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漲球技!愛玩FIFA實況的孩子,踢球會更聰明

2020-12-23 肆客足球

來源:《衛報》作者: Craig Shields

關於電子遊戲的危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所耳聞。然而培養青少年球員的足球教練們,究竟能否把它當成一種有助於引導、提升球員們的有效工具呢?

《FIFA18》中的C羅

足球是一項簡單的運動,對於青少年而言尤為如此。孩子們會本能地用皮球來取得聯繫,會嘗試著把皮球送入球網或兩根立柱之間。而在調教球員的過程中,我們的教練往往更願意花大力氣來分析過去成功球隊的建隊模式,卻很少願意主動向前看,考慮一下應該如何藉助現代科技的優勢來爭取更大成功。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環境已經不同於達格利什或丹尼斯-勞的時代,街頭上踢球的孩子們早就消失了——至少在蘇格蘭是這樣。雖然這一代孩子們的父母或祖父母,基本都是在「線下時代」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但這不會妨礙他們的後代在這個「互聯時代」中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一種可以用於表達和探索的自由度。

從很小就通過電子遊戲——例如《FIFA》系列,可以讓球員提早接受一些較為複雜的足球知識。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年齡不到6歲的小孩,就已經通過遊戲明白了什麼叫做442、352、邊鋒、後腰,甚至能說出一些頂級球星的特長。

《FIFA》也正在影響著現代教練員們的工作方式。講解戰術或跟年輕球員溝通的過程中,教練往往就會拿遊戲中的內容作為案例。比如說「sweaty finish」(指一名球員面對門將後,直接把球傳給身側隊友,讓後者獲得面對空門的機會)這個詞,最初就源自於電子遊戲。如今的每一塊訓練場上,這個詞已經變成一個貌似普通的足球術語。

透過《FIFA》這款遊戲,孩子們還可以直接接觸並利用足球運動的技術、戰術和數據分析,而這些都是前一代人不敢相信會發生的事情。遊戲中的「終極球隊」模式,就需要玩家在「球員卡牌」中隨機抽取球員來組成自己的球隊,而這分明就是現代版的帕尼尼貼紙遊戲。《FIFA》系列同樣還會幫助玩家們掌握更多關於陣型和球員的知識。你在遊戲中的球隊,如果能更注重「平衡度」(或者說是「化學反應」),球隊能力值就會變得更高。這款遊戲鼓勵玩家把球員放在他們最適合的位置上,並希望玩家注意到球員的主力腳是哪一隻、最擅長的技術特點又是什麼——快速奔襲還是擅於鏟搶。

《FIFA18》中的終極球隊模式

它甚至還會深刻地影響到年輕球員們的思維方式,要知道新時代球員所擁有的「足球大腦」要比過去任何一代的老足球人都更為發達。伊布拉希莫維奇小時候經常在PlayStation前連續坐上10個小時,他後來曾表示「自己經常會把遊戲中的靈感運用到現實中」;而伊沃比也表示過自己在打遊戲的過程中,也會順便了解一下現實中的對手:「我會看一眼對手的名字,然後回想一下《FIFA》中的他是否優秀。」

其他運動項目中,電子遊戲的強勢影響力也存在。年輕的F1賽車手馬克斯-維斯塔潘,平日裡就需要利用遊戲來磨練駕駛技術。他曾表示自己會用F1的遊戲,在模擬賽道上練習超車技術——而在2015年的比利時大獎賽中,他果真就將模擬賽道上操練無數遍的彎道超車技術用在了現實比賽中,成功在一個高速彎上超越菲利普-納賽爾。

一直都在世界各地忙著青訓工作的資深教練史蒂夫-格裡夫,就建議基層教練們與其一直埋怨孩子們總在玩遊戲,倒不如換位思考,把《FIFA》當成一項有用的技術工具。「四年前剛來到印度時,我發現所有的孩子都在玩《FIFA》,」他告訴記者,「於是當準備給他們講解『在中後場組織時應該用安全方式傳球,而在前場可以用更為冒險的方式傳球』時,我們就藉助了《FIFA》,讓他們產生一種更直觀的印象。」

「我發現這挺有用的,可以讓那些基本上是『零基礎』的孩子們迅速掌握知識,並做到學以致用。如果要把一款電腦遊戲當成學習工具,我覺得裡面的內容應該包含更多的踢球技術和戰術知識。」

《FIFA18》是《FIFA》系列的最新一款作品

一直試圖求變的英足總已經展開了一場重大改革,提出「英格蘭足球DNA」的系列概念,並要求所有持證教練都把新思想推廣至各年齡段球隊之中。英足總的持證二級教練,就要求他們應該了解球員們在場外的社交習慣,文件中還特意提及「電子遊戲」與「《FIFA》」這兩個詞。

玩《FIFA》能在某種方式上提高球員的能力——當然,這肯定算不上是球員的主業。重視它的基層教練,會更容易用遊戲中的詞彙、場景來跟孩子們進行順暢地交流,從這個角度來看,《FIFA》從中發揮出了「翻譯」的作用。作為史上最成功的一款遊戲,《FIFA》受眾面非常廣泛,如果在每堂訓練課開始之前統計沒玩過這款遊戲的孩子數量,估計就只能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了。

蘇格蘭足總的青訓負責人馬裡昂-瓦德爾,告訴記者:「儘管我們並沒有積極提倡,也不曾在執教過程中動用過電子遊戲,但我們還是了解到,有很多教練已經開始跟年輕球員一起討論遊戲中的相關話題。」

梅西參與足球遊戲的製作

格裡夫表示,足球圈中普遍存在抗拒新生事物的傳統,這是錯誤的。「在蘇格蘭,我們對任何新事物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如果你跟年齡在35-40歲以上的一代人交流,他們會告訴你:『嗯,除了你之外,沒有人會這樣做。』我們從來不會站在最前面,從來不做其他人沒做過的事情。所以,當其他人取得成功之後,我們蘇格蘭人都會說:『噢,算了吧,讓我們告訴他們一些過去的事情吧。』」

教練應該在工作時做到與時俱進,主動理解現代這群孩子們的所思所想。如果新一代的孩子們能通過《FIFA》學到「壓迫式打法的優勢」或者「不同位置的區別」這些足球知識,那就讓他們去做吧。教練們反過來應該把那些知識運用在球場上,並順勢提高訓練效率。現在所有的孩子都在玩遊戲,所以,我們只能學會引導他們通過遊戲掌握更多知識,進而幫助他們成為一名更好的player(譯註:player有「球員」和「遊戲玩家」之意,此為一語雙關)。

——————————————

更多精品翻譯,盡在肆客足球APP,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愛玩的孩子和不愛玩的孩子,國外研究機構發現,前者更聰明
    文/可馨育兒 案例:多多是個愛玩的孩子,但是媽媽不讓多多去玩。媽媽經常會對多多這樣說,「多多,不要玩那個,那個不衛生」、「多多不要踩水坑」、「多多,不要那樣做」等等。在多多的腦海裡,充滿了「不要」兩個字。
  • FIFA的華麗逆襲,最開始不如實況,最後卻成了最受歡迎的足球遊戲
    對於喜歡球類運動的玩家而言,足球顯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當下主流的足球遊戲主要分為兩款,《實況足球》和《FIFA》,而和足球相關的比如《FM》更多還是在經營相關,和踢球還是相差甚遠。01早期各自的發展相較於EA的《FIFA》,科樂美的《實況足球》早期在中國玩家的心中的地位遠大於前者,尤其是在《實況足球8》之前,這主要得益於實況操作起來更像是一款足球遊戲
  • 實況足球2021手遊球員動作太真實:幾場下來,竟學會馬賽迴旋
    不過,大部分同學或許對自己的球技並不太自信,想要在球場上大秀球技,卻又找不到好的教練教自己。不過,現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因為《實況足球2021》手遊不久前開啟了全平臺公測,在這裡,你甚至可以跟著遊戲學踢球!這可不是說胡話。要知道《實況足球2021》手遊搭載了強勁的虛幻四引擎,並結合真實賽場球員動作分析、通過真人掃描的方式,構建了一套超擬真的球員動作系統。
  • 愛玩遊戲的孩子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輸在哪裡?
    近些年來,受眾多父母困擾的大概就是孩子「沉迷遊戲」,強軟手段都沒用,孩子就跟餓了要吃飯一樣,甚至比吃飯還重要,玩遊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連疫情期間,愛玩遊戲的孩子在上網課時,往往會背著家長偷偷玩遊戲,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則非常自律的上著網課,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之間的差別呢?
  • 會玩的孩子更聰明,0-3歲親子遊戲你真的做對了嗎?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現在能背幾首古詩,會彈幾種樂器,而是自身學習能力是否發展良好。而培養孩子的「綜合實力」最好的方法便是玩。2007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玩得比較足夠的孩子,到了5歲之後他們的智力要比對照組的孩子高出許多,在問題解決能力上表現更加優秀。
  • 為什麼說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社會模擬」是關鍵答案
    現在孩子都是不願意玩父母以前玩的遊戲,覺得以前的遊戲很是老土,沒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刺激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遊戲,孩子都是討厭,還是有一些遊戲是孩子比較喜歡玩。就比如這過家家遊戲,這個遊戲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不會淘汰的,還是有很多的孩子喜歡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是孩子進行一個角色的扮演,孩子扮演爸爸媽媽進行家庭生活模式的演示。
  • 孩子很愛玩遊戲怎麼辦?這樣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每個孩子都愛玩遊戲,一到暑假,個個抱著手機iPad不放手。怎麼辦?其實堵是堵不住的,因為你越不讓他玩,他就越想玩!那就讓遊戲變成我和孩子之間的交集和談資,交流的突破。孩子玩的開心,我和孩子一起玩也很開心。這或許就是現代年輕父母的「遊戲素養」,偶爾一起合作通關玩一次,感覺很過癮。
  • 孩子愛玩遊戲,不妨試試陪他一起玩,或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如今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快,信息化的時代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各種應用網遊手遊也層出不窮,很多成年人往往都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何況一些小孩子愛玩遊戲呢?
  • 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益智遊戲,個個經典,你家孩子會玩幾個
    如果在玩一個遊戲或者玩具的過程中,其中任何一種力得到提升,都可以說這個遊戲確實是好的益智遊戲。下面瑩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經典益智遊戲!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益智遊戲,個個經典,你家孩子會玩幾個一、七巧板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李約瑟說:「七巧板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 《說謊》怎麼玩 遊戲實況解說視頻攻略
    18183首頁 Telling Lies 《說謊》怎麼玩 遊戲實況解說視頻攻略 《說謊》怎麼玩 遊戲實況解說視頻攻略
  • 每天玩的孩子,居然比每天學習的孩子還優秀,會玩比學習更重要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在家長們看來,孩子太愛玩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孩子太貪玩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這對孩子的未來並沒有任何幫助。家長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會壓制孩子的天性,不讓孩子玩耍。結果,每天都在學習的孩子,居然沒有每天都在玩的孩子要優秀,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
    本文為《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下篇,上篇請看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上)。 她給孩子一隻猴子娃娃和一個沒有聲音的音樂盒,和孩子們一起玩扮演型遊戲,假裝這是猴子的生日,音樂盒會給猴子唱生日歌。一些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他們唱著跳著,假裝音樂盒會放出各種不同的音樂,假裝給猴子拆各種不存在的禮物。他們嘗試實驗音樂盒的各種按鈕,並假裝音樂盒會出現不同的聲光影現象。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並不參加玩耍,他們告訴實驗員,音樂盒根本沒有音樂,猴子也不會拆禮物。
  • 足球遊戲的開發團隊,究竟有多懂球?——以《實況足球》為例
    編者按:在足球題材遊戲中,《實況足球》和《FIFA》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系列。實況系列新作《實況足球2020》將於9月10日發售,外媒These Football Times作者Jordan Florit在前不久探訪了科樂美辦公室,邀請開發商高管聊了聊這部新作的製作理念以及一些特色。
  •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玩這三種遊戲,開發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它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一個結果,任何一方面的提升,都會使孩子的智商提高,從而變得更聰明。而當下最普遍的訓練方法,就是讓孩子多玩益智類遊戲,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五種能夠顯著提升智商的遊戲,看看你家孩子在玩幾種?
  • 孩子愛玩遊戲,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做。
    在這裡不得不提起,遊戲。大人愛玩,小孩子更玩。懂得克制也許是好事,怕就怕不懂克制,無法克制。特別是現在的孩子由於玩遊戲,操碎了多少家長的心,又有多少家庭是多麼的無奈。首先,大家來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愛玩遊戲。一,遊戲本身具有一定的誘惑力,讓孩子愛不釋手。二,現實中精神世界相對比較匱乏,無聊,空虛。三,孩子學習壓力大,希望得到釋放。在玩遊戲時,由於好奇,期待,感到快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如果遊戲體驗比較好,大腦還會分泌乙醯膽鹼,從而讓人心情更加愉悅。那越玩越愛玩也就理所當然了。
  • 德培理念|孩子愛玩家長很頭疼?德培DAP:會玩的孩子更有前途
    孩子喜歡玩真的沒有意義嗎?愛玩的孩子將來一定沒出息嗎?京華合木德培DAP研究員: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與遊戲中,孩子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展現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想像。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遊戲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愛玩會玩的孩子,更容易脫穎而出。
  • 《FIFA 17》與《實況2017》 競爭愈烈誰將勝出?
    選FIFA,還是實況?這個命題自從筆者開始玩足球遊戲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困擾。自從兩大足球遊戲系列各自誕生於1993和1996年後,兩者齊頭並進,並伺機想要幹掉對手,十餘年來,大量新的元素加入,遊戲體驗也愈加完善,此外兩大系列爭奪的聯賽授權也成為各自的一大賣點。
  • 愛玩的孩子更聰明,7個簡單有創意的親子遊戲,讓你帶娃更輕鬆
    大冬天,孩子的活動場所不得不從室外搬到室內。最近,求室內遊戲推薦的呼聲很高。後臺有寶媽問:有沒有好玩的室內親子遊戲推薦?還真有。我把小派最近經常玩的幾個遊戲介紹給大家,看看你們家寶貝有沒有興趣?如果你們家裡也有類似的卡片,就和孩子玩起來吧。怎麼玩:大家輪流出牌,一邊出牌一邊說出牌面上的物品名稱,一看到水果就馬上用手拍卡片。誰拍的快,桌面上全部的牌就歸誰。然後繼續出牌,直到有人手裡沒有牌,遊戲就結束。最後看看誰贏的牌最多。
  • 《FIFA足球世界》電腦上也能體驗踢球的快感!
    《FIFA足球世界》是一類實況足球手遊,這類遊戲一直以來都是被ps4以及各大遊戲廠商設計在電腦上控制的一款實況交互類大型遊戲。它所涉及到的鍵位以及走位按鍵十分的複雜,上手難度特別的大,可能控制一個足球員前後左右移動以及射門,在新手教程上面需要花費時間要很長很長,可能過了新手教程你還是不太會。
  • 怎麼幫助孩子改掉愛玩遊戲的壞習慣
    講不聽,打沒用,孩子依然會沉迷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裡。他會因為玩遊戲而很少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不和家人聊天、不做家務、不參與家庭的集體節目,在家裡你很容易感受到來自他的冷漠。當鄰居來家裡玩時,他也絲毫不參與其中,你會感覺他的行為很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