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詩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021-02-08 三哥嘮叨

三哥按:「若有所思」,即「若三有所思」,偶爾之閃念,井蛙之見而已。人際之間的「位差」是必然的,由此帶來的種種不公平現象是老常態,而且永遠如此,惟思想的權利是公平的,不受貴賤貧富的影響,只要活著就有思想的權利。我享受這項權利久矣,而且自認為有時竟然會思想出很思想的思想,只是懂得記下來是近幾年的事,可惜仍然克服不了懶惰的習慣,總是沒有寫成文字,多半又還了回去。能記下來的,思想的成分就弱了;能貼發出來公開交流的,思想的成分就更弱了!想來親們與我有同樣的體會。

閱讀與寫作是生活,不是生活的負擔;不卑賤,也不神聖。

也許人的心扉只能對神敞開,此外要防範一切人,敵人的攻擊,友人的誤解,愛人的偏執,知己的順應,甚至旁觀者的冷遇,因為神從不與人作形而下的對話!

純潔的同學關係,一旦介入了權力與金錢,就扭曲得令人窒息。無權無錢如我者,最好不要參加這同學聚會。

做馬仔,光有忠心是不夠的,還得有技巧;前者有餘,後者不足的人最好不要自覺選擇做「馬仔」這個角色。

被人強迫以公義、博愛的名義灌輸神的道,其實是自我價值的消亡。且不說從新託馬斯主義到存在主義是不是覺悟,現實中的一些傳道行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美式民主霸權。從愛琴海岸發展而來的西方民主可能是最好的民主,但不應該強加在一切人頭上;上帝手裡可能握有真理,但不應該逼著不信這真理的人下地獄。

作為個體,多數人既是無神論者,又是有神論者。如果把神理解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理性精神,理解為最高的道,理解為永恆的真理,理解為以公義、博愛、自由為標幟的理想主義,至少也要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精神生活,人們又何嘗不信這樣的神?何嘗不願為此貢獻終身?如果神是超自然的存在,那所謂超自然不過是還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如果神是只會救贖信徒而不惜將非信徒墮入地獄的宇宙主宰,那希特勒才是神在地上最優秀的代表;如果神是自稱千年一次降臨的救世主、而又千呼萬喚不出來、終於成了深淵中苦熬的信徒心中永遠不可企及的虛無;如果神是處處以功利的觀念判別人世間的一切、繼續扮演著文化霸權的角色,這樣的神,為什麼要信他呢?前者才是應該堅持的有神論,後者因為未能脫離唯物情結,便不自覺陷入了無神論的羈絆。

人生如夢,這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是有區別的。少年時的夢境事實上不如其人生的實境,只是憧憬著未來,又不懂得體驗生活,而不自覺罷了。中年的夢境往往與人生的實境不分仲伯,害怕做夢,又希望進入夢境是中年人常有的兩難選擇。亦醒亦幻,天地悠悠,逝者如斯,正是中年人的感覺。進入老年,多半是人生不如夢,對人生缺陷的補償只有在夢裡才能實現。

因所謂「政治正確」,血性場面,如《魯提轄拳打鄭關西》一類課文被從教材中刪除,然而,同時刪除的還有中國人的俠義精神,我們這個民族越來越女性化了。

詩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現代都市圈生存的被科技化了的人們,已經失去了追求詩意生活的可能。「嫦娥號」探測器降落在月球的一剎那,嫦娥連同她的廣寒宮就淡出了都市人的想像之中。

活在假的世界裡,不習慣聽真話,如同活在真實的世界裡不習慣聽假話一樣。遺憾的是,我們所處的人情世界越來越虛假。

當今之世,有骨頭的人越來越少,至少在我所在的圈子裡還未見到長骨頭的人,當然一切的「家人」除外,若在家裡,骨頭就突然長了出來,而且很硬。

為什麼要對父母感恩?他們有了你,往好了說是他們為了延續後代,往實際了說,不過是他們性交的結果而已。對這麼自私的行為感恩,有道理嗎?虛偽的人們啊,什麼時候才能活得真實一點呢?(三哥申明:以上是魯迅先生的觀點,我不指出來,是怕被偽道德的唾沫淹死)所以,博爾赫斯(Jorges Luis Borges)說,憎恨父性和鏡子是最大的美德。鏡子,即虛假的世界。

自然界一切的生殖行為都是優勝劣汰,只有人除外。如果人類繼續以文明的名義堅持這種違背自然的生殖原則,給予一切人平等的生殖權利,人類的毀滅用不著等待另一顆行星與地球相撞。

中國人喜歡打落水狗,和死人較勁。如果在臺上正掌握著支配他人的權力,那一定會被當作寵物貓,總想時時摟在懷裡。

人活著其實就是一個「難」字。可我們不能總想這些,要自尋輕鬆,尋找不到就假裝輕鬆,假裝的時間長了,似乎就真的輕鬆了。

王鶴小朋友說,不自由也是一種幸福。我想這句話至少有兩個含義,一是對還未實現的生活的渴望,如著名的「圍城」之喻,在城外的人看來肯定是一種幸福;二是「做穩了奴隸」(魯迅語),如辛亥革命中強迫解放大戶人家的「下人」,在一些地方就引起了下人們的聯合抗議。(2017/10/16)

拓展閱讀

若有所思:肉體之愛是精神之愛的顯性表達

若有所思:死灰復燃的紅燈區給大部分女人保持了貞潔

若有所思:世上就沒有單純的個體的人

若有所思:人的母愛異化成了一種投資

若有所思:三十歲的女人是最完美的女人

若有所思:結婚如農村少婦腳下之肥豬

若有所思:真正自信的女人從不炫耀自己

若有所思:把真話當笑話,是遊戲人生

插圖照片除作者本人照片外,均選自網際網路。

長按或掃描這個二維碼

休閒的時候,聽三哥嘮叨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也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若有所思:「色難」是一個雙向問題
    人生在世,扮演著多重角色,所有角色的共同點就是都不是自己。薩特說,他人即地獄。莫德說,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能失去嗎?可見人生來不自由。5. 有人說,因不了解而結婚,因了解而離婚。要我說,其實還是不了解。人與人初次見面說上三句話,就相互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相處一輩子也了解不完。6.
  • 褚樹榮:在鄉愁碼頭上《若有所思》
    《若有所思》是浙江省特級教師褚樹榮老師回憶、行走、言說、感懷的散文結集,分為故園、漁趣、舊物、行走、悅讀、言說、別調、懷人、學棣十輯,主要包括教育生涯、家鄉風物、讀書感悟、求索問道、親友憶舊等內容,真實地展現了褚樹榮老師的人生經歷,以及在教育志業中收穫的生命感悟。
  •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四個字!
    人生是一個漸進漸悟的過程,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的三重境界都蘊藏著許多快樂,自我的安心與滿足,天地的神奇與精彩,眾生的互暖與普渡,與此對應的恰好是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能修到哪個階段,能擁有怎樣的快樂,既取決於你又不是你能完全左右。走走停停,看看想想,選擇了什麼,將承載什麼。
  • 解惑丨人生如何有詩意
    03詩意人生往往就體現在日常細微的生活當中,需要以唯美的眼光去發現與照亮依照馮友蘭、宗白華對人生境界的層級劃分,最高境界在於天地境界或宗教境界。這類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中華美學孜孜以求的審美境界,它們不是客觀的世界,卻可在審美活動中得以體證。審美境界有高低之分,詩意化的人生境界接近審美境界的最高理想。因此,審美境界不能停留於事功狀態,也不能滿足於道德訴求,它以與天地合一、與造化同流為旨歸。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郭象講「玄同彼我」「與物冥合」,都有審美境界的意味。
  • 葉朗:精神境界與審美人生
    三、張先生認為,境界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一種指引導向的作用。境界指引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實踐,一個只有低級境界的人,必然過著低級趣味的生活;一個有著詩意境界的人,則過著詩意的生活。  人生境界體現於人生的各個層面。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分成三個層面:日常生活層面,工作或事業的層面,審美和詩意的層面。  前面兩個層面是功利的層面,最後一個層面是超功利的。人生要做一番事業,但是人生還要有一種詩意,人生的概念和事業的概念不是相等的,人生不等於事業,除了事業之外,人生還應該有審美這個層面。
  • 臺灣寫真: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題: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一人坐在陽臺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  許多記載臺北陽明山林語堂故居的文字裡,都引用了故居主人的這段話。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生活的最高境界:常與高人交往,閒與雅人相會,每與親人休閒。事業的最高境界:愛崗盡職無憾,養家小康無憂,自己開心無悔。榮譽的最高境界: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
  • 南懷瑾:我把人生最高境界總結為三句話,若能看透其中,漸入佳境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此為南懷瑾闡釋的人生最高境界;南懷瑾,中國文化國學大師、佛學師,常為眾人傳授佛學,修身養身之道。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一個完整的人,須有心、骨、表組成;也就是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三教合一,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生命的最高境界(頓悟)
    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一說到境界,我們就會想起:人生的境界,自律的境界,生活的境界,生命境界.不知不覺中,我們好像都在追求著某種境界。那麼,境界究竟為何物?以自律之心對待一切誘惑,才是處世的最高智慧。 好友同行,親人在側,就是最好的人生。到了一定年齡,請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吧。與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養生。有人覺得乏味,有人卻樂此不疲。有的人嫌它枯燥、無聊,有的人卻能將它過成一朵花來。
  • 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懷善念,行善舉,必得福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並不可怕,無常告訴我們,好的會變壞,壞的也能變好。
  • 「三七開」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三七開」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生三分選擇,七分放下生老病死,愛恨離別,求之不得,人生有許多事情,往往是讓人無能為力的。學會選擇,懂得放下,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很多時候,糊塗不是傻氣,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和家人糊塗,家庭合睦;和朋友糊塗,友情穩固;和同事糊塗,工作順手。做人做事,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這是一種胸懷。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的有質量的,有的人活了大半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並且在人生的前20年裡就已經失去了生活的思考,人生豈能夠這麼的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存在的意義。有人說當你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和方向的時候,就看看那些把生活活得有意義的人是怎麼活著的吧,有一個信仰總是好的!
  • 詩意在夢境中照進現實,電影《路邊野餐》關於人生的回味與思考
    沒有刻意地去交代人物背景,只有不多的角色對白,更多的是展現黔東南地區的山水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展現出中國偏遠鄉鎮別樣的慢節奏詩意生活,在時空跨域和虛實轉化中回味人生。 特定地域下普通人的時空旅程,虛幻現實下關於三段感情故事與時間超現實元素的融合,在回味人生中思考生活的意義
  •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獨處。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最好的人脈,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與其沉迷社交,幻想別人拉自己一把,不如學會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 李白的這組詩,道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鮮為人知
    李白的這組詩,道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鮮為人知說起大家最熟悉和最敬仰的詩人,李白算得上首當其衝的一位,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才華橫溢,留下了無數的經典詩篇,也被他身上那種俠客豪情和豁達胸懷所深深折服,除此之外,李白傳達出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境界也深受眾人的推崇
  • 不爭,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不與人爭又如何?
    不爭,是人生至境。這個世界之所以有嫌怨、鈎心鬥角、爾處我詐,都是爭的結果。明裡爭,暗地爭,大利益爭,小便宜爭,昨天爭,今天爭,你也爭,我也爭。權錢爭到了,幸福不見了,名聲爭到了,快樂沒有了。爭到最後,只能容得下一顆自私的心。
  • 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不可不知)
    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精神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只要你朝著這三個最高境界去努力,你會發現,你想要的一切,都會慢慢實現,所有的美好,都會與你不期而遇!第一、精神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最缺少的,往往就是精神生活,更不用說精神上的自由。說實在的,對於精神自由,我不知道如何定義,但根據我自己的領悟,我覺得,精神自由,就是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說是內心世界),不被別人所左右,不被外物所幹擾,堅守本心,從心而活,活出自己。
  • 馮友蘭:人生的境界
    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 《三國演義》中此人隨口吟出一句古詩,卻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是人們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那些為了逐鹿中原而你爭我奪的人身上,沒有注意到那些真正過著閒雲野鶴,瓜田李下的生活的隱者。這一類人可以說是世間的一股清流,他們的境界遠在各路英雄之上。比如《三國演義》中此人隨口吟出一句古詩,便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人既不是臥龍也不是鳳雛,更不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水鏡先生司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