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
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據說,蒲松齡在他居住的附近設一茶棚,凡是進來的人只要講一些奇聞異事,就可以免費喝茶。然後,蒲松齡就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後記錄下來。
這些看似荒誕的故事及藝術形象,其實都有紮根於社會的思想內容基礎,並由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和愛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託了作者自己的孤憤心情。
《聊齋異志》中所描繪的,都透露出作者對科舉制度的鄙夷,對封建社會的厭惡和對當朝官員腐敗的仇視。在對不同人物的描繪中,顯現了人性中潛在的怯懦與自私。然而,對於鬼與狐來說,也是存在兩面性的,有好鬼與善狐,也有惡鬼與狡狐。
《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
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第二類是人間男子貪圖美色而被女鬼或女妖殘害的故事,比如《畫皮》《黎氏》,這其中是純粹害人的女妖,但數量不是太多,而即使在這些故事中,她們好像也因為作者所寄予的「戒荒淫」的勸誡,而不必為男子的死亡負全部的責任。
第三類是人間的女子被異類男性所蹂躪,而這些蹂躪人間女性的異類男性也終於被剿滅的故事。如《泥書生》《五通》《狐入瓶》。
綜觀《聊齋》,只要主人公的身份是書生,特別是有才華的書生,他們的任何行為,都會受到作者幾乎是無條件的寬容。在大部分情況下,蒲老先生對他筆下的書生,採取的就是這種態度。相反,如果這個人不是讀書人,那就另當別論了。作者在寫作《聊齋》時,是看人下菜碟的。
在《聊齋志異》裡,除了各種讓人意想不到而又情節豐富的神奇故事之外,也有許多無釐頭的短篇透露出一種荒誕的搞笑意味。
比如在《嘉平公子》中講到,有一位公子被一個美豔少女看上了,於是少女夜夜拜訪。雖然後來這位公子已經得知此少女是一個女鬼,卻依然樂在其中。而他的家人用盡了各種驅鬼方法都未能成功。一天,公子外出給僕人留了一張便條,竟然一口氣寫了三個錯別字!女鬼看後非常生氣,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短篇小說之集大成者, 有「空前絕後」的美譽。古今皆熱,雅俗共賞,老少都愛。名人都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所取得的文學成就,是世界級的。《聊齋》在中國的地位,猶如《一千零一夜》之在西方。三百多年來,諸多藝術門類都從《聊齋志異》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