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蘇軾創立的八面受敵讀書法,連毛澤東都讚不絕口

2020-12-14 吃瓜少女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個極為突出的人物,不僅是個文壇中會吃會做的萌吃貨,他更是個詩、詞、文、書、畫的通才,在以上領域都有不俗的建樹。據悉,當時的文壇大哥歐陽修讀到他的文章,都不由得驚嘆道:「吾當避此人一頭地。」

蘇軾之才可見一斑。除了良好的家世薰染(一門父子三詞客可不是鬧著玩的)、和天賦的聰穎之外,他獨創的八面受敵的精讀讀書法也在他不朽的文學成就上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軾認為,人們在讀書時,往往會感到處處都是有用的知識,就像「八面受敵」一樣,不知從何下手,落得讀中歡欣讀後卻無所得的現象。每次讀書,只在單一主題下求知,比較容易深入,就像打仗那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蘇軾在《又答王庠書》中對這一讀書方法作了詳細介紹:「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讀之。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讀,但得其所求者耳。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愚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也就是一本書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被公認為好書的書,包含著多層次的非常豐富的內容,人們可以從不同的需要或不同的角度出發反覆研讀,以解決不同的問題,這樣層層推進,就能將整本書籍化為己用。

蘇軾在談到他讀《漢書》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軾運用「八面受敵」精讀法的一個範例。

如果每次走馬觀花般地瀏覽一遍,每次的注意力都會被書中豐富的層次所分散,則容易停留在表面,雖然看了很多書,但還是無法在任何領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一書作數次讀,每次有個主題或者重點,少而精,仔細研讀,則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穫,久而久之就能「八面受敵」而遊刃有餘。《孫子兵法虛實篇》中有個重要原則,叫「我專而敵分」。如八面受敵,則不應八面迎擊,而要集中優勢兵力以眾擊寡,分散敵方勢力。蘇東坡的精讀法正是對兵法中這個戰略的拓展。

清末學者李慈銘稱之為:「誠讀書之良法也。」毛澤東則稱讚說:「蘇東坡用『八面受敵』法研究歷史,用『八面受敵』法研究宋朝,也是對的,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社會,也要用個『四面受敵』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四個部分來研究,得出中國革命的結論。」

這個方法在我最近看一本書時也深有體會,我看的是一本相對來說比較專業的書籍,本來就覺得有點難度,很多專有名詞理解起來就比較費勁,然後它包含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分了大概三條主線,但是我還沒看到這個方法,就硬著頭皮從頭到尾的讀下來了,讀的過程中偶爾有些思想的電光火石覺得還蠻過癮的,但是讀完之後,再去概括這本書或者說仔細去想自己得到了什麼,覺得收穫不是很大,這個讀法可以一試,人的腦袋真的是不能多線程同時運作。

雖然有的人會覺得這種讀書方法有點笨,但是這可是一個孕育了大文豪的方法哦,我們眼見的天才無非是沒見過他背後的努力罷了,高樓大廈也無不是來自一磚一瓦的累積,我們只見得那高樓大廈的奇偉瑰麗便以為是用了什麼奇方妙法絕頂天賦造成,也不過是點點滴滴的累積啊。

相關焦點

  • 5月11日 聽馬伯庸詳解「八面受敵讀書法」
    5月11日,馬伯庸將在遼寧省圖書館第二報告廳帶來題為《與蘇軾一起讀歷史——歷史書的一種讀法》的講座。  作家馬伯庸將現身說法,詳解史上著名「學霸」蘇軾的獨創秘訣——「八面受敵讀書法」。身為歷史作家,馬伯庸在創作中經常需要查閱和使用大量歷史素材。書籍浩如煙海,學問難有窮盡。如何從枯燥繁雜的歷史書中看出樂趣?
  •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來杭分享「八面受敵」讀書法
    現場他以蘇軾《儋州夜夢》中「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兩句為例,表示以蘇軾的天賦,到60歲了還在做關於讀書的惡夢,說明提不起興趣讀書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為了提高閱讀興趣,馬伯庸現場推薦了一個源自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古今文人效仿(東坡在海南7系列報導)
    作為全才的蘇東坡,一生手不釋卷,博覽群書,他認為舊書不厭百回讀,還把他獨創一直為世代文人所仿效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傳授給海南學子和外來求學者。審訊期間的一天早朝,群臣在崇政殿的殿門外等候,李定忽然對群臣說「蘇軾確實是個奇才!」眾人不知其用意何在,都不敢搭腔。李定環視眾人,過了一會兒又說:「即使是20年前所作的詩文,引經援史,隨問隨答,無一字差錯,這還不是奇才麼?」這兩句話一是讓人看到了小人李定得志後那副揚揚自得、自以為是的嘴臉,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出蘇軾有著超強的記憶力,令敵手驚嘆。
  • 專題讀書法,文學巨星蘇軾的讀書方法,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我國有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與畫家,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非常有特色,而且數量極多。其中光《東坡全集》就有一百多卷,而且留下詩集二千七百多首,詞三百多首和大量的優秀散文作品。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他一生勤於讀書是分不開的。
  • 蘇東坡傳授「八面受敵」讀書法,蘇門六君子皆名滿天下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在黃州的一天,蘇門學子聚集一堂。這裡有在北宋文壇小有聲名的年輕書畫家黃山谷,詞人秦少遊、晁補之、賀鑄等人,但多數是一些慕名前來求學的名不見經傳的青年。
  • 治學精讀法寶:蘇東坡獨家「八面受敵」讀書法
    《孫子兵法》中有個重要的原則,叫「我專而敵分」,說的是作戰中如果八面受敵,就不應八面出擊,而應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各個擊破。蘇東坡把它借用到讀書上,給它起了個名叫「八面受敵」讀書法。對這個方法的解釋,反映在他給遠方友人求教讀書方法的覆信中。
  • 這份千年前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可以幫到你
    可是不少小夥伴,都遇到了讀書上的問題。讀書到底有多難?讀不進、讀不懂,最怕還是讀到爛書,反而浪費心情、耽誤時間。這種進退維谷,難道真沒辦法破?或者,這位來自千年前的大文豪,可以順手幫個小忙。唐宋八大家之一,「渾涵光芒、雄視百代」的蘇軾蘇東坡。蘇東坡一生非常會讀書,他積累出一套整讀書方法,並且,給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八面受敵。八面受敵,何解?也就是蘇東坡常說的自達、自得、自勝。
  • 諸葛亮觀其大略,韓愈提要鉤玄,蘇軾八面受敵
    古往今來的聖賢豪傑,都十分注重讀書。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朱元璋戎馬倥惚,手不釋卷;毛主席更是酷愛讀書,僅是《資治通鑑》一書就讀了十七遍。讀書能開拓人的視野和心胸,增加人的學識和智慧,豐富人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只有有效的讀書,才能給人智慧,才能錘鍊人的思想,才能使人進步。
  • 蘇軾:不,你幹過!
    歐陽修一聽來了興致,展開卷子細細品讀,然後得意的笑了:聖俞啊,「皋陶殺人」的典故,竟然連你都不知道?等開榜了,記得問問曾鞏。梅堯臣聽完十分驚訝。第一,主考官認可了這份卷子,並盲猜這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寫的。
  • 古今名人十大讀書法,學會終身受益!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
  • 蘇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蘇軾的一生,遭遇挫折和困境無數,卻總能我行我素。不悲觀,懂幽默,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無論去到哪裡,都總有著一種不畏坎坷的超然格局,泰然面對著所有。小蘇軾打開一看,竟是一本先秦古書,小蘇軾就被難住。別說讀了,連裡面的字,都有好多是不認識的。蘇軾羞愧難當,明白了學海無涯的道理。
  • 做父母后,才懂得蘇軾的讀書法:天資普通的孩子,成功也有方法
    再想到前段時間的量子速讀......學生譁譁的翻書,估計連書上的字都看不清楚,卻希望能夠讀完整本書。在全體學生陷入狂熱而亢奮的狀態時,那個小女孩懷疑、迷茫的清亮眼神,顯的如此與眾不同。遍地都是傻子,騙子有點不夠用了。
  • 蘇軾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余光中嫌李白、棄杜甫,詩詞還可以醫心
    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但你一定不知道大文豪蘇軾一生博覽全書,卻從不肯背誦,他自創八面受敵讀書法,領先時代一千年,內容和現在的網際網路讀書法一樣。
  • 3分鐘推書001《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最近讀了日本作家樺澤紫苑的《過目不忘的讀書法》,作者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本書也通過其擅長的腦科學領域為的知識為主要依據,通讀完全本,最直接的感受是本書的內容有些跑題,並不像書名所標註的那樣,可以說多少有點「標題黨」的意思,這本書我個人認為還是一本屬於關於讀書的入門級別的書,全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 周一專刊「一路薦讀」第二十五期——與你一起品讀蘇軾:讀過的書...
    小蘇軾打開一看,竟是一本先秦古書,小蘇軾就被難住。別說讀了,連裡面的字,都有好多是不認識的。蘇軾羞愧難當,明白了學海無涯的道理。老人走後,蘇軾拿出筆墨在書房門口的那副對聯上,各添了兩個字: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自此以後,蘇軾日日以此聯自勉。不僅博覽群書,還自創「八面受敵」讀書法,教誨後世無數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