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遊戲的孩子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輸在哪裡?

2020-09-06 智優父母

近些年來,受眾多父母困擾的大概就是孩子「沉迷遊戲」,強軟手段都沒用,孩子就跟餓了要吃飯一樣,甚至比吃飯還重要,玩遊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

連疫情期間,愛玩遊戲的孩子在上網課時,往往會背著家長偷偷玩遊戲,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則非常自律的上著網課,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之間的差別呢?


01、父母之間的差距

據數據調查分析,愛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通常會有以下幾點共性:

1. 父母自身控制力比較差。

2. 對孩子比較溺愛。

3. 對孩子缺少有用的關心。

4. 夫妻關係不那麼融洽等等。


02、那個沉迷遊戲的孩子以為自己會飛

3月22日下午兩點,河北邯鄲11歲的航航帶著9歲的妹妹從4樓跳下,在ICU搶救之後,哥哥面部塌陷,眼睛失明,妹妹則肺部受到重創,雙腿骨折。

事發時,兄妹倆的父母還在鎮上賣米線,得知消息急忙往家趕。

當父親問到妹妹,為什麼要跟哥哥跳樓時,妹妹說:「我感覺我不會死,因為遊戲裡是都是這樣的」。

從高樓躍下,會有生命危險,這是幾歲的小孩都知道的常識,而對於沉迷於其中的孩子來說,他們玩久了遊戲,容易產生幻覺,分不清現實和虛擬。

日前,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過度沉迷於遊戲之中將對人體的大腦產生不良影響。

研究顯示,每天玩遊戲的時間超過兩小時將會造成額葉前部大腦皮層活動能力下降,而該區域負責控制人的感情及創造行為,成年人也不例外。


03、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千萬別抱有僥倖心理

有些父母認為,叛逆期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只要過去了這段時間,自然就會好。

養育孩子並不是像棵花草那麼簡單,施點肥澆點水,就可以不用管了。

養育孩子代表的是父母的一種愛,是付出,是義務,更是家長一生的心血。

而孩子定性的關鍵期就在青春期。

不排除有部分孩子在叛逆期過後懂事了,但還有很多孩子沒那麼好運,在叛逆期過後留下來的毛病一直都在。

比如:

1. 脾氣暴躁

2. 不尊重父母、打罵父母

3. 厭學退學

4. 違紀違規

5. 好吃懶做等

當這些惡習一直延續到孩子的青年、中年,到那個時候,父母要怎麼辦?


04、越不合格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貼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那種人。」

深以為然。

「你除了會打遊戲,還會做什麼」,結果孩子就真的只會打遊戲。

「成績這麼差,生了你這麼蠢的人是我倒黴」,果真孩子成績一直沒好過。

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叫自我應驗預言,對於他人強加給自己的預言,往往會按照這個去實現。

所以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標籤,因為貼標籤容易,撕標籤難。

05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結局不會騙人

你是一個十分的父母,便養不出九分的孩子。


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

首先,父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A、情緒問題(父母自身對愛人或孩子是不是完美主義者)

B、溺愛問題

C、言傳身教(孩子崇拜你,才會服你,才會聽你的話)

其次思考配合行為,形成認知差異

例如:發現孩子沉迷遊戲,步驟應是如下:

思考——改進——行動

A、去找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對學習沒興趣、家庭氛圍不好、受同伴影響等等)

B、如何解決?

1. 怎麼和孩子溝通?

2. 夫妻怎麼分工?

3. 有哪些可以落實的方法?(興趣轉移、樹立目標、培養信心)

在哪個地方努力 ,就會在哪個地方有所收穫,教育孩子也一樣。

孩子就像樹苗,放任成長,也能長大,但不一定茁壯。


需要幫助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免費獲取老師一對一教育方案。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玩遊戲,不妨試試陪他一起玩,或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本身自控能力較弱因為孩子本身較小,做什麼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因此,他們分不清事物本身的對與錯,自控能力也比較差,當他們接觸到好玩的遊戲時,往往會沉迷於遊戲中無法自拔。他們平時也喜歡抱著手機玩遊戲,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慢慢地孩子就會受家長的影響,不斷地去探索遊戲的世界,然而卻忘記了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 父母和孩子玩遊戲,總讓孩子贏,會讓孩子在外面輸不起?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父親是一個軍人,從小她的父親對她就比較嚴苛,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兒而對她有半點寵溺,即便是和她玩遊戲,也不會讓著她,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玩遊戲也得憑本事贏,在家裡有人讓著,在外面必定輸不起!」因為她父親總贏她,讓她特別洩氣、沮喪,後來,她越來越不喜歡和她的父親一起玩耍遊戲。
  • 哪些孩子更愛玩網路遊戲?這個調查竟有這樣的發現……
    老師家長,你家孩子愛玩網路遊戲嗎?你知道哪些孩子更愛玩網路遊戲嗎?對待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父母對孩子玩遊戲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限制、監督為主,而且重點是限制時間和花費。父母是否給孩子推薦網路遊戲可以反映出其對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態度。數據顯示,有67.9%的父母從不給孩子推薦網路遊戲,20.0%的父母很少給孩子推薦網路遊戲,而經常給孩子推薦網路遊戲的父母僅佔0.9%。父母不給孩子推薦網路遊戲,同時,孩子也不希望父母推薦遊戲,因為並非他們興趣所在。
  • 瘋狂買裝備、拒絕上學、頂撞父母,一個孩子怎麼能如此愛玩遊戲?
    上課偷玩遊戲、休息玩遊戲、熬夜玩遊戲,坐著玩、躺著玩、走著玩,現在好像走到哪裡都能看到玩遊戲的小孩。為了玩遊戲,他們偷刷父母的錢買裝備,無心學習拒絕上學,頂撞父母,讓人感慨,一個孩子怎麼能如此愛玩遊戲呢?
  • 爸爸女兒玩親子遊戲猜拳,懲罰方法可笑:陪孩子玩遊戲要賞罰分明
    爸爸和女兒玩親子遊戲,猜拳懲罰方法可笑:陪孩子玩遊戲要賞罰分明!小女孩信心滿滿的想要跟爸爸較量,開局不利啊,第一局就輸給了爸爸,小女孩願賭服輸,直接把小臉蛋趴在白麵粉上,一個小鬼臉就誕生了,爸爸忍不住笑出聲。
  • 孩子很愛玩遊戲怎麼辦?這樣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於愛玩遊戲這件事,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控制,而是引導!那就讓遊戲變成我和孩子之間的交集和談資,交流的突破。孩子玩的開心,我和孩子一起玩也很開心。這或許就是現代年輕父母的「遊戲素養」,偶爾一起合作通關玩一次,感覺很過癮。
  • 愛玩的孩子和不愛玩的孩子,國外研究機構發現,前者更聰明
    愛玩的孩子和不愛玩的孩子,國外研究機構發現,前者更聰明孩子為什麼喜歡玩 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曾經說過:「玩耍時孩子觀察、認識、理解和應用的最好的工具。」孩子天性就是喜歡玩的,每一個孩子的內心裡都是渴望玩耍的。可馨育兒說,通過玩耍他們鍛鍊自己的身體機能,鍛鍊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力的啟發。玩的過程中孩子的各種行為都會得到鍛鍊,比如生動形象、有趣多變的情節,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促使孩子迅速展開思維運轉和豐富的想像,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同時每一種玩耍的方式都讓孩子鍛鍊相應的創造能力,這也是玩耍的本身的特點。
  • 適合小學生和父母玩的遊戲有哪些?這幾種遊戲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孩子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現在大部分年輕的父母們過去沒有切身體會帶孩子的經歷,加上受自己工作壓力大,愛玩手機、愛睡懶覺等不良習慣的影響,陪伴孩子活動的內容非常少。細心的家長都知道,孩子的童年都是伴隨著玩遊戲度過的,孩子童年時期喜歡玩遊戲,他們往往就會表現得非常的童真童趣,許多孩子因為玩遊戲也是開發了智力,想像力變得越發豐富。
  • 怎麼幫助孩子改掉愛玩遊戲的壞習慣
    放學後,吃飯前,睡覺時,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拿出手機或打開電腦玩遊戲,甚至有時會偷偷的跑到網吧去玩遊戲。他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讓你深深的感到憂慮。擔心他因為玩遊戲而導致學習成績變差,擔心他玩物喪志,擔心他感情淡漠,擔心他人際交往方面有問題……然而我們該如何改變呢?想要做出改變要先找到其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接下來我們就分享兩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沉溺於遊戲?以及怎麼幫助孩子改掉愛玩遊戲的壞習慣?
  • 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
    本文為《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下篇,上篇請看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上)。 就像打鬧玩耍遊戲可以鍛鍊孩子們的人際關係能力一樣,扮演型遊戲則給了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以鍛鍊更高層次的大腦想像能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兒童發展學家Daphna Buchsbaum給一群3-4歲的孩子做實驗。她給孩子一隻猴子娃娃和一個沒有聲音的音樂盒,和孩子們一起玩扮演型遊戲,假裝這是猴子的生日,音樂盒會給猴子唱生日歌。
  • 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
    文|海小嘮孩子慢慢長大,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之後,父母就可以開始和孩子玩親子遊戲了,其實親子遊戲有很多,父母不需要拘泥在以前的那些給孩子做搞怪表情包和捉迷藏上面。這些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今天海小嘮就推薦給大家看一下。
  • 孩子愛玩遊戲,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做。
    在這裡不得不提起,遊戲。大人愛玩,小孩子更玩。懂得克制也許是好事,怕就怕不懂克制,無法克制。特別是現在的孩子由於玩遊戲,操碎了多少家長的心,又有多少家庭是多麼的無奈。首先,大家來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愛玩遊戲。一,遊戲本身具有一定的誘惑力,讓孩子愛不釋手。二,現實中精神世界相對比較匱乏,無聊,空虛。三,孩子學習壓力大,希望得到釋放。在玩遊戲時,由於好奇,期待,感到快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如果遊戲體驗比較好,大腦還會分泌乙醯膽鹼,從而讓人心情更加愉悅。那越玩越愛玩也就理所當然了。
  • 孩子玩遊戲上癮怎麼治?父母了解「損失厭惡」,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手機遊戲也侵蝕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時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太愛玩遊戲該怎麼辦?而且當父母抱怨自家孩子玩遊戲上癮,人們第一印象通常是這孩子學習不好。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玩遊戲上癮基本束手無策,打了打了、罵也罵了,連零花錢都停了,就是停不了孩子玩遊戲的癮,於是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送到一些戒網中心。薛女士的兒子,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優秀。
  • 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文|秘籍君很多父母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如果喜歡玩一個遊戲的時候,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玩。大人都很疲累了,孩子們還是熱情不減。就比如躲貓貓的遊戲,孩子就很愛玩。上周末,在家沒事就陪著女兒玩,女兒對我說:「媽媽,我們來玩『躲貓貓』吧?」
  • 孩子愛玩遊戲︱ 如何讓遊戲服務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沉迷於遊戲中,確實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很多困擾。但是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客觀地看待遊戲和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或許我們還可以非常智慧地用好「遊戲」這個工具,服務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先來看一個我和女兒玩遊戲的小案例:我女兒八歲,今年上二年級,是在疫情期間開始喜歡上玩遊戲的。
  • 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益智遊戲,個個經典,你家孩子會玩幾個
    相信有人如果誇自己家孩子聰明,家長內心都是十分高興!畢竟可以驕傲地接一句:「這孩子隨我」!但影響智力的因素真的僅僅是先天遺傳決定嗎?自然不是,不然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擁有巨大成就,而愛因斯坦的父母卻沒有被奉為天才!由此可見,後天的因素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 超8成孩子從小學開始玩遊戲,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玩遊戲?
    市面上流行的、經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或視頻,就很容易刺激大腦分泌出多巴胺,導致孩子獲得快感從而沉迷玩遊戲。此外,由於孩子的自制力不如成人,加上大腦對快感有記憶作用,所以會「誘惑」孩子再次玩遊戲,而一旦上癮就很難走出來。家長對遊戲的態度對於遊戲,絕大部分家長都深痛惡絕,網絡上更是罵聲一片: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危害這麼大,為什麼還允許研發?
  • 孩子玩遊戲輸不起怎麼辦?該不該培養孩子的勝負心呢?
    有這麼一類孩子,和別人玩遊戲時,只能贏不能輸,贏了特開心,輸了悶悶不樂,撒潑打滾、發脾氣。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裡,小捲毛鄒明軒因爸爸在「摳玉米」比賽中失利而大發脾氣。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贏,正確看待名次和成績。有的爸爸媽媽表示,好勝心太強這件事很傷腦筋,不知道該怎麼把孩子糾正過來,甚至不知道該不該糾正。
  • 用遊戲讓孩子體驗「輸」
    受訪專家: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遲毓凱很多家長發現,4~5歲開始,孩子漸漸理解並喜愛競賽遊戲,但只能接受贏,不能接受輸,否則就耍賴、哭鬧甚至發脾氣,還經不起批評,活脫脫的「玻璃心」。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遲毓凱表示,這種「輸不起」又「說不得」的狀態是由不良的競爭意識和成敗觀導致,需要家長及時疏導。
  • 聰明孩子愛玩的3種益智遊戲,在家就能玩,你家孩子玩過幾個?
    每次心疼她想讓她放鬆一下玩一會小遊戲的同時我還在擔心孩子的視力是否會因為長時間地玩手機而下降、學習成績是否因為手機上的不良廣告所影響、會不會因為想一心玩遊戲而不再想參加興趣班等等問題。聰明孩子在家愛玩的3種益智遊戲1.你畫我猜這是一個我們總在電視綜藝節目裡看到的遊戲。這個益智遊戲也十分適合父母和孩子在家進行。可以讓孩子畫父母來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