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一個喜歡哲學思維思辨的人,所以我認為語言的精準和準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所有的觀點其實都是在特定時代,時空,語境下的,哪怕我寫文章一直是為了營銷,但在當下一定是客觀的,因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問題,一定會有人覺得不爽或者不對,大可有理有據的指出,我不一定接受,但我會認真考量。但若想著像潑婦一樣罵娘的爭吵才覺得自己有理的話,你想太多了,有能力你也去寫一篇回應我還會高看你幾眼。
我是一個有稜角的人,你若罵來,我定會罵回去再拖黑。
雞賊和套路是很正常的,
我也會。
但標籤下的雞賊和套路,
總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對信任的蔑視。
1
茶農——在這裡做定義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談茶農,因為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很多消費者認為「茶農直銷」,「茶農原產地」等等這些概念是具有非常大的實惠的。
所以,有需求就會有滿足,很多時候為了市場所喜好的標籤,那麼各種標籤化的茶農也出現了。
正式因為上述的原因,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為了這篇文章先寫一下對於茶農的定義。我認為簡單分為三類,狹義茶農,廣義茶農,標籤茶農。
狹義茶農
出生在農村,生活來源主要依託於種茶,制茶。生產活動也大都圍繞著茶葉初級生產為中心,並且生產生活習慣依舊保持著農耕文化的人。
廣義茶農
茶葉初級生產作為但不僅限於其經濟收入來源的人,並且生產生活習慣依舊保持著農耕文化的人。
標籤茶農
生產活動跟有限茶葉相關,但生產生活習慣早已脫離著農耕文化的人。
各位注意看,在此這裡我對茶農的定義重點會放在生產生活習慣上面。為什麼要這麼寫呢?
這個答案會留在後續文章裡面。
2
套路——無褒無貶的設計
套路的普遍存在的,簡單的理解,為了達成目的,設計的一系列標準動作,就是套路。
你去產地,茶農帶你看核心產區茶青,實際每天回來摻入各種鮮葉,這是一種套路。
我在自媒體上寫文章,茶友們看到,找我買茶葉,這也是一種套路。
所以,套路是普遍存在的,無褒無貶。
為什麼大家喜歡用茶農的套路銷售?
很多人都會認為找茶農買茶最經濟最實惠,我承認還是有很多時候你在鄉村遇到茶農的時候如果自己家做的一點點茶,因為茶農不通曉零售價格,給出的價格往往確實不高。但是實際上,你到了產區,你能看到的,你能遇到的,都不是你想像那樣的茶農。
你能接觸到的茶農,絕大部分以我前面定義的廣義茶農為主。基本上對市場零售價是知曉的,所以你去產地買價格一樣高,甚至更高。而且在傳統的交易模式中,茶商收購回來的茶葉還是進行進一步乾燥,挑選除雜,所以,這時候你買到的不一定是你想像得好的,畢竟這裡面關於很多品質的判斷,是有一定門檻的。所以所謂茶農的實惠和品質好壞,只是一個相對的情況。
這個時代下的茶農套路有哪些呢?
一些地方的茶農,穿著非常普通,解放鞋綠色中山裝。你到了產地,殺雞宰羊,請你吃地地道道的飯菜,當你吃飽喝足以後,你能好意思抹抹嘴就走嗎?很多剛入行沒多久的人,吃了這樣的飯,都會拿貨。這樣設計出來的套路,還可能會被你認為是一種淳樸。
還有市場總會有很奇怪的邏輯認為手工茶品質一定好,手工茶很難得,於是乎有很多涉世未深的茶商,就是原產地茶農的身份,去要求手工茶。
那麼我見過的以前一位北方客戶,在我們當地一個茶企業定製一批手工紅茶,要求全程手工。最後實際是什麼樣呢?客戶來的時候,茶企業請了十幾個「演員」,手工揉捻,手工炭籠烘乾,客戶請了一批客戶現場看,拍照,合影,體驗,好不熱鬧了一個上午最終也沒有做出來多少茶葉,美其名曰手工茶精工細作。
下午客戶飛機一走,演員領工資回家,所有的東西全部扔機器做,半個月後告知客戶茶葉才做完,高出市場價格3倍買走。
各位想想,這種套路的誕生,你可以說茶企沒有底線。但你能說跟市場這種畸形認知沒有關係嗎?
換句話說,如果有人非要叫我給他做手工茶,手上拿著錢給我,我又能確保我機器做出來的東西比手工好,這個錢,我也許也會去賺。
3
雞賊——人性的一面
其實雞賊是人性的一面,每個人都有,不必裝純。
人們社交多多少少都會有「算計」的一面,老闆們吃一頓飯會為了維繫關係,你送我一盒茶葉,我得算著同等的禮物進行回贈,哪怕是幼兒園的孩子,也經常會有想吃你手上的糖,拿著手裡面的餅乾跟你交換。
一旦這種算計再上升一點點,就變成了雞賊。
所以人性雞賊一面,可能是沒有經過設計的,但是依舊會算計。茶農也是人,所以關乎人性的一面,也一樣有。
比如,你茶季節來產區,其實茶農基本上都是不太會在你面前發表太多的觀點的,讓你會覺得茶農不善言談,甚至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素養,有些茶商甚至都會覺得茶農沒自己懂。所以茶農把自己有問題,沒問題的茶都拿出來讓你喝,只要你滿意,他才會簡單誇兩句這個茶的特點,哪怕是做的有問題的茶,也被你的個人喜好下帶走了。
還有就是很多時候你去買茶葉,他們包裝都是不去皮的,也就是正常你買的茶葉都不是淨重。
等等太多這樣的小細節,其實跟精心設計過的套路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這些方方面面都是人性算計的一面。
所以雞賊只是人性的一面,上述類似的舉動,你們誰又敢說自己沒有做過?
4
標籤下的茶農——市場催生的產物
以前的茶農其實沒人天天掛嘴上,這份職業並不值得炫耀。但在網際網路賣茶的今天,標籤下的茶農被催生的越來越多。
無論套路,雞賊,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有一種標籤下的茶農,實際上是想利用茶農這個標籤,標榜自己的產品實惠,但實際上這樣掛著標籤的茶農實在太多了,這樣的茶農往往並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實惠,其實我是覺得賺錢就賺錢,大可不必包裝出一個茶農的身份,大大方方的不好嗎?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茶商,確實是農村戶口,自己家裡也有一點點茶地。但是不種茶,不做茶。到處收購茶葉,其實自己並不生產,刻意會穿一些符合身份的衣服去茶地裡擺拍採摘,鋤草等環節。到處發文章,語言經過精心包裝後的樸素,刻意拍照都是用手機拍的模糊,文字也寫的特別接地氣,反正就玩命的強調實惠和實在。那麼這樣的一種標籤,誰說不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套路呢?這樣的人,其實在我們行業裡面存在很多。
如何看是不是茶農?
其實這裡還回到我開篇埋下的一個問題,是不是茶農,更重要的是看他們的生活生產的狀態,是否還符合農耕的文化。因為這一點,至關重要。
脫離農耕的文化的生產生活狀態,早就能不同程度接觸到市場上各種銷售套路和市場價格體系,有時候關於套路的設計,他們學的比你還快。
所以開篇的問題,在前面幾個章節中,早已做了回答。
所以,我認為是不是茶農,跟茶葉品質好壞沒有關係
雞賊和套路都是正常會存在的。
而標籤下的雞賊和套路,是一種對人格和智商的蔑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均來自戀山,僅供學習使用。「茶葉江湖」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當如發現本公眾號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權的內容時,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其立即刪除。
茶葉江湖
微信ID丨jianghutea
茶業產業第一垂直媒體 ,資本市場看茶葉
版權問題、商務合作、讀者投稿
請加微信號:dongyang519
或發需求至郵箱:teajianghu@qq.com
【茶葉江湖,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