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這個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處可見關於老師的各類新聞,比如這個老師收受賄賂,那個老師體罰學生等等,似乎這樣的負能量新聞總是層出不群。
這時我們就會有個疑問:現在老師真的就那麼不堪嗎?為何30年前大家都很敬重老師,現在卻對他們嗤之以鼻,甚至有吐不完的槽。
提起老師家長滿腹苦水,從幼兒園到中學,說不完的抱怨
下午茶時,辦公室裡的同事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孩子身上,李姐說:「看看,孩子班級微信群裡又下達任務了,家長需要默寫生字,還要批改家庭作業,你說這老師的活家長都幹了,要老師有什麼用。」
小汪家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提起老師也是吐不完的槽。
前段時間,老師要求孩子們做一個60釐米大的沙包,孩子媽媽又是買布又是請教長輩,耗時五天才完成了這個巨型沙包,結果拿到學校老師直接讓扔到教室的角落,那一刻真的是忍不住要口吐芬芳,這哪裡是讓孩子做手工,分明是在考驗家長的動手能力。
初中生家長也逃脫不了這種宿命,同事強哥家孩子成績有些下滑,老師叫家長到學校談話,建議讓孩子去補習班,並提供了一個補習班的名片。實際上,強哥家的孩子成績一直都不錯,只不過這次考試有些失常,強哥認為老師就是變著花樣收取補課費。
為啥現在家長對老師意見這麼大?30年前的尊師重教去哪了?
提到老師,有些家長總會忍不住地說,30年前的老師可不是這個樣子。
幼兒園沒有這麼複雜任務,上學之後也是老師全力抓學習,一句「孩子就交給您了」就全權託付給了老師。
到了初中老師更會給個別同學開小灶補課,哪裡像現在這樣費盡心思地讓你補課,就是為了增加灰色收入。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學校變成了這個樣子,而老師也已經不是想當初的「模樣」?事實上,並不是老師槽點變多了,而是社會改變了家長的思維模式,真正變的是學生家長。
30年前的家長為啥很少吐槽老師?四個原因揭露真相:家長變了
一、30年前有文化的家長少,對老師有崇拜之情
不得不說國人的知識水平正在逐步攀升,最低也是初中文化,高文憑的家長更是數不勝數,30年前呢?大多數的人都是文盲,所有的父母都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讓他們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而唯一能夠幫助他們找出路的只有老師。
所以那個年代大家都很敬拜老師,甚至會把老師當成孩子的一根救命稻草,而現在學生家長有知識、有文化,對老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避免不了吐槽。
二、30年前老師對孩子敢打敢罵,現在害怕了
以前家長以老師為中心,開學前總會對老師說:「孩子不聽話,您該打打該罵罵,千萬別手下留情」。試問現在哪個家長,會對老師說這樣的話,即便家長說了老師也不敢動孩子一根手指頭,生怕因為管得太嚴家長來學校找事。
管多了擔心引起家長的不滿,管少了家長又說老師不作為,一來二去老師害怕了,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三、30年前沒有義務教育,現如今成了硬性任務
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逼著你上學,老師只是希望大家多學習些知識,徹底地擺脫文盲,可現在不僅有9年義務教育,更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取得高學歷,即使孩子不想上學,家長也是逼著你上學。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的牢騷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多,而這股子怨氣也就會撒在老師身上。其實有些老師躺著也中槍,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四、30年前家長在乎的是溫飽,而不是學習成績
那時窮人多,父母的關注點不是孩子學習好不好,而是孩子明天的飯有沒有著落,冬天的棉衣能不能夠禦寒,哪裡還有時間去吐槽老師,真心是沒有這些閒工夫。
再加之現在網絡較為發達,一個普通新聞都有可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無形之中讓這樣的新聞變得越來越多。
回首看大部分的老師還是充滿正能量,並沒有像某些家長吐槽得那麼不堪,其實老師和其他的工作人員一樣壓力也很大,既要保證所教授的學生能夠取得優異成績,還要抵抗上級領導施加的壓力,畢竟在這個日益競爭的社會,考核指標、升學率、高考成績每一項都會讓老師應接不暇。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通過老師的培養能夠成為棟梁之才,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也要儘自己所能,協助老師共同輔導孩子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為孩子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
討論話題:你覺得老師被吐槽,是為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