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領域,有三個永恆的難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我們今天就從科學的角度,試著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的內涵。
1.你是誰?
如果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你是一系列元素、一堆原子組成的高等動物。
這就是你。
在你身上,存在著幾十種元素,有氫這樣的輕元素,也有碳這樣的重元素。他們流淌在你的血液裡,他們漂浮在你的呼吸中。
其中,四種元素氫氧碳氮是構成人體的最核心元素,身體的骨骼、水分、血肉,大多由以上幾種元素組成。
不過,元素並不是你之所以為人類的關鍵,因為非洲草原上的角馬和獅子,它們身上的元素和我們也相差不大。
之所以我們能夠以羸弱身軀統領地球,最關鍵的因素是人類有思維意識,這可以促進自身進化、發明創造和團隊協作。
以你身上那顆容量不足3斤的大腦為例,裡面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像世上的樹葉一樣,絕無雷同;在顯微鏡的注視下,神經元像一支支樹杈,這些不計其數的樹杈相互以合理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構成了500萬億個神經元節點。
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神經元和節點,構成了你獨一無二的思維、記憶和靈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人類數量是60億,還是100億,對於你自己來說,自己始終是這世上獨一份,是絕無僅有的原版,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所以,你是誰?
你是這花花世界裡一朵自由行走的花。你是這朗朗乾坤中一朵隨心而動的雲。
2.你從哪裡來?
媽媽肚子裡來的,這是廢話。
從物理學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宇宙的產物。
在遠古時代,人們無法洞悉宇宙,於是便把人類當成宙斯或女蝸等造物者的產物。雖有些荒誕,但也有其特定時期的意義。
150億年前,奇點出現大爆炸,奇點擁有無限大的物質密度和無限彎曲的時空。它的爆炸就產生了最原始的宇宙。
45億年前,物質坍塌進而產生了太陽。43億年前,數以億計的恆星之間出現連續碰撞,碰撞出來的物質逐漸形成地球等行星。
又過了數十億年,頻繁的火山噴發和蒸汽冷凝,以及長時間降雨,將原本酷似人間地獄的地球,演變成適合生物生長的星球。陽光、空氣、水分和土地一應俱全,生物大爆發的時代來臨了。
儘管中間單細胞、草履蟲、類人猿、原始人等漫長的進化鏈,但我們身上依舊保存著恆星碰撞時產生的元素。或許,你右手的元素和左手的元素就來自不同的恆星。
所以,你從哪裡來?
你從宇宙中來,你是恆星之子!你也有驕傲的本錢!
3.你要去哪裡?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的起點不同,終點相似。都將落葉歸根,零落成泥碾作塵;再偉大的個體,也擺脫不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雷同歸宿。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你要去哪裡,這是個人生追求的問題,也是個尋求內心呼應的歷程。
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來自恆星的碰撞,我們是恆星之子,我們是由元素構成的獨一無二的自己。那我們的人生要怎麼過?
在當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潮流中,偏要特立獨行,藐視財富,大聲疾呼: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金錢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助力我們實現追求和夢想的介質之一。
那是不是也要投奔到追名逐利的潮流中?
還是要自我剖析,自我審視。
自己是否真的喜歡追逐財富的遊戲?
是否真的有必要孜孜不倦追求財富?
是否真的有能力去獲取更多財富?
我們都處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必須要賺到一定的財富,以應對最起碼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當基本的物質生活有所保障之後,是否繼續踏上尋寶之路,那就因人而異了。
有時候,貪慾過剩,抑或是期望過高,都不是好事。君不見金融行業貪腐入獄者有之,槓桿爆倉後跳樓上吊者也屢見不鮮?
我們都只有一生一世,沒有三生三世可供揮霍。如何在現實的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愜意人生路,就成了我們能否過好一生的關鍵。
林子倒覺得,可以從三個角度考慮:
一自己內心對什麼樣的事情很感興趣?教書育人?商場徵戰?還是唱歌畫畫?
二自己在哪些領域相對比較擅長?文學?體育?娛樂?還是金融圈?
三自己從事的事業是否有社會價值?不求為國為民做貢獻,但求有一點點現實性意義。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是家財萬貫,還是一貧如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無論是陽春白雪式的,還是下裡巴人式的。
夜深人靜之時,不妨與自己對話。只有你自己知道,內心那個真實的你,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宇宙的百億年涅槃,方才有了獨一無二的你。別辜負自己,恆星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