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生活中總能見到很多孩子是有共性的擁有同一種行為習慣,比如說摳鼻子、不停眨眼、或者是其他行為,其實還有一種更常見的——啃手指。
一般來說「啃手指」這種行為通常不被人注意,就連平時我們見到的許多成年人也或多或少的從小就保留了這個習慣,但是啃手指真的如大家所想,只是一種普通的行為習慣就可以置之不理嗎?當然不能!
孩子突生意外?竟是「啃手指」惹的禍
小張的小兒子今年三歲半了,有一天突發急性腸胃炎,張女士連忙帶著疼得直打滾的兒子去醫院,確定病情進行治療後,張女士仍舊不放心,急匆匆地去諮詢醫生病因。
在醫生的各種詢問下,作為營養師的張女士第一想到的是孩子吃到了不乾淨不合適的食物,但是仔細回想著孩子的吃食、穿衣等方面是否有各種不同往日的異常,然而卻發現並沒有任何不妥。而後便發現了原因,原來張女士家的小兒子有一行為習慣——
孩子在下意識狀態下總是喜歡把手指放進嘴裡啃食。
上幼兒園之前孩子經常在家跟著父母,環境相對比較封閉,父母也十分注意孩子的衛生,勤洗手勤換衣,孩子即便經常把手指放進嘴裡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難免碰到什麼不衛生的物品,用手抓過以後物品之後再啃手指,髒東西在積攢之下導致了這次的急性腸胃炎。
張女士這時才徹底地注意到了孩子「啃手指」這一行為習慣,其實不只是張女士的小兒子,她十五歲的大兒子也同樣有啃食手指的習慣。
但是不同於小兒子的是,大兒子免疫力相對較好,從小到大也不怎麼生病,所以啃手指的習慣自然而然地就徹底被忽略了。
通過這次小兒子生病的警示,張女士特意留意之後發現,大兒子的「啃手指」貌似成了一種心理寄託,這個下意識動作通常會出現在心情煩躁時、情緒不高且沮喪時,甚至是特別無聊時都會下意識地啃指甲啃手指。
面對這樣的狀態,張女士去諮詢了多方的醫生,知道真相的張女士無比自責。
「啃手指」隱患巨大,生理心理皆受傷
生理危害
處於嬰幼兒的骨骼發育期時,骨骼在可塑的情況下也是存在著受傷的隱患的,長期啃食手指容易手指關節變形,手部骨骼發育不全。
由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免疫功能差,長牙的寶寶將自己的手指啃破,也是更容易出現發炎紅腫的情況的。
相反地,啃食手指也會影響孩子長牙的齊整,因為啃手指使牙齒閉合不齊的情況也很常見。
其次,病從口入,孩子有時無法分辨物品和所在區域的衛生情況,到處摸爬的孩子們手上的細菌也覆蓋多多,啃手指必然會將細菌送入口中。
心理危害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聽到成年人對孩子說「你一個孩子懂什麼」之類的話,實則在這句話背後,暴露的便是孩子的情緒被家長忽略掉的狀態。
甚至很多時候,家長們在面對孩子不聽話或是無法溝通時常常選擇呵斥孩子,小懲大誡,在日積月累下,許多孩子延續了嬰幼兒時期最原始的自我行為——啃手指。
這一行為,於嬰兒時期的孩子是原始的認知行為,於幼兒時期則是潛意識狀態下的習慣延續,此時還不加以制止的話,於青少年乃至成年後,就多以此行為形成了自我包裹和情緒宣洩,除了是不好的行為習慣外,還易轉換成一種輕度的心理問題。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是都是無盡的關愛和放心不下,孩子各方面的健康也就成了父母們時刻惦記的重中之重。
每日一問:您家孩子有「啃手指」的習慣嗎?如果有,您可一定要警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