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雲宣講」築巢在田間地頭

2021-01-19 中國青年報

今年伊始,一場嚴峻疫情打亂了億萬人民的生活常態。正在全國12個省份開展實踐活動的山東濱州醫學院「制勝一籌」寒假千人理論宣講團,被迫中斷行程。這支由160個團隊組成的學生宣講隊伍,在學校的引導下打破時空阻隔,一邊駐守田間地頭爭做抗疫志願者,一邊移身網上當好時政宣傳員,匯聚一手素材,傳承仁心仁術。截至目前,開展志願服務220餘人次,開展線下線上宣講93次,覆蓋10省份73個縣市區。

從實地到雲端,疫情之下的非常宣講

元月3日,「『制勝一籌』千人宣講」授旗出徵儀式在濱州醫學院舉行。

「40天的假期是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情民意、宣傳黨的理論的大好時機。之前發布招募令時,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有2000多名同學報名參加。經過嚴格遴選,最終確定了隊伍組成。整個寒假期間,宣講團隊在馬院老師的指導下,奔赴安徽、福建、甘肅等10餘個省份及山東省內16個地市,送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萬家。」濱州醫學院大學生時政宣講團負責同學林佰霖說。

1月15日,「千人宣講」第一講從黃河之濱山東東營的利津街道發聲。不足一周,活動就在齊魯大地的鄉村和社區鋪開。省外的宣講從黑龍江啟動,橫跨大江南北,直抵海南。所到之處,宣講隊與當地團委、機關、學校、辦事處、居委會溝通,將大量基層聽眾聚攏起來。講授者與聆聽者不分主客,思維的火花在「精準扶貧」「中美貿易」「一國兩制」「美麗中國」「參軍報國」「反腐倡廉」「精神文化」「體制改革」等主題中交織碰撞。

新冠疫情發生後,居家隔離成為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實地宣講被迫中斷。對此學校第一時間研判,圍繞「場景換頻,移師雲端;方式換活,注重可視;內容換新,增加實感」的思路進行調整,確保非常時期宣講不斷檔。同學們發揮新媒體矩陣的傳播功能,一方面將宣講通過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生動展現,另一方面強化後期宣傳與反饋,累計推出線上宣講與追蹤報導百餘篇,收穫了數千名粉絲的關注,形成雲端宣講「主客場共鳴互動」。

邊抗疫邊解讀,田間地頭的紮根體驗

「雲端宣講」,怎麼講才能貼地氣、不空泛?作為指導教師,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曹錫山副教授認為,不能只靠老師立意點題,關鍵還要融入學生的所感所思,從實踐中引入「活水」。「宣講團取名制勝一籌,就是要講制度優勢。優勢從哪裡體現?根本還是要從中國之治的實踐中來,這次防疫大考給了我們最鮮活的佐證」。

在抗疫背景下,宣講團因勢而變,第一時間成立抗疫實踐隊,鼓勵同學們發揮醫學生特長,在參與村口路口的防控檢查、居家防疫的科普宣傳和疫情變化的實時解讀中,以己之力守護小家為大家,也為「雲端宣講」積累第一手素材。

報名參加平度周戈莊高速路口測溫登記工作的李澤豪同學,上崗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最冷的時候5個測溫計都會出現凍失靈現象,一起值守的醫生為他支招:只要沒有車輛就將測溫計夾在腋下,用體溫來溫暖,「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仁愛情懷」。

「父親是位普普通通的黨員幹部,疫情防控期間加入了疫情防控小組,除了偶爾給他和同事送飯,平常在家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受父親影響,黃龍好同學加入村裡的執勤隊,和村民們一道檢查來往車輛、宣傳防疫知識、給村裡街道消毒,確保全村沒有發生一起疫情隱患。「我們寒假宣講中有一個題目叫「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次戰疫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能』在黨員先鋒的引領,『能』在人民群眾的追隨」。

此次疫情中,學校附屬醫院先後有30名醫護人員參加山東援鄂醫療隊奔赴前線,他們成為宣講學子的身邊榜樣。護理學院李涵同學致信前線學長:「身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身為醫學生的我們,需要手握成長標尺,胸懷精神養分。精神感召,黨旗飄揚,在無數學長學姐的帶領下,我們必定茁壯成長。仁愛、博學、優雅、奉獻,將是我們的不懈追求!」

體驗、感懷、思索,不斷匯成一股股強大能量。「雲端宣講」活動中,湧現了《心繫天下事抒發愛國情》《集眾人之力,創造綠水青山》《弘揚中國精神做時代好青年》等一篇篇帶著現實溫度的講義。線下,奉獻聚力量,不到3天之間,宣講團成員就向武漢捐款12133.53元。

熠韶華育精神,仁心仁術的思政教材

「整個寒假,30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上千名黨員骨幹主動請戰,兩所附院擔當區域定點醫院救助重任,教職員工駐守後方未出一起防控漏洞,雲端教學全部正常開課,學子宣講志願服務有序進行……」在黨委書記車先禮眼中,濱州醫學院此次交出的答卷令人振奮,「但當務之急不是點讚,而是研究好這部醫本思政教材,把中國精神、醫者精神、抗疫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中,勉勵他們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術造福人民特別是基層群眾。這份囑託在濱州醫學院上下激起強烈共鳴,因為濱州醫學院的校訓正是「仁心妙術」4個字。開學伊始,學校陸續推出系列「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特色醫本思政理論課,進一步探索建設雲端一流思政實踐課。

近日,學校正式啟動「熠韶華」青年理論宣講工作室,借鑑寒假千人理論宣講團的探索性實踐,匯聚抗疫榜樣、黨員模範、典型案例,提煉「仁心仁術」精神內涵,把理論宣講工作納入全校政治理論學習宣傳教育和「開學第一課」、「形勢政策」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雙報到」等內容,納入黨政幹部、教師評價考核和學生「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推進全年宣講工作紮實開展。

相關焦點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透過熟悉的鄉音,宣講員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送進了村民們的心田。 「現在正是農田水利建設的好時節,咱們農民們都集中在一起,既把活幹了,又把知識學習了!」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
  • 市委書記張術平到濱州醫學院調研走訪並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市委書記張術平到濱州醫學院調研走訪並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04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在田間地頭,依舊美好
    美好,或許就是走走停停于田間地頭所見的一花一木。這些野生植物,它們的不經意生長,在述說著:看,我多麼頑強,有風雨陽光,我便可以漫無目的地生長」。小時候很愛這田間地頭的野果香,父母也會帶我們來地裡,於是他們勞作,我們小孩就地梗邊扯這些野果吃,童年也因這些而美好。如今,我帶上我的孩子,似乎我不再貪吃這些野果,反而我的孩子也別得像我小時候那樣,滿地的野果似乎可以吃一天,玩一天。花兒,也可以讓孩子們玩一天,開心一天。
  • 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 這堂「大課」入耳入心!
    為了把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不斷引向深入,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地,一支支宣講隊伍走進基層,面向幹部群眾、面向青年群體進行宣講。  北京市成立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組織了一批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和專家學者,深入各區、各系統展開宣講。特別面向首都高校青年,解讀全會精神,推動全會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 優質稻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
    近日,在萬安縣韶口鄉石坵村的田間地頭,來自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舉辦了多場優質稻種植培訓班,該鄉石坵、南乾等7個村的貧困戶和種糧大戶共72人參加。這是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承辦的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優質稻工程產業發展技術升級縣(市、區)巡迴培訓班中的一個鏡頭。
  • 麗水這群農民大學生不一般,扛得了鋤頭講得了課,田間地頭、基層...
    作為全省首個農民大學生宣講團,團裡的成員們清一色都是來自最基層的農民大學生,他們進農村、進農戶、進田間地頭,三年不到時間已經開展各類宣講130多場。「農民大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通過重實踐、接地氣的宣講,讓新思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宣講團團長、麗水廣播電視大學教授施蕾芬欣喜地說,宣講團的宣講實踐最近還入選了省電大思政工作優秀案例。
  • 「開學第一課」搬到田間地頭
    學生們來到田間地頭幹農活關山初級中學則將「開學第一課」搬到田間地頭,老師為孩子們講解農作物知識,92名學生下地幹農活。
  • 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
    原標題: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王中偉(左)在百姓家中調解。「案結事了」四個字看似簡單,做好卻很難。為了將每個案子背後的矛盾化解開,阿城區人民法院阿什河人民法庭庭長王中偉每年驅車上萬公裡,奔走于田間地頭,在為百姓調解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民間微案中,解決他們的棘手糾紛,成了村裡百姓信任的「平事兒官」。阿什河街平安村何某20年前因工受傷,當時在區勞動仲裁處理下得到一次性賠償款結案。
  • 城固小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感悟糧食來之不易
    近日,城固縣老莊鎮潘張付小學「厲行勤儉節約,杜絕餐飲浪費」教育活動走進田間地頭,給孩子們上了難忘的一課。老師們帶領學生走進田間地頭,邀請在田間勞作的農民為學生講解稻穀從選種、發芽、育苗、插秧、治蟲除草到成熟收割、脫粒去殼的全過程,並手把手教他們收割稻穀。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2020-05-12 02: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名不副實」的醫學院——濱州醫學院
    這是因為濱州醫學院雖然叫「濱州醫學院」,但實際上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煙臺,她的本科部在煙臺,濱州只有附屬醫院和專科、成教等。所以想學醫又嚮往海濱城市的同學們,要關注一下噢。 濱州醫學院在未合併一本二本招生批次之前是二本招生,但是好專業招生分數並不低,比如臨床醫學專業,以山東省為例(其他省市可私信諮詢),2016年山東省一本線是537分,該專業錄取最低分就是537分,2017
  • 田間地頭聽民聲解難題
    之所以『遍訪』這些鄉鎮,就是要打破『看材料、聽匯報』的檢查模式,到群眾家裡看實情、田間地頭找問題。」焦作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牛書軍表示。    調研前,為打好「有準備之戰」,走訪組提前備課,熟悉鄉情和村情,整理了貧困村信訪舉報有關情況,釋放出劍指扶貧領域、實施精準監督的強烈信號。    「今年你們處置了多少起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
  • 他山之石丨濱州醫學院:堅守育人初心 牢記醫者擔當
    濱州醫學院在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實踐中,始終把講政治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牢記「四個意識」,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引導黨員幹部和廣大師生醫護員工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
  • 山東醫學類院校,不在濱州而在煙臺的濱州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位於我國山東省,目前下轄2校區,分別是煙臺校區(煙臺萊山區觀海路346號)、濱州校區(濱州市濱城區黃河三路522號 ),以煙臺校區為主。學校起源於1946年建立的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此後發展為青島醫學院。文革期間,青島醫學院搬遷至北鎮,設立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
  • 招生宣講|9月16日至18日,濱州醫學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網絡直播諮詢會即將召開
    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95第一臨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開診於1977年10月,1995年5月被確認為三級甲等醫院,成為第一輪次評審全國最年輕的三甲綜合醫院,也是當時魯北地區唯一的三級甲等醫院;2015年12月成為7家山東省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之一;2020年7月與濱州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合署
  • 山東省高校(三十七)濱州醫學院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油墨,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今天繼續跟大家聊山東省的大學,濱州醫學院。濱州醫學院校徽濱州醫學院是山東省省屬普通高等醫學院校1983年,學校更名為濱州醫學院。2017年,學校成為山東省省級博士立項建設單位。
  • 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管春種工作
    為確保糧食和「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分組分批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節水灌溉、藥肥噴施、麥田管理等情況,積極幫助解決現階段服務村春季農業生產需求。     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魯網3月24日訊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雖然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春耕到春時短
  • 後寮蔬菜基地: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戰「疫」中的春天 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這幾天,東屏街道後寮蔬菜基地的菜農們頂著一絲寒意,熱火朝天地投入到田間地頭,開始新一年的生產勞作,呈現出農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