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2020-12-11 紅塵禪緣

佛的眼中眾生皆是佛,菩薩眼中皆是菩薩,凡夫眼中皆是凡夫。悲觀者看世界,世界是暗淡失敗;進取者看世界,世界是美麗光明。你的世界是光明還是黯淡,取決於你的心態與智慧。以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照見,以慈悲喜舍心看待世界、眾生,你會發現,一切的發生都是那麼的可愛,都是祝福,都是修行的良機。

你是什麼人,便會吸引什麼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黴運很難不與之相隨。所以,一切的發生都是自己內心的映照。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懷善念,行善舉,必得福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

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並不可怕,無常告訴我們,好的會變壞,壞的也能變好。給予好姻緣,就有好變化;給予壞因緣,則有壞的變化。因此,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改變自己的命運。明白無常的道理,就會肯定自己的未來,就能脫離神權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緣的主人。世間眾生,總會碰到不如意的人和事,不怨怨相報,不意氣用事,修持忍,熄嗔火。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恨。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不忍百福皆雲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世上諸事,不可能事事如意,該如何面對?隨緣自適,煩惱即去。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便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是: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
  • 弘新開示: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
    『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〇一)平常心中妙佛道,直心道場樂逍遙。真心妙行大道願,佛心妙顯大智慧。(〇二)不說是非不說惡,清淨自在過生活。真修佛心妙修行,道本自然平常心。(〇三)心無所求皆隨緣,清淨妙覺心自安。平常心中生活禪,頓悟本心妙安然。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事業的最高境界:愛崗盡職無憾,養家小康無憂,自己開心無悔。榮譽的最高境界: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喝酒的最高境界:你還知道他是誰,他已經不知道你是誰了。交友的最高境界:久不聯繫,常在心中。
  • 人生如過客,一切隨緣!
    文/飛魚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有些人,似荷,只能遠觀,有些人,如茶,可以細品,有些人,像風,不必在意,有些人,是樹,安心依靠。」人生如過客,一切隨緣。生命最高的境界是讓人活得明白。隨緣是什麼?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強求。歲月催人老,潮落之後是潮起。半生已過,回頭看看,在這個喧囂紛繁的塵世間,多少傷心難過之事隨風而去,人生面對那些過去的人和事,不糾纏,不怨恨,保持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不輕易被打倒,才能在追求人生的道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 「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人生假如想要有一番作為,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有招致自私的結果,沒有人緣、沒人幫忙,勢單力薄,難以成事。反之,若是心念作為皆能為大眾設想,自然會有大眾的因緣共同來成就,結果必定會更好。第三、諸心無住:倘若我們平常的舉心動念都住在五欲六塵裡,念念在金錢上,念念在愛情上,念念在名位上,必然患得患失,不得安寧。《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人生:學會隨緣,活得自在
    正所謂:學會隨緣,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處於進取中的狀態。隨,不是指跟隨,更不是指隨便,而是指順其自然,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冒進,不強求,不記恨。懂得隨緣的人,豁達、灑脫,人生更加成熟。常言道: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 什麼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自律的最高境界?什麼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呢?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就是證悟妙如來藏真如自性就是自律的最高境界,也是守持戒律的最高境界!自律是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所學習來的道德禮儀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不論是戒律也好,還是自律也好,都是走向君子的一個方便法門,但是它們都不是無上智慧的法門和最究竟的法門,把它們做到最好,也不過是人生的低修為低境界!
  •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
    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卻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當下的感受,卻未必看得見下一刻的轉變。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一念苦,一念甜,轉個念就是希望。2.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不變隨緣-美國弘法的挑戰及中國佛教經驗
    A、體大(佛法的內涵與精髓) 若欲佛教在歐美國家生根及發展,應考慮如何能傳達、保持佛法的真義,而又能善應當地的文化、環境,亦即佛教所言『不變隨緣』。不變者,體大也,雖千古而不易;隨緣者,相大、用大也,當善應諸方所,而不落入浮濫。故此『體、相、用』的觀念可助我們將此眾多的議題有效的分類以助分析討論。
  • 為何說佛教的「四法印」,道盡了人生的真相,如何理解?
    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是入世的宗教,也是解讀人生真相的宗教,或許正因為如此,佛教才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甚至很多當代人流行的心靈雞湯都來自於佛教,如放下、捨得等都是佛教用語,由此可見,佛教在世人的心目是何等的重要,只是大部分人」日用而不知「罷了。從探討人生意義這個角度來說,佛教的深度是其它宗教無法比擬的,有時候甚至可以說,佛教的某些概念,道盡了人生的直相,如佛教的」四法印「。
  • 白居易的閒適詩:矛盾的人生觀,隱含4種佛教意境,人生不過如此
    它表現出來的人生態度是獨善與兼濟相交織,知足與保和相融合,伴隨著儒家本色的褪失與佛道方向的漸進。通過白居易閒適詩中所體現的佛教意境,我們可以從中深刻地了解一個日常生活中,性情之中的白居易,進而了解其知足常樂、自然清淨、恬然適意為特點的人生哲學。
  • 佛家說放下即得,連「放下」也放下時是為隨緣,那隨緣會是執念嗎
    佛家說「學的最高境界是無學」。放下的最高境界是連「放下」也放下,連「放下」也放下時,是為隨緣。既然放下的最高境界是隨緣,那又何必「放下」呢?圓覺經云:「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未曾歷經放下的「放下」,那不是隨緣,那是逐趣。
  • 隨喜功德、你很有善根、隨緣就好,這些佛教常用語你了解多少?
    無論是平時的生活、修行還是通過觀看電視、電影亦或是去佛教景區旅遊我們總是能聽到下面這些詞語隨喜功德、隨喜讚嘆師兄,你很有善根啊隨緣吧、放下吧積累福報、淨罪集資多多發心、多多發願.隨喜是一個佛教常用語,佛教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活動等。舊指遊覽寺院,隨人遊玩等,出處《懺悔文》。我們早課時,會念到《普賢十大願王》,其中一願就有「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意指隨順他人的歡喜,成為自己的歡喜,或見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歡喜無比讚嘆,就好像是自己在做一樣,盡力去助他成功。
  • 來自佛教的十個智慧成語,令人大徹大悟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後,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和流通,逐漸融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漢語詞彙更加豐富多彩,生活中常用的成語,很多都是來自佛教,充滿人生智慧。佛教認為,八風不動,是對一個修行人的基本要求,遇到任何境界,都要不為所動,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內心不會為外境所轉。二,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教認為,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身在苦海,卻茫然不知,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獨處。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人生曼妙的風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不可不知)
    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精神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只要你朝著這三個最高境界去努力,你會發現,你想要的一切,都會慢慢實現,所有的美好,都會與你不期而遇!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精神自由,財務自由,以及時間自由。這三個追求,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由。精神自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可或缺,也最難得;財務自由,是物質追求的極致,肯定不能缺少,可要做到,非常不易;時間自由,是自己對自己時間的支配,相對而言,較為簡單一點。
  • 六首悠然詩詞:隨緣而活,隨心而行
    人生,時而相緣,時而執劫;時而有愛,時而是恨;時而衷情,時而負心。上一刻,在人生中顛簸;下一秒,我們去隨緣。隨緣便自在,心安即是家。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便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 馮友蘭:人生的境界
    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