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關心的有關於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這次有了一份可靠且理性的數據報告,是來自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監測結果報告,在報告中用數據來分析了影響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
這無疑對於「狠抓教育不放鬆」的父母們來說,是一路明確的指引明燈,大家每天都在拼搏,都在走上「雞娃」的道路上,但是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或者說到底有沒有效果,這讓很多家長迷茫,因此各類教育問題層出不窮。
所以,這份調研了四年級、八年級近五萬名中小學生的數據報告,就顯得尤為理性,且具備參考性,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我們來看看報告裡的數據,就一目了然了!
焦點一:學習興趣高,卻普遍信心不足
這份報告中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於,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高分別為94.5%、88.9%,語文學習自信心高卻為47.9%、49.1%,這數據一掉一大半啊!在我們認知過程中,一般有了學習興趣,自然學習能力和自信能力就會加強,顯然從數據中顯示的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
有可能孩子興趣是有了,目標是有了,但是自信心卻在越學的過程中越發沒了底氣。這個結果越到高年級越明顯,顯然唯一的問題出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從數據顯示,這也是老師著重強調的一點,不少學生到了後期越學越難,不是不刻苦,而是沒有掌握有效方法,無論是學習的哪個環節,怎麼做才是最終效果的呈現。
焦點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報告數據中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好分別為67.2%、62.2%。這個比例相對於興趣數據而言,顯然有些低,究其原因是習慣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學生學習提升的最大問題。畢竟學生的自制力會比較低,而且可能讓家長更為煩心的事,從數據顯示越到高年級,自制力似乎要比低年級還更弱一些,也就是說到初中,家長反而要更多關注在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上,不能因為家長無法輔導作業而退居二線,反而要加大平等的交流和溝通。
焦點三:家庭作業問題尤其要重視
關於家長關心的作業問題,數據中顯示超過40%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完成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還有20%四年級學生完成語文作業就超標了。顯然學生們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上,就很難勝任了,而小學家長們到了四年級也沒法清閒了。
為什麼家庭作業會成為學生和家長的痛點呢?還是在於作業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質量上,因為沒有養成做好作業的習慣,所以導致作業拖拖拉拉。其實做作業這個習慣,需要在孩子在入小學就開始要持續不斷地培養了,首先要先複習再開始做作業,其次做作業要想好了再下筆,避免反覆修正,最後要進行檢查工作,避免錯誤率。而家長在做作業這關上,不能成為主導作用,而是應該站在輔助的位置上,教孩子怎麼去養成這個習慣,這樣相信孩子一定會很好的克服作業拖拉的問題。
通過這份監測報告數據顯示的內容,家長們可以找到更為準確的方法,更適合孩子的方法,不去做其他的比較,以自己孩子的中心發展和成長點為出發,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潛力空間和提升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