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式崩潰
不談學習,母慈子孝,連摟帶抱
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嗚嗷嗷叫
讓家長血壓高,讓鄰居不睡覺
前一秒如膠似漆,下一秒叮哐就削
大哥,我可太謝謝您了
九九四十五是啥玩意兒
咋不整個九九歸一??
就算你是小嶽嶽,輔導作業照樣慌
應不應該讓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當然應該!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離開了學校老師就是想顧孩子學習也有心無力啊!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只是在輔導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就已經瀕臨崩潰。
下面請觀賞
當代家庭輔導作業寫實紀錄片
給孩子輔導作業的家長都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
輔導作業已經讓家長抓狂,看著網上各種家長暴走的視頻,在笑過之後,小編發現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已經感覺如此力不從心,那麼那些聲稱家長完全可以替代老師的網友都是神人嗎?不管網上對於這種看法有何種聲音,聞達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家長認為老師完全可以被替代的看法。我們雖然提倡家庭教育,但卻不主張家長去承擔老師這個角色,因為在教育上,家長和老師需要有明確的分工,很多事情只有老師能做。
1 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水準不同
打開天窗說亮話,教師的學歷要求很高,對教師本人的思想品德等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他們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量。而大部分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並沒有達到可以獨立承擔老師這個角色的水準。
家長一開始對小學的題不屑一顧
到初中就發現已經有些題已經不會教了
到了高中,當孩子問到克卜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中各個字母的意思時,家長表示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家長存在的客觀問題。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意識到每個老師除了自己的專業科目之外,他們還熟知心理學教育學,比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多種維度的考量下,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效果遠遠大於家長半桶水的講解。
簡而言之,家長也許能把一個知識點給孩子講會,但老師卻能把一個知識點給孩子講透。
2 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態度不同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容易心軟,而老師的教育態度是嚴厲的,這點就可以從制定規則和解答難題上看出來。
學校裡老師會給孩子制定明確嚴謹的規則,並且一旦打破規則,就會有相應的懲罰。而家長在制定規則時,一個是因為自己本身沒有形成一套嚴謹的規則制度,有時漏洞百出。另一個是在孩子多次打破規則之後因為心軟沒有採取強硬的手段對孩子進行教育懲罰,這樣的規則形同虛設,也就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
其次是在解答難題這個問題上,像小學的題目大部分比較簡單,家長看著覺得簡單,但要給孩子講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最後往往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這讓孩子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無法形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而老師會基於孩子的學習理解能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給學生講透這道題,幫助和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或者代替孩子做作業。
家長的教育是瑣碎、隨機和鬆散的,而老師能給到學生的教育是系統、規律和嚴謹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學校能專心學習,回到家反而心不在焉。
3 家長不及老師耐心
這個問題就又回到文章開頭的家長式崩潰了,中年人的崩潰是從輔導孩子寫作業開始的。相信每位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情緒爆發,衝著孩子吼,情緒激動時難免用一些羞辱性的詞語謾罵孩子,甚至一些脾氣比較火爆的家長會動手打孩子。
這種打罵也許只是家長一瞬間的情緒爆發,但背後卻是孩子掩飾不了的害怕和難過。久而久之,恐懼家長就演變為恐懼學習,繼而抗拒學習,等到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勸孩子學習都為時已晚了。
而學生畢竟不是老師的孩子,在對待學生時,老師會比家長更溫和,比家長有更多的耐心來引導孩子,不會輕易暴走,而在管理學習不上心的孩子時,顯然老師也有著比家長更多的管理經驗。
4 不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
曾經網上有個學生時代十大噩夢場景排名,而其中的【一覺醒來,發現班主任是我媽】排在靠前的位置,可見孩子對被家長從裡到外的控制這件事有多恐懼。教育有天然的順序,與受教育者關聯的每個人都有他相應的位置,各得其所才是最好的。
我們不去討論部分家長本身的職業就是老師這一個範疇,單純地講家長身兼父母和老師兩個身份,對親子關係的破壞到底有多大。老師這個身份的定位不僅是引路者,還是一個中立的評判者,家長想要承擔老師這個角色,就勢必要把評判者的身份一起接手。求學過程諸多難關,如果一路上老師和家長都是同一個人,孩子每天接受的也是同樣的職責和評判,這樣的親子關係無異於被推上風口浪尖。
而家長各司其職的好處就是孩子在老師那裡不僅積累了知識儲備,而且得到了一個客觀的評價,更有利於孩子雕塑自己,在回到家以後,還能感受到家長如沐春風的關心,這才是一個引導學生愛上學習的良好的環境。
看到這裡也許有的家長在想,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家庭教育了呢?
當然不是!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只是在教育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的角色不能錯位,否則學生、家長、老師這個鐵三角就會發生衝突、矛盾的現象。在教學方面,家長應該做老師的輔助,而不是主導孩子的學習。
比如在閱讀英語這件事上,應該由老師來帶領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通過閱讀讓學生不僅學到新的詞彙、語法,還能經過老師的科普讓學生更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家長對閱讀英語的理解不會比一個擁有數年教齡的老師更深,所以到這裡為止都應該屬於老師的教育範疇,家長儘量不要插手,把教學的主要任務還給老師。真正需要家長協助的場所是在家裡。
孩子在經過老師的引導後,已經能較好地自主進行英語閱讀了,這時候家長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家長在孩子回到家後就應該督促孩子進行泛讀,這也是著名的5+2理論,能不能讓老師一周5天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就看家長如何利用周末兩天對孩子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閱讀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地進行自由閱讀,自由閱讀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因為不設目標,沒有標準答案,家長也不會因此大動肝火。
【自由閱讀英語三不要】
1、不限定閱讀素材,選擇孩子感興趣的
2、不給予閱讀任務,例如做閱讀理解
3、不要求孩子對於生詞進行查字典
只有當老師和家長各自歸位,在屬於自己的地方發揮作用,並互相配合,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幸福指數才會高,教育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