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奧數大全伴隨您的孩子一起啟航,前方雖有荊棘,但更有詩和遠方
來源:小學奧數大全(xxasdq)
要學好奧數,除了依靠孩子們的平時積累和堅持,還要講究方法。以後如果家長想加強孩子在奧數領域的學習,可以在我們留言板上留言,我們可以根據家長的意見出題目。(如:有家長反應他孩子在追擊問題上比較薄弱,我們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幫他多出些追擊類的奧數題。)我們公眾號找的這些題目都是各大杯賽的題型,而且我們做過改動,不會與原題相同。
【題目】 1年級
【題目】圖形變化規律
下列各題中的圖形都缺少一個,試根據對已給出的圖形的觀察思考,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將所缺的圖形補上。
【題目】 2年級
【題目】找規律
【題目】 3年級
某5個數的平均值為60,若把其中的一個數改為80,平均值為70,這個數應為多少?【題目】 4年級
如圖中,∠1=90°,∠3=30°∠2= 度∠4= 度.
【題目】 5年級
一條公路上順次分布著A、B、C、D、E五個休息區,其中C恰好處於AE中點,而AB段由於道路泥濘,車速在此均只能降低到原來的一半.甲、乙兩車分別在A、E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C點第一次相遇,之後分別到達對方出發點並調頭繼續行駛,在B處第二次相遇.若AB段長度為90km,則AE全長為 km.
【題目】 6年級
老師將三張相同的長方形白紙發給小明、小紅和小佳,小明將紙剪成了5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如圖a);小紅將紙剪成了3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如圖b),小佳將紙剪成了4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但形狀不全相同.老師看了一下說:「現在你們3人手中剪完後所有長方形的周長之和都相等.」如果老師給他們的長方形寬是12釐米,那麼小佳剪成的四個長方形中,周長最長的長方形周長是
釐米.
【題目】 7年級
已知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是m+3和2m-15.
(1)求這個正數是多少?
(2)
【題目】 8年級
探究與發現:如圖①,在△ABC中,∠B=∠C=45°,點D在BC邊上,點E在AC邊上,且∠ADE=∠AED,連接DE.
(1)當∠BAD=60°時,求∠CDE的度數;
(2)當點D在BC(點B、C除外)邊上運動時,試猜想∠BAD與∠CDE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3)深入探究:如圖②,若∠B=∠C,但∠C≠45°,其他條件不變,試探究∠BAD與∠CDE的數量關係.
【題目】 9年級
已知關於x的方程x2-5x-m2-2m-7=0.
(1)若此方程的一個根為-1,求m的值;
(2)求證:無論m取何實數,此方程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本期答案
答案與解析:
【答案】
答案與解析:
分析:第一個三角形周邊的三個小三角形中,2、3、5三個數相加的和,與中間小三角形中的數相等,都是10。可知:每個三角形周邊三個小三角形裡的數相加的和,就是中間小三角形裡的數,就是10。也就是說,中間小三角形裡的數連續減去周邊兩個三角形裡的數的差,就是第三個小三角形裡的數。根據這一規律,第三個三角形裡,右邊小三角形裡的數是:10-1-4=5;第四個三角形裡,上面的小三角形裡的數是:10-7-3=0。答案與解析:
【答案】
80-(70-60)×5=30
答:這個數是30。
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直角定義可得∠AOC=∠BOD=90°,所以用90°減去∠1的度數即可得到∠BOC的度數;再用90°減去∠BOC的度數即可得到∠2的度數.
解:因為∠AOC和∠BOD都是直角,
所以∠AOC=∠BOD=90°,
所以∠BOC=90°-∠1
=90°-30°
=60°;
∠2=90°-∠BOC
=90°-60°
=30°;
答:∠2的度數是30°.
此題考查了角的度量,關鍵是依據直角的定義及角的和差算出∠BOC的度數.
答案與解析:
為了表達,我們先據題意畫圖,如下
再設AC之間的距離為x千米,由於甲、乙兩車在C點第一次相遇,而AB之間車速在此段均降低到原來的一半.據此可知從出發到兩車第一次相遇時,甲車若按正常速度應行駛(x+90)千米時,乙車應行駛了x千米.那麼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時,甲、乙所走的路程和恰好是之前的2倍,因此甲、乙兩車分別所走的路程也應是之前的2倍,也就是甲應走2(x+90)千米,故從上圖可看出CB的距離為2(x+90)-2x=180千米.這樣x=90+180=270,則全程為270×2=540千米.
解:設AC之間的距離為x千米,得
2(x+90)-2x=180(千米),即BC的距離.
x=90+180=270(千米)
270×2=540(千米)
故答案為:540.
答案與解析:
如果長方形的長為a釐米,則第一幅圖中5個長方形的周長和是(2a+10×12)釐米,第二幅中三個長方形的周長和是(6a+2×12)釐米,周長相等,則有2a+10×12=6a+2×12,則算到a=24,將最後一個長方形分成面積相同的長方形,要使其中一個的周長儘可能大,有下面這兩種方式,再結合周長之和相等,加以分析得出只有右面這種分法周長和相等.
解:設長方形的長為a釐米.
2a+10×12=6a+2×12
2a+120=6a+24
4a=96
a=24
2×24+10×12=168(釐米)
這幅圖的四個周長和是4×12+2×24+(24-24÷4)×4=168(釐米)
這四個長方形中周長最長的是:(12÷3+24-24÷4)×2=44(釐米)
故答案為:44.
此題的難點是分析最後一幅圖是怎樣分能保證周長和不變
答案與解析:
(1)依據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即可解得即可求出m;
(2)利用(1)的結果集平方根的定義即可求解.
解:(1)∵m+3和2m-15是同一個正數的平方根,則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即:(m+3)+(2m-15)=0
解得m=4.
則這個正數是(m+3)2=49.
(2)根號m+5等於3,則它的平方根是根號3.
(這裡根號的符號不好表示,只能用漢語表達)
答案與解析:
解:(1)∵∠ADC是△ABD的外角,答案與解析:
(1)把x=-1代入原方程得到關於m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後解關於m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進行判別式的值,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變形得到△=4(m+1)2+49,然後利用非負數的性質可判斷△>0,從而根據判別式的意義可判斷方程根的情況.
(1)解:把x=-1代入x2-5x-m2-2m-7=0得1+5-m2-2m-7=0,解得m1=m2=-1,
即m的值為-1;
(2)證明:△=(-5)2-4(-m2-2m-7)
=4(m+1)2+49,
∵4(m+1)2≥0
∴△>0,
∴方程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如果喜歡這些題目,請在文章末尾「大拇指」處點讚,鼓勵下我們吧!
來源:小學奧數大全(xxasdq)
----小學奧數大全----
孩子學習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