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川軍英烈在豫犧牲74載 家屬與當地百姓共緬懷

2020-12-11 封面新聞

5月14日,河南新安縣川軍中原抗戰紀念園,川軍英烈家屬、抗戰史研究者、當地百姓自發趕來,用鮮花、淚水緬懷曾在此掩護友軍、阻擊日軍壯烈殉國的川軍將士。

74年前,時任川軍47軍178師532團團長彭仕復,奉命在河南新安阻擊日軍鐵蹄。在激戰裡,他率將士奮勇殺敵,友軍得以安全撤退,但他們卻從此長眠此地。直到2017年夏,在熱心人士尋找下,彭仕復等川軍將士的埋骨地得以被找到。

對此,抗戰史研究者孫保旭表示,抗戰期間,川豫兩地在抗戰的炮火硝煙中結下了深厚情誼,「當地百姓自發先來緬懷,正是希望以這樣方式,弘揚抗戰精神,告慰犧牲英靈。」

緬懷

殉國74載 百姓自發祭奠

14日上午,新安縣川軍中原抗戰紀念園,人頭攢動。

「提前通過微信、走家串戶的方式告知了村民。」當地抗戰史研究者孫保旭說,今年是抗日川軍,在河南進行「新安阻擊戰」第74周年,不少百姓、研究者、以及川軍後人自發加入到當天的緬懷隊伍中。

他說,這次紀念活動場地,包括紀念園和英烈彭仕復等人的埋骨地。鮮花、默哀,現場井然有序,「這段歷史,當地人大多都知道,也感謝當年川軍。」

此前,在孫保旭四處尋找彭仕復埋骨地時,才在當地人口中得知,有村民一直默默守護著這塊埋骨地,「他們口口相傳著川軍的抗日故事。」

當天,除了當地百姓外,彭仕復的兒媳李曉珍也趕到現場,「去年才找到父輩的埋葬地,也很感謝當地人這麼多年的守護,為此我們一家商量後,決定到這裡支教一個月。」

崢嶸/

掩護友軍撤退 壯烈殉國

成都蒲江人彭仕復,因作戰勇猛,深得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信任,一直都是李家鈺麾下的川軍猛將之一。1937年9月,全面抗戰號角吹響,彭仕復隨李家鈺部出川抗戰。隨後,他們奔赴山西、河南等地,參加反攻太原、中條山戰役等重大戰鬥。

1944年5月,日軍包抄新安境內的中國軍隊,李家鈺奉命掩護數十萬友軍撤離,盡力保存我軍有生力量。同年5月12日,團長彭仕復奉命帶領所屬532團,佔據新安鐵門附近山地,掩護友軍由北向南穿越隴海鐵路撤離。

「這場阻擊無疑是以命相搏。」如果彭仕復率兵撤退,保命其實不成問題,但一旦撤離,友軍將腹背受敵,他選擇了堅守。在牛心寨與日軍激戰,損失慘重後,他率部迂迴到陳村、老君洞、河上溝、馬溝、上河一帶,最終因力量懸殊過重,拼殺到最後壯烈殉國。

傳遞

希望年輕人學習抗戰精神

1988年,彭仕復被民政部追認為抗日革命烈士。2017年夏天,時隔70多年後,彭仕復等川軍英魂的埋骨地被熱心人找到,彭仕復後人淚灑黃土。當天上午,作為彭仕復兒媳,李曉珍重返昔日抗日戰場,緬懷父輩。

「他永遠是家人心中的英雄。」李曉珍說,為了答謝當地村民這麼多年的守護,他們一家商量後,專程來到當地支教,「已經在當地幼兒園支教一周多了,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全部分享給這裡的老師,讓孩子們學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新安阻擊戰,是抗戰史上不容忽視的一戰。」抗戰史研究者孫保旭說,他不僅保存了眾多反攻的有生力量,也彰顯了川豫兩地人民的情誼,「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學習了解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

王婉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相關焦點

  • 村民守護抗日烈士墓74年 當地立碑紀念傳承愛國精神
    洛陽村民守護抗日烈士墓74年 當地立碑紀念傳承愛國精神□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曉波通訊員賈慧娟文圖彭仕復烈士後人與志願者,川軍抗戰史研究者共同揭碑6月底,洛陽市新安縣南李村鎮馬溝村一農田旁,多了一個刻著「彭仕復烈士之墓
  • 鄰水縣石永鎮緬懷抗日陣亡將士
    鄰水縣石永鎮55名鎮幹部及古路中學20名學生共75人(寓意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來到該鎮古路社區的古路口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緬懷鄰水抗日陣亡將士。新建紀念碑對鄰水將士出川抗戰情況作了簡介,將鄰水704名抗日英烈名錄刻在紀念碑牆面,供人們瞻仰。人們可沿階梯而上,到達新建紀念碑緬懷英烈。2019年3月,廣安市人民政府將古路口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滕縣保衛戰80周年 抗日英烈趙渭濱後人回川祭奠 講述「絕筆家書」
    時任川軍41軍122師參謀長的趙渭濱,與師長王銘章一同率隊堅守滕縣,均壯烈犧牲。但他們用生命,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重要基礎。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趙渭濱位列其中。與這個榮譽相比,他的一封絕筆家書更令人關注。「爺爺的思想至今影響了我們一家。」
  •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5日上午,10位白髮蒼蒼的川籍抗戰老兵站在成都建川博物館中國壯士群雕廣場前,胸前佩戴勳章,拄著拐杖,努力挺直腰背,緩緩的獻上一束鮮花、一碗白酒、一個標準的軍禮,緬懷犧牲的戰友。  4月5日是一年一度清明節,正是祭掃祖墓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四川各地民眾紛紛為抗日陣亡將士送上花圈,脫帽默哀,表達對英雄的無限哀思和紀念。
  • 四川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祭奠犧牲的戰友
    來自四川南充籍18名抗戰老兵們在民革南充市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四川普善公益協會、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南充市遠昊社工服務中心等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他們多年的夙願——重返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昔日戰場,祭奠犧牲的戰友。
  • 【遷西英烈】魏春波:毀家紓難,為革命犧牲一切
    為緬懷革命英烈,弘揚英烈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投身「三創四建」、「兩區」建設的時代潮流,凝聚起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本發布從即日起開闢「遷西英烈」專欄,深度報導遷西英烈們的感人事跡,敬請關注。在河北省遷西縣興城鎮西莊村坐落著一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魏春波烈士紀念館。
  • 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延川縣城關小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紀實
    important}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延川縣城關小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紀實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深切緬懷抗戰英烈的光輝業績鐵道飛虎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由鐵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組成的鐵道飛虎隊巧妙擊敗日軍的傳奇故事
  • 說的是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管理,做好抗戰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跡的發掘整理、宣傳陳展工作,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性拜謁、參觀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禦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重要歷史貢獻,學習宣傳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跡,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
  • 南京曉莊學院開展「勿忘國恥,緬懷英烈,奮發圖強,圓夢中華」
    南京曉莊學院開展「勿忘國恥,緬懷英烈,奮發圖強,圓夢中華」主題教育活動發稿時間:2020-12-10 11:12:00 來源:  南京曉莊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江蘇沛縣楊屯村真有抗戰川軍埋骨地?
    那裡草木蔥蘢,鮮血和死亡早沒了蹤跡,李東虎說,在當地人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有50多個抗日川軍將士遺骨就埋在這裡。  一座疑似川軍墓地要被拆了,江蘇和四川的川軍將領後人、熱心志願者,緊急成立了「搶救」工作小組,並計劃近期奔赴當地展開調查。對此,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川軍抗日將領鄧錫侯之子鄧宇民呼籲,若真確定有川軍遺骸,希望能建紀念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 陝西抗日英烈紀念碑在何文鼎將軍墓旁落成
    為了記住歷史,陝西抗戰老兵關愛團、抗戰老兵營、關愛老兵徵程服務隊、黃埔後代聯誼會、何文鼎將軍的後世,搜集整理抗日陝軍的資料,赴中條山取土,籌集經費在抗日名將何文鼎墓側建立紀念碑。收納1500餘名英烈姓名,作為所有犧牲的陝軍代表供後人祭奠,對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打撈抗日記憶 血性川軍鏖戰守護民族大義
    崢嶸歲月——成都建川博物館非常記憶 血性川軍川軍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從秦嶺出川)。很多軍人只有兩件單衣,一雙草鞋。一路上無有任何補給,但經歷了北方嚴寒的考驗。不得以還搶了閻錫山的軍庫,以補充補給。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
  • 戰士犧牲75年後名字刻英烈牆 曾駕繳獲飛機飛越敵佔區
    犧牲75年後,他的名字鐫刻在英烈牆上  11月3日,伴隨著響亮的鑿刻聲,鐫刻著迄今為止人民空軍犧牲空勤人員和飛行員名字的英烈牆上增加了3位烈士的名字——馮達飛、餘旭、彭高飛。  自2009年建成開始,鐫刻在這面巨牆上的英烈名單長度一直在緩慢增加。
  • 紅色記憶 | 張世聰:抗日救亡 武裝鬥爭 他在36歲壯年犧牲
    1935年考入國立中山大學,在大學裡不斷接受進步思想,多次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白石水地區領導發動農民、發展黨組織,開闢了抗日革命根據地。1940年,領導組織2000多人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任白石水武裝大隊大隊長。1945年5月6日,在今浦北縣大成鎮大窩山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 ...革命公墓舉行清明祭英烈儀式,市民可通過「雲祭掃」平臺緬懷英烈
    廣州市銀河革命公墓舉行清明祭英烈儀式,市民可通過「雲祭掃」平臺緬懷英烈金羊網  作者:符暢 梁栩豪  2020-04-04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梁栩豪
  • 抗日英烈名錄涵蓋統一戰線各方面 含國民黨將士等
    原標題:抗日英烈名錄涵蓋統一戰線各方面 含國民黨將士等 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新網8月24日電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今日表示,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涵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包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遊擊隊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民主愛國人士和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的代表。
  • 緬懷抗疫英烈 傳承抗疫精神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最是難忘這群捨生取義的抗疫英烈,他們中有醫務人員,有警察,有人民子弟兵,還有基層工作者……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時,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偉大的抗疫精神。這些精神,是社會的價值基石,是新時代的精神坐標。我們緬懷和祭奠抗疫英烈,要寄託哀思,更要傳承和弘揚這偉大的抗疫精神。緬懷抗疫英烈,傳承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
  • 清明節緬懷抗疫英雄親人句子 全國哀悼日緬懷英烈說說心情
    清明節緬懷抗疫英雄親人句子 全國哀悼日緬懷英烈說說心情  慎終追遠,民歸德厚。清明祭奠先人是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但祭祀的方式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特徵。那麼,清明節緬懷抗疫英雄親人的句子有哪些,全國哀悼日緬懷英烈說說心情怎麼發呢?小編整理了下相關語句,供大家參考!
  • 銘記英烈·綠色祭掃 從兩大關鍵詞看清明節的時代主題
    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綠色祭掃踐行文明,凸顯了鮮明的時代主題和特色。  不能忘卻的紀念  青山處處埋忠骨。清明期間,全省各地的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英勇犧牲的英烈們,祭奠那些不能忘卻的人們。  在濟寧,魯西南戰役烈士陵園內人頭攢動,各界群眾自發而來,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接受紅色教育洗禮;在棗莊,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內,97歲抗戰老兵向前來祭奠的社會各界人士講述抗日故事,緬懷抗日英烈,傳承抗戰精神;在聊城,陽穀縣烈士陵園內,前來祭掃的部隊官兵、市民絡繹不絕,獻上一朵鮮花,表達一次敬意……  「歲歲清明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川軍要為民族、為國家盡忠! 劉湘在這件事上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四川也不是在開玩笑,在立下誓言堅決抗日之後,四川開始了全省總動員。因為川軍不是常凱申的嫡系部隊,常凱申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願意把錢給川軍,他只相信他的中央軍。 劉湘沒有辦法,只有自己拿出10萬大洋做抗戰軍費,有了劉湘的帶頭,川軍將領們也紛紛解囊,這才湊出了50萬大洋,此後四川省政府從財政中撥出了40萬大洋,四川百姓捐出了50萬大洋,兩個出川抗日的川軍集團軍的費用這才籌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