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 六歲看老

2020-11-14 真水無香在日本

古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小孩子從出生起,每個嬰兒狀況都不一樣,有的愛哭,有的愛鬧,各有脾性。最難帶的就是那種高需求的寶寶了,一哭鬧就要立即滿足,否則會哭得你心慌意亂。但是呢,這種寶寶也是最聰明的,敏感度高,反應靈敏。

等新手媽媽艱難地度過了適應期,直至孩子三歲的時候,你大概能知道她長大了會怎樣,但是三歲及至六歲,你是看不出她有什麼才幹,只能大概知道孩子機靈,勇敢,以及心腸好不好。


記得那年我7歲,爸爸跟我說,你叔叔的寶貝女兒要來咱家玩,你陪著妹妹一起好不好。我那時性格非常靦腆,不愛跟陌生人說話。但是,當叔叔帶著他女兒到我面前時,我完全驚呆了。因為長這麼大,我從來不知道,還有如此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只見她,面如皎月,閃著兩隻烏黑明亮的大眼睛,小小的嘴唇如櫻桃。最主要的是,她長著一頭金黃色,自帶微卷的長髮,簡直就像個洋娃娃。叔叔是醫院的醫生,本身已有兩個男孩。後因離婚後,與現任結婚,產下此女。那真是當作寶貝啊,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


這個女孩的名字也非常好聽,非常聰明,可就是有個毛病,就是有潔癖。比如說,大家入廁完,洗淨雙手就可以了吧,但是她不行。她每一次都要換衣服。一天換好幾次。本身在普通人眼裡,真是無法接受,這當父母的也太嬌慣了吧,但是她的父母是醫生,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吧。


當然了,這小女孩先前也說過長得非常聰明,非常漂亮,從小衣食無憂,像個小公主一樣。

後來我離開了家鄉,隨後的一些事都是別人告訴我的。女孩子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並在期間認識了一個有婦之夫,這個男人還是個殘疾人。兩人拉扯了多年,怎麼都散不開。這其中的因緣,我們無從得知。直至30多歲才重新開始,找了個男的,匆忙結婚。從結婚的DVD上看出她的表情,並不快樂,男的對她喝喝呼呼的,並不是很愛她。如今,她過得還好嗎…………

相關焦點

  •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俗話有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也有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有說「三歲定八十」的。這裡的數字也只是一個概述,說的是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就基本定型了,決定了人這輩子的為人處世的風格。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俗語
    每當孩子行為不正或舉止不雅的時候,大人便會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娃將來不是個好東西」的口吻去表達心中的不滿。很多人也將「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成了一個其他人對於自家孩子諷刺的話語。所以,接下來,不妨我們一起跟隨心理學的腳步,借用相關案例,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深刻性。我相信,你們在看完接下來的分析後,對「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知不會僅停留在一言諷刺或嘲弄上面,而是對其充滿了必須的尊重。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熊孩子
    咱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在批評那些「熊孩子」和他們家長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句話脫口而出。那麼我們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內涵,看看這句話說得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
  •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正確的引導極為重要(上)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三歲到七歲被稱為幼兒期(進入幼兒園時期)又叫學前期。所謂「七歲看老」是指在七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這個階段寶寶的心理人格養成對以後極為重要。
  •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總是會聽到身邊老人說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七歲看老」,每次聽到的時候自己就會想,真有那麼玄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暗藏了很深的哲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 棉花糖: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把握3-7歲的成長關鍵期
    有句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發廣泛關注,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3歲的時候,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說完「三歲看大」,再來說說「七歲看老」。
  • 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這個意思
    「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諺,其意實質是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經典概括,也說明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既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新說
    0—1.5歲。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發展安全感。他對自己來到的這個世界是否信任是否有希望,取決於父母等教養者對孩子的照顧是否精心,是否給予孩子充足的、無條件的愛,是否對孩子的呼喚(哭、鬧)有積極溫和的回應?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他會用一生去尋找。1.5—3歲。孩子開始發展自主能力。孩子對身邊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開始探索。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放到現在,你還相信嗎?
    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家長表示深信不疑,覺得孩子如果在小時候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養,那麼孩子就在長大之後變得很平庸,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比別人差,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給他們全方位的塑造和鍛鍊,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專家研究發現:「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非迷信,確實有一定道理
    編輯:邱寫寫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為孩子童年時期的表現,可以影射未來的一生英國研究表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確有一定道理這個研究令人嘖嘖稱奇,我們流傳了千百年的「三歲看大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她說班上有一個小男孩,三年級了寫自己的名字都很費勁,閱讀理解是要閱讀的,別人一遍讀完了,他的目光還在第一行凝視,大部分的字不認識,理解更談不上。孩子的媽媽說,「我家的孩子就是慢。」可是這僅僅是慢麼?「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利用期待效應,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想起如今輔導機構火爆,不斷提出一些口號使家長們產生焦慮感,例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養廢一個孩子早就有預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非常有道理。我們直接看一張大腦突觸發育圖:2-3歲的兒童,大腦內的突觸密度是成年時的兩倍!3歲前,孩子的大腦滿滿是潛力,在這一階段花心思對孩子加大潛能開發的力度,會對他今後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多半沒出息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經做了這樣的一份報告稱,通過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這一報告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曾經引起世界性的轟動。
  • 9大階段+26個敏感期,幫你釐清「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脈絡
    換一句話說,也就是中國古話說的「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兒童時期形成的性格、習慣、為人處世的方式雖然在大人眼裡很是幼稚和天真,卻是兒童形成對這個社會的認知雛形。如果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很容易造成少年、甚至成年後的各種後遺症,如《都挺好》的蘇明玉告訴我們「原生家庭「的痛是」多麼痛「的領悟;」張扣扣殺人案「等現實題材讓我們更不敢對孩子的教育有絲毫鬆懈。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性格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以下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感知和思維非常敏感。三到七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段,也是形成獨立自主、責任感、懂得取捨、樂於助人……好習慣的最佳階段。
  • 「三歲看老」究竟是看什麼?心理學家從這5個維度,讓你更了解孩子
    文|文兒我們都聽過一句話「三歲看老」,意思是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看他三歲的樣子就能得出大概。以前我對這個不以為然,現在有了孩子,學習了一些育兒知識後,才覺得,「三歲看老」的說法還是蠻準的。但是很多人都只是把「三歲看老」當成看這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是內向還是外向,其實還是理解錯誤了。其實,「三歲看老」看的是孩子的氣質類型。孩子的氣質類型是天生的,而且只有到三歲以後才會表現得比較明顯。這也就是三歲看老而不是其它歲數的依據。為什麼他家孩子做事慢吞吞,好像什麼都急不到他,而你家孩子就風風火火,一刻也不閒著?這就是孩子氣質類型的差別。
  • 《什麼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經常聽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什麼? 三歲看的是腦的發育。 0到三歲是構建大腦的基本結構和機能、大腦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機。 2歲半的時候,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纖維像野草一樣生長,是成人的幾倍,2歲半以後就越來越少。 因為人體細胞遵循的是新陳代謝的規律,神經細胞遵循的是用進廢退的規律。就是大腦越用越靈光。七歲看的是人的個性。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分享兩個關於高考的小故事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想給大家分享兩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關於預測高考是否能中的小故事。一、發小被說考不上大學我小時候住的家屬院,有一個老教授,他就愛領著我們這些小孩們一塊兒寫個日記,過個生日,組織我們一塊兒玩。當時我們這夥小孩兒有那麼七八個,都是六歲到八歲吧。他預測我還有一個小男孩,他說我倆是能考上大學,其他的都考不上。
  • 「3歲看大,7歲看老」?聽聽醫生怎麼說,父母早知道早引導
    文/麗麗育兒達人老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是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在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而7歲的時候就能了解孩子的晚年生活,那麼孩子的性格只能在3歲的時候看出來嗎?隨著科學的進步,「3歲看大,7歲看老」已經不適用了,婦產醫生表示:寶寶的性格從一出生就能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