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吃」情一片——碳酸氫鈉(小蘇打)
你只知道饅頭的柔軟,卻不知道小蘇打默默地付出;你只知道餅乾的香酥,卻不知道小蘇打為此拋棄了生命。小蘇打就是碳酸氫鈉(NaHCO3)。
你見過別人蒸饅頭或者製作蛋糕嗎?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他們除了要用「面引子」以外,還要放點「鹼」,這裡的「鹼」即小蘇打——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是鹼性膨鬆劑,其能中和「面引子」的酸味。許多人以為「鹼」的作用是除「酸味」的,其實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饅頭、麵包、蛋糕等食品柔軟富有彈性,使餅乾酥鬆,口感好。
碳酸氫鈉與在麵團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反應生成鈉鹽、碳酸,碳酸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另外碳酸氫鈉還會受熱分解,變成二氧化碳、水、碳酸鈉。二氧化碳是氣體,水受熱會產生水蒸氣,它們都會讓饅頭產生海綿狀的膨鬆結構。
碳酸氫鈉分解的方程式:
2NaHCO3=(加熱)Na2CO3+CO2↑+H2O
饅頭髮黃了井不是因為饅頭變質了,因為小蘇打分解會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是鹼性物質,鹼多了就會讓饅頭中的某些成分發生變化,繼而發黃或有黃斑。所以,如果你在揉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放多了鹼,這時蒸出的饅頭就會發黃。當然,鹼放少了中和不了發酵產生的酸,會讓饅頭有酸味,並且體積相對來說比較小。因此,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饅頭,一定要掌握好加入的鹼的量哦!
在生活中,小蘇打除了製作饅頭外還可以去除油汙。
在醫學上,小が打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因為小蘇打可以與胃酸反應,消耗過多的胃酸。但是胃潰瘍時不能使用小蘇打,因為胃酸與小蘇打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會使潰瘍處的胃壁穿孔,導致更嚴的後果。
讓你「吃」心不改——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他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又稱發泡粉和發酵粉。泡打粉在接觸水分、酸性及鹼性粉末時會起反應,有一部分會釋出二氧化碳,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也會釋放出氣體,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由於二氧化碳氣體的來源相對於碳酸氫鈉來說途徑更多,它可以用作面制食品的快速疏鬆劑。在各式蛋糕、西餅的配方中,你都能發現它的蹤影。
泡打粉中也有蘇打粉,使用時隨便選一種不就可以了嗎?
蘇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替換的。雖然在泡打粉中含有蘇打粉的成分,但是泡打粉經過精密檢測後,已經加入了某些酸性粉(如塔塔粉)來平衡它的酸鹼度。泡打粉中加入玉米粉就是為了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鹼性粉末。這樣一來,泡打粉就屬於中性粉,而蘇打粉是帶鹼性的,所以兩者是不能夠相互替代的。
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蛋糕一詞則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
在古羅馬時代,富家子弟舉辦婚禮時,都要做一隻特製的蛋糕。在婚宴上,不僅新郎新娘要一起吃蛋糕,而且要請來賀喜的客人們吃蛋糕。客人們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婦的幸福。因此,那時蛋糕是放在新娘頭上被切開的。在歐洲被邀請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各自帶來的放入香料的麵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讓新郎新娘在「麵包山」的兩側隔山親吻,這時的麵包山也象徵著幸福。
最初蛋糕的做法與麵包沒有什麼兩樣,把牛奶與麵粉揉在一起做成扁圓形就是蛋糕了。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婚禮蛋糕則做得越來越考究和豪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