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晶片代工企業排名,看看中芯國際表現如何?

2020-12-17 西城數據

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近日在14nm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開始客戶導入階段,使得國內晶圓代工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到2-3年。

對比其它主要晶圓代工企業,三星電子在2015年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格羅方德是在2017年量產了14nm技術;聯電的14nm製程技術,已經進入客戶晶片量產階段。

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名

根據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中芯國際位居臺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星之後,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排名第五,市場份額5.9%。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製程是28nm,14nm的量產預計要到2019年,屆時中國企業交由海外代工的晶片訂單,可能會轉移到中芯國際,對於中芯來說,和國際一流晶圓企業臺積電,聯電,三星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我們來看看排名前五的企業情況

1,臺積電

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科學園,由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於1987年創立,也是全球第一家半導體專業代工企業,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50%,在美國,上海,南京等地設有生產基地。

去年在《財富》全球500強排名368位。

臺積電目前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已達7nm,另外5nm的晶圓工廠已經開始建設,預計明年2季度開始試產,2020年初投入批量生產,該項目的投資預計高達1520億元人民幣;

臺積電目前的主要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英偉達,華為海思,AMD等,其中蘋果的訂單全部交由其代工生產。

2,格羅方德

最初由AMD拆分而來,後收購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和IBM晶圓廠,其工廠主要位於美國,德國和新加坡。

上半年營收26億美元,市場佔有率9%;主要客戶包括AMD,博通,高通,意法半導體等。

在中國成都設有合資公司格芯半導體公司。

3,聯華電子

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科學園,旗下5家晶圓廠分別位於臺灣和新加坡。

聯電本身曾經也有晶片設計部門,後獨立分拆出去,聯發科就是其中之一。

聯電在廈門設有12吋晶圓的半導體代工廠。

4,三星電子

2017年,三星電子成立了獨立的晶圓代工業務部門,主要客戶包括高通,英偉達及特斯拉,在韓國和美國設有生產基地;

三星電子2010年開始為蘋果開始代工,發展迅猛,不過到了2014失去蘋果訂單,營收大幅下滑,目前蘋果的訂單全部交由臺積電代工。

5,中芯國際

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上海,在北京,天津,深圳設有部分產能;

其創始人是來自臺灣世大積電的張汝京,後因為中芯國際發展迅速,引起臺積電的不滿,發起了針對中芯國際的國際訴訟,導致張汝京離職。

中芯國際的客戶目前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其餘來自美國和歐洲;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中芯國際,目前是我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根據IC Insights 公布的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中芯國際也迅速就此事發布公告,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中芯國際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其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將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繼續保持積極的交流與溝通。其實,中芯國際的服務和產品從未包括任何軍事用途,均用於民用及商用。
  • 臺灣企業臺積電、中國企業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都需要申請許可?
    中芯國際、臺積電要給華為代工生產晶片,都需要取得美國同意?美國憑什麼可以將手伸到非美國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是一家土生土長的臺灣企業,其中臺積電控股最高,超過了20%的股份,而中芯國際是我們中國大陸企業,要說臺積電和美國有點關係,那麼中芯國際總沒有了吧,那為什麼中芯國際也無法為華為代工呢?
  • 國產「芯」風暴已來!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不得不說,對於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其實也是一直都受到了「國外技術」的封鎖,尤其是在最為核心的晶片製造領域,ASML高端光刻機產品對於中國也都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而這次中芯國際所訂購的7nm工藝的極紫外光刻機,也是遭受到了種種緣由,至今都還尚未發貨,雖然ASML官方也都是多次表態:「將會一如既往的給中國企業提供光刻機產品,甚至還提出了
  • 全球十大晶片代工企業排名出來了,美國意外落後很多
    三星先說市場份額問題,最近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了關於全球半導體產業上比較著名的晶片代工企業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高塔半導體、華虹半導體、世界先進而大家最為關注的應該是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了,前者的市場佔有率為5.1%,後者則為1.5%。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中芯國際引爆A股,離臺積電還有多遠?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截至2020年5月末,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為大唐控股(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5.77%;第二大股東為鑫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4.62%。大唐香港實控人為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鑫芯香港實控人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大陸湧現了一批優質的企業,包括華為海思、紫光展銳、兆易創新、匯頂科技等晶片設計公司,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力微電子為代表的晶圓製造企業,以及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晶片封測企業。根據集邦諮詢預估的2017年IC設計產業產值與廠商營收排名數據,今年前十大IC設計廠商排名略有調整,大唐半導體設計將無緣前十,兆易創新和韋爾半導體憑藉優異的營收表現進入排行前十名。海思:受惠於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強勢增長和麒麟晶片搭載率的提升,2017年營收年增率維持在25%以上。展銳:受制於中低端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2017年業績出現回調狀況。
  • 代工或迎「漲價潮」,前臺積電COO再入中芯國際
    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積電直接宣布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nm的晶片生產線。不過,沒有讓人想到的是,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並沒有影響到臺積電,劉德音還對外表示,限制臺積電出貨,失去了部分訂單,對臺積電並沒有影響。另一方面,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還表示,臺積電正在研究量子運算。經過一系列操作,2021年整個晶圓代工市場或將迎來一波漲價潮。
  • IPO 速覽 | 被選中的中芯國際
    與一線巨頭相比差距仍然巨大晶片公司分為晶片設計公司(如高通、英偉達和紫光展銳)、晶片晶圓代工公司(如臺積電、聯華和中芯國際)和晶片垂直整合公司(如英特爾和三星)。晶圓代工廠只生產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好的晶片。垂直整合公司則兼具設計和製造職能,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會將製造外包給晶圓代工廠,同時也會為其他晶片設計公司代工。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品率達到標準後,能否讓華為從此無憂晶片問題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品率達到標準後,能否讓華為從此無憂晶片問題】2020年11月12日,在中芯國際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說:目前14nm量產良率已達業界業界量產水準。除了從原來的3%提升到97%,更令我們感覺到心安的是,中芯國際的第二代先進工藝技術n+1正在穩步地推進中,它可能無限接近7nm工藝。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臺積電作為半導體巨頭,也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家能為華為麒麟1020系列晶片實現5nm代工的企業:根據美國在今年5月份針對華為推出的新禁令,臺積電錶示,未計劃9月14日後給華為提供晶片製造服務。這意味著,華為自研的高端手機晶片業務將受到影響。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從全球晶片代工格局來看,目前中芯是第四個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但由於Intel現在不接代工業務,因此中芯是除三星、臺積電外排名第三的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這種局勢之下,中芯自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拿下更多的14nm工藝訂單。
  • 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兩岸晶片「內戰」已經打響?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使用。與華為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如果想再使用美國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必須首先獲得美國辦法的出口許可,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 A股受益名單梳理
    中芯國際大動作,聯手大基金 A股受益名單梳理) 日前,中芯國際又來一項大動作,聯合大基金二期狂砸500億元投建12寸晶圓製造。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晶片奇才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中國芯又將何去何從?
    據昨日報導,現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向公司遞交了請辭信,就此離開中芯國際。然而梁孟松的離開,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大損失,而對於正在追趕國際晶片水平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大損失。提及梁孟松,對於從事晶片科研的工作者都有所耳聞,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臺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 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出爐:臺積電第一,中芯國際第五
    IT之家了解到,報告顯示,第二季度臺積電營收高達10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0.4%,排名第一。三星排名第二,營收36.78億美元,同比增長15.7%;格芯(GlobalFoundries)位列第三,營收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6.9%,聯電、中芯國際、高塔半導體、力積電、世界先進、華虹半導體、東部高科躋身前十。臺積電受惠5G手機AP、HPC和遠程辦公教學的CPU/GPU需求推升先進位程營收表現,加上成熟製程產品需求穩定,預估第二季營收年成長超過30%。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此前曝光的美國BIS的文件,受限的企業主要包括: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天津)有限公司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