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史料中有關朝中之間醫妓的往來記錄,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醫妓執行其看護職能的工作,主要表現為朝鮮公主嫁娶到中國皇室,醫妓在來中國的路上對公主進行看護工作,這是醫妓醫療工作的體現;第二種方式是跟隨朝鮮使團到中國進行交流學習;第三種方式是明清兩朝向朝鮮強索女性,這其中就包括醫妓的記載。其中前兩種方式是以其醫療工作的形式體現出來,後一種則是充當明清王公貴族們的玩物。
一、醫療活動的記載
有關朝中交往中醫療活動的記載主要是醫妓在執行看護責任時體現出來,看護工作是醫妓在從事醫療活動時所進行的最基礎的一項護理工作,一般只要初步掌握醫學知識即可履行看護工作。這種看護工作在朝鮮國內外的活動中均有記載。如《備邊司滕錄》中記載:「公主一行,看護女人只二名似少,蓋渡江以後,倍切去國傷懷之慮,恐有道中意外之患,看護不可不謹,須加出二名,使四人相替護去,無空缺之時,可保無患雲,醫女中伶俐可合者,令該曹,擇送而其資裝,亦令該曹,一體題給何如?答曰:依啟通過上述記載可知:孝宗元年(年),在護送公主來中國的途中,為了能順利的履行看護任務,防止途中發生意外,因而在原來兩名醫妓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名醫妓以保證看護工作的順利完成。通常來說,護送公主的醫妓通常是來自內醫院醫術較好的內醫女來擔當護送工作,她們在護送公主完畢之後即啟程回國,如仁祖二十二年(年)內醫女丹春陪同世子娛前往潘陽的記載:啟曰:「內醫女丹春一行,呈狀於本司曰,世子嫁已到時,忙返之中,附著衣服,盡為棄置,而今欲賣持衣資入往,願得許送公文雲,人馬各一,依願渡送之意,義州府尹處,知委何如?答曰:依啟。」由此可見,醫妓在執行完看護任務之後就要立刻返回國內。因此,醫妓在執行護送任務的時候通常是以一種「選調」的方式進行著,在這點上,和差備待令醫妓有些相似,只不過差備待令醫妓執行的是王宮內部的工作,而這種護送任務是以外交形式所進行的工作。
除了執行看護工作外,作為明清兩朝朝貢國的朝鮮,經常會派遣使節團(即燕行使)去中國進行朝貢,這些使節除了執行朝貢的任務之外,還要承擔著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和學習等多項任務,在這些使節團中,包括各種職業的使節,如通事、軍官、寫字官、畫員等等,其中包括醫妓的記載,主要是附隨醫員的記載之後,如從《燕行錄全集》中的記錄中可知:肅宗三年(年)根據內醫院的提議,在派遣到中國的使團中,將原有一名醫官的基礎上又新增了一名針醫女到中國進行針灸學習廣這些醫妓通過與中國醫生的交流和學習及其沿途的所見所聞,增進了醫學知識和見識,回國後帶去了新的藥材,能夠更好的服務於朝鮮王室此外,在我國一些明清史料中也有著和醫妓相應的內容記載,如明代著名的女醫生談允賢所編寫的《女醫雜言》和王應透的《答朝鮮醫問》等著作中多次談到和朝鮮醫員、醫妓的交流的記錄。可見,在當時朝中兩國間的醫學交往比較頻繁
二、非醫療職責的記載
相比醫妓的醫療活動的記載而言,醫妓的非醫療記載要更多,她們被迫的去從充當明清王公貴族們的玩物,甚至淪落成妓女,這些記載在朝鮮史料中諱莫如深,大部分朝鮮史料僅談到醫妓去中國服侍君王,其他內容隻字未提。而在我國的史書中卻有所體現,明清兩朝強索朝鮮女性的方式是多次通過「做親」、「索處女」、「求女」、「待之非理」、「選秀女」等方法向朝鮮索要女性,這其中就有醫妓被選拔的內容記錄,通常來到中國的醫妓,除了一些樣貌好的被皇帝留下之外,大部分被賞賜給大臣,還有一小部分去充當官妓,如在《明史》中曾記載「朝鮮關西醫女者,京中房妓也。若從事少者,皆索之這些被送到中國的醫妓除了個別的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有機會進入後宮外,大部分己經論落成王公貴族們的玩物或是充當妓女的角色,由此可見,來到中國的朝鮮醫妓是充當玩物和妓女的角色己經無需爭議了,回顧朝鮮王朝初期,醫妓只去執行醫療工作,並不涉及到其他工作,而到了朝鮮王朝中後期,卻論落到充當國家或者國外王公貴族的玩物和妓女的地步,可見在封建等級思想影響下的朝鮮社會賤民階層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低下,本人毫無選擇性和尊嚴可言。此外,除了在正史中提及之外,在一些個人的專著中也有所涉及,如筆者曾經看過的一本名叫《建州紀程圖錄》中曾記載了一個名叫申忠一的朝鮮人(即作者),在探望建州女真的明朝俘虔時候的見聞中曾記載:「明國軍中多妓者,然耶?在朝鮮者多,服妓能醫人,如波豬江則可°通過這段記錄可推斷出在當時明朝的軍營中很可能存在著軍妓,而有一部分可能是從朝鮮過來的女性,從「服妓能醫人」可推斷出很有可能是來自朝鮮的醫妓。
朝日間醫妓交流的記錄
有關朝日醫妓往來的記錄不是很多,相關的史料主要記錄在那些赴日學習的朝鮮醫官的筆記中,在當時醫妓跟隨朝鮮醫官去學習醫術主要是以「通信使」的名義進行交流學習的,「通信使」是朝鮮王朝向日本派遣的外交使節團的統稱,根據《扶桑紀行》中的記載,朝鮮與日本的醫學交往主要是在「壬辰倭亂」前較多,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朝鮮共分十五次派遣過三十二名醫妓和六十二名醫官到日本進行交流和學習;而十七世紀之後,朝鮮和日本關係交惡,僅分三次派遣共四名醫妓到過日本,這一數字要遠遠要低於戰前的水平。
一般來說,通信團的人數是人,其中包括三使(正使、副使、從事官)、堂上譯官、上上官、上判事、學士、上官、次官、中官下官。其中使節團中還伴有醫官、醫妓、宮女、樂師等。這些使節到日本之後對日本的人文地理、社會風俗等都有詳細的觀察記錄,其中有關醫妓的記錄主要體現在隨行的醫官的記錄中,如下所列舉的一些赴日記錄:
從上面的記錄中可知,醫妓在當時對日的交往中主要充當著輔助的位置,她們通常會從事著朝日間醫者對話的記錄、整理資料等項工作,這是根據其身份地位所決定的,醫妓留下的這些朝日醫者的對話記錄,為我們留下很多值得參考的歷史資料,對了解朝日醫學的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通過以上對朝中、朝日醫妓交流記錄的分析,可以看到醫妓廣泛的參加到朝性質提供了寶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