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輸不起怎麼辦?該不該培養孩子的勝負心呢?

2020-09-03 一刻館桌遊

有這麼一類孩子,和別人玩遊戲時,只能贏不能輸,贏了特開心,輸了悶悶不樂,撒潑打滾、發脾氣。

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裡,小捲毛鄒明軒因爸爸在「摳玉米」比賽中失利而大發脾氣。

原本是個非常簡單的小遊戲,但小捲毛卻在現場大喊大鬧,不允許爸爸在比賽中失利,儘管他爸爸一直說:「這只是一個小比賽,比賽都會有輸贏,這次輸了我們下次贏回來就好啦。」可鄒明軒依舊不依不饒:「我要你現在就贏。」

輸贏乃生活常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贏,也不會一輩子都輸。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贏,正確看待名次和成績。

有的爸爸媽媽表示,好勝心太強這件事很傷腦筋,不知道該怎麼把孩子糾正過來,甚至不知道該不該糾正。

每個孩子性格和生長環境不同,對待勝負輸贏的心態也不同。但孩子的勝負欲太高或者太低,都不是好事。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你不一定要贏,但應該學會如何體面地輸。

做設定

有句話叫「一旦接受這個設定,就不想再輕易改變了」。小孩子特別容易接受規則設定,一旦設定好了,就很難改動。

一開始給孩子灌輸好這些玩遊戲的設定,以後就省事了:

  • 玩遊戲,就是有輸有贏的。沒人能只贏不輸。
  • 公平競爭。玩遊戲要遵守規則,不遵守規則遊戲就沒法玩。
  • 文明禮貌。沒人喜歡跟沒禮貌的孩子一起玩,贏了別嘚瑟,輸了別撒潑。不能半途而廢。哪怕看上去贏不了,也不能「哼,我不玩了」,那樣沒禮貌。
  • 輸了再來一局。每次玩完都要重複強調,「遊戲輸了怎麼辦?再來一次!今天來不及重玩怎麼辦?下次再試!」

爭勝,而不執著於勝負

首先家長自身的心態要放平:「玩遊戲,要努力去贏。但遊戲嘛,總會有勝有負——輸輸贏贏,那都不是事」。

如果勝負過於懸殊,就換個遊戲類型,提升運氣成分,降低思考維度,把勝負歸結為「這次運氣不好」。

重點在於:運氣不好不是你的錯,但態度上要努力爭取。

與同齡人一起玩

父母與孩子是長輩與晚輩、成年人與孩童、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係,關係和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

但許多我們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孩子們之間不存在。

許多我們教來教去講不清楚的事情,他們七嘴八舌吵吵鬧鬧,過一陣子莫名其妙就搞明白了。

換遊戲,換類型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但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又都是不同的。

就比如桌遊,桌遊五花八門,各種類型都有。計算的、邏輯的、記憶的、口才的、分析的、策略的、圖形圖像的、空間想像的、買賣交易的、規劃設計的、統籌協調的、眼明手快的……甚至還有動作遊戲,考驗孩子的精細動作和手腳協調。

和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輸可能代表孩子不擅長這一類桌遊,那不如換一種孩子擅長的,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在不斷嘗試中發現孩子更擅長的領域。

2

要是已經把孩子養成了「輸不起」的個性該怎麼補救?

孩子失控時——接納,孩子只是在尋求關注:

孩子因「贏」而興奮的時候,無需誇大吹捧,也無需刻意打壓,客觀誇獎就好。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平靜地陪伴孩子,即使孩子極力要求我們走開,那也要告訴他:「好,媽媽知道你輸了比賽很難過,那等你好了,媽媽再來陪你」。

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無論輸贏,爸爸媽媽的愛與關注都一直在。

示範、引導孩子了解、觀察別人是怎麼應對失敗的:

和孩子分享自己輸了的時候,是怎麼難過,後來又怎麼通過努力恢復,多講講努力過程中的快樂;

引導孩子觀察別的小朋友:「你看,那個小哥哥也摔倒了,但是他站起來又試了一次……哇,你看他成功啦!」,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失敗,失敗不可怕,重來就好了。

適當讓孩子經歷失敗

許多媽媽害怕孩子輸了不高興,找各種理由安慰孩子。這些安慰,甚至故意讓孩子贏的做法,只會更讓孩子覺得「贏才是最好的」「我應該每次都贏」。

我們應該把孩子每一次「輸」,當成孩子體驗「輸」的一次機會,一個練習。應對失敗時,孩子應該自我疏導、重新評估自己、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孩子得以成長的機會。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平靜後,和孩子客觀分析「輸了」的原因,以及下次應該怎麼做。

誇獎不一定要「說」出來:

如果覺得上文誇獎「努力」的方法太複雜,其實在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中,你的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個帶著微笑的點頭、一個摸頭的動作、一個擊掌,甚至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勝過所有語言上的稱讚。

多教孩子說這幾句話

  • 當孩子怕輸——「我可以很強大」;
  • 當孩子覺得自己試了也不會成功——「我嘗試過就是成功」;
  • 當孩子輸了難過——「我要來找一下不能贏得原因」;
  • 當孩子覺得「我快輸了,我想放棄」——「我想休息一下,呆會再來」;
  • 當孩子覺得「這件事我做不到」——「我先試試再說」;

平時陪孩子大聲念這幾句話,從改變孩子的語言習慣開始,改變孩子內心對「輸贏」的消極扭曲態度。


您家孩子在遊戲中

遇到過好勝心強的問題嗎?

您是怎麼和孩子講這件事的呢?

快給我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玻璃心、輸不起,爸媽該怎麼辦?
    important}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孩子在玩遊戲時輸不起,一輸就撒潑、耍賴、賭氣說不玩了……仿佛在這場遊戲中,他只能是獲勝的一方,一旦結果不隨他的心意,那麼他便用自己的方式「贏」得比賽。當你的孩子出現「輸不起」的情況,很可能是你對他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參照以下六點,看你中了幾招!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呢?
    父母面對愛玩遊戲的孩子,內心焦慮,苦惱、厭惡、責備,一直沒變。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反方父母說:不該。孩子玩遊戲會上癮、沉迷、影響學習、影響身體。正方父母說:該!為什麼要壓抑孩子的天性?玩呀!80、90後的父母誰還沒有一個遊戲社交圈,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何嘗不是他們的一節人生課?有不少熱點事件,反應的是「父母不讓孩子玩遊戲,孩子跟父母反目成仇」,「父母不讓孩子玩遊戲,孩子選擇跳樓。」遊戲是孩子的樂趣,奪走孩子的樂趣,從來不是父母親子教育的正確方式。作為父母,可以嘗試陪孩子玩一次遊戲,成為他們的隊友,真正了解他們玩遊戲的樂趣和玩遊戲的所得。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爸媽這個能力很重要
    遊戲玩著玩著看自己輸了,小臉立馬晴轉陰,翻臉比翻書還快。哭鬧事小,還轉羞為怒,甚至把玩具也給摔了。一邊哭鬧,一邊直言:「我不玩了,這一點都不好玩!」小小年紀,如此輸不起,這長大了可怎麼辦?什麼叫「輸不起」?在成人的角度,「輸不起」是一個貶義詞。我們是怎麼定義「輸不起」這個詞的呢?參加比賽或者是玩遊戲輸了,感到生氣或者憤怒這不是正常人的心理反應嗎?
  • 葉一茜感嘆孩子沒有勝負心,心理專家:「輸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也有的孩子把輸贏看得很淡,比如媽媽說你看誰誰誰考了滿分,孩子來一句班裡還有比我更差的呢,讓家長操心不已,孩子連勝負心都沒有,將來可怎麼辦?葉一茜感嘆孩子沒有勝負欲相比這些女孩子,葉一茜則感嘆,自家女兒一點勝負心都沒有,去打比賽時,局勢不是很好,家長在著急,她卻在想著:趕緊把比賽結束,我要回家吃飯。這讓葉一茜有點苦惱,作為一個運動員,如果連勝負欲都沒有,怎麼拿第一名呢?
  • 玩遊戲輸不起的孩子,長大後靠什麼心態去贏?
    但是,在家從來沒輸過的孩子們,走出去後如何面對玩耍比賽時火力全開的同齡玩伴呢? 玩遊戲時讓著孩子,讓他贏別惹他哭,就是會帶小孩嗎?玩遊戲時,第一局媽媽贏了,孩子說:我不玩了。媽媽說:如果你不玩了,那我們以後也不玩了。於是開始第二局,這回孩子贏了媽媽輸了。媽媽說:我不玩了。孩子愕然,媽媽說,現在你知道我剛才的感受了吧。
  • 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一刀切不可取
    隨著網路遊戲對於孩子的危害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於遊戲幾乎就是「談虎色變」,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碰遊戲,唯恐自己的孩子陷入遊戲中去。但是一味的拒絕,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保護,有時候正是這種過於的保護反而激起了孩子對於遊戲的欲望,結果弄巧成拙了。那麼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呢?答案其實是可以的。
  • 孩子總是輸不起、玻璃心,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直到前幾天,昊昊在家裡和姐姐玩的一次遊戲,才讓朋友重視起兒子的「輸不起」心理所以,孩子想贏、輸不起都是正常現象,家長無需過於擔心,我們只要教會孩子擺正心態,並給到孩子恰當的引導即好。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有一個面對失敗該有的樂觀勇敢的態度——不再害怕遇到這樣的挫折。
  • 父母和孩子玩遊戲,總讓孩子贏,會讓孩子在外面輸不起?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父親是一個軍人,從小她的父親對她就比較嚴苛,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兒而對她有半點寵溺,即便是和她玩遊戲,也不會讓著她,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玩遊戲也得憑本事贏,在家裡有人讓著,在外面必定輸不起!」因為她父親總贏她,讓她特別洩氣、沮喪,後來,她越來越不喜歡和她的父親一起玩耍遊戲。
  •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是真的「輸不起」嗎?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朋友說她家孩子一玩遊戲只要輸了就會大哭大鬧,朋友發愁說,你說這孩子「輸不起」以後可咋辦呢?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朋友一樣有這樣的困惑,孩子一輸就哭。孩子輸了就會心情很鬱悶,導致情緒失控,小小年紀又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就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輸了哭鬧就給孩子貼上「輸不起」的標籤,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家長不能接受孩子輸了就哭鬧這件事情。
  • 孩子好勝輸不起?聰明父母這麼引導
    孩子好勝輸不起?聰明父母這麼引導孩子玩個遊戲一旦輸了就會哭鼻子,或者生氣了、不玩了,這麼容易放棄,輸不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為什麼的有的孩子就會輸不起呢?&34;,爸媽老師就會很喜歡我,如果輸了比賽那就是 &34;,為了維護自己&34;的形象,孩子會拒絕參加有難度的活動。
  • 輸不起」的孩子,缺少什麼鍛鍊
    「輸不起」的孩子,缺少什麼鍛鍊?提問男孩4歲,特別爭強好勝,跟家人玩遊戲一定要贏了才可以。就拿搭積木來說吧,自己搭的不對倒下了,或者父母比他搭的快了就會發脾氣,使勁推倒別人的,還會大哭大鬧很久。在家的時候就會搞得人很心煩,出門玩還會因為爭勝負把別人家孩子也給弄哭,特別尷尬。
  • 「輸不起」的孩子,缺少什麼鍛鍊?
    男孩4歲,特別爭強好勝,跟家人玩遊戲一定要贏了才可以。就拿搭積木來說吧,自己搭的不對倒下了,或者父母比他搭的快了就會發脾氣,使勁推倒別人的,還會大哭大鬧很久。在家的時候就會搞得人很心煩,出門玩還會因為爭勝負把別人家孩子也給弄哭,特別尷尬。爸爸提問:不想讓他這麼輸不起,有沒有什麼辦法鍛鍊一下孩子?
  • 孩子總是輸不起,怎麼辦?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直到前幾天,昊昊在家裡和姐姐玩的一次遊戲,才讓朋友重視起兒子的「輸不起」心理所以,孩子想贏、輸不起都是正常現象,家長無需過於擔心,我們只要教會孩子擺正心態,並給到孩子恰當的引導即好。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有一個面對失敗該有的樂觀勇敢的態度——不再害怕遇到這樣的挫折。
  • 孩子輸了就哭鬧耍賴皮?媽媽這樣做,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這個孩子養成了這種「輸不起」的性格,即便不是因為這次考試老師不讓考,她將來也會因為別的事情受挫輕生。孩子輸了就耍賴,不管用什麼手段什麼方法都「非贏不可」,這到底是好勝心重,還是被輸贏左右了心態蒙蔽了雙眼呢?那我們就要想一想,輸贏這個概念是天生就有呢,還是後天養成的呢?
  • 孩子玩遊戲時接受不了失敗,怎麼辦?
    1、孩子不肯認錯玩的時候接受不了失敗還老哭鼻子,遇見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2、孩子接受不了失敗下面我們再來聊一聊,在跟孩子一起來玩遊戲的時候,孩子接受不了失敗怎麼辦?果果小的時候,他在遊戲當中的確接受不了失敗,有的時候會哭,有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鬧脾氣的情況發生。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智慧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很重要
    專家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敗的容忍力,讓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後在遇到挫折時不容易跌倒,以正面、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智慧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很重要!
  • 葉一茜抱怨田雨橙沒有勝負心,教育專家:輸不起的孩子人生會很慘
    一場遊戲卻讓女孩們大哭不止,是男孩錯了?孩子勝負心強,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父母可以正確引導,這種勝負心可以變成一種內驅力,幫助孩子變得更加上進。但是孩子勝負心過強,容易造成輸不起。《親愛的小課桌》中,孩子們寫完作業都有例行的遊戲環節,有一期中孩子們的遊戲需要分成男生隊和女生隊來進行挑戰。
  • 孩子玩遊戲花光40萬,孩子的金錢觀該如何培養?看董明珠的教育觀
    近段時間,孩子利用上網課和用手機學習的機會,偷用家裡的銀行卡給平臺主播打賞、充值遊戲的現象頻頻發生,讓很多家長憂心忡忡。徐州10歲小學生玩網路遊戲時,僅90分鐘就花了1800多元,幸好家長及時發現,未造成更大損失。
  •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專家這樣說
    未來對遊戲行業的監管還包括遊戲版號配額和遊戲行業專項稅,每款遊戲或徵收35%的專項稅款,業界傳言網路遊戲遭遇了寒冬,而在這寒冬的背後,反映的無疑是社會對電子遊戲對人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的關切,「沉迷網路遊戲給中小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危害」似乎已成共識。另一方面,我們又面對著全民玩遊戲的現實,這不得不讓人反思網絡(遊戲)成癮背後的機制究竟是什麼?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和家庭究竟該怎麼辦?
  • 該睡不睡該起不起,偷拿手機玩遊戲,小長假,你的孩子中了幾條?
    該睡不睡該起不起,偷拿手機玩遊戲,小長假,你的孩子中了幾條?今天是小長假的第三天,話說只要一到假期,我都能收到家長們的各種吐槽:年齡小點的孩子,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的時候不起,該吃的時候不吃;年齡大點的孩子有的胡吃海喝,還有的低頭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