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感冒未必是壞事,娃的免疫系統也需要升級。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當了母親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平時孩子身體好好的,很少有個頭疼腦熱,但孩子一去幼兒園就不一樣了,經常是兩天一咳嗽,三天一感冒。
很多家長都非常疑惑,難道是自己的孩子身體問題?不過向周圍一打聽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個例,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
最近媛媛媽有些鬱悶,她家孩子又感冒了,兩周了還沒好。一家人想盡了各種辦法,媛媛每天還是鼻涕不斷。
算起來,這是媛媛今年上幼兒園第3次生病了。媛媛一家人都心疼的不行。
媛媛3歲半了,因為生日小。今年是第一次上幼兒園。孩子之前因為父母的精心照顧,很少生病發燒。
所以入園前雖然群裡有不少家長給媛媛媽提過醒,打過「預防針」,但媛媛媽其實沒太在意。覺得自己女兒身體素質沒問題,只要注意別挨凍感冒了就行。
結果誰成想,上幼兒園還不足兩個月。媛媛已經生了3次病,前前後後有一月的時間都花在請假看病上了。
不過後來瑤瑤媽也發現了,事情確實跟她想的不太一樣,生病不止是自己女兒。
看著幼兒園的監控視頻,班裡一半的座位都空著。許多孩子和媛媛一樣,都生病了,之後也是剛恢復了幾天就又再次生病,如此的反覆。
接孩子時家長們在門口討論最多的也都是娃看病吃藥的問題。不過大家最疑惑的可能還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這陣子群裡也經常在討論這個問題。
恐怕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啥孩子平時很強壯,一進幼兒園就生病了呢?
事實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種。
首先是認知問題。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年感冒2~4次,兒童每年感冒6~8次都是正常的。
而許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因為被父母照顧的比較精緻,因此可能感冒遠達不到這個次數。孩子上了幼兒園,感冒次數多了,家長就慌了。
其次是交叉感染的問題。孩子平時不怎麼感冒,自身的免疫系統沒有及時「升級」,因此一旦到了人多的環境,交叉感染的機會多了自然就會容易感冒了。
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每一次感冒生病後都會得到一次強化,進一步的發育成熟,所以之前沒怎麼「升級」的孩子自然自然更容易中招。
最後是心理因素。這一點也是正常的,冷不丁接接觸到集體生活的寶寶,因為遠離了父母,在陌生的環境裡,很容易產生入園不適,出現焦慮等情緒問題。
這樣就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反而更加容易生病。
關於這一點,父母要從多個角度做準備。
1)給予孩子心理支持
首先最需要調整的正是孩子的心理狀態,父母應該在孩子準備入園的頭半年就做準備,有意識的帶孩子去目標幼兒園接觸一下,熟悉一下環境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同時做好培養,儘可能的鍛鍊娃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逐漸習慣在陌生的環境生活、吃飯、如廁等等。這樣能有效減少入園後的心理負擔,把心理層面對娃的影響降到最低。
2)日常培養娃良好的衛生習慣
很多孩子日常不愛生病,就是因為父母照顧的很到位,但是孩子到了公共環境裡生活,很容易因為沒人照顧而不注意衛生,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這就會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所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另外,還要叮囑娃不去吃手,不要經常摳鼻子、揉眼睛等等。這些行為也容易引起孩子生病。
3)注意娃的日常穿戴
平時父母還要注意娃的日常穿搭,尤其是趕上降溫或者換季的時候。
這裡推薦洋蔥穿衣法。即給孩子寧可多穿幾件,也不要只穿一件很厚的。這樣在幼兒園老師也能根據實際的溫度變化幫助孩子們適當的增減衣物。
4)按時接種各類疫苗
按時接種各類疫苗是防止疾病的有效手段。雖然接種疫苗不能確保孩子就不得病了,但是相比之下,疫苗接種全面及時的孩子患病機率(尤其是患大病)更低。
娃生病了家長們自然會很擔心,但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孩子生病了還能幼兒園嗎?
這個問題也是許多家長和老人起爭執最多的一點。
其實很多幼兒園的家長會上老師都會特意強調,孩子不應該動不動就請假。
不然很可能孩子請假回來了,卻發現跟不上班裡的活動和習慣了,很容易因此出現心理落差,影響娃的信心和社交。
很多父母也都是基於這點考慮的,不想讓孩子因為生病就經常請假。
但大多數老人卻不這麼認為。她們比較寵溺孩子,因此覺得孩子既然生病了,自然要好好休息,把身體養好了再說,而且僅僅一個幼兒園,也沒啥重要的課程,耽誤了就耽誤了。
不過醫生給出的建議可能讓我們這些當父母的有些意外。
醫生也建議,孩子生病時就不要去學校了,只要是感冒之類容易交叉感染的問題,還是不建議上學的。休息好了再去也不遲。
如果的孩子重新入園會不適應,就先上半天,上幾個半天慢慢找回熟悉的感覺了,再上全天的也不遲。
父母應該學會變通,一切以孩子的健康為準,沒必要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住了。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錦鯉媽咪碎碎念
孩子的成長從來是不是一件簡單輕鬆地事情。我們一直憧憬孩子將來能有福氣,有美好的未來。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你才會發現,那些都是浮雲。
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這就是最大的福氣了。