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

2020-09-05 九年級六班班主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老師要像父母一樣,對待每個孩子。

真的是這樣的嗎?

如果,父母都成了老師,以老師的思維對待孩子,對待教育,甚至幹涉學校的教育,豈不是亂了套;如果,老師都像父母一樣,事無巨細,累壞了不說,還有可能混淆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讓孩子、家長都沒了規矩。

其實,在教育中,「老師」和「家長」扮演著完全不同的兩種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師是老師,雖然都要對孩子有愛,但是誰該負責什麼,界限清楚、涇渭分明!

如果老師不像老師,家長不像家長,又怎麼要求學生像學生呢?

有時候,家長不像家長

1、動輒投訴、要求更換老師

在中小學,家長投訴老師、學校,早已不是新鮮事,家長「炒」老師「魷魚」的理由,也五花八門。

女人懷孕生孩子,本是天經地義,人之常情。但試問家長,當你孩子班上的女老師懷孕,會有這樣的擔憂:她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管好學生?就像前兩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那樣:女教師生二胎遭全班家長聯名舉報:一串罪狀,三大錯誤!

幾年前,杭州一小學爆出過一則新聞,五年級(1)班的班主任楊老師因為懷孕被家長聯名「罷免」。楊老師雖然負責,但懷孕期間不免需要隔三差五請假多次,由於代班老師不熟悉班級,一來二去學生成績出現下滑,很多家長對此很不滿。家長們「罷師」態度堅決,甚至動用各種社會關係向學校施壓,這讓學校也很為難。

無獨有偶,廣州一小學也爆出過「年輕班主任被家長聯名『罷免』」的新聞,要求「罷免」的原因是那位老師太溫柔委婉,無法管住班級紀律。

這則新聞裡被要求「罷免」的是一位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學生眼中的她特別溫柔,說話細聲細氣,從來不批評學生,會被搗蛋的學生氣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來。在家長眼中,這位老師與之前雷厲風行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樣,她委婉而不擅言辭,她無法管理好班級……所以家長們認為無需再溝通,直接向校長反映才能速戰速決。

對此,有老師指出,需承認的一點是,家長不斷指出學校、老師教學中的問題,說明他們對教育的關注,這有利於完善教學。可能有些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與方法,個別還存在師德缺失的問題,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訴是因為家長「維權過度」。

「現在家長維權意識特別強,覺得學校工作有失誤,就各種告狀、反映情況。」青島一所小學的校長認為,父母兩個人照顧一個孩子,經常也會犯各種錯誤,老師也不是聖人,當家長們對老師要求非常苛刻時,那只能逼著老師從免責的角度來做事兒,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但是動輒就要求罷免老師真的妥當嗎?「維權過度」四個字真的很值得每位家長深思:到底誰給了家長「罷免」老師的權利?家長是不是越界了?

2、「教育」,不是為了取悅家長

對於當前家長動輒找到學校,要求換掉某位老師的做法,專家認為是非常不理智的,因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並不意味著是要「辦家長滿意的教育」。

「家長可以向學校表達對辦學、對老師的一些看法,但並不是每位家長的訴求都是正確的,一部分家長對某位老師不滿意,可能另一部分家長又很滿意這位老師,換掉後,一些家長滿意了,但對另一些家長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是教育圈裡的人,教育圈子主要以學校和老師為主,如果辦學總把家長訴求當第一,是在辦外行人的教育。」

專家認為更換老師是學校的事,如果家長找學校換老師成了風氣,不僅打擊老師的積極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師,親子和家校關係也因此受到影響。所以倘若對老師有所指責,可以私下溝通,尋求更好的渠道。

這些現象本質是家長以愛孩子之名對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種幹涉,幹涉就是越界。遇到問題時,家長是不是應該先站在學校和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再去溝通?而對於學校和老師方面,要明白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斷然不能一味取悅家長。

有時候,老師不像老師

1、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不久前,雲南網發布一則報導,篇名為《超六成家長下班後幫孩子做手工家長作業引吐槽》。文中提到,在昆明參與調查的74位家長中,超六成親身體驗過「家長作業」,尤其在幼兒園階段和小學低年級。

彭爸爸的孩子今年進入官渡區一所幼兒園,開學以來他就經常在朋友圈倒苦水。他說:「幼兒園有時布置的作業靠孩子一個人是根本沒法完成的,比如做模型、做風車、縫衣服等等,有些連大人都做不好,更別提孩子。

而且有的作業麻煩又瑣碎,像我家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夫妻倆經常還沒下班就要忙著準備完成孩子作業的材料,有時候做不完或不會做還得請同事幫忙。」不僅是幼兒園,中小學家長們對這類作業也是深有感觸。

參與該項調查的家長中,超過一半認為這些作業加重了自己的負擔,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長表示樂在其中,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犧牲,家庭教育就是應該儘量配合學校。

對此,老師也是有難言之隱。

「現在對老師來說更難辦的是,不同家長的要求差別太大,眾口難調。」青島一位小學校長說,在同一個班裡,有的家長覺得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老師稍微布置點兒作業就嫌多,恨不得除了上課,啥作業都不布置;有的家長則相反,希望老師能好好抓學生的成績,多給孩子布置點兒作業,而且會和其他學校比較,嫌自己老師不盡力。

嗯……名義上給學生的作業,有時候卻成了轉嫁給家長的難題。「家長作業」的出現,的確有老師的責任,但換個角度看,是不是也與家長沒有藉此培養孩子獨立做事能力,或者是爭強好勝的心理有關呢?

2、頒布各種微信、QQ群任務

網際網路時代,QQ群、微信群儼然成為家長與老師交流的重要平臺。但是有的家長覺得群裡隨時待命很緊張很累,因為老師隨時會「空降」任務。

「最煩惱的就是下班後,老師忽然布置各種列印的、手抄報的作業,或者突然讓帶什麼家裡沒有的東西。」女兒讀四年級的李女士說,「下班前布置這些任務,還有時間準備,但下班後怎麼辦?大晚上的再跑出去找地方列印、找地方洗照片?」

「每天下班看看班裡微信群,沒啥任務,回家吃完飯也沒啥新任務,心裡就安穩多了。」李女士覺得,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家長確實是有責任的,但上學歸根結底是孩子的事兒,家長不應該在每天下班後又進入一個「上學」狀態。

與這種恐懼「待命」的心情相反,青島一名小學校長說,有班主任建了群後不怎麼用,就有班裡家長找到自己,質疑那位班主任不夠負責任,都不在群裡和家長交流。

明確「邊界」,各司其職

1、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司其職、不可分割

對於家庭教育,在2016年全國家校合作經驗交流會上,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提出一個議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功能存在僭越,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而家庭教育也在取代學校教育。比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輔導功課、家長陪伴孩子學習……這是家庭教育職責上的僭越,教師的教育教學領域的專業教育活動不能向家長轉移。

他認為,家庭教育不應再圍繞學校開設的課程轉,不要圍繞著孩子應付學校和升學考試轉,要以教育孩子學會生活、也學會做人為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也有指導、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和學會學習的職責,但不是主要目標,更不是唯一目標。

相反,對於一些錯誤認為一旦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責任就全在學校的家長,更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因為只有讓孩子先學會做人,才能更好的去學會做事,兩者在孩子成長中是不可分割的。

而對於學校教育,濰坊市高新區清平小學校長武際金認為學校教育更側重於做事,讓孩子變得更加智慧和能幹。學校教育屬於專業領域,教師是專業人才,所謂術有專攻,教師從事的業務領域和業務能力需要專業理念和技能作為支撐,需要相應的資質和經驗,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

2、老師像老師、家長像家長,學生才能像學生

身為老師,應本著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坦誠與家長進行交流。與家長溝通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交流中應注意技巧與方法,年輕老師可以多求教於有經驗的教師或是心理學書籍。

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時要尊重家長,用語要恰當,要正確使用肢體語言。要以熱情、關心、委婉、含蓄的語氣與家長談話,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風趣,就更能使氣氛融洽、和諧而輕鬆。此外,孩子的情況也是他們的隱私,批評孩子時要顧及家長和學生的自尊和面子,可以找個相對私密的地方,和家長靜下心來談。

除了藉助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來提高自己,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缺點、家庭基本情況,有了準備,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言之有物,信息量越多,就越能在溝通中佔主導地位,也方便引導整個溝通的過程。溝通前的充分準備,還能讓家長認識到教師對孩子的重視,感受到教師工作的細緻、認真、負責。

教育學生注意方法,要關愛學生,理解學生,走進學生內心,發現學生所長,不做一些違背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事情。布置作業的同時考慮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可能性,並且嚴格履業內職責,批閱並判定孩子作業的完成質量。

身為家長,要明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評判老師,認為老師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有意見,可以先私下找老師溝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注意方式方法。

多明確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對孩子以人格影響人格,以身示範、以身示教。在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哪怕再忙,也要多聆聽孩子,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對一般的家庭作業,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養成按時專心完成作業的習慣;對於動手操作型的作業,能放手讓孩子動手實踐,讓孩子們在不斷地「試錯」中歷練自己。

老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關係是換位思考,老師和家長之間目標一致,相互尊重信賴,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才能像學生!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發人深省)
    在中小學,家長投訴老師、學校,早已不是新鮮事,家長「炒」老師「魷魚」的理由,也五花八門。在家長眼中,這位老師與之前雷厲風行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樣,她委婉而不擅言辭,她無法管理好班級……所以家長們認為無需再溝通,直接向校長反映才能速戰速決。對此,有老師指出,需承認的一點是,家長不斷指出學校、老師教學中的問題,說明他們對教育的關注,這有利於完善教學。可能有些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與方法,個別還存在師德缺失的問題,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訴是因為家長「維權過度」。
  • 如果老師把家長的事都做了,還要家長幹什麼?
    最近,我的同事很苦惱,因為有個家長整天發信息,讓老師幫助教育孩子。原來這個孩子快開學了,連暑假作業還沒完成,家長怎麼說也不聽,所以就求救老師。老師也很鬱悶,這不是家長的事嗎?如果老師把家長的事都是做了,還要你家長幹什麼呢?現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如此,我們的老師面面俱到,生怕對孩子的關愛不夠。
  • 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師做著家長該做的事,而家長卻幹著老師該幹的活?!
    01 有時候,家長不像家長 動輒投訴、要求更換老師 在中小學,家長投訴老師、學校,早已不是新鮮事,家長「炒」老師「魷魚」的理由,也五花八門。
  • 批改作業不是家長幹的活
    「家長批改作業」,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家長代勞的現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顯然,讓家長代改作業是行不通的。現在,至少十多個省份發了專門文件叫停。儘管如此,有必要釐清這方面的思路,澄清模糊認識,讓學校教育真正回歸本義。    眾所周知,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曾幾何時,這一教師職責卻被或多或少轉移給了家長。讓家長批改作業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表現。老師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目的通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評估老師課堂教學效果,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 不要做老師「不喜歡的」家長
    孩子在學校家長不僅操心他們的成績,而且還在乎孩子是否被老師重視。如果孩子被老師放棄了,那幾乎就等同於一艘輪船沒有了指引方向的風帆。老師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但是有的家長真的是讓老師不得不放棄。都說現在的老師掙著賣白面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其實一點也不假。
  • 王開東:家長吐血栽贓老師,他們為何如此猖狂?
    前幾天瀏覽到廣州白雲某實驗小學老師體罰學生一事,看到滿屏都是血衣,觸目驚心。據家長微博說:其女兒患有哮喘,事發時6歲,被班主任體罰跑操十圈,導致哮喘發作,孩子在車上大口吐血,高燒引發神經受損,留下手抖的後遺症,而孩子之前是小提琴演奏的小能手。
  • 家長檢查作業並籤字 是不是在幹老師的活?
    引言 近日,新家長報微信公眾號後臺有位家長反映,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並籤字,可家長白天累死累活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對此苦不堪言。如何看待老師將檢查家庭作業作為家長的任務這一問題,來聽聽老師和家長的意見。
  • 小學生作文火了,為老師的「幸福」操碎了心,老師:我謝謝你了
    「幸福」操碎了心小團是一名二年級的孩子,在班級裡深受老師的喜愛。小團的班主任是一名年輕的老師,因為自己活潑可愛,小團很快博得了老師的好感,成為了老師眼中的乖巧聽話小學生,並把小團當做自家親戚的孩子一樣看待。小團也把老師當做自己的姐姐一樣,當得知班主任還沒有男朋友的時候,小團為她操碎了心。為了讓班主任感受到這種關心,小團用一篇小作文向老師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家長要求炒魷魚 老師很委屈
    有家長反映,周尚良擔任班主任後,「兩年多的時間,整體班級的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這封言辭激烈的信中,家長揪心地給出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班主任是體育老師,並表達了家長的意願:「我們一致希望能由主科老師擔任班主任!」  「體育老師怎麼就不能當班主任了?我沒比主科老師少操一點心!」
  • 敬業的英語老師被家長群毆
    活膩歪了?看來你這個老師當的不耐煩了?不想幹了?」很快,隔壁班的老師聽到動靜,趕過來才制止了這場群毆。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是班裡的官二代,聽說是幾代單傳。上課不好好聽課,作業不交,單詞不背,新換的英語老師不知道,叫到辦公室用戒尺打了手心,打的狠了點,手心有些腫。
  • 上課跟著老師走,中考牛娃從沒讓家長操過心
    楚天都市報8月1日訊 (記者高領亞)「這孩子這些年來從沒有讓我操過心。」鄭軒然的媽媽諶女士今天上午正在開的士,她接到電話的時候如此告訴記者。鄭軒然是武漢市十一崇仁初級中學九(八)班的畢業生,今天中考成績揭榜,他不負眾望,以479榮獲班級第一名。
  • 家長最傷幼兒園老師的5句話,句句戳心,第一句:你們不過是保姆
    幼兒園老師本是一心為了孩子,有時卻遭到家長的誤解和埋怨,有的甚至惡語傷人。難道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不好嗎?家長最傷幼兒園老師的5句話,句句戳心,相信姐妹們深有體會。說實話在略略沒有工作前,我也不太相信有家長還有這樣的想法的。可工作後,發現持有這樣觀念的家長還並不少。他們其中並不是只有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有很多高學歷的年輕父母。保姆一個人帶著一兩個孩子,幼師三個人帶著一群孩子。更令人嘲諷的是,大部分幼師的工資卻還沒有保姆高。幼師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可就這樣她們還背上巨大的偏見。
  • 讓家長批改作業,老師的職責是什麼?學生家長為何是「弱勢群體」
    讓家長批改作業,老師的職責是什麼? 對於孩子的教育,幾乎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 但是因為重視,卻成為家長的軟肋。
  • 為什麼家長承擔不了老師的角色?有些事情只有老師能做
    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離開了學校老師就是想顧孩子學習也有心無力啊!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只是在輔導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就已經瀕臨崩潰。小編發現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已經感覺如此力不從心,那麼那些聲稱家長完全可以替代老師的網友都是神人嗎?
  • 6名教師被教育部處理,家長的話,卻讓老師們心暖
    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個別老師的違規行為,就此打倒一大片,認為所有的老師都不好。所幸,家長和網友們的話,卻讓老師們心暖,感受到了理解和尊重。大部分家長和網友,對於老師這個職業,是肯定的,他們覺得:當今社會,教師隊伍是最純潔的,相比某些部門違法一查倒下一大片,教師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辛勤勞動獲取報酬,並不可恥!我們每個人都上過學,一生中經歷過幾十個老師。現在把老師說得那麼不堪,真的一個盡心盡力的老師都沒碰到過?
  • 孩子幾歲家長最辛苦?家長:哪有最好帶的時候!操不完的心
    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現狀吧。為人父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天無休,即便孩子為人父母,也有操不完的心。為啥說當家長有操不完的心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煩惱,家長心太累上學前:家長是全年無休的頂級保姆孩子出生後,寶媽幾乎沒有放鬆的時間,拖著疲憊的身體就要開始帶娃。尤其是月子期間,漲奶、餵奶、換尿布,忍受孩子的哭聲,半夜起來帶娃……每一件都能讓寶媽崩潰一次。
  • 一封來自家長給老師的感謝信
    一封家長給老師的感謝信:尊敬的衡水志臻實驗中學校領導您好,我是一名學生家長,我的孩子黃宇傑現在就讀於咱們學校初一年級40班,自從來到咱們志臻中學,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自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習生活都很適應,感覺孩子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感謝學校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也感謝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感謝!
  • "熊孩子"和"熊家長"頻出,誰來體諒老師?
    所以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書本上、課堂上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進取心等,培養品學兼優的孩子。但&34;一直是個浩大的工程,更是需要學生的配合,家長的支持,但往往有些&34;和&34;讓老師頭疼不已。
  • 30年前的家長為啥很少吐槽老師?四個原因揭露真相:家長變了
    這時我們就會有個疑問:現在老師真的就那麼不堪嗎?為何30年前大家都很敬重老師,現在卻對他們嗤之以鼻,甚至有吐不完的槽。 提起老師家長滿腹苦水,從幼兒園到中學,說不完的抱怨 下午茶時,辦公室裡的同事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孩子身上,李姐說:「看看,孩子班級微信群裡又下達任務了,家長需要默寫生字,還要批改家庭作業,你說這老師的活家長都幹了,要老師有什麼用。」
  • 調座位、當班幹……開學家長「拜託」老師這些事,你都咋回呢?|...
    面對這樣的情形,拜託老師,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選擇。「老師,聽說最近考試了,我們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啊,大概排名多少啊?」「老師,我們家孩子性格比較叛逆,不和我們說,您能把他每次成績都告訴我嗎?」成了很多家長和老師聯繫的固定話題。而這也使得老師們成為了一個「活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