,都記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佛教故事。導遊給我們介紹著如來八塔的由來以及釋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不由得令人心生出幾分敬仰來,佛祖一生都要歷經如此坎坷,才能釋然,何況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除了一生不斷地努力奮鬥,恐怕也別無選擇。所以人生的不順也就再正常不過了。抱怨、沉淪都是在毀滅自己。想到這,剛才還笨拙的腳步也輕了起來。我們爭先恐後在塔前留影,這也是寺中唯一允許拍照的地方,也許多數是想爭做一個超凡脫俗的人吧。

大金瓦殿

  行至主殿大金瓦殿前,綠牆金瓦,燦爛輝煌。遊人密集得幾乎透不過氣來。這是該寺的主建築。大金瓦殿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初建於公元1560年,後於公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後來又在簷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大金瓦殿,位於全寺的正中央,院子裡矗立著一個125米高的大銀塔。這座大銀塔,是為了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造的,也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矗立著12.5米高的大銀塔,據說這就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大銀塔以純銀作底座,鍍以黃金,每角由彩珠點綴,塔身綴滿了珍珠,塔上有一龕,內供奉著宗喀巴大師金身:他左手拿著一本經書,右手拿一把寶劍。塔前陳放有各式酥油燈盞,銀鼓號角,玉爐金幢。梁枋上布滿了帷、幡、繡佛、圍帳。殿內到處懸掛著精美的藏毯和唐卡,置身其中象進入一座珍寶館,琳琅滿目,流光溢彩,美侖美奐。據史載:清康熙三十三年建「雍和宮」起,歷朝的皇帝入宮後都指派一個太監去做喇嘛,叫「替僧」,每月吟誦幾遍藏經,以此體現清朝皇帝對宗喀巴創建「善規派」功績的肯定。據說宗喀巴於1357年藏曆10月10日誕生在此,他在野外誕生時,剪臍帶滴血的土地上居然長出了一株高原上從未生長過的菩提樹,而且樹上十萬片樹葉,每片上都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十分神奇。宗喀巴從小聰明過人,3歲進夏宗寺受近事戒。7歲入夏瓊寺受沙彌戒,隨高僧端智仁青學經9年,16歲離開夏瓊寺徒步赴衛藏學法,後來到後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訪高僧名師,刻苦研習法學。宗喀巴去西藏6年後,其母香薩阿切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髮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見。宗喀巴接信後,為學佛教而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並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此後180年中,此塔雖多次改建維修,但一直未建成寺院。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側建靜房1座修禪。17年後的萬曆五年(1577),再在塔之南側建造彌勒殿。至此,塔爾寺初具規模。1583年春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指示擴建塔爾寺,賜贈供奉佛像,並進行各種建寺儀式。從此,塔爾寺發展很快,萬曆四十年(1612)正月,正式建立顯宗學院,講經開法,標誌著塔爾寺成為格魯派的正規寺院。

  在塔爾寺流傳著最神奇的說法:在塔內由宗喀巴肚臍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樹,現在仍然還在生長,殿外的百年菩提便是它古老枝丫的衍生,這樣的說辭,更給古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的確,在殿牆外院子裡,有一株生長了四百餘年的菩提樹,樹幹粗壯,樹冠龐大,樹皮粗糙,連裸露的樹根都是盤根交錯在一起,似乎在傾訴說著這寺院久遠綿長的滄桑歷史。裸露在地面的菩提根,用自己殘存的力量撐起一片婆娑和蒼翠。它和大金瓦殿裡誦經的喇嘛和跪拜的信徒一樣,姿態肅穆,內心虔誠,年年站在這裡,守護著這一方聖潔和安寧。

  平生裡第一次見到菩提樹,腦海中突然想起了佛家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面對此情此景,心中便有了更多的感嘆:佛家的偈語永遠寓意深遂。不過也正常,我們對過往的歷經都少有思考,都是在將就中消磨我們的意志,放棄自己的夢想,平平淡淡過一生。如果我們隨便就懂了,那些大師們也就用不著舍其一生來苦修了。我們大多都做了凡夫俗子,在掙扎中匆匆而去。

  殿外門廊間整齊地擺放著巨大的經筒,黃銅製成的經筒,不斷被人轉動,發出「咣啷啷」,「咣啷啷」的聲響。轉經筒上印有六字真言,梵文讀音為:嗡嘛呢叭咪哞。都說經筒裡裝滿了經書和經文,轉一次經筒就等於誦讀了一遍經文,就等於接受了一次佛祖的親吻和撫摸,不管你有多麼深重的罪孽,都可以通過轉動經筒藉以救贖,使心靈抵達澄澈明淨的境界。所以,凡轉動經筒的信徒都是手轉經輪,口誦筒上真言,心想佛訓,他們堅信轉經會減輕所有的痛苦與不幸,可以解脫自己的輪迴之苦。

  塔爾寺藝術「三絕」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在寺裡隨處可見。堆繡,是塔爾寺獨有的一種地方民族手工藝品。它是將各種綢緞剪成所需的形狀,塞以羊毛或棉花之類的填充物,再精心繡在布幔上的。這些堆繡,從姿態到動作,高低起伏,立體感很強,活靈活現,令人嘆為觀止。據說塔爾寺每年農曆四月、六月的大法會上所曬的「大佛」就是寺院裡的喇嘛們堆繡而成,長十餘丈,寬六七丈,從山頂一直伸展到山腰,數萬信徒和遊客瞻仰膜拜,甚是壯觀。三絕中,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酥油花的製作。按設計的總體要求,在膏狀的乳白色酥油中揉進各色礦物質顏料,調和成五顏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細塗塑在做好的形體上,敷面描眉,塑花點蕊,一些特別之處進行飾金描銀、點綴暈染,再將各類模型用鐵絲一一固定在大木板上或特製的盆內,高高低低,件件懸空,大到數米亭臺樓閣、菩薩金剛,小到三五釐米的花鳥蟲魚,都要情態逼真,栩栩如生。但酥油的融點很低,15℃就會變形,25℃左右就會融化,為了防止體溫對酥油花的影響,藝僧們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為防手溫回暖,必須不時浸冰水、抓冰塊,讓手指保持冰涼。這酥油花雖然美麗,但也有另一個名字 「殘忍花」。正是這些藝僧對佛的虔誠之心和對宗教藝術的獻身精神,才讓我們看到藏傳佛世界的五彩繽紛,神靈的慈悲。殿裡光線昏暗,千百盞酥油燈閃爍著淡紅的火焰,焰苗投下斑駁的影子,恍惚迷離,幻若夢境。

小金瓦殿

  與寺中心大金瓦殿相輝映的是小金瓦殿,又名護法神殿。初建於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寺中迴廊陳設野牛、羊、熊、猴等標本。據說,這些走獸標本象徵一切惡魔鬼怪已被神徵服。大殿的左邊有一匹白馬標本,這匹白馬,就是三世喇嘛從西藏拉薩騎到塔爾寺的一匹神奇的寶馬。當年,三世喇嘛朝拜完塔爾寺之後,要到蒙古去傳經說道。那天早上,三世喇嘛臨要動身的時候,這匹白馬說什麼也不肯走,並且還用嘴咬住了三世喇嘛的衣服袖子,死活不讓三世喇嘛離開它的身邊。三世喇嘛迫不得已,只好咬著牙,狠下心,將這匹跟隨他多年的白馬留在了塔爾寺裡。第二天早上,三世喇嘛僱了一輛馬車,悄悄帶著幾個門徒便上蒙古傳教去了。他們到了蒙古境內的第三天,三世喇嘛就莫名其妙地病故在一家牧民的蒙古包裡。這匹白馬,自從三世喇嘛離開塔爾寺那天起,它就不喝水,不吃東西,整天低著頭流眼淚,還時常仰著頭朝天長長地連聲哀鳴,就在三世喇嘛病故的那一天,它也活活地餓死在塔爾寺裡了。塔爾寺的這些喇嘛,知道了三世喇嘛猝死在蒙古的消息之後,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匹白馬為什麼要把自己活活餓死的原因。喇嘛們感動之餘,就把這匹通靈的白馬供奉在小金瓦殿裡,以便於喇嘛們和眾信徒來祭拜。殿內也是掛滿了各種珍寶、壁畫、堆繡等藝術品。神殿內供奉著造型生動的佛祖、觀音、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十六羅漢像和神態各異護法神像,雖尊卑有序,但熱熱鬧鬧、和氣融融地擠在一塊兒,仿佛是在討論佛道的精妙。

大經堂

  塔爾寺建築中規模最大的要數大經堂了。大經堂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其建築面積近2000平米,是擁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經堂,初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在金碧輝煌、璀璨奪目的視覺當中,給人們一種威嚴而神秘的感覺。大經堂是喇嘛們集中誦經的地方,可供一千多個喇嘛同時在這裡集體打坐誦經。大經堂裡的擺設非常考究,裝飾著黃、紅、綠、藍、白五色幡和各式各樣的天花藻井,滿堂林立。梁簷上繪有藏式風格的圖案花紋,彩畫細膩生動。經堂裡的那些大柱子上由繡著龍鳳彩雲的地毯包裹著,五彩繽紛,富麗堂皇。在1000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的傳統藝術,裝著銅製鎦金的金鹿法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和寶傘,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虔誠的佛教徒們費盡心思把單調的草泥平頂打扮得如此絢麗多彩,不能不令世人琢磨這究竟是為什麼?

小花寺

  小花寺,是為七世喇嘛長壽而建的,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型院落。院子裡有一顆古老的菩提樹,樹葉茂盛,濃蔭蔽日,環境清潔而幽雅,遊人步入到這裡,心中就會油然地感覺到自己步入了一種空靈的地方。小花寺的正面為琉璃磚牆突出的小門,玲瓏別致。屋頂四面翹起,鬥拱精巧明快,猶如一幅優美的木雕畫圖,令人心醉神思。殿內塑有釋迦牟尼等人的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層層重疊,手工雕飾,精湛細緻,是塔爾寺木刻藝術的精華結晶所在地。塔爾寺裡還有一些僧舍等等黃教建築物,也都是藏傳佛教的神秘文化藝術。塔爾寺裡天天都有許多來朝拜佛法的信徒。那天我看到一些信教群眾,他們那種虔誠的言談舉止和表情,一下子讓我有所感悟。

  在塔爾寺的景區內,這裡的毎一座建築、每一件藝術品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都能讓人心靈受到洗禮,就連三絕中的壁畫也不例外。這裡的壁畫大多繪於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繪於牆壁和棟梁上。壁畫的染料採用天然石質礦物,因此具有色澤鮮豔,經久不變的特點。塔爾寺的壁畫內容主要為經變、時輪、佛等。人物主次多屬密乘教義,色調和諧,工藝精湛,畫面構想巧妙,用筆精細,著色豔麗,體現了非常濃鬱的藏族和印度藝術風格,盯著這些古色古香的壁畫,內心便自然升騰起對藝僧們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仰。

相關焦點

  • 我的家園|來稿選登(十一)
    原創小申陝西青少年攝影1周前【我的家園】來稿選登(十一)——延安新區外國語學校
  • 來稿選登 | 質量管理體系導入實施步驟
    原創 顏敏 質量與認證 來自專輯來稿選登只要你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故事只要你有表達觀點與態度的願望質量與認證(ID:cncete)將是為您開放的舞臺下一份來稿來稿刊登:質量管理體系導入實施步驟作者 顏敏一、 目標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導入,尋找差距,聚焦公司管理的「短板」進行策劃與重點改進,從而提高A公司的質量管理水平。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甘肅省攝影採風活動作品選登
    原標題: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全省攝影採風活動作品選登
  • 方大炭素公司黨委書記王啟軍一行到中國甘肅網調研
    方大炭素公司黨委書記王啟軍一行到中國甘肅網調研中國甘肅網12月17訊(本網記者 沈文剛 任磊 文/圖)12月17日下午,方大炭素公司黨委書記王啟軍、工會主席謝鵬洲、黨委副書記李勃、黨群工作部部長盧吉平、黨群工作部宣傳科長洪萬有等20餘人到中國甘肅網調研
  • 【「淥水杯」來稿選登】王禹婷《考研二戰的你,還在迷茫麼?》
    【「淥水杯」來稿選登】王禹婷《考研二戰的你,還在迷茫麼?》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丨遇見,出發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三)丨匆匆那年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青海塔爾寺求什麼靈驗?
    要說在塔爾寺求什麼最靈驗,那就是求姻緣了。在塔爾寺大殿門前都有匍匐膜拜的人群,有中、老年人,也有小孩,大都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全身撲地,手腳頭都要與地接觸,意為五體投地,做一次後還要手拔佛珠,就這樣單調的動作要周而復始的完成十萬次才能許上一個願,其實佛教並不那麼注重在哪座寺廟裡該求什麼哪座寺廟裡不該求什麼之類的,佛家有句話是這樣的:心善則美,心真則誠,心慈則柔,心淨則明,心誠則靈。在塔爾寺裡每天都眾多的信徒行這跪拜大禮。
  • 為愛出發 中國甘肅網2021「新年新衣」公益活動邀你同行
    天津志願者團隊加入中國甘肅網12月9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用一件新衣溫暖冬天,由中國甘肅網舉辦的「新年新衣」溫暖行動即將為愛出發。中國甘肅網「新年新衣」旨在為甘肅山區的老人和留守兒童捐贈新棉衣,讓他們溫暖過冬,快樂過年。同時,活動也接受學習文具、生活用品等捐助,希望為受捐者帶來更多實用的幫助。九年來中國甘肅網「新年新衣」足跡遍布甘肅偏遠山鄉,特別是臨夏州、定西市、天水市的偏遠鄉村,為老人孩子送去新衣和祝福。
  • 溫暖相伴又一年 中國甘肅網2021「新年新衣」公益活動邀您參加
    2020「新年新衣」走進臨夏州康樂縣白王鄉陡坡村中國甘肅網12月7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在寒冷的日子守望相助,在成長的路上加油鼓勁,又是一年冬寒時,由中國甘肅網舉辦的「新年新衣」公益行動將與您相約,準時出發把愛和溫暖送給甘肅山鄉的孩子們。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六十三)丨母校,時光帶不走的眷戀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塔爾寺六世安嘉斯活佛尋訪認定記
    在青海省及有關地區人民政府的關心下,塔爾寺成立了六世安嘉斯活佛轉世靈童尋訪小組。這個小組根據青海省有關藏傳佛教活佛轉世規定,嚴格按照宗教傳統儀軌和靈童尋訪程序開展尋訪工作。  尋訪是極度秘密的。塔爾寺有位善於卜算的高僧,人們尊稱阿克北京,他佔卜後諭示:靈童應在塔爾寺以東,黃河以北及附近地區,屬相牛、猴、羊或虎之孩童。
  • 「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佛寺—塔爾寺
    文:上沙沃圖:來源網絡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佛寺。塔爾寺又名塔兒寺。是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名塔爾寺。地處青海西寧市湟中區,創建於明洪武十二年。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藏傳佛教格魯派聖地。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淥水杯」來稿選登】李嘉予《考研經驗分享》原創
    【「淥水杯」來稿選登】李嘉予《考研經驗分享》原創 六月份開始慢慢看一點專業書和英語詞彙,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六月中旬猛然想起,好像真的應該報個班,因為這離考研只有五個月時間了。模板是給你提供思路用的,我最煩背英語,所以手上一大把老師教的模板都是拿來看個眼熟有個印象,然後整理出自己的寫作思維。借鑑經典,沒讓你直接致敬經典。自己整理的單詞只涉及到十年閱讀,後來在其他題型裡看見了貌似見過但就是想不起來的詞,還是要記下來,因為考研詞彙真的會有重複,所以要多鑽研英語真題;詞彙就背自己整理的真題單詞,把單詞書扔了去。
  • Eleventh Day 扎西德勒,塔爾寺裡虔誠的宗教人士!
    大家好,我是叄爺,今天的塔爾寺是這趟行程裡的最後一個目的地了。早上一早就去了塔爾寺,接著下午就趕灰機回去了要。叄爺也是在這之後回到杭州就立馬水土不服的咳嗽發燒了好幾日。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藏傳佛教黃教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明洪武十二年,宗喀巴的母親按兒子所示,將一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在大師降生處砌石修建蓮聚塔,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明嘉靖三十九年,禪師仁欽宗哲在塔旁修建靜房,聚僧坐禪。17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取名袞本賢巴林,藏語的意思就是十萬佛身彌勒洲,簡稱為袞本。
  • 隴運快客助力中國甘肅網「新年新衣」公益路上行穩致遠
    隴運快客助力「新年新衣」送達臨夏州康樂縣陡坡村本網記者 宋芳科愛心路上一路同行,在中國甘肅網「新年新衣」的溫暖旅程中,總有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一路相伴,無論山路崎嶇,無論風雪嚴寒都與中國甘肅網一道出發2020年中國甘肅網「新年新衣」由甘肅隴運(集團)快速客運有限公司承擔運輸任務,打通公益路上「最後一公裡」。1月21日,臨夏州康樂縣,通往白王鄉陡坡村的山路冰雪尚未消融,在一些北陰的路面還有少量結冰。隴運快客駕駛員穩駕慢行,載著天津志願者捐贈的70件棉衣走進陡坡村。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八)丨追憶如夢年華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四)丨菁菁校園,如詩歲月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來稿選登
  • 通訊:數萬信眾「排長龍」青海塔爾寺探「佛前花開」
    (新春見聞)通訊:數萬信眾「排長龍」青海塔爾寺探「佛前花開」  中新社青海湟中3月2日電 題:數萬信眾「排長龍」青海塔爾寺探「佛前花開」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當落日餘輝灑在青海塔爾寺蓮花坳裡時,僧人們奏響悠然的花架音樂,早已等候多時的各族信眾,排起長龍,一睹「佛前花開」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