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叫韓國,是音譯還是意譯?

2020-12-11 小花朵影視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叫韓國?題主提出的這個視角很有意思,是音譯還是意譯?其實音譯和意譯這種區分應用於東亞以外的語言更貼切一些,而對於東亞這幾個國家,其實中國翻譯他們的詞彙,更多採用的是「字譯」這種只有在東亞幾國之間才能使用的方式。

什麼是「字譯」

「字譯」是石頭君自己創造的一個名詞,意思就是翻譯東亞國家的名詞時,最標準的譯法是根據這幾個國家相應詞彙的漢字寫法進行翻譯。因為在歷史上,這幾個國家都曾長期使用漢字,這也使他們本國語言裡幾乎每個詞彙都有對應的漢字詞彙。

儘管近代以來,韓國已經很少再使用漢字,但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卻仍然都要填寫漢字姓名,因為只用韓文姓名會出現許多同音字沒法區分,導致巨量的同名現象。此外一些常用詞彙也都仍然保留有漢字寫法,所以漢語翻譯的時候最規範的方法是直接根本其漢字寫法,照搬過來。

(韓國人的身份證,都有漢字姓名)

其實這方面最近幾年有過幾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都涉及體育明星人名的翻譯。比如在上世紀末,韓國有一個桌球明星,曾經給中國隊在國際賽場造成過很多麻煩。最初幾年國內媒體一直是根據他名字的韓語語音,把他的名字翻譯成「金澤洙」,但後來有一年這位來中國打比賽,看到賽場上寫的自己的中文姓名之後,卻突然說寫的不對,自己的名字用漢字寫應該是「金擇洙」。當時這件事也讓很多國內媒體感到大吃一驚,沒想到一句中文不會說的金擇洙竟然能糾正自己名字的中文譯法。

(曾經自行糾正漢字譯名的金擇洙)

而同樣的事去年又出現了一次。喜歡排球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這幾年韓國女排有一位在世界排壇上也堪稱頂尖的強力主攻手,之前國內媒體一直把她的名字翻譯成「金延璟」。但去年年底,這位韓國巨星來到中國的俱樂部打球,結果一到中國她也立即跟中國媒體說中國媒體把她的名字寫錯了,她的名字用漢字寫出來應該是「金軟景」,仨字人家自己給改了倆。但這其實真的不是翻譯出錯,而是因為韓國既用漢字又不常用漢字,導致國內媒體很多時候只能看到他們的韓語名字或者是英文譯名,而這樣翻譯的遇到同音字真的沒法保證準確。但他們每個人又都知道自己的漢字名字,所以中國媒體通過韓語發音翻譯的韓國人名,才會經常被韓國人自己指出翻譯的不對。

(同樣曾自行糾正漢字姓名的金軟景)

「南朝鮮」到「韓國」——兩種字譯的結果

但具體到從「南朝鮮」變成「韓國」,則是在字譯之外,還另外有一些原因。其實這原因說出來也挺簡單的,因為歷史原因,中國和韓國建交時間非常晚,到1992年才建交。所以在中韓建交之前,中國大陸並沒有用韓國自己定的國名稱呼韓國,而是用借用朝鮮半島的名字,將其稱為南朝鮮。當然這裡面有一些相對複雜的原因,這裡石頭君就不多說了。

(韓國最大的報紙之一:《朝鮮日報》,報名完全用漢字書寫,韓朝兩個詞也都是「字譯」)

但其實「朝鮮」也不是音譯,也是字譯。只是在1992年中韓建交之後,中國開始用韓國自己確定的國名「大韓民國」來稱呼韓國,通常使用其簡稱韓國,這就是從「南朝鮮」到「韓國」譯名變化的淵源了。不是音譯,也不是意譯,而是「字譯」!

相關焦點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這個國名最早出現在周朝,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為朝鮮侯,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即差不多北朝鮮的位置。 同期或稍晚,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了「三韓」部族。這個「韓」,和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通古斯語系的音譯,大意是「廣大」「寬闊」,「漢城」「漢江」都是由此來的。由此可知,半島北部稱朝鮮,半島南部稱韓,這是三千年前的習俗了。
  •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改稱「韓國」,這個名字有何來歷?
    ▲大韓帝國舊照01早期位於朝鮮半島上,也就是現在韓國和朝鮮的地理位置的國家,既不叫韓國也不叫朝鮮,而是高麗。當時,高麗就是朝鮮半島這一區域的統稱,英文裡「Korea」就是「高麗」這個詞的音譯。現在英語裡韓國和朝鮮兩國的名字分別是South Korea和North Korea,是非常明確的由方位劃分的名字。只有東亞地區的國家和民眾會稱呼它們為韓國或者朝鮮。其實在早些時候,我們是將韓國稱呼為南朝鮮,而韓國人將朝鮮稱為北韓。
  • 韓國和南朝鮮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現在人們不稱呼韓國為南朝鮮了
    現在東北亞的朝鮮有兩個國家,一個就是韓國,一個就是朝鮮,雖然在漢語中,名字是韓國和朝鮮的區分,但是在西方國家的語言中,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今天我們說說韓國和南朝鮮有什麼樣的不同。洪武年間的時候,李成桂發動兵變,為了承認其政權的合法性,他上疏朱元璋,朱元璋給了他一個朝鮮的國名,而李成桂建立的明帝國的藩屬國也改名為了朝鮮國。也從明朝之後,當時的官方文件中李成桂家族的王朝一直被稱呼為朝鮮國,但是,民間還把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叫高麗國,即便是現在很多西方國家也稱說朝鮮半島就是高麗。
  • 推送中國經典,人名該音譯還是意譯
    在翻譯中,人名該用音譯還是意譯?看似細小的問題,也折射出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時的困難。  漢語拼讀與國際音標不兼容  在《全面戰爭:三國》中,三國歷史人物的名字直接按漢語拼音標註,儘管更加尊重中國文化習慣,卻忽視了漢語拼音系統和國際音標不兼容的問題。比如Cao中,輔音C在拼音裡發音固定,類似「呲」,但在英語中則一般發作「絲」或者「克」的音。
  • 舊金山、檀香山,為何有些地名的翻譯不是用音譯?
    此外,Cambridge叫劍橋,Wall Street叫華爾街等;Oxford譯為牛津這種「約定俗稱」還有種情況,就是音譯實在是麻煩,就用意譯,比如Montenegro就叫黑山。第一個,漢文化圈或者華人影響較大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地名通常不用音譯的,日本、韓國、越南,古代都用漢字,這些地方中國人用傳統的地名讀法就行了,比如東京,我們就不會翻譯成「Tokyo」,這屬於多此一舉。此外,東南亞一些地方,由於數百年的華人影響,華人有傳統叫法,就按照這個來就行,不論華人叫法是不是和地名讀音接近。
  • 孤山翻成英文音譯還是意譯?·都市快報
    目前,景區名多為「意譯」,比如,孤山為「Solitary Hill」,六和塔被譯為「Six Harmony Tower」,最繁瑣的是八卦田,被譯為「Park of Site of Eight Diagram Field」。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音譯更好一些。比如,孤山譯為「Gu Hill」,感覺更加直觀。
  • 直譯、音譯、意譯誰更有味道!
    為什麼這樣命名,大抵是文化差異罷了,但對於國人來說直譯顯然不合適,所以勞斯萊斯選擇了音譯和意譯。否則試想新婚夫婦開著"靈魂",身後清一色的"幽靈"飛馳在幸福大道上,是不是有點不講究?
  • 地鐵站名愁壞各大城市:英文意譯還是拼音音譯?
    交通站名的羅馬字母標註,是應該英文意譯,還是拼音音譯?  這個問題,頭髮斑白的四川大學教授張建新較了真:「Hi-TechZone,有外國人問你這是哪,成都人都答得出來嗎?」  張教授認為,這類站名翻譯,看似用英文表達了地名的含義,實際上不便於交流。而隨著二號線等地鐵線路將逐步開通,「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 「logic」之中譯名考:意譯到音譯的回歸
    「logic」:意譯與音譯  「logic」一詞之音譯、意譯的對壘從其於明清之際傳入中國便已開始。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在《西學凡》中將邏輯刻畫為「辨是非之法」。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也碰到翻譯「logic」一詞的困難,在《亞里斯多德傳》一書中,他將「logic」意譯詞「辨駁之理」和音譯詞「羅吉格」並列使用。此後的譯著者大都試圖從漢語文化中選用「logic」的對等詞,同時也新出現了一些音譯詞,主要有「錄集克」「路際」「牢記伽」「牢輯科」「落及」等。這些不同時期出現的音譯譯名反映了「logic」 在漢語文化中譯介之困難。
  • 「logic」之中譯名考——意譯到音譯的回歸
    「logic」:意譯與音譯 「logic」一詞之音譯、意譯的對壘從其於明清之際傳入中國便已開始。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在《西學凡》中將邏輯刻畫為「辨是非之法」。由於缺乏中文對等名詞,他便採用音譯法,把「logic」譯為「落日加」或「絡日伽」,並對於這個譯名下了一個粗略的定義,即「明辯之道」。
  • 漢城這麼好聽,為啥韓國的漢城現在叫首爾了?
    2005年之前,中國稱韓國的首都為漢城,2005年1月19日,韓國時任漢城市市長的李明博舉行專門的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首爾以前叫漢陽,是漢江邊上的重要城市。
  • 韓國此前被稱為「南朝鮮」,為何後來又改口稱其為「韓國」?
    其實從前的朝鮮半島之上一直都是相親相愛的,可是後來出於世界兩大霸主——美國與蘇聯,在世界上爭霸的需要,朝鮮這個小國無力抵抗,兩個大哥在朝鮮半島的中部劃了一條分界線——三八線將這個地區一分為二,可憐的朝鮮人民被迫成為了大國爭霸的犧牲品。三八線以北建立的國家仍以朝鮮為名,而以南地區則成立了大韓民國。可是這就讓人捉摸不透了,既然韓國的發源是朝鮮,它之前的名字也叫南朝鮮,為啥如今改頭換面,變成了韓國呢?
  • 南朝鮮為什麼取名為「韓國」?今天算是漲姿勢了!
    1897年,當時的朝鮮國王將自己國家改名為「大韓帝國」,改建陽二年為光武元年,並追封閔妃為皇后。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半島又被日本控制。1910年,還籤定了《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開始了36年的殖民統治。
  • 翻譯方法 | 音譯(transliteration)、意譯(paraphrase)和綜合譯法
    ,意譯,綜合譯法,公司名稱翻譯,《門口的野蠻人》書籍推薦音譯 (transliteration)、意譯 (paraphrase/translation) 和綜合譯法舉例音譯和意譯的例子:音譯有很多例子,涵蓋各個領域,常見的有 Chocolate - 巧克力Coffee - 咖啡
  • 對文字曾包含漢字的日本韓國出現「去漢字化」的現象,小編想說…
    ;あの(彼の)那個 ;もしも(若しも)如果;なぜ(何故)為什麼;まで(迄)到……為止,等等。當然,如果你要用的話,也沒有人會攔著你,不過可能造成「你寫出來的字沒人認識」等使用上的困擾。舉個例子,據說以前進行姓名登記的時候,不用當用漢字表內的漢字,是登記不了的。
  • 解密朝鮮110實驗室
    解密朝鮮110實驗室  韓國認為持續三天的黑客攻擊由朝鮮軍方操縱,鎖定的92個IP位址卻沒有一個來自朝鮮  王曄  從1995年開始,韓國每年都會通過電腦演練戰爭策劃和作戰能力,時間不定。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但朝鮮可不一樣,朝鮮現在國名簡稱為「朝鮮」,而歷史上,其國號也是「朝鮮」,也有一個朝鮮王朝,這就異常尷尬,尤其是,在朝鮮的政治體制下,把現代朝鮮和古代朝鮮王朝混為一談,那是絕不可接受的。
  • 「白羅斯」還是「白俄羅斯」?關於國名翻譯的那些趣聞
    白羅斯還是白俄羅斯?這是個問題白俄羅斯全稱是白俄羅斯共和國(Republic of Belarus),1991年宣布獨立。在中文裡,白俄羅斯還有舊譯,為別洛露西亞或別拉羅斯,後來才翻譯成了現在的官方叫法: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國名翻譯用了意譯+音譯的結合,白俄羅斯源於本民族的名字。
  • 翻譯單位名稱等 音譯勝於意譯
    翻譯單位名稱等 音譯勝於意譯     涼山州大力規範彝漢雙語社會用字翻譯工作    今年初涼山州「兩會」上,一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規範涼山州彝漢文對譯的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做好彝漢文字翻譯的規範工作
  • 朝鮮和韓國當初是怎麼分道揚鑣的?
    天朝大哥給定得名,開心不」當然此時朝鮮那旮旯還是一整坨並沒有像現在這樣一分為二老李頭在公司成立之初(或叫做南朝鮮、南韓)而在前蘇聯的支持下1948年9月朝鮮半島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或是叫做北朝鮮、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