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2020-12-27 騰訊網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在東亞文化圈中,凡事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尤其是政治倫理方面,更是如此,對於國號、國名、正統等觀念尤其看中,於是,這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比較尷尬的事情,比如:在國名和舊國號重名的情況下,朝鮮怎麼稱呼朝鮮王朝?

什麼意思呢?以我們中國為例吧,中國歷代都有國號,但是從西周以來,也有「中國」這個說法,它指的概念由最初的「中原」到整個中國的泛稱,所以,「國號」是一回事,「國名」是另一回事,我們現在國家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不會有衝突。

但朝鮮可不一樣,朝鮮現在國名簡稱為「朝鮮」,而歷史上,其國號也是「朝鮮」,也有一個朝鮮王朝,這就異常尷尬,尤其是,在朝鮮的政治體制下,把現代朝鮮和古代朝鮮王朝混為一談,那是絕不可接受的。

朝鮮王朝宮廷服裝

那現在朝鮮政府官方要怎麼稱呼朝鮮王朝呢?

要明白這個,大家先看看「朝鮮」名稱是怎麼來的,該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尚書.大傳》對其含義的解釋為「朝日鮮明」。

《山海經》當然不是什麼嚴謹的地理書,所以它這個「朝鮮」就有一些遠古傳說色彩:傳說這一片有個叫「朝鮮」的國家,但是,後來那一片真的出現了國家,還受漢文明影響,「慕華」之風盛行,於是,「朝鮮」就成了這地方人民都能接受的一個名稱,高麗時期,「朝鮮」一詞被沿用為其國號別稱,比如,稱呼「遼」為「契丹」一樣。

14世紀,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新王朝的時候,準備改國號,當時定了兩個,「朝鮮」(古朝鮮國名)和「和寧」(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因為當時明朝是其宗主國。朱元璋認為「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而選定了「朝鮮」為其國號。

於是,「朝鮮」就成了正式國號,這其實有些怪異,因為對比中國嘛,中國古代不可能用:中國來當正式國號啊。其實,根據東亞慣例,「和寧」其實更合適,以政權發家地作為國號,是中國古代元(一說金)朝之前的慣例。但是,大明皇帝選了朝鮮,那就只能用朝鮮。

「國號」和「國名」重合,當時也沒啥關係,但是到了現代,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稱呼上的困惑。

那怎麼稱呼呢?有人可能想到一個:李氏朝鮮,或者李朝。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但有爭議,為什麼?因為以姓氏稱呼王朝根本不是古代東亞傳統,這種叫法實際是日本叫出來的,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朝鮮總督府將該朝代稱為「李氏朝鮮」,簡稱李朝;古代存在的使用朝鮮為國號的國家則被稱為「古朝鮮」,以示區別。歷代大王實錄則被定名為《李朝實錄》。

近年著名的電視劇《李屍朝鮮》,其實應該是叫《王國》,翻譯成「李屍朝鮮」顯然是一種故意的獵奇行為

所以,現在韓國是很不喜歡這個稱呼的,所以將這一歷史時期改名為「朝鮮王朝」,簡稱「朝鮮」;並把《李朝實錄》更名為《朝鮮王朝實錄》。但中國、日本學術界仍然長期沿用「李氏朝鮮」這一稱呼。近年來,日本和中國逐漸開始有學者使用「朝鮮王朝」這個稱呼。日本的文部科學省在2002年的教科書檢定時表示關於「李氏朝鮮」的稱呼為「不恰當的表記」。發表該意見的由為,反映日本的學術研究的成果的說明,需要與朝鮮史學界保持稱呼上的一致。

日本研究朝鮮歷史,需要和朝鮮史學界保持一致,這是慣例。

朝鮮是明朝藩屬國

韓國是沒問題,人家沒用朝鮮當國號,而用的是「韓」,「韓」實際一開始是朝鮮半島南部部落名稱,在古代後來成為東亞地區對朝鮮民族、朝鮮半島的統一簡稱,類似「中華」對於「中原王朝」一樣,韓國起名是這麼來的。而且,叫「朝鮮王朝」也名正言順,就像中國叫「漢王朝」「明王朝」一樣,反正,韓國又不承認朝鮮的地位(相對,朝鮮也不承認韓國的地位)。

但朝鮮就極為尷尬,他沒辦法,所以就只能根據殖民時期傳統來,但是,又不好之間稱「李氏朝鮮」,這就和日本完全一致了,所以,朝鮮方面是這麼叫的:官方叫 「李王朝」,「李氏王朝」或「朝鮮封建王朝」的稱謂(「朝鮮封建王朝」特指朝鮮王朝,不包括高麗),由於政治上的忌諱,朝鮮,在「朝鮮」和「王朝」中間必須加「封建」二字。

同樣的,《朝鮮王朝實錄》也要改,要交《朝鮮封建王朝實錄》,在歷史教育的場合,對封建統治者進行批判時使用「李朝封建國家」等稱呼。

相關焦點

  • 韓國和南朝鮮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現在人們不稱呼韓國為南朝鮮了
    現在東北亞的朝鮮有兩個國家,一個就是韓國,一個就是朝鮮,雖然在漢語中,名字是韓國和朝鮮的區分,但是在西方國家的語言中,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今天我們說說韓國和南朝鮮有什麼樣的不同。我們知道,歷史上朝鮮半島上的高麗是一個統一的王朝,這也是當時朝鮮半島統一的稱呼,高麗這個稱謂傳到西方,是阿拉伯人的功勞,他們來東方經商,將高麗這個既是國名又是地名的稱呼傳到了西方世界。
  • 「韓」和「朝鮮」哪個名稱更古老?實際上都是中國人起的稱呼
    現在說到「韓」,大家一般都會聯想到「韓國」。在中文語境中,朝鮮半島南北兩個政權是分得很清楚的:北為朝鮮而南為韓國。對於「朝鮮」,大家可能比較清楚,知道這是對於整個朝鮮民族的稱呼,即使是在韓國,也有《朝鮮日報》等說法,而我國對這個民族的稱呼也是「朝鮮族」。但是對於「韓」,可能大家並不清楚來歷了。
  •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改稱「韓國」,這個名字有何來歷?
    這話古今中外都適用,近代史上,有東西德國的統一;有前蘇聯的轟然解體;也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勢不兩立,中國的近鄰,朝鮮和韓國,原本也是位於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國家,在二戰後一分為二。眾所周知,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大韓帝國以三八線為界,分成兩部分由蘇聯和美國的軍隊接管。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了朝鮮王朝,史稱」李氏朝鮮「。
  • 老外: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拿下朝鮮?韓國網友:他們兵力弱,打不過
    老外對這一點也表示詫異,於是他們在國外歷史論壇發帖問:「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拿下朝鮮?」朝鮮半島離我們很近,他們的政權也從來都不算強大,到底是為什麼呢?底下韓國網友的評論簡直有點辣眼睛要搞清這件事情的原因,咱們不妨從朝鮮半島的歷史說起吧!
  • 朝鮮和韓國當初是怎麼分道揚鑣的?
    地盤上現在換了主人怎麼才能讓大哥順利接受咱們呢於是老李頭一拍腦袋「那就這樣把咱們這公司叫啥名就讓>朝鮮認為統一的時機來了本來只能拿砍刀上戰場的朝鮮因為有了蘇聯全方位的武器支持很快便把韓國「幹」趴下了韓國一看,這可不行
  • 朝鮮王朝時代
    在朝鮮王朝時代,男女有別的儒家倫理觀念佔社會的主流地位,婚姻制度一般講求媒妁之言。通常準備適齡男女的婚禮時,首先根據記錄著出生年月日和時辰的「四柱單子」推算八字,如果八字合適並決定舉辦婚事,就遞交婚書和裝在禮盒中的聘禮單,表示正式訂婚。
  • 朝鮮、韓國廢除漢字——自斷後路!
    歷史上中原王朝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也是逐漸加深的。如果將東亞地圖比作一個鐘錶盤,那麼自東北亞的朝鮮半島,順時針沿著東部一衣帶水的日本群島,再到東南亞,幾乎沿途所有的地方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並不同程度地使用或化用了漢字。
  • 高句麗和高麗到底有何區別:一是中國民族政權,一是朝鮮的王朝
    "在中國史書上常常有隋煬帝「三徵高麗」的記載。這裡的三徵高麗指的是高句麗政權,而中國史書也往往將高句麗簡稱為「高麗」。而在韓國的歷史,也曾經出現過一個高麗王朝。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我們必須要將朝鮮半島的歷史劃分為兩個階段,這個時間點大概在唐朝前期。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朝鮮的歷史記載。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當然,還因為朝鮮史及其關聯的東北亞史是比較敏感的學術領域,發表和出版相關成果一度頗費躊躇,加之不通朝鮮語者開展研究難度較大,所以今日中古東亞史領域,自韓昇、拜根興、李宗勳等先生以東亞世界形成史、唐與新羅關係、東亞文化比較研究三種研究範式之外,能夠專攻古代朝鮮半島史(特別是10世紀以前的朝鮮半島)而又兼顧東亞的內在交流者,少之又少。
  • 「棒子」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經常這樣稱呼高麗!
    現在咱們國家是很發達和開放的,對於周邊一些國家的影響很大,這就難免讓周邊的一些國家產生嫉妒的心理,就會用各種方式來詆毀我們。我們也不是善茬啊,不僅打擊他們,還給他們起了很多有意思的稱呼,聽起來就特別有趣。但是很多人就有疑問,為什麼我們會給他們起這樣的稱呼呢?
  • 孫衛國 |《朝鮮王朝正祖時期的官方史學研究(1776-1800)》序:《朝鮮王朝正祖朝官方史學的特色》
    (《古代中國官方修史視角下的中外史學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第2期)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同時,他也關注到中國古代史學對周邊朝鮮與日本史學的影響。張光宇的選題正是延續了南開史學史這樣的傳統,將官方史學的研究拓展到朝鮮半島。古代朝鮮半島歷代王朝,自從統一新羅開始,與唐朝建立穩定的宗藩關係以後,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 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他們的國名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我們隔壁的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那麼他們的國名是從何而來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明確一個時間序列,那就是:「朝鮮」這個國名早於「韓國」這個國名。既然「朝鮮」這個國名更早,那我們就從朝鮮說起。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這些朝代對高麗的出徵都是師出有名,漢朝時,高麗騷擾邊境,魏伐高麗,因為他與吳通好;隋唐揍他,因為犯邊境,不朝貢,還弒君自立王;遼與元與隋唐時發生的事件差不多。而且唐伐四次,元伐五次。也就是高麗王朝自取也,非中國帝王好吞併其土地。從明代後,高麗改國名叫朝鮮。
  • 解密: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叫韓國,是音譯還是意譯?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叫韓國?題主提出的這個視角很有意思,是音譯還是意譯?其實音譯和意譯這種區分應用於東亞以外的語言更貼切一些,而對於東亞這幾個國家,其實中國翻譯他們的詞彙,更多採用的是「字譯」這種只有在東亞幾國之間才能使用的方式。
  • 韓國吹牛最狠的歷史書籍,書中記載古代朝鮮統一了中國和日本
    自吹自擂歷史哪家強,當真是韓國的「大朝鮮帝國史」,簡直就是把韓國吹上了天,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假如沒有看,那主任就勸你不要看了,否則氣得吃不下飯!韓國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朝鮮半島歷史專著《朝鮮帝國史》,寫這本書的作者是金珊湖,我想寄給你刀片,關鍵是韓國政府也採納了,把這本書改寫成一本新書,名叫《國民教育史》,也被韓國陸軍軍校作為教科書使用。真的不知道韓國政府有多不自信,居然把一本亂七八糟的歷史書當作學校課本,阿西,真是無恥!
  • 孫衛國:朝鮮王朝正祖朝官方史學的特色
    (《古代中國官方修史視角下的中外史學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第2期)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同時,他也關注到中國古代史學對周邊朝鮮與日本史學的影響。張光宇的選題正是延續了南開史學史這樣的傳統,將官方史學的研究拓展到朝鮮半島。  古代朝鮮半島歷代王朝,自從統一新羅開始,與唐朝建立穩定的宗藩關係以後,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 韓國此前被稱為「南朝鮮」,為何後來又改口稱其為「韓國」?
    在東亞地區,如今有一個世界級的火藥桶衝突地區——朝鮮半島,其上的朝鮮韓國天天劍拔弩張,動不動可能就要開打了。在當時「高麗」就是朝鮮半島的稱呼,「Korea」翻譯過來就是「高麗」的意思。時至今日,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使用中,用「North Korea」代表朝鮮,「South Korea」代表韓國,就可看出大家一直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當時大家幾乎默認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朝鮮半島內只有一種歷史文化,內部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要是這麼說: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國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 這事還真不是韓國人瞎吹的!日本天皇祖上竟有朝鮮半島血統?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目前有一個說法是大和民族的祖先和古代的扶餘人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句麗王族的分支(或者說是扶餘王室的分支,百濟的來歷有兩種,反正上層都是扶餘貴族)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百濟政權,而百濟王室正好是和日本皇室聯姻,高句麗、百濟、日本在公元七世紀構成了一個非正式聯盟。這其中,百濟和日本的聯繫更加緊密,公元475年百濟首都被高句麗攻克,百濟蓋滷王被殺。
  • 朝韓分裂後,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不是仍然是首爾話?
    很多人可能一開始聽到「朝鮮語」這三個字都會顯得有些突兀,因為這種語言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被稱呼為「韓語」,這就是問題所在!現在的朝鮮民族是存在兩個政治實體的,而且這兩者在政治上幾乎是平等的。雖然由於韓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實力要強很多,所以現在這種語言通常被稱為「韓語」,但實際上由於特殊歷史原因,我國對這個語言的官方定名是朝鮮語的,這一點很多外語系的大學生肯定知道,我國公立大學的外語學系大多以「朝鮮語」作為該語言的正式稱呼,但是幾乎所有教材以及授課內容都以「韓國語」為標準。那麼這種語言的標準語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