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承擔不了老師的角色?有些事情只有老師能做

2020-09-09 聞達教育閱讀英語


家長式崩潰


不談學習,母慈子孝,連摟帶抱

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嗚嗷嗷叫

讓家長血壓高,讓鄰居不睡覺

前一秒如膠似漆,下一秒叮哐就削


大哥,我可太謝謝您了


九九四十五是啥玩意兒

咋不整個九九歸一??


就算你是小嶽嶽,輔導作業照樣慌


應不應該讓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當然應該!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離開了學校老師就是想顧孩子學習也有心無力啊!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只是在輔導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就已經瀕臨崩潰。


下面請觀賞

當代家庭輔導作業寫實紀錄片





















給孩子輔導作業的家長都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



輔導作業已經讓家長抓狂,看著網上各種家長暴走的視頻,在笑過之後,小編發現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已經感覺如此力不從心,那麼那些聲稱家長完全可以替代老師的網友都是神人嗎?不管網上對於這種看法有何種聲音,聞達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家長認為老師完全可以被替代的看法。我們雖然提倡家庭教育,但卻不主張家長去承擔老師這個角色,因為在教育上,家長和老師需要有明確的分工,很多事情只有老師能做


1 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水準不同


打開天窗說亮話,教師的學歷要求很高,對教師本人的思想品德等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他們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量。而大部分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並沒有達到可以獨立承擔老師這個角色的水準


家長一開始對小學的題不屑一顧


到初中就發現已經有些題已經不會教了


到了高中,當孩子問到克卜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中各個字母的意思時,家長表示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家長存在的客觀問題。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意識到每個老師除了自己的專業科目之外,他們還熟知心理學教育學,比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多種維度的考量下,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效果遠遠大於家長半桶水的講解


簡而言之,家長也許能把一個知識點給孩子講會,但老師卻能把一個知識點給孩子講透

2 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態度不同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容易心軟,而老師的教育態度是嚴厲的,這點就可以從制定規則和解答難題上看出來。


學校裡老師會給孩子制定明確嚴謹的規則,並且一旦打破規則,就會有相應的懲罰。而家長在制定規則時,一個是因為自己本身沒有形成一套嚴謹的規則制度,有時漏洞百出。另一個是在孩子多次打破規則之後因為心軟沒有採取強硬的手段對孩子進行教育懲罰,這樣的規則形同虛設,也就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


其次是在解答難題這個問題上,像小學的題目大部分比較簡單,家長看著覺得簡單,但要給孩子講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最後往往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這讓孩子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無法形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而老師會基於孩子的學習理解能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給學生講透這道題,幫助和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或者代替孩子做作業。


家長的教育是瑣碎、隨機和鬆散的,而老師能給到學生的教育是系統、規律和嚴謹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學校能專心學習,回到家反而心不在焉。


3 家長不及老師耐心


這個問題就又回到文章開頭的家長式崩潰了,中年人的崩潰是從輔導孩子寫作業開始的。相信每位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情緒爆發,衝著孩子吼,情緒激動時難免用一些羞辱性的詞語謾罵孩子,甚至一些脾氣比較火爆的家長會動手打孩子。



這種打罵也許只是家長一瞬間的情緒爆發,但背後卻是孩子掩飾不了的害怕和難過。久而久之,恐懼家長就演變為恐懼學習,繼而抗拒學習,等到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勸孩子學習都為時已晚了。


而學生畢竟不是老師的孩子,在對待學生時,老師會比家長更溫和,比家長有更多的耐心來引導孩子,不會輕易暴走,而在管理學習不上心的孩子時,顯然老師也有著比家長更多的管理經驗


4 不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


曾經網上有個學生時代十大噩夢場景排名,而其中的【一覺醒來,發現班主任是我媽】排在靠前的位置,可見孩子對被家長從裡到外的控制這件事有多恐懼。教育有天然的順序,與受教育者關聯的每個人都有他相應的位置,各得其所才是最好的


我們不去討論部分家長本身的職業就是老師這一個範疇,單純地講家長身兼父母和老師兩個身份,對親子關係的破壞到底有多大。老師這個身份的定位不僅是引路者,還是一個中立的評判者,家長想要承擔老師這個角色,就勢必要把評判者的身份一起接手。求學過程諸多難關,如果一路上老師和家長都是同一個人,孩子每天接受的也是同樣的職責和評判,這樣的親子關係無異於被推上風口浪尖。


而家長各司其職的好處就是孩子在老師那裡不僅積累了知識儲備,而且得到了一個客觀的評價,更有利於孩子雕塑自己,在回到家以後,還能感受到家長如沐春風的關心,這才是一個引導學生愛上學習的良好的環境。


看到這裡也許有的家長在想,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家庭教育了呢?



當然不是!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只是在教育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的角色不能錯位,否則學生、家長、老師這個鐵三角就會發生衝突、矛盾的現象。在教學方面,家長應該做老師的輔助,而不是主導孩子的學習。


比如在閱讀英語這件事上,應該由老師來帶領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通過閱讀讓學生不僅學到新的詞彙、語法,還能經過老師的科普讓學生更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家長對閱讀英語的理解不會比一個擁有數年教齡的老師更深,所以到這裡為止都應該屬於老師的教育範疇,家長儘量不要插手,把教學的主要任務還給老師。真正需要家長協助的場所是在家裡


孩子在經過老師的引導後,已經能較好地自主進行英語閱讀了,這時候家長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家長在孩子回到家後就應該督促孩子進行泛讀,這也是著名的5+2理論,能不能讓老師一周5天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就看家長如何利用周末兩天對孩子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閱讀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地進行自由閱讀,自由閱讀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因為不設目標,沒有標準答案,家長也不會因此大動肝火。


【自由閱讀英語三不要】

1、不限定閱讀素材,選擇孩子感興趣的

2、不給予閱讀任務,例如做閱讀理解

3、不要求孩子對於生詞進行查字典


只有當老師和家長各自歸位,在屬於自己的地方發揮作用,並互相配合,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幸福指數才會高,教育才能成功

相關焦點

  • 老師總是給家長告狀怎麼辦?如何與老師溝通
    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好像很少有叫家長來學校的機會,但是現在學校老師動不動把家長叫過去,基本上隔三差五下都能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很多家長也真的是被逼瘋了,為什麼以前老師不需要經常給家長反饋,現在老師經常給家長反饋,因為以前小的時候,老師有很大的決定權,其實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可以了,孩子犯了錯老師可以自行處置;但是現在的家長因為太焦躁,各種幹涉各種惹事,導致學校老師已經不敢輕舉妄動了,最後只能把家長請進來,這樣家長就更加焦慮。
  • 不要做老師「不喜歡的」家長
    現在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工作上要忍受領導的批評,生活上又有很多處理不完的事情,其中最讓大人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在學校家長不僅操心他們的成績,而且還在乎孩子是否被老師重視。如果孩子被老師放棄了,那幾乎就等同於一艘輪船沒有了指引方向的風帆。老師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但是有的家長真的是讓老師不得不放棄。都說現在的老師掙著賣白面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其實一點也不假。並不是說我們的教學工作有多麼繁重,而是要處理一些和家長的關係,有些家長真的是很不配合工作。
  • 小學老師上課期間做微商,家長:不敢不買
    有家長反應,孩子班上的王老師沉迷做微商。上課時間王老師卻還照常在購物群裡發信息,朋友圈全是微商廣告,這樣的老師能把學生教好嗎?接到投訴後,王老師感覺很驚訝,他說自己只是把一些好東西分享給大家,同時也賺點零花錢,沒想到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了這麼多困擾。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被闢謠,家長:有些老師就是不作為
    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教師在孩子心中是無可動搖的神聖角色,同時也是家長們最信任的人。 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他們相信老師會全心全意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行業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和關注。
  • 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師做著家長該做的事,而家長卻幹著老師該幹的活?!
    父母是父母,老師是老師,雖然都要對孩子有愛,但是誰該負責什麼,界限清楚、涇渭分明! 如果老師不像老師,家長不像家長,又怎麼要求學生像學生呢? 到底怎樣把握兩種角色的度?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討論家校之間的界限。
  • 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
    對此,有老師指出,需承認的一點是,家長不斷指出學校、老師教學中的問題,說明他們對教育的關注,這有利於完善教學。可能有些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與方法,個別還存在師德缺失的問題,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訴是因為家長「維權過度」。「現在家長維權意識特別強,覺得學校工作有失誤,就各種告狀、反映情況。」
  • 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發人深省)
    在家長眼中,這位老師與之前雷厲風行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樣,她委婉而不擅言辭,她無法管理好班級……所以家長們認為無需再溝通,直接向校長反映才能速戰速決。對此,有老師指出,需承認的一點是,家長不斷指出學校、老師教學中的問題,說明他們對教育的關注,這有利於完善教學。可能有些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與方法,個別還存在師德缺失的問題,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訴是因為家長「維權過度」。
  • 一封信告訴家長,老師為什麼不「催作業」了?
    舞臺再大,你不表演,你永遠都是觀眾,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二 是有些人對於網課始終沒有進入狀態。很多人至今對於網課還存在一個誤區:在教室上課那才是學習,作業該做;網課就像是一些抖音視頻,可學可不學。於是轉眼間,線上教學開始已經有近三個月了,每天都有人不交作業。
  • 【最暖家教】有些事情老師做不了!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成績越棒!
    有家長認為,假期結束自己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了,而教育孩子則都是老師的事情,老師就應該三頭六臂、事無巨細地教育、照顧學生。老師當然沒有三頭六臂,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最需要家長們理解的是:影響孩子成績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很多事情老師教不了,需要家長們來配合!下面是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肺腑之言,句句經典啟發了無數的家長,分享給您。
  • 為什麼有些孩子入學後容易被「欺負」?老師坦言:家長的責任很大
    孩子入學後,總會遇到小打小鬧,但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班上孩子眾多,總受欺負的就那麼幾個,為什麼同樣是孩子,只有他們容易受欺負呢?1、盲目指責孩子孩子之間打鬧其實很正常,但有些家長在得知孩子打鬧後,不問緣由、不分情況,盲目責怪孩子,甚至會逼著孩子跟對方道歉。
  • 王金海:老師總跟家長告狀怎麼辦?如何跟老師溝通?
    各位家長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好像很少有叫家長來學校的機會,但是現在學校老師動不動把家長就叫過去,基本上隔三差五家長都能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很多家長也真的是被逼瘋了,為什麼以前老師不需要經常給家長反饋,現在老師經常給家長反饋,因為以前我們小的時候,老師有很大的決定權,其實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可以了。孩子犯了錯,老師可以自行處置。
  • 教育話題:老師全批全改能給家長減負嗎
    不不不不弍:如果只有教書和育人,老師肯定不遺餘力的付出。但當下現狀是:今天衛生部檢查衛生,明天教體局督導檢查。今天班主任會,明天黨員會。今天做教導處的任務,明天做大隊輔導員的任務。今天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有活,明天分管安全的副校長有活…老師整天恨不得分分鐘分身術!又怎麼能全力以赴教書育人呢…笙歌zs:也不懂為什麼老是說這個,是全中國所有的老師都不改作業嗎?為什麼老是喜歡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多地?都是哪些地方?教育部門針對這個現象有沒有做調整工作?
  • 被老師請家長扇耳光男孩跳樓報復,能少一點請家長和打罵教育嗎?
    作者|90後胡椒粉兒這篇文章想要談論: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這件事情,是孩子衝動還是家長暴力了?老師又處於什麼角色。為什麼動不動就要請家長?打個撲克就要請家長?戲謔:中國老師教育孩子唯一的方法:見家長。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打罵。
  •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話,不聽家長的話?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上學以後,常常會不聽自己的話,但是會聽老師的話。之前有一位媽媽說過:「平時我讓孩子做什麼,他總是磨磨唧唧,開始講條件,一點也不配合。但是老師的話就像是聖旨一樣,都不用我們提醒,自己早早的做好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家長可以看一下這四點,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教育孩子。
  • 家長送錦旗「吐槽」老師甩鍋!家校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是
    雖然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但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各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的確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不少家長都有被老師喊去學校的經歷 為什麼家長害怕「見老師」? A、「難為情」 家長王先生說,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會因為學習習慣,或和同學相處被老師叫去學校,起初有些排斥,不過幾次下來,孩子行為發生改變,還是很感謝老師。
  • 孩子在學校不聽話,為什麼要請家長?是老師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有人質疑,學生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理應老師加以幹涉和教育,為什麼要請家長去配合管教呢? 家長輕飄飄的幾句話,把自己的世紀難題就像踢足球一樣踢回給老師。老師氣得無話可說,但眼看著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完成作業,上學還要遲到早退,是堅持該管還得管還是聽之任之?有時候老師也不知道如何做。 這位老師除了當班主任,還負責兩個班的語文課,每天上四節語文課,備課,批改100個多學生的作業,管理班級,還有一些行政事務等。
  • 孩子入園,不給老師送禮,原因有3個。老師反而會謝謝家長
    師生是主要角色如果不送禮,老師反而會謝謝家長。不必聚焦在老師身上,為什麼,原因有3個,更能進一步說明送禮不可取。一、在家長群裡如何聊天,保持家長的立場?有一句俗話說的是:不卑不亢。舉個例子:教師節要來了,一些家長開始轟炸家長群,發送誇張的祝福,發送誇張的表情和言辭,這樣會令其他家長略遜一籌的感覺,所以家長的發言開始成為一種競賽。
  • 老師的話就是"聖旨",為什麼孩子不聽家長話?因為老師有絕招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孩子總是反著自己來,反而弄得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他應該如何是好。與此同時家長發現,只要是老師說的話,小朋友就像是&34;一樣牢牢地記在腦海中,並且乖乖執行。以至於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最常說的話反而變成了:&34;但是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因為老師比較兇?
  • 對於這種事情,老師所能做的就是這些!
    但怕就怕調整不過來,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我班有一個女生,疫情期間,談了一次網戀,在復學之前被父母發現後與男生斷了聯繫,之後,在家裡就一直不苟言笑。復學後,學習壓力大了,她又出現了失眠,無食慾,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和父母多次提過要退學。
  • 學生不聽話,老師讓家長管,家長讓老師教,該聽誰的有標準答案嗎
    在暑假,家長最常訓斥用語:你不是不學習嗎?你不是不想寫作業嗎?看開學以後,老師怎麼收拾你!家長會結束,我收到最多的家長溝通句式:老師,孩子不聽我的話,就拜託您了,嚴格要求,不聽話就打,我們家長沒意見的。有時候想一想,這也不是家長在推卸教育責任,看似在學校表現很好的學生,回到家裡,可能就是稱霸一方的「小霸王」,家長說的話,他聽不進去,也沒人能管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