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就需要及時引導了

2020-10-22 心成讀書


父母很多時候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


現在很多父母的口頭禪是:"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成材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要孝順。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引導了!



- 01 -

隨意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


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這是孩子不孝順最常見的表現。


因為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的緣故,所以家長們就會對他們百依百順,爺爺奶奶也很寵他們。偶爾地一次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頂撞父母,所心所欲。


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言語上,他們沒有對父母起碼的尊重和客氣,甚至完全故意和父母反著來,父母說東,他們就非說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父母生氣。


當然,這並不是說孝順就是要對父母百依百順。


當孩子開始頂撞自己,父母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好。如果真的是孩子開始耍小性子了,父母就要開始引導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多問問他們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唱反調,耐心的指導他們,擺正心態。



- 02 -

不懂得感恩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孩子飯後推開飯碗就去看電視或去玩了,父母則忙碌著收拾碗筷;


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留給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


孩子生病,父母便細緻入微地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甚至視而不見……


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習慣了接受家人給予的關懷與愛護,會認為家人對自己的愛是天經地義的,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家人、孝順身邊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 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幹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 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 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 03 -

霸佔東西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好吃的,好玩的當然應該全部歸自己才對。


所以凡是家裡出現的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佔。其實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


父母是出於他們對我們無私的愛,才心甘情願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我們。


反過來,如果我們像父母愛我們的那樣愛他們的話,是不是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做呢?


事實上,孩子驕縱慣了,非但不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讓給父母,反而毫不謙讓的霸佔那些東西。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現了自己愛吃的菜,就不許任何人動一下筷子;


有了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就不準任何人動一下遙控器;


有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連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許。


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這哪裡算得上是一個孝順的人呢?



- 04 -

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現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一點都說不得!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當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沒有辦法。


這類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一切都是父母的溺愛慣出來的。如果不及時改正,長大後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百善孝為先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父母很多時候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秀,

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

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

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相關焦點

  • 父母要對這4種性格的孩子及時引導,別留遺憾
    父母決定了孩子的現在,更影響著孩子的未來。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沒有出息,也不是長大後突然變得沒有出息,這都和他成長的環境、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這些根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一個人的童年。以下4種孩子,需要父母及時引導,否則將來後悔莫及。
  • 如果孩子日常存在4種行為,說明他已經很自卑了,家長需及時察覺
    當孩子遇到困難,對父母說「我不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回應呢?對於現代父母來說,我們更推崇鼓勵式育兒的方式,而「我不行」三個字背後具體隱藏了孩子哪些情緒,就需要父母多和孩子溝通才能深入了解。若孩子是因為自卑情緒影響到日常行為,而父母還沒及時發現幫助引導,那麼有可能影響的會是孩子的一生。如果在生活中發現孩子有這4種行為,家長們就要注意了,及時察覺才能阻止情況惡化。
  • 李玫瑾:長大出息的孩子,吃飯都有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沒有教導好孩子,結果壞了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認為,長大沒什麼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幫他們改正才行。,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優先夾給孩子吃,孩子碰到喜歡的菜餚也會端到自己面前,這就是典型的吃獨食習慣,會被認為太自私,長大後也很難有朋友,在事業上也會受影響,很難能合群。
  • 孩子有這4個特徵,是未來不孝順的徵兆,父母要重視對孩子的引導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成材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要孝順。
  • 孩子性格畏畏縮縮,其實根源就在父母這2種行為上,要及時調整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那麼大氣,面前的人一多,就不敢大聲說話。如果家裡來個客人,有的孩子還害羞的躲在家長們的背後,不敢跟他們打招呼,有些家長們想讓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孩子也會畏畏縮縮,很沒有自信。家長們恨鐵不成鋼,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害羞。
  • 「孩子偷拿父母100元」,有這行為不要緊,關鍵看父母如何引導
    而也有的孩子則是在拿完錢後,被父母正確的引導,成功認識到了錯誤並積極改正,此時這段經歷也成為了人生的一次閱歷,有影響但影響卻不大,並且是正面的。問清楚緣由孩子拿父母的錢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在父母確定是孩子拿了100塊錢之後,以平靜穩定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在過程中父母要控制情緒,不要嚇到孩子。本來孩子就心虛,如果父母態度要是過度,就會嚇到孩子,只有當孩子沒有感覺到危險的時候,才會說出心裡話。當孩子說出為什麼拿錢的原因後,父母要考慮是否真的短缺了孩子這方面,如果短缺了一定要及時改正。
  • 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健康成長,這七種行為的含義父母要知道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更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與引導。  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反之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那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呢?  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這七種行為時,父母就要注意了。
  • 「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引導
    有句老話說得好,智商決定著你的上限、情商決定著你的下限。一個人的成功,不光取決於他的智商,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智商是父母遺傳的,而情商則需要後天培養出來的,如果你家的孩子從小情商就很低,那麼將來可能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3-6歲的時候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用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1、亂發脾氣孩子在3歲左右時自我意識剛剛萌芽,會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心理學上叫做trouble three,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用亂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家長要正確引導,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良好方式,防止這種情況持續到長大。
  • 孩子有這3種行為,看似「精明」實則「沒出息」,家長要及時糾正
    孩子從小就寄託了父母們對他們的期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十分聰明並十分有出息。而孩子小時候的有些行為也會讓大人們覺得他很聰明,甚至一直拿在嘴邊誇孩子。當孩子小時候出現這3種行為時,看似「精明」實則「沒出息」,家長要及時糾正。
  •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有這三種行為他們可能內心缺乏安全感別忽視他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的父母都需要重視對於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轉變的教育,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裡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而且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輩子,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特別的關注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問題,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的性格上缺乏安全感的話,會有這3個表現,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若發現孩子有這5個行為時,父母該打就得打!給孩子立規矩別嫌早
    因為當孩子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父母不加以良好的引導,會使得孩子形成錯誤的三觀,進而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若發現孩子有這5個行為時,父母一定不要心軟,該打就得打!①目無尊長尊老愛幼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 如果發現中學生有這4種行為,請注意!如果不改正,會影響學習
    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如果發現中學生有以下這4種行為,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如果這些行為沒有改正,以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如果發現中學生有這4種行為,請注意!與老師產生糾紛、頂撞老師老師可以說是孩子在學校時候的領導人,除了要教給學生們知識之外,還會監督學生們的學習,工作量也是不小的。
  •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這4種表現很重要,父母要及時發現
    3孩子的做題方法。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解數學題時是否條理清晰,分步解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孩子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後也能夠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發揮所長。4孩子的學習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異,很大程度是學習態度導致的。如果孩子喜歡看書,非常好學,說明孩子在對待學習方面非常有興趣,這種興趣會化為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成績優異。因此,孩子的這四種表現很重要,家長要及時發現。但高爾基曾言,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成為熊熊火焰,少不了後天的努力。
  • 有4種行為的孩子,天資聰穎、智商很高,父母做好引導以後偷著樂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想當然地認為,隨著年齡慢慢長大,孩子會越來越聰明、懂事,也讓父母越來越省心。然而,這可能只是美好的願望。有的孩子年齡越大,越不喜歡服從父母的管教,甚至常常惹得他們生氣。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有心力交瘁的時候。
  • 孩子這4種臭毛病,父母不要急於糾正,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聰明,優秀。所以會認為孩子有「臭毛病」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就想幫助孩子糾正這些臭毛病。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父母要學習的東西,尤其是孩子的這幾種臭毛病,反而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但不用盲目的去糾正,反而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 將要開學,警惕孩子染上不良行為,掌握4種方法,讓孩子遠離惡習
    為什麼孩子會染上不良行為習慣?下面從4方面具體分析。第一、家庭原因。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是孩子的庇護傘,孩子無論在外面遇上狂風暴雨,還是遭受冷嘲熱諷,家始終是最好的「療養院」。正處在成長中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有限,需要一個溫馨的家,一對體貼的父母。當孩子在家裡得不到足夠的愛,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只能向外尋求寄託。如早戀的孩子,很大原因是家人的疏遠,得不到關愛,在外有異性投來一點點溫情,就會心花怒放。
  • 孩子有這4種「異常」症狀,可能是大腦發育緩慢,家長要及時發現
    有的孩子的他的智力發展直接被很多東西阻礙,導致了最終出現了智力發展障礙。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複雜,有先天時候出現,有後天的發展影響了,多元化的發展也讓很多寶寶不得不智力發展速度慢了起來。孩子有這4種"異常"表現,可能是大腦發育緩慢,家長要及時發現。
  • 孩子如果有這2種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以防萬一
    具有這種個性的孩子不僅對父母不孝,而且對自己有害,當他們進入社會並工作時,沒有人會容納他,這樣的人很難結交朋友並在工作中擔任重要職位。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父母可以像這樣糾正它!,因此,父母必須首先改變態度,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而要讓孩子知道萬事萬物都無法圍著自己轉。
  • 當孩子出現這3種「會過」行為,並不是好事,父母要及時制止
    現在已經不只是需要女性持家,也需要男性持家,由於現在的生活成本過高,許多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會過」「持家」的這種思想,但是有些時候,孩子的「會過」行為,反而不是好事,甚至會影響以後的思想,父母要及時糾正和制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