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宣傳周 | 鄭瑩:每年10萬女性死於乳腺癌,如何預防?

2020-12-11 澎湃新聞

乳腺癌對全球女性來說都是一大惡魔,也是中國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內現有110萬名乳腺癌患者,每年新增36.8萬例,10萬名女性會死於乳腺癌。如何早期發現和預防這一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呢?

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教授為我們做出了精彩分享。

入門篇

1. 從世界範圍來看,乳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是怎樣的發病情況,我國有什麼特點?

答:乳腺癌在全球和中國都是女性中發病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在男性當中則相對罕見。資料顯示,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100。中國女性發病特徵是高發年齡為45~55歲,診斷時平均年齡比歐美國家更小,更可能涉及生育問題,絕經前患者較多。

2. 我患乳腺癌的風險有多大?

答:平均而言,女性一生患乳腺癌的風險接近4%。

鄭瑩教授詳解:中國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齡段患病風險不同,20歲前發病風險極低,隨後逐漸上升,50歲左右達到高峰,再逐年下降。我國人群中乳腺癌患病率為1.6/1000人。對一名女性來說,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累積風險高達3.84%,死亡風險約1.0%。

中國女性乳腺癌發生風險

3. 有辦法估算自己的乳腺癌風險嗎?

答:有相應的評估工具。

鄭瑩教授詳解:美國的乳腺癌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年齡、初潮年齡、首次活產年齡、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乳腺癌患病情況、乳腺活檢次數、活檢診斷有無不典型增生等要素。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癌症風險評估工具,十分專業,請讀者朋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來獲取!

4. 婦科腫瘤家族史是否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答:有點關係。

鄭瑩教授詳解:目前發現卵巢癌和乳腺癌有一定關聯,與易感基因相關,部分易感基因攜帶者卵巢癌和乳腺癌風險均升高。如果家族中有患有這兩種癌症的直系親屬,且發病年齡較輕,就提示可能存在易感基因,這些人群建議進行基因易感性檢測。

預防篇

1. 女性乳腺癌有哪些致病因素?

答:總體來說分為不可預防因素和可預防因素兩大類。

鄭瑩教授詳解:女性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兩類:

1)非個人選擇因素(不可預防因素)

乳腺密度(與歐美女性相比,中國女性乳腺密度相對較大);

遺傳和家族史;

年齡、種族、經濟狀況;

2)生活方式因素(可預防因素)

生育行為、母乳餵養;

外源性雌激素;

吸菸、飲酒;

飲食、肥胖、體力活動。

2. 乳腺癌會遺傳嗎?

答:有遺傳的可能。

鄭瑩教授詳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主要有BRCA1/2、p53變異、CYP19等。如果有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患乳腺癌,特別是發病年齡較輕(45~50歲前)者,或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者,提示家族中可能存在易感基因,可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進行基因檢測。

家族史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相關性

3. 乳腺癌的發生和雌激素有關係嗎?

答:當然有關係。

鄭瑩教授詳解:體內的雌孕激素是乳腺細胞生長繁殖的基礎。初潮早、絕經晚、生育晚和不哺乳,都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初潮:月經來潮每推遲一年,乳腺癌危險度下降約15%;

絕經:停經每推遲一年,乳腺癌危險度增高3%;

生育:初產年齡小於20歲的女性乳腺癌風險是初產年齡晚於35歲女性的一半;

哺乳:每哺乳一年,降低4.3%的乳腺癌發生風險。

4. 這麼說來,補充外源性雌激素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吧?

答:有可能,但需要權衡利弊。

鄭瑩教授詳解: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替代療法(HRT)等會升高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風險,其使用講究的是權衡利弊的原則。例如HRT,過去確實會增加一定乳腺癌風險,但如今的HRT藥物成分及比例已經過科學調整,風險大為降低。一定要在婦科醫生的指導和風險評估下進行HRT,具體怎麼用聽醫生的,不能自己下結論。

5. 接觸射線有風險嗎?

答:有的。年輕時接受過放療的女性乳腺癌風險較高,需要提高警惕、定期篩查。

6. 得了良性乳腺疾病會增加風險嗎?

答:是的。一些良性乳腺疾病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特別是非典型增生和導管原位癌等,後者發展為侵襲性癌症的機率達30%。

7. 吸菸與患乳腺癌有關嗎?

答:關係很大,特別要警惕被動吸菸。

鄭瑩教授詳解:菸草攝入與100多種惡性腫瘤有關,也是乳腺癌及其他女性特有癌症如子宮體癌、卵巢癌的致癌物。中國女性吸菸率很低,但女性被動吸菸的現象非常普遍,54%的女性常處於被動吸菸狀態,需要儘量避免。妹子們,找對象要找個不吸菸的!

8. 聽說酒喝多了也危險,我只偶爾喝一點點沒事吧?

答:不能有這種僥倖心理。

鄭瑩教授詳解:酗酒會升高乳腺癌風險,這是肯定的。但不僅如此,納入10.5萬名女性、隨訪28年的美國護士健康研究顯示,即使少量飲酒(每天5~10g酒精)或偶爾一次過量飲酒,均會升高乳腺癌風險。女性朋友們,滴酒不沾才最安全!

9.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乳腺癌還有其他危險因素嗎?

答:還應特別重視飲食、運動和體重等因素。

鄭瑩教授詳解:運動,大豆、葉酸、水果蔬菜的攝入屬於保護因素,可降低乳腺癌風險;超重、肥胖、靜坐及環境雌激素則會增加風險。特別是肥胖,對女性危害甚於男性,會明顯提高乳腺癌(尤其是絕經期後的乳腺癌)風險。所以減肥不只是為了美,還是為了健康!

10. 看起來乳腺癌應該是可以預防的,具體該怎麼做呢?

答:根據上面介紹的危險因素可以得知,乳腺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建議從這些方面入手,如健康飲食、控制體重、戒菸酒等。

鄭瑩教授詳解:以下建議有助於你降低乳腺癌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規律體育運動,健康膳食;

儘量避免吸菸、雌激素暴露和酒精等;

堅持母乳餵養。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記住16字訣:

能坐不躺;

能站不坐;

能走就走;

快走最佳。

別忘了避免肥胖、監測體重:

至少每半年稱量一次體重;

關注腰圍和臀圍變化;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最好小於23);

簡易算法:適宜體重(kg)=身高(cm)-100。

合理飲食可以參考下面這個餐盤:

關於預防乳腺癌,一定要記住這3句話:

健康生活勤鍛鍊;

遠離菸酒保健品;

每年篩查別忘記!

篩查篇

1. 為什麼要做乳腺癌篩查?

答:堅持做好乳腺癌篩查,就是挽救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幾乎在95%以上,而晚期只有不到30%。乳腺癌篩查方法簡單、有效、花費少,鼓勵每一位女性每年都要參加篩查。少買一件衣服,就足夠參加篩查啦!

2. 如何進行乳腺癌篩查呢?

答:不同年齡段或不同乳腺癌風險的女性都有相應的篩查策略。

鄭瑩教授詳解:對於普通人群,建議根據年齡採取不同篩查策略。

20~35歲:每月一次乳腺自查,每年一次乳腺外科檢查;

35-39歲:每1~2年乳腺B超檢查,最好接受一次乳腺X線鉬靶檢查;

40歲以上:每1~2年接受一次乳腺X線鉬靶檢查+乳腺B超檢查。

以下高危人群請記住這句話:提早開始,每年一次,鉬靶+B超,遵醫囑。

患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

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病年齡在45歲前;

家族中有2個乳腺癌患者(1人雙側或2個單側),發病年齡在45~50歲;

家族中有2個或以上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曾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者。

(家族包含一級、二級親屬;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3. 女性在家應如何進行乳腺癌自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建議養成自查習慣的同時堅持到醫院篩查。

鄭瑩教授詳解:35歲以下女性每個月都應做一次自查,有助於及早發現症狀。但不能認為堅持自查就可以替代醫院的篩查,年輕女性在自查的同時,還是每年去醫院做一次專業乳腺檢查比較好。

乳腺隨著月經周期會發生細微改變,月經來潮後第9~11天時,乳腺較為鬆軟,若有異常更容易被發現,這時是自查的好時機。建議大家上網查找標準教學視頻,系統學習一下自查手法。

4. 關於檢查方式,鉬靶和B超應如何選擇?

答:需要根據年齡和危險分層來選擇。

鄭瑩教授詳解:對於40歲以內女性主要推薦B超,40歲以上每12~18個月查一次B超+鉬靶。鉬靶屬於放射性檢查,略有風險,不建議40歲以內女性多做。但對於高危女性,B超和鉬靶一個都不能少,且不能以40歲為年齡界限,要提早篩查。

五花八門小問答

1. 飲食中的雌激素攝入是否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例如牛奶、豆漿等飲品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雞肉等肉類中是否也有較高雌激素,吃了有風險嗎?

答:豆類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並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關於牛奶目前並無定論;雞肉是相對安全的。

鄭瑩教授詳解:關於膳食中攝入的雌激素與乳腺癌是否相關這一問題,很多研究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結論。不少人認為豆類含植物雌激素,會增加乳腺癌風險,研究顯示恰恰相反,豆類攝入多的人群乳腺癌發病率更低。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的研究證實,豆類吃得越多預後會越好,復發和死亡風險均會降低。因此可以放心食用豆類和豆製品。

關於牛奶與乳腺癌風險的研究並無定論,目前一般認為牛奶含動物脂肪較多,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建議選擇低脂或無脂奶。

至於雞肉,建議大家選擇市場上經過認證的合格雞肉產品。雞瘦肉是相對安全的,但雞皮含脂肪高,且可能殘留脂溶性的汙染物質,因此建議去皮吃雞肉。雞肉蛋白優於牛羊肉和豬肉等紅肉,可以適當多吃。

2. 生育子女數量與乳腺癌發病風險有怎樣的關聯?

答:生育越多,乳腺癌風險越低。

鄭瑩教授詳解:生育過程中孕激素上升、雌激素下降,多次生育會讓女性處於較低雌激素暴露水平,起到保護作用。不過考慮到養娃成本和國家政策,還是最多生兩個就好啦~切記,生育後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不但省錢還能防癌!

3. 穿著不合適的內衣或每天穿著內衣時間過久會導致乳腺疾病甚至乳腺癌嗎?

答:查閱過很多資料後都沒有發現確切結論,個人認為內衣對女性生活質量很重要,既然穿,就要穿得舒服、合適。如果感覺不影響日常生活,不穿也OK。

4. 幾年前,美國明星安吉麗娜·朱莉曾因自己有明確乳腺癌家族史,接受過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轟動一時。這種做法是否可取?

答:這對朱莉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並不適合大多數女性。

鄭瑩教授詳解:預防性切除乳腺這種相對激進的手段,一定要經過專業醫生對家族乳腺癌遺傳傾向和本人乳腺癌風險做過科學評估並權衡利弊之後才可以選擇。報導稱朱莉的乳腺癌患病風險超過85%,因此選擇做預防性乳腺切除是比較合理的。但人群中絕大多數女性並沒有這麼高的遺傳風險,也就沒必要提前挨這一刀啦~

專家簡介

鄭瑩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導。上海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預防與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康復學組組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多原發和不明原因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科普專委會、腫瘤流行病學專委會、篩查和早診早治專委會委員,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作者:玉醬

責編:Sharon

編輯:許珈

相關焦點

  • 直播|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特輯:上海市胸科醫院胸部腫瘤防治專場
    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癌、抗癌意識,1995年,中國抗癌協會將每年的4月15~21日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簡稱「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
  •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積極開展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
    2020年4月15日到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徐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以「癌症防治共同行動」為主題的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引導女性遠離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預告
    消除癌症誤區   倡導健康生活2014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時間:2014年4月14-19日地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辦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症基金會、國家癌症中心協辦單位: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中國控煙協會、北京醫院、朝陽醫院、北京抗癌樂園「2014年腫瘤防治宣傳周」將於4月14-19日開展系列腫瘤防治宣傳活動,以「消除癌症誤區、倡導健康生活」為主題,向廣大市民宣傳科學的癌症防治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對癌症的誤解和恐懼,幫助大家確立戰勝癌症的信心。
  • 預防乳腺癌少吃燕窩蜂王漿
    原標題:預防乳腺癌少吃燕窩蜂王漿 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攝   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發病漸趨年輕化,生育年齡推遲、母乳餵養時間縮短、肥胖超重等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診治首席專家王曦表示,預防乳腺癌最重要是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儘量少吃含激素的食品如燕窩、雪蛤、蜂王漿等。   3月8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辦了「三八婦女節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宣傳諮詢活動」。
  • 每天直播14小時,26歲女主播工作太拼患上乳腺癌
    △資料圖來源網絡 圖文無關4 月 15 日至 20 日是第 26 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 " 癌症防治共同行動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主任、主任醫師王桂華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1/3 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1/3 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 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
  • 癌症預防有妙招 早做篩查是關鍵 寫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近年來,永康市癌症的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保持平穩,均處於全省平均水平。為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近日,永康市疾控中心專門分析了2019年永康市癌症的發病及死亡情況。
  • 乳腺癌有望被治癒 7種食物預防乳腺癌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5年報告指出,乳腺癌高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而北上廣等大城市更是乳腺癌的重災區。  「母親節」剛剛過去,在日前舉行的一個關愛女性乳腺健康活動上,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主任廖寧教授指出,乳腺癌是腫瘤中相對最不容易復發的,近70%的乳腺癌患者可以治癒,實現早診早治是乳腺癌防治的關鍵,在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診療中,應將標準化、規範化診療觀念貫穿於早期診斷、治療和隨訪中,同時乳腺癌精準分型及分子靶向治療的推廣和普及
  • 關愛女性健康 預防乳腺疾病,對於乳腺癌的防治,我們能做什麼?
    怎麼預防乳腺癌?二級預防二級預防主要包含普查、自檢和專科醫生檢查。現在因為乳腺癌的發病率高,國家非常重視,每年都會有兩癌篩查,就是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篩查。目前醫院的檢查手段主要有臨床醫生檢查,超聲、X線(即鉬靶)、核磁幾種檢查手段。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聽腫瘤外科住院醫師趙軍斌講——惡性腫瘤
    腫瘤防治宣傳周 2020年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
  • 江蘇肺癌成腫瘤頭號殺手 50歲至70歲為危險期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昨天上午,江蘇省抗癌協會、省腫瘤醫院舉辦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大型義診活動。省腫瘤醫院院長、著名乳腺癌治療專家唐金海教授等解讀分析剛剛發布的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專家還表示,癌症可以通過自我測算,增加體檢次數等方式來提前進行預防。
  • 長期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患癌機率與乳房的大小有關?別信!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為推進落實防癌科普宣傳,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推出全國腫瘤防治周系列報導,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
  • 乳腺癌的早期信號是什麼?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女性朋友們對這個都談虎色變,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4萬人死於乳腺癌,成為城市女性的「第一殺手」。為了以防萬一,那麼乳腺癌的早期信號是什麼,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女性朋友們一定要看清楚噢!
  • 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2015年約有27萬新增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七位,2015年有近7萬人死於乳腺癌;發病率呈連續上升趨勢,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 盧光琇教授給基層婦幼專幹培訓,推進遺傳性婦女腫瘤綜合防治健康...
    紅網時刻10月16日訊(通訊員 洪雷 張瑩)「乳腺癌和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5%至10%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帶有家族遺傳傾向,其基因異常有可能遺傳於子代,導致後代癌症風險升高。」10月16日,2020年遺傳性婦女腫瘤綜合防治健康民生項目工作推進會在湖南光琇醫院舉行,我國著名生殖醫學與醫學遺傳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終身榮譽院長暨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為來自長沙市轄區各鄉鎮(街道)200多名基層婦幼專幹上公開課。
  • 如何預防篩查乳腺癌 專家為你支招
    每年,全世界大約有200萬的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從國外明星奧黛麗·赫本到國內女星陳曉旭、阿桑、姚貝娜相繼因為乳腺癌而去世。為了預防乳腺癌,安吉麗娜·朱莉甚至切除乳腺,乳腺癌就像一個幽靈在我們身邊遊蕩。目前,乳腺疾病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年輕,那麼如何進行乳腺自查?早期乳腺癌治癒率較高今年體檢時,50歲的徐女士發現,一側乳房中有一個1公分大小的乳腺結節。結節雖然不大,但醫生診斷:有惡性可能。
  • 乳房突然變大怎麼回事 如何預防乳腺癌
    乳房怎麼保養身體,各位都了解了吧,對於女性來說,大多數女性還是想自己可以擁有比較飽滿的乳房,這樣看起來會比較性感,並且也會比較有自信。但是,對於成年女性來說,乳房突然變大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它很有可能預示著乳房患有乳腺癌了。在中國乳腺癌的出現率其實並不低,有很多明星就是死於乳腺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護好乳房,小或者大不重要,重要的是乳房要健康。
  • 女性如何預防乳腺癌?學會乳房自檢很重要
    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明顯上升,基本佔到女性腫瘤的第一位,早期預防對於控制疾病發展及預後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進行乳房自我檢查,雖然不能替代乳腺癌篩查,但它可以幫助女性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體,以便及時發現細小的變化,及時就診。
  • 王水:關注乳腺癌防治 提高晚期患者生存率
    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張馨心)根據《乳腺癌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數據顯示,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新診斷乳腺癌患者約140萬例,死亡50萬人。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江蘇省乳腺疾病診療中心主任王水做客新華網2019兩會特別報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集中關注婦幼保健議題,尤其對乳腺癌、宮頸癌等女性腫瘤疾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乳腺癌喜歡「啃骨頭」,如何預防骨轉移?
    而乳腺癌患者群體由於年齡和用藥的特殊屬性,更使得骨相關問題「雪上加霜」: 中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在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包括卵巢功能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劑等療法,會帶來骨相關副作用,進一步加劇骨量丟失,增加骨折風險。
  • 乳腺癌為何會在「圍妊娠期」多發?重視「圍妊娠期」腫瘤的防治
    「圍妊娠期」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充滿幸福,又承擔著許多風險。有些疾病容易在這段時間出現(尤其是乳腺疾病,其中不乏乳腺腫瘤)。在這段時間裡為保護母子健康,一定要用科學的手段加以預防。國內外婦產科學界都提倡對有意願生子的婦女做孕前及產前檢查,但這些檢查項目裡,並沒有涵蓋婦女的乳腺檢查。有些患者擔心孕期乳腺檢查或治療會增加胎兒畸形和孕婦流產的風險,因而忌諱到醫院,拖到腫瘤長得很大才來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