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運而生
最初名為「雙十商業學校」
▲首任校長馬僑儒
雙十建校,始於1919年10月10日。有位叫馬僑儒的青年和幾位朋友漏夜長談,他看到廈門商業日盛卻沒有培養專門人才的學校,早就產生辦一所商業學校的想法。在餘金隆、白嘉祥、蔡鶴友、楊輝煌、林昭榮等商界友人的支持下,他租用霞溪路口民房作為校舍,為紀念辛亥革命,學校以「雙十」命名,校名為「雙十商業學校」。
雙十商業中學校門
1920年10月10日,雙十開學,開設有初級兩個班,高級一個班,另設小學部,學生共120名。馬僑儒出任首任校長,他為雙十操碎了心,以至於1925年英年早逝,時年36歲。
校舍建成
從霞溪路口租賃屋遷入鎮海校區
首任校董會董事長林珠光
1921年,林珠光首倡並為雙十捐巨資,諸校董及僑、商友人慷慨解囊,購得位於鴻山北麓外清保箭場仔花園地,奠雙十校舍之基。1923年,校舍建成,雙十從霞溪路口租賃屋遷入鴻山北麓校址,即現鎮海校區校址。
上世紀三十年代,位於外清保箭場的雙十
華僑捐建的學校禮堂——團結樓,留在很多雙十校友的記憶深處。
建校之初,雙十人就立下「十年小目標」:以十年之時創辦一所閩南地區第一流的學校。不到10年,雙十的「小目標」就開始一一實現。
1927年,「雙十商業學校」改名為「雙十中學」。
內遷平和
抗戰時內遷辦學近十年
1937年9月,日本戰艦、飛機轟炸廈門,9月中旬,雙十決定內遷平和縣琯溪。
內遷平和時期的簡陋校舍。
重返鷺島
首屆畢業生八成考上大學
1946年,雙十回到久別重逢的校園,恢復中學教學,俗稱「復員」,鴻山腳下,又響起朗朗讀書聲。
學校復員學生在校門口留影。
轉型重生
1956年改為公立學校
1956年,學校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學校,校名為「廈門雙十中學」。
雙十大門,1958年起辦業餘大學。(紫日 供圖)
1959年,雙十的中高考實現全面「大豐收」——中考成績全市第一,高考成績進入全省的前十,同年,學校榮獲「福建省教育先進紅旗單位」稱號。同年,雙十被確認為福建省重點中學。
更名「八中」
改名為「廈門市第八中學」
1965年,雙十改名為「廈門市第八中學」,此後十年,雙十一度停課。1976年,八中複課。
學校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創造輝煌
1983年恢復為「廈門雙十中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雙十校門
1978年,雙十重新被列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80年高考,雙十語文、數學和化學成績取得全省第一,總分位列全省第二,全省前10名中,雙十佔了四名。
1983年,雙十恢復原校名「廈門雙十中學」。
雙十鎮海校區
新設校區
枋湖校區投用,翻開辦學新一頁
雙十中學枋湖校區
2005年9月,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投入使用,高中班級數從原來的36個班逐步擴大到60個班。
跨島飛躍
雙十翔安校區開建
初中部
高中部
2019年,雙十中學跨島辦學,雙十翔安校區初中部動工興建,10月11日,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初中部將封頂,雙十中學翔安校區高中部將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